国内文创产品设计与民族文化融合方法趋势研究

2023-02-27 09:20潘祝卿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中国民族美术 2023年3期
关键词:产品设计文创消费

文/图:潘祝卿 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2022 级硕士研究生

朱小英 教授 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引言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也凝结着中国人的文化与智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只有重视其传承,才能体现我国的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由此可见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日益重视,且陆续颁布了许多相关文化政策。2017 年,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与《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两个文件,希望立足于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一方面对于传统工艺与文化理念、元素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挖掘,另一方面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切合现代市场与消费的需求。[1]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够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文创产品设计作为一个以文化为主体进行创新并且在市场颇受欢迎的产业,在传承传统民族文化中得到重视,我国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内涵深厚,拥有极其丰富的文创产品设计资源可待挖掘与提取,由此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发展。本文以知网检索里与文创产品设计和民族文化相关的研究文献为主,对该领域的设计方法及成果进行综述,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文创产品设计研究与文献分析现状

文创产业是近年来的热点与话题,而文创产业发展的重要媒介就是文创产品,文创产品设计是由文化、创意、产品三者为核心,通过设计的创造力,将文化创意转型为全新形式的产品设计,简称文创产品设计。文创产品是一种通过物质作为载体的精神消费产品,生活用品、文具、工艺品都在其范围内,只要能通过设计赋予其文化价值的产品,都可以被称之为文创产品。[2]文创产品设计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虽然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当下国家对于文化的关注与消费者的变化,文创产品设计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经济产业,现今正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

以“文创产品设计”为关键词在知网检索,进行初步筛选,首篇国内相关中文文献发表时间为2004 年,从2004 年至2023 年发表文献数量为5514 篇。以“文创产品设计”与“民族”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并进行初步筛选后统计,从2011年到2023 年,相关已发表中文文献在“知网”共计841 篇。

通过调查数据可知,2015 年发表第一篇相关研究论文——“北京民俗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2015 年至2019 年共发表171 篇,2020 年该领域的研究性论文相对前几年大幅度增加至全年161 篇,在2022 年全年共发表249 篇。

研究论文数量在逐年上升,该领域的研究人员也在增加,由此可见虽然现阶段文创产品设计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经济产业,民族元素也在文创产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从其文献总体数量来看,其学术关注度的趋势相对并不乐观。

二、文创产品设计与民族文化结合方法

1.深度挖掘文化符号

“文化内涵”是文创产品与普通工业产品的核心区别,文创产品设计活动也体现为对文化内涵厚度与深度的追求。[3]

设计本身是一种文化的设计,是对文化进行深入探索的重要过程。所以在进行文创产品设计活动之前,也需深度了解产品所立足的物质文化基因与非物质文化基因,撷取最能体现民族风格特色的文化符号,提取出最具有设计价值的元素,制作基本的设计模型,再进行创意构思。

因此,设计者需要注重“文化基因库”的建立,其底层逻辑是便于设计师选择特征文化元素的文化数据库。如苟秉宸等人,从半坡彩陶文化入手,利用了遗传理论构建了囊括半坡彩陶文化的图案、色彩、形态的“文化基因库”,并利用该文化基因库系统设计了半坡鱼纹调料瓶系列。[4]

其次,对于民族文化及其符号进行深度挖掘,还可以充分提升其文化价值,形成设计的文化独特性,该价值是产品的重要附加价值,可帮助文创产品设计获得其针对特定群众特有的文化内涵。

2.注重植入情感要素

情感要素是设计活动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要素,二者珠联璧合,具体可视为输入与输出的关系:产品是情感要素的输出媒介,情感要素为产品输入了感性价值。[5]

情感化设计最初由《设计心理学》系列的作者唐纳德.A.诺曼提出,诺曼认为:“认知赋予事物意义,情感赋予事物价值。”情感化设计着眼于用户的情感需求和精神需求,帮助用户探索自我,最重要的是为用户的生活赋予意义。情感化设计是要将用户的情绪对产品可用性影响考虑到设计的内容之中,综合运用感性工学的设计方法和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原则。《设计心理学》也将设计的情感层次分为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其中本能层指的是用户对产品的视觉和感觉第一印象的本能直接反应。以视觉为例,在视觉的设计上,如果视觉设计越是符合本能水平的思维,就越可能让人接受并且喜欢。其次是行为层∶用户与产品在行为上产生的交互关系,具备一定的理性和逻辑感。行为水平的设计可能是我们应该关注最多的,特别对许多以功能性为主的产品来说,讲究效用,重要的是性能。使用产品是一连串的操作,美观界面带来的良好第一印象决定能否延续。而其最高的层次便是反思层,该层次主要是基于前两个层次的作用,在用户心中产生深度的印象及情感,与用户的意识、理解、个人经历、文化背景等种种交织在一起所造成的影响。反思层是设计对人性关怀的充分体现,对现代产品的设计有着深远意义,加之中国的民族文化不仅是国家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中华人民的生活、思想、技艺、审美的整体体现,设计充分运用反思层,可体现出产品的独特内涵、使品牌差异性在用户的心中根植下独有的记忆,用户因为这份记忆会对于产品产生深刻的印象,故只有抓住与定位用户的情感共鸣点,才能有效地建立产品与用户之间的纽带,提高用户品牌的忠诚度。

洪崖洞文创小夜灯设计,不仅巧妙运用了剪影形式还原了重庆特色景点洪崖洞夜景,当小夜灯在远在他乡重庆人的床头亮起,也会勾起浓浓的思乡之情。

重庆洪崖洞小夜灯文创

影响设计的感性因素虽是个复杂的系统,但一个设计作品中能够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点越多,其附加价值也就越大,优秀的文创设计作品,不仅是视觉上的美观,还能给人带来情感上的冲击,是文化的精神、修养和价值观的体现。这便对设计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是技术上的,也是思维上的,这些无疑都是对设计师素质的一种挑战。

3.充分转化文化要素

基于民族文化的文化产品设计风格,既是对于传统的文化风格的传承,也是对于现代风格的融合。[6]

文化要素转化需要通过科学分析与研究,是追求新的文化发现、探索新的文化规律、积累新的文化知识的过程。进行民族文化研究所得到的相关理论、图案与形象,不能直接地用于产品设计中,文化在设计中的应用需要设计者结合创意进行一定转型,还需注意民族文化元素转换与时代特征的结合,用当代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呈现形式。

以普米族为例,通过四个象限两个维度(时间维度与文化维度)进行民族文化元素提取。首先提取处于第三与第四象限中出现的元素作为该文创产品设计的根据文化,突出其民族特点;其次提取处于第一与二象限中出现的元素作为设计创新转型点,其元素更为贴合大众消费者潜在文化认知,加之以结合转换,形成更有利于实现消费者文化认可。

除此之外,故宫的文创设计开发的成功同样体现了转化文化要素的重要性,故宫官方上架的一款清明上河图系列文创产品,将清明上河图以立体的形式呈现并且赋予人物以可爱的猫咪形象,在消费者中广受欢迎,让消费者自己动手拼装的形式也能够增强该产品与消费者自身的联系,将清明上河图的文化要素进行了充分的现代化转化。

4.精准捕捉社会需求

社会需求是设计的原点与动力也是设计的中心,设计在积极响应社会问题与介入社会领域过程中实现科学的发展,所以,设计应该不断地构建自身的社会建构并且在处理社会更新问题中找到自身的科学定位。

以古村落为例进一步说明:古村落文化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现代生活的不断变化,人们生活根据地逐渐向城市转移,而遭到奚落甚至破坏,原有的村落建筑开始废弃,原初居民的生活方式以及民风民俗发生了改变,古村落文化慢慢被人们淡忘,乡村生活也渐渐被人们视作是“粗俗”。其主要原因还是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不足,保护意识淡薄。并且现有的古村落景点普遍存在“伪文化”的问题,无法呈现给游客纯粹的体验(大多是由村民为满足自身利益,自发创造的扭曲原有文化的活动 )。[7]

少数民族文创设计方向之四象限 来源:《文化消费语境下的少数民族文创设计研究——以普米族为例》

现代人在城市里的生活枯燥乏味,快节奏也使得我们身心疲惫,很难找到真正慰藉心灵的途径和丰富生活的形式。这个时候,远离城市,进入乡村,体验古村落原始生活就是一个极佳的方式,因为古村落既是“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风景优美,自然景观丰富,又是感受少数民族生活的绝佳之地,对于今天在高楼大厦里生活的人们来说,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的,能够享受繁忙都市生活之外的片刻宁静,只是当下多数少数民族村落由于商业性程度过高,而丧失了本地本土文化特色,反而没有办法促进此类旅游的发展。

因此,作为文创产品设计师,应具有高度关注诸如此类社会的问题的敏感度,比如针对古村落文化的问题,开发出具有村落特色的文创设计产品,化解村落原始面貌与商业性的冲突,重塑古村落文化,达到经济与文化共赢目的。

5.充分把握消费者心理

消费是设计的动力与归宿,设计以消费为导向,为消费者服务,其最终目的也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随着市场与社会的发展,消费者的消费模式和消费心理也发生了很多的改变,其消费需求不管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也产生了不同的追求,从而影响了整个核心市场的改变。当下,多数消费者开始对于情感等精神层面有更多的需求,而不仅仅只是局限于产品的实用性或美观性,从以前标准化的产品和单一性的服务而转向了更体现自身个性化的产品和享受型的服务,各种消费者之间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也逐渐出现差异性,这些差异性也是由于消费模式和消费心理的变化而产生的改变。[8]

作为设计师应该知道,设计可以拓展人类的欲望,从而创造出远远超过实际物质需要的消费欲。伴随新设计的不断产生,人们会有意地淘汰旧有的商品,这从客观上扩大了消费需要总量。此外,消费的多层次要求会导致对同一类商品有不同附加值的诉求,设计的高附加值便是可以适应满足各种消费层次的心理需要,包括变化需求的必然结果。设计想要最有效地推动消费,就必须触发消费的动机。要够唤起隐性的消费欲,使之成为显性。或者说,设计师必须一直挖掘消费需要,并制造出消费需要。比如广告设计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能动的消费构造作用。广告的推广不仅刺激和创造了人的消费需要,而且设计和消费在某种意义上确定了人的身份,确定了人本身。人赖以确定自我的方式就是在与外在事物的求同,因此实际上这些外在事物规定了我们的性质。

比如在国人消费心理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中国人在购买产品时都会把产品的吉祥寓意作为与实用性等同的价值来看待(几乎很少有中国人会在家中放置中华文化角度中“不吉利”的物品),故可在少数民族文创设计中多添加吉祥文化因素的运用。

6.加强文化层次融合

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创产品设计内容的重要来源,每个民族的文化都不是单一的,文化中的符号也是多元性多层次的,加之中华传统民族文化本就与中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文化符号的提炼上进行分层次提炼与交融,有助于丰富设计的文化层次性,能够使其在各方面文化层次上达成关联性。

所以,在进行文创产品设计的文化符号提取活动中,可多方面多角度对民族文化元素进行提取。通过文化分层,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找到一个文化的文化特质,并对其进行融合思考。

根据侗族文化分层原理,可将设计思路分为三个路径进行思考与提炼,分别是外在层次、行为层次、内在层次,其中,外在层次包含服装、首饰、装饰等直观体现侗族文化的要素,其次是行为层次,即习俗、节日、歌舞等,最后是内在层次,即宗教、神话、精神等,深度挖掘侗文化的精神内涵。

7.注重品牌形象建立与推广

故宫博物馆文创清明上河图DIY 桌面摆件 来源:故宫网店商品展示图

在品牌形象的创立过程中,首先要关注其设计的文化背景,进行充分的资料搜集与实地调查,对其文化特殊性进行深度挖掘,才可形成品牌形象的独立性。

中国的民族文化文创产品的设计理念来源于民族文化资源,只有深度挖掘文化,才能形成独特的文化符号,这个过程也是文创产品价值链的关键,是形成品牌形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以,在品牌形象创立的初期,找到自身品牌的价值链,进而提炼出最具特色的民族符号,进行加工创意,是创立品牌形象的重要环节。[9]

在品牌形象的建立与推广中还应注意,当今社会是一个注重“服务”的社会,服务也是决定消费者在进行消费后,是否还会持续关注品牌动态的重要因素,故“注重服务”也是品牌形象必不可少的部分。例如,某博物院在出售纪念品形式上,只在其官方网站中少量出售,且购买操作复杂形式单一。而故宫博物院不仅线下提供门店进行销售,线上也会提供相关链接与认证网店双渠道销售,使消费者更加方便购买与携带。并且在参观模式上,故宫博物院能够很好地利用数字化产品设计,通过网络平台和虚拟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新颖的游览体验、消费服务。[10]

三、文创产品设计与民族文化结合趋势总结

设计与文化的关系是双向的,将民族文化与文创产品设计相结合是一个能够推动民族精神传播传承与文创设计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对民族文化的延申与发展。为达到更好的融合,两者进行交融发展时,应注重以下几点。

侗族文化分层示意图

第一,基于民族文化的文创产品设计应注重民族符号的挖掘,如文化符号的提取不当或者挖掘程度太过肤浅,会直接导致设计产品对受众缺乏深度与吸引力,例如设计一件少数民族文创产品,若只是对于少数民族的纹样或图案进行简单提取或复制,作品会缺乏特点与市场竞争力,只有深入挖掘纹样或图案背后的民族精神文化,进行创新,才能形成具有独特性与深度的作品。

第二,从文化特殊性角度入手,保留并强调文化的典型特征,提炼出最具特色的元素,加以转化和应用,赋予产品更多的特殊性和附属价值。

第三,在设计中注重感性因素的使用,充分对于目标消费者的个性进行市场调研,注重从反思层突破文创产品设计的创新点,以打动消费者,引起消费者反思层的共鸣为设计的核心理念,并且也能够为民族文化开辟独特的市场,在设计发展逐渐注重人情感化心理的今天,也更加有利于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第四,精准定位产品消费群体,做好消费者需求市场调查,文创产品想要达到宣扬和传承文化,又要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目的,就必须把消费心理学研究作为其重要的研究环节,充分尊重消费者的需求与消费者的价值观,而随着物质生活的提升和人的心理需求的增加,文创产品的发展和消费心理的变化也将进一步交融。

第五,通过对于传统文化的创新点捕捉,文化要素的创意转换,既能够突出产品之间的差异性,又能够对文化起到传承的作用,并促成文化的转型等目的。

第六,充分了解文创设计产品的文化背景,为文创产品设计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通过设计品牌视觉形象,加深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可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电影三大媒介,使文化成为热度话题,在社会公众的心理上树立文化认知。并且实施一定的推广营销,积极地与销售方合作,在此过程中可开启多模式销售:线上线下双销售渠道,还可采取自营、合作经营、品牌授权等方式进行销售,可以很大程度地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产品辨识度。

综上,使得传统文化与文创产品设计形成互相促进的发展趋势,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猜你喜欢
产品设计文创消费
陶溪川文创街区
智能产品设计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冷·暖》
《教堂之夜》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40年消费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