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产业园区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
——以武汉汉阳造文创产业园区为例

2023-02-28 03:55纪东东王圆圆戚紫璇
歌海 2023年6期
关键词:汉阳产业园文创

●纪东东 王圆圆 戚紫璇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标志。长江文化是中华文明中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主体文化之一。长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和发展,既是长江文化保护传承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长江文化融入现代生产生活、赋予当代价值,在创新发展中得到保护、传承和弘扬的重要手段,①秦然然:《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文化产业园区创新发展的模式与路径——“文化产业园区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综述》,《文化软实力研究》2022年第7期。对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繁荣,实现文化强国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武汉是长江沿线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是长江文明带上的枢纽城市。历史上伴随着长江流域水运码头和商业的兴盛发展,在城市的空间结构上逐渐形成“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空间布局。汉口开埠通商后,带动了武汉整个城市空间结构的重构。近代武汉城市空间形态受航运、铁路、公路、新式工业、外国租界和城市规划等现代因素的影响,在沿江扩展的同时开始沿轴路发展,并呈现蛙跳式扩张。②张笃勤、程明华、刘松、徐志红:《武汉城市空间的历史演变和当代特色重塑》,《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9期。19世纪末,张之洞开展洋务新政,开办了中国第一家兵工厂即汉阳兵工厂,生产出“汉阳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汉阳造”是中国最著名的现代武器。为了保证汉阳铁厂的原材料来源,他督办建成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至此,武汉成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张之洞坐镇武昌,主持拓宽汉口、武昌的马路,扶持创办全国第一个邮局和电报局,发展城市水电公用事业等,构建起那个时代现代化的工商、文教、市政交通立体发展格局,武汉成为仅次于上海的中国内陆最繁华的国际性大都市。

汉阳造文创产业园(以下简称“汉阳造园区”“汉阳造文创园”)是武汉城市工业文化与独特个性的集中体现,著名的“汉阳造”品牌也是传承爱国主义、长江文化精神和传播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对武汉城市历史空间的重塑和文化空间结构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以汉阳造文创产业园区为例,分析汉阳造园区在武汉城市文化空间重塑中的转换过程,探讨汉阳造园区参与长江文化传承创新的实现路径。

一、武汉汉阳造文化产业园区的城市记忆

(一)汉阳造与长江文化近代转型

位于长江与汉江交汇处的汉阳,借助长江流域丰富的水道体系输送原材料及产品,推动了中国的近现代工业化进程,是长江文化近代转型发展的“见证人”。

19 世纪60 年代开始,面对封建主义制度压迫和资本主义文化的冲击,长江文化经历了近代历史上的第一次转型,着眼于器物层面即“师夷长技”的实践探索。长江流域兴建了一大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湖北枪炮厂等,推动了长江流域近代工业化的发展。1889 年张之洞改任湖广总督,在湖北大力推行“新政”,由此拉开了武汉近代工业建设的序幕。1890 年,张之洞设立湖北铁政局,正式开始筹办汉阳铁厂和湖北枪炮厂。1893 年10 月,汉阳铁厂竣工,对外出产优质钢铁,第二年湖北枪炮厂建成。1895 年,湖北枪炮厂开始仿制德国M1888式毛瑟枪,并将其命名为汉阳造88式七九步枪,这就是著名的军工品牌“汉阳造”。此外,张之洞还发展近代纺织民用工业,兴办中小型工厂、创办新式学堂、组建湖北新军等,带动了湖北地区乃至长江流域近代化的发展。

随着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长江文化经历了近代资本主义文化的巨大冲击,被动地探索近代文化的转型,主要表现为转向社会体制层面的探索,追求“变法图强”“振兴中华”。①夏振坤、张艳国:《近代长江文化与中国早期近代化》,《学术月刊》1998年第4期。这一时期,长江流域出现了大量的学会、学堂、报馆,张之洞在湖北地区进一步推动近代工业体系的建设。1896年,汉阳铁厂招商承办,湖北枪炮厂的资金宽裕,迎来了进一步的发展机遇,至1904年,陆续增设了枪弹、炮弹、炮架、钢药等十几个分厂。1908年,湖北枪炮厂正式更名为“汉阳兵工厂”。1910年,汉阳兵工厂最高年产达到步、马枪169000支,火炮179门,枪弹696 万多发,炮弹近28 万发,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陆军军工企业。①鲁思媛:《关于历史工业建筑遗址改造再利用的研究——以湖北“汉阳造”为例》,硕士学位论文,武汉纺织大学,2013。

1911 年开始,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新文化运动,长江文化在中国社会近代化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转向对社会主体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②夏振坤、张艳国:《近代长江文化与中国早期近代化》,《学术月刊》1998年第4期。辛亥革命前后,在打响第一枪的武汉,更多的青年赴国外留学,寻求救国真理和强国本领,也有更多的留学青年回国发展,传播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同时,沿长江各大通商口岸,建立起了物品流通网络,推动了域内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近代文化也循着沿江城市—沿江长廊—长江经济腹地—广大内陆的顺序,由东南沿海向内陆渐次蔓延开来,长江成为引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线路。③冯天瑜、马志亮、丁援:《长江文明》,中信出版集团,2021。在军阀割据混战的社会大背景下,汉阳兵工厂也实现了新的发展。1916 年汉阳兵工厂被北洋政府指定为全国制造军械总机关,上海制造局移并其间,1920 年又增建机枪厂、重建炮弹厂。至1928 年,汉阳兵工厂生产各种枪支70余万支,炮2200余门、枪炮弹4.33 亿颗、炸弹864 枚、手榴弹3.5 万多枚。④武汉汉阳区地方志办公室:《百年汉阳造》,湖北人民出版社,2016。汉阳兵工厂不断创新技术,改善管理,成为当时中国生产规模最大、设备最为精良的制造工厂。“汉阳造”步枪作为近代中国军队装备的主要兵器,历经半个世纪之久,为我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汉阳造“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不仅是武汉城市精神文化的写照,也是长江文化的重要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 年起相继在汉阳铁厂遗址建设国棉一厂、汉阳机器厂遗址建设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汉阳兵工厂遗址建设824厂。国营824厂成立于1960年11月,当时取名为武汉实验工厂,隶属公安部,60年代中期划归航天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武汉经历了巨大的变革,由一个商业比重很大的城市转变为内地重要的工业城市。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824厂于1979年着手民品开发,鹦鹉牌3.81mm盒式录音磁带诞生,1981年,鹦鹉牌盒式录音磁带投入批量生产,一时名声大噪,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远销南亚、非洲等地,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奖银奖,1983 年,12.7mm 计算机磁带获得国家经委新产品金龙奖,824 厂正式启用厂名武汉鹦鹉磁带厂。武汉鹦鹉磁带厂享誉一时,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①何人民、戴化、陈晨倩:《武汉磁电:砥砺奋进四十年》,《中国工业报》2018年8月30日第4版。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2004年,鹦鹉磁带厂实施政策性破产。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于2002 年成立航天科工武汉磁电有限责任公司,吸纳了鹦鹉磁带厂老一辈人,其厂房便作为国家工业遗产被保存了下来,成为“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根基。

(二)汉阳造园区与武汉城市历史空间的重塑

城市历史空间承载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社会记忆,展示城市特色、延续城市文脉、传播城市文化。由于不同的历史发展环境,武汉三镇形成了特色各异的空间格局,并在当代城市化的建设过程中积极推动其历史空间的重塑和更新。武昌以“旧城修复、文物复归、生态复原、生产复兴”为原则改造古城空间,汉口赋予众多特色历史建筑与街区商业功能,汉阳通过文化创意赋能推动城市历史空间的更新。汉阳造园区就是以文化赋能活化传统历史文化和工业遗产资源,促进城市历史文化空间重塑和更新的典型案例。

1.汉阳造园区的自发聚集(2005—2008年)

汉阳造的新生,始于文艺工作者的自发集聚。2005 年,东方会馆创始人蒋义在此租用厂房100 多平方米成立了东方会所,连续几年定期在会所举办各种现代艺术展,举办“不爱红装爱武装”“10 年的老歌、10 年的记忆”等一系列艺术时尚主题Party,逐渐聚集人气,慢慢在武汉艺术圈内崭露头角。②曾添:《创意产业园区改造过程中的政府职能定位研究——以“武汉824 汉阳造”改造为例》,《理论月刊》2013年第6期。到2008 年,汉阳造园区以其极具特色与历史感的旧工业厂房、便利的地理位置以及低廉的厂房租金等优势,吸引了一大批文艺工作者,成为有名的艺术集聚区。同年,汉阳区政府提出“调整产业结构,主攻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加快推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功能转型。汉阳区政府经过认真深入的调查,将重新打造“汉阳造”提上工作日程。

2.汉阳造园区的发展初期(2009—2012年)

汉阳区政府从解决经营场地、留住来之不易的创意企业着手。2009 年8 月,汉阳区政府引进上海致盛集团,按照“政府主导、地企携手、投资商营运”的三元合作模式达成签约合作,对老工业厂房进行重新定位与改造。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分三期,计划总面积约600亩,其中一期园区占地90亩,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重点打造文化艺术区、商业休闲区、创意设计区,并初步形成广告创意、影视制作、艺术设计、新媒体技术等四大产业集群。①武汉汉阳区地方志办公室:《百年汉阳造》,湖北人民出版社,2016。园区坚持对汉阳造工业遗产的保护性开发利用,一方面登记并保护现存的工业遗产,另一方面坚持“修旧如旧”的理念,在尽可能保留老工业基地原始风貌的基础上,置换空间功能。同时汉阳区政府联合致盛集团,复建地标建筑“汉阳会”、采购先进的广告摄影制作设备、搭建摄影大棚、美化园区环境等,提升园区的公共服务功能。2011年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正式开园并对外招商,聚集文创企业72家。

3.汉阳造园区的快速集聚发展期(2013—2019年)

2013 年后,汉阳造文创园进入产业的快速集聚发展期,园区的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园区突出发展广告创意、影视制作、艺术设计、新媒体技术等四大产业,重点培育影视广告和电视新媒体产业,引进集聚有优士终端科技有限公司、翰缘科技有限发展公司等80 余个企业。②冯辉:《晴川街“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长江出版社,2015。2016 年,汉阳造园区着力推进广告文化企业的集聚,完善广告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大力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据统计,这一时期园区入驻企业达169 个,其中广告及关联企业120 个,形成了定位更加准确的上下游产业链,产业集群效益日益显现。③冯辉:《“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产业发展》,长江出版社,2017。此外,园区还联合湖北美院,设置了一批彰显历史文化底蕴、突出地方区域特色的景观雕塑,如穿墙人、铁艺雕塑等,增强园区氛围感。至2018年,园区入驻企业超400 家,其中汉阳会场馆主题活动收入达30亿元,④数据来源:“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工作年度报告》材料。先后获“国家广告产业园”“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全国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创意类十强”以及诸多省市级荣誉称号。

4.汉阳造园区陷入发展困境(2019年至今)

随着2019 年上海致盛集团合同到期,汉阳造文创产业园由武汉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代为管理和运作,园区的运营发展显露出明显的问题:其一,受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一核一轴两带”总体战略布局的影响,汉阳造文创园二三期项目停滞。其二,由于园区经营产权变更、缺乏长远战略规划、厂房租金提高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其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力,大量企业选择离开园区。

二、汉阳造园区在武汉长江文化创造性转化中的作用

“汉阳造”是武汉重要的工业文化资源和工业品牌。汉阳造文创园区通过空间的再生产,实现了空间的功能转化,对武汉城市的发展及长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以下引用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进行分析。

(一)对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适用性讨论

列斐伏尔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他将空间生产概括为“空间实践”“空间表象”和“表征性空间”,即被感知的空间、构想的空间和直接的空间,三元辩证联系,相互作用。①亨利·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刘怀玉等译,商务印书馆,2021。列斐伏尔重点关注空间中的社会关系,将空间中的物质环境、社会历史变迁和社会关系等要素结合起来,研究空间的生产过程。以哈维、索亚、苏贾、福柯等为代表的学者继承并发扬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思想,进一步丰富了其内涵。哈维提出“资本三级循环流程”,认为城市空间的创建、生产过程是资本控制和作用的结果。②大卫·哈维:《巴黎城记:现代性之都的诞生》,黄煜文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索亚提出“第三空间”,认为“社会的空间是社会的产物”,社会在历史地理中建构,任何社会都具有空间性、历史性和社会性。③索亚:《第三空间——去往洛杉矶和其他真实和想象地方的旅程》,陆扬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苏贾认为空间生产过程彰显着主体的行为实践,具有文本含义、符号象征、宗教信仰等意义,同时空间的实质是社会关系的再生产。④苏贾:《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王文斌译,商务印书馆,2004。福柯认为空间作为一个特定的场域,里面充斥着政治与意识形态、矛盾与斗争。⑤严锋译:《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汉阳造园区的空间生产与演变,是资本、权力及其他社会力量对旧工业基地重新塑造的过程,重构了空间中的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的空间性关系。园区内的旧工业厂房建筑、工业遗迹、公共基础设施、周围环境等构成客观的物理空间,为开展空间实践提供物质基础。地方政府、资本、创意阶层等通过对园区的整体性开发建设,完成物质空间的生产,实现空间关系的转化,表征着工业区的空间实践。汉阳区及武汉市政府作为空间权力的主导者,通过空间规划、发展战略、项目定位等形成抽象符号空间,构建了空间表征,为园区的空间生产提供制度保障。创意企业、文化艺术工作者、游客等在体验感知和直观展示表达的基础上形成对园区形式、外貌、价值等的文化共识和情感认同,构建了表征性空间。汉阳造文创园区是多元主体参与空间规划、实践过程的结果,从原来的工业生产型空间逐渐拓展为满足人们旅游休闲服务、企业经营等需要,服务于城市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的文化创意空间,空间中的社会关系也随之表现出和谐、开放的状态。汉阳造文创园区的空间生产是城市建设发展的结果,承载着武汉城市发展的历史文化记忆,其中所蕴含的汉阳造工业文化与创新精神作为园区空间生产的表征符号,又依托文化产业园区获得传承和创新。

(二)汉阳造园区对长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作用

“汉阳造”是长江流域工业文化的代表,长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阳造”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执着求变”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仅是武汉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长江文化精神的体现。汉阳造文创园区对长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作用,体现在物质空间、精神空间、社会空间三个层面。

1.物质空间:承载长江文化的历史记忆

空间视域下文创产业园区的物质空间,不仅表现为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广义上的“物”,还包括由它们构成的物质环境,是空间生产实践的基础。从空间的物理维度来看,汉阳造文创产业园以独特的历史人文资源——汉阳造工业文化为内容符号表征,园区工业厂房建筑为其物质符号表征进行空间建构。园区内的老工业厂房建筑、工业遗址、景观环境等都是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在空间实践的过程中延续了武汉城市文脉,承载了近代长江文化发展的文化记忆。

汉阳造文创产业园区位于汉阳区龟山北路一号,南岸嘴地区背枕龟山、东临长江、西联月湖、北滨汉水,历史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是武汉地区重要的工业遗产型文创产业园。自1894 年开始,从汉阳龟山到赫山一带分布着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钢药厂、火药厂等工业企业,形成著名的“十里工业长廊”,汉阳被称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祥地。汉阳造文创园的发展历经“湖北枪炮厂—汉阳兵工厂—国营824 厂—武汉鹦鹉磁带厂—文化创意产业园”,跨越百年的历史,实现从工业遗产到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转型升级,更新了武汉城市文化空间。园区保存的红砖瓦墙旧式厂房及晚清时期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的工业遗存,如汉阳兵工厂界碑、原磁粉车间等,承载了汉阳近代工业兴衰的历史记忆。汉阳造文创园作为历史文化空间中的一种主要构成符号,也是传播汉阳工业文化、传承长江文明的重要物质载体。汉阳造创意园坚持保留老工业基地风貌,依托旧工业厂房或改造重建的创意建筑进行园区历史文化空间的保护性开发和重构。这不仅保护了工业遗产,也实现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共赢,对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精神空间:创意表达长江文化的内涵

文化创意产业园作为一种独特的空间存在,不仅展现了人类的创意设计、文化建设艺术,也通过再创造表征着一定的符号意义。结合城市的精神文化与定位,汉阳造文创产业园通过一系列的改造发展,承担着以创新的形式阐释和表达长江文化的内涵、传播长江文化、服务于社会公众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功能。

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充分尊重园区现状,以保护历史工业化遗产、保留和发展城市文化为前提,注入现代建筑充满时尚、艺术的元素,重新界定各种功能空间,使老工业建筑重新焕发了生机。①甘琼、潘明亮、魏专:《汉阳崛起第二代创意产业园》,《长江日报》2009年10月19日第2版。园区充分利用汉阳造的历史文化,在旧工业厂房上修旧如旧,运用艺术化手法进行空间的生产,创意表达长江文化的内涵。在园区的景观建设方面,独特的艺术涂鸦墙吸引了大批青年艺术家前来打卡,蜘蛛侠、铁艺雕塑等将近代工业文化与现代社会、自然景观相结合,增加了园区的艺术氛围。在园区建筑方面,汉阳会馆是汉阳造文创产业园区的标志性建筑,以张之洞行政办公楼式样为原型,以1∶1的比例复建而成。整体建筑南北采用完全不同的建筑风格,呈现出西方的建筑风格结合中国的传统材料和建筑构造所形成的一种中西合璧、洋为中用的建筑形制。②沈禾、宗轩、肖:《大文化背景下的小房子——武汉汉阳造文化创意园设计师沈禾访谈》,《城市建筑》2012年第16期。汉阳会馆作为一个特殊的表征符号,通过空间内的创意设计与生产,映射了中国洋务运动时期的历史,也是对长江文化内涵的反映。另外,汉阳造园区通过集聚发展文化创意企业,利用创意与文化相结合的赋能方式,生产创意产品、举办文化活动等,促进了长江文化现代化的创新性表达。园区的文化企业,作为一种独特的空间存在,对产品的设计制造与管理运营的过程也是企业进行空间生产的过程。文化创意产品不仅仅是一种产品,作为一种符号标志,在空间中也表征着一定的意义。以园区的一熹艺术馆为例,该馆将知音文化融入陶瓷产品中,以“高山流水遇知音”传说为创作题材,结合新的综合装饰技法表现,形成特色的陶瓷文化产品。融入了知音文化的陶瓷茶器,山水画与人物故事相得益彰,生动地诠释了知音文化,这是对长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

3.社会空间:促进长江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公共空间

汉阳造文创产业园区通过置换空间功能、完善基础设施、集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与服务,发展成为一座兼具时尚、开放与浓厚文化氛围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重新规划打造而成的汉阳造园区,以一种新型的公共文化空间,实现了休闲娱乐、文化消费和公共服务的功能,有利于促进长江文化的传承发展。

园区按照“一心、二带、三片区”总体规划布局。围绕三大功能区域,汉阳造园区不断优化公共服务平台,建成了汉阳会馆、影视大棚、云计算中心、文化展示中心、新媒体技术支持中心等数个一流的产业功能型公共服务平台,为文化企业间的共享、交流、学习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空间。汉阳会馆是企业沟通交流、发布产品、活动拓展及开展创意市集活动等的首选场所。文化展示中心不仅用于广告企业推广品牌,也用于展示园区文创企业发展成果、汉阳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汉阳造文创园区也是社会公众休闲娱乐、愉悦身心的良好空间。从一间间破旧的厂房到创意办公楼、艺术家工作室、文化体验馆,园区原本工业化的社会空间成为游客娱乐消费、体验工业文化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吸引了大量年轻人来此打卡游玩。汉阳造文创产业园还通过承办一系列文化艺术活动,宣传知音文化、汉阳工业文化,打造“汉阳造”知名品牌,例如“知音同心画汉阳”“汉阳造乐活市集”“知音花艺展”“知音读书会”等。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作为一种媒介,链接着园区和社会大众的关系,化无形的“知音文化”“汉阳文化”于有形的活动中,既拓展了文化交流的空间,也促进了长江文化的进一步传播。

三、汉阳造园区参与当代武汉长江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

汉阳造文创园是传承创新长江文化的重要载体。当下园区内部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动能不足,基于空间生产视角,园区应通过打造多元文化艺术空间,塑造汉阳造标识性符号,明确空间各主体权力边界,实现高质量发展,从而促进长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创新。

(一)深挖特色历史文化内涵,构建多元的文化艺术空间

汉阳历史悠久,资源禀赋富集,拥有晴川阁、古琴台、归元寺、汉阳造等风景名胜和历史古迹,不仅是知音重镇,也是武汉近代工业的摇篮。发展汉阳造文创园区,要充分挖掘工业遗迹、旧工业厂房承载的城市历史和人文内涵,联合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其他相关性文化资源,注重对民俗文化、传说文化资源的利用和整合,将这些作为汉阳造文创园发展的资源宝库,同时,要注重对空间的合理利用,在满足空间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其创意化发展。

汉阳造文创园区一方面可以利用数字新媒体技术和现代展陈艺术展示近代汉阳造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打造可观看、可互动的文化交流空间,另一方面,通过对园区空间重新进行静动分区、功能分区,引入多样化的文化活动,打造多元的文化艺术空间。例如,北京郎园Park构建起多元化、智慧化的复合型共享公共空间,不仅有兰境艺术中心、良阅城市书店、生活美学馆等,还有四大“城市生活广场”,不定期举办艺术活动,通过对园区空间功能的重新规划和设计,构建多元的文化艺术空间,形成从近代到现代、静态到动态、城市到园区之间的链接,打造创意、生活、美学的实践场域,增加人们的体验感。

作为一种社会空间,汉阳造文创园在迎合公众消费心理需求及城市空间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充分挖掘在地特色历史文化以进行空间的创意实践,打造多元的文化艺术空间,有利于实现园区三元空间的相互交流。

(二)创造具有代表性的汉阳造文化符号

符号标识作为空间表征的内容载体,在表达和阐释自身的基础上传达了一定的意义。文创产业园区中的符号要素,经过人们在长期空间实践中对不同的环境元素进行编码而成,不仅能促进品牌的传播,也代表着不同的文化意义,是深化公众对品牌认识的直接途径。

汉阳造文创园的发展,要以自身工业文化内涵为基础,充分汲取“汉阳造”在长期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文化资源,建立起人—景—物型的全符号系统,重点突出代表“汉阳造”历史的文化符号。“汉阳造”是晚清时期张之洞在鄂督办的军用工业,在此过程中汉阳地区兴起蔚为壮观的十里工业长廊,其兴盛发展的过程与张之洞存在紧密关系。一方面,园区可以以历史文化名人张之洞及文艺工作者蒋义为核心,建立人物符号的表征系统;另一方面,园区主体应积极联合社会力量,借助艺术化的手法和设计,通过深挖与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张之洞相关的历史故事,转化为工业景观雕塑或集中创意型展示,深化园区的工业文化氛围。

另外,引进并塑造知名文化企业品牌,通过品牌的力量建构公众与园区的联系。文化创意企业通过与园区的合作,也可以以“汉阳造”为原型,生产创意产品或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实现合作共赢。例如华山1914 文化创意产业园,在空间实践中建立起以品牌标志为核心的符号系统,包括知名文化品牌、文化工作者、文化名人、园区运营者、知名艺人明星等在内的文化符号。入驻园区的文化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了一种稳定的品牌关联,与园区具有利益共享关系的明星艺人通过粉丝群体带动更多人知道并了解文创园,文化名人及文艺工作者则通过自身的艺术实践为园区增添文化艺术氛围,对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引入企业型经营管理,明确空间权力的边界

纵观汉阳造文创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政府通过不断地再造制度空间为汉阳造园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支持。但汉阳造文创园区近两年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矛盾,即政府主导与企业孵化间的矛盾,园区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停滞。因此,打破政府管理体制壁垒,做好顶层规划设计,积极引入社会力量进行管理运营,明确各利益主体的空间权力边界显得尤为重要。

哈维认为,城市空间的创建过程是资本控制和作用的结果。在空间生产的过程中,资本从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利润性生产投入到基础设施再到科教、卫生事业等,生产出社会化的空间环境。①索亚:《第三空间——去往洛杉矶和其他真实和想象地方的旅程》,陆扬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政府对汉阳造文创园及资本流动的引导和管理不可或缺,但其对空间生产的积极作用在宏观上应表现为制定适宜的政策制度,做好园区发展的顶层规划,保障园区发展的社会环境,在微观上表现为积极引入市场关系、联合社会资本和力量,充分发挥协调与整合园区发展资源,实现监管等方面的作用。政府在文创园区空间生产过程中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否则容易引发空间发展的无序运行。在私营企业上海致盛集团运营管理期间,汉阳造文创园区的闲置厂房基本出租,园区企业入驻率逐年攀升,成为全国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的典范。随着武汉地产集团接管汉阳造文创产业园区的运营管理权,不少文化企业纷纷选择从园区撤离,出现了众多的闲置空厂房。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不能否认与园区运营管理主体的变化、不注重园区的长远发展存在关系。

因此,在汉阳造文创园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不仅要结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做好战略规划和设计,还要引入市场中的文化企业负责整体的运营发展,明确政府和企业空间权力的边界,保证园区发展的正确方向,避免出现因权责不明晰或目标不一致等影响园区发展的问题。汉阳造园区作为武汉城市空间的符号表征、长江文化传承的空间载体,在武汉城市历史空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建设发展也应结合武汉城市文化和城市空间的建设综合考虑。

结语

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不仅以独特的经济、社会、文化功能参与当代城市的经营与发展,还是展现和传播城市文化的重要渠道。汉阳造文创园利用老工业遗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空间实践中形成了链接旅游观光、消费娱乐、共享交流、美好生活的“文化空间”生产模式,传承和延续了城市发展的历史记忆。但作为城市新型的公共文化空间,汉阳造文创园的空间生产过程仍存在问题。在空间生产视域下,汉阳造文创园需要从空间实践、空间表征、表征的空间三重维度出发,构建起空间文化生产的体系,凸显出园区特色的工业文化内涵,实现差别化发展,从而促进产业园区的提质升级,如此,汉阳造文创园区才能在当代长江文化的传承创新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猜你喜欢
汉阳产业园文创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陶溪川文创街区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诗的对比(外一篇)——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武汉汉阳老年大学校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