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方竹阔叶林下播种育苗试验

2023-02-28 04:11白祖云魏洪兵
世界竹藤通讯 2023年4期
关键词:方竹金佛山沙藏

白祖云 魏洪兵

(1 昭通市森林和草原资源管理站 云南昭通 657000; 2 水富铜锣坝竹业专业合作社 云南水富 657802)

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is)[1-2]是云南省昭通市竹产业发展中的主要推广竹种, 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苗木需求量大。 研究金佛山方竹育苗技术对于保障苗木供给、 提高造林成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金佛山方竹的繁殖技术, 一些学者已开展了相关研究。 张玉等[3]在实验室研究了不同培养温度对金佛山方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种源金佛山方竹种子特性及发芽率存在差异, 云南昭通种源的种子长、 宽、 千粒质量显著大于贵州桐梓种源的种子; 2 个种源种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萌发率存在显著差异, 贵州桐梓种源以24 ℃时发芽率最高、 为70.2%, 云南昭通种源在26 ℃时发芽率最高、 为78.7%, 二者在20~22 ℃下的发芽率差异不显著。 大田播种育苗研究结果显示[4-7], 金佛山方竹种子采收后40 d左右失去发芽力, 采种后1 周内播种, 成苗率最高可达64.6%, 不同来源地种子的成苗率存在很大的差异; 种子采用赤霉素(920) 处理后发芽率可达72%以上。 这些大田播种育苗试验均为采种后经筛选、 消毒后马上播种, 并在遮阴条件下采用穴播方式而进行的。

绒毛方竹 (Chimonobambusa utilis‘Rongmao Fangzhu’ ) 为金佛山方竹的新品种[8]。 其笋初期绿色, 笋箨上部淡绿色, 后变为浅褐色; 箨鞘背面初时被褐黑色短刺毛, 基部外有一圈棕红色向下延伸的小刺毛; 幼秆被白色绒毛, 老秆有绒毛。喜温凉、 湿润、 多雾的山地气候条件, 适宜生长环境为: 年平均温度7 ~ 14 ℃, 年降水量1 100 mm 以上, 常年多雾, 相对湿度80%以上;土层厚40 cm 以上, 疏松、 湿润、 排水良好, pH值为5~7 的壤土。 目前对于绒毛方竹播种育苗的研究未见有报道。 本文在阔叶林下采用撒播方式开展了绒毛方竹播种育苗试验, 以期为绒毛方竹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1 研究地概况

育苗地点位于水富市太平镇二溪村19 村民小组。 属亚热带气候, 年均降水量1 200 mm 以上,日照少, 土壤主要为紫色土, 局部为黄壤土。 附近植被以壳斗科、 樟科、 山茶科植被为主, 种类繁多, 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 (Davidia involucrata)、 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等分布。该区有多个竹种分布, 主要有水竹(Phyllostachys heteroclada)、 刺 竹 子 (Chimonobambusa pachystachys)、 筇竹、 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金 竹 (Phyllostachys sulphurea)、 八 月 竹(Chimonobambusa szechuanensis) 等10 余个竹种。试验地土壤为紫色土, 阴坡, 海拔1 400~1 450 m,主要植被为峨嵋栲、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蕨类、 禾本科草类等[9]。

2 材料和方法

2.1 种子采收与处理

2020 年4 月6 日, 从昭通市盐津县柿子镇新村现场采集绒毛方竹种子, 采种地海拔1 300~1 400 m。 当天对种子采用风选和筛选, 去除杂质, 运回育苗地点再进行2 次水选, 去除杂质、霉变、 损坏、 小粒及不饱满的种子, 存放在通风、干燥的水泥板面上, 摊放厚度10 cm 左右, 进行摊放贮藏催芽。 同时, 选择水选后的100 粒种子进行沙藏催芽。

1) 摊放贮藏催芽。 将水选后的种子摊放在通风、 干燥的水泥板面上, 摊放厚度10 cm 左右。随时观察种子干湿情况, 适时补充水分, 在贮藏至第8 d 和第12 d 时统计发芽率。

2) 沙藏催芽。 取干净细河沙(约3 kg), 调节河沙含水量, 以手握紧河沙后松手, 河沙能自然散开为宜。 随机取选择水选后的100 粒种子与河沙混合, 平摊在干净的水泥地面上, 厚度8 cm左右。 随时观察河沙的湿度, 并根据情况用喷雾器喷水, 注意水不能太多。 在贮藏至第7 d 时统计发芽率。

2.2 苗圃地选择

为确保苗木质量和考虑运输成本、 水源保障等因素, 育苗地点选择在水富铜锣坝竹产业专业合作社的阔叶林下。 此处交通方便, 地形平缓,水源充足, 沙质壤土, 土层深厚, 腐殖质土厚度在3 cm 以上, 海拔1 400 m 左右, 阔叶林郁闭度为0.1~0.4。

2.3 圃地清理、 整地与作床

林地人工去除杂草、 杂灌, 收集腐殖质土堆放。 用细筛对腐殖质土进行筛选, 去除杂物、 石块及未完全腐化的物质, 单独堆放备用。 人工铲除土壤表面2~3 cm 的草皮, 运至苗圃地边缘单独堆放。 采用微耕机进行松土整地, 深度20~30 cm, 并进行人工碎土, 使土壤颗粒在2 cm 以下, 少量的土壤颗粒最大不超过3 cm。 沿等高线作苗床, 床宽100 cm、 高10 cm, 步 道 宽 度20 cm。

2.4 播种

2.4.1 种子千粒质量测定

采用了2 种方法: 一是挑选小种子和大种子,分别数出1 000 粒称重, 得到千粒质量最小值为385 g, 最大值为500 g; 二是随机数取数1 000 粒种子称重, 重复5 次, 计算得到平均千粒质量为415 g。

2.4.2 确定播种量

按出苗100 株/m2、 成苗率50%确定播种量,即播种量为200 粒/m2, 46.15 kg/667 m2(每667 m2除步道外的有效播种面积为556 m2)。

2.4.3 播种方法

于2020 年4 月16—20 日进行播种。 在腐殖质细土加入过磷酸钙, 用量为1.8~2.0 kg/m3,均匀混合后待用。 将处理存放10 d 左右、 已经发芽的种子, 均匀撒播在已经做好的苗床上, 覆盖2 cm 左右腐殖质细土。

2.5 遮阴

在苗圃地上搭建遮阴网, 高度2 m 左右, 整个苗圃进行全覆盖, 除人进出苗圃留有可开启的活动网外, 其他部分均固定遮挡, 防止害虫、 鸟类进入。

2.6 苗圃管理

1) 水肥管理。 对播种后的苗圃, 视天气情况, 及时洒水, 保持土壤湿润。 补水方式采用喷洒, 防止冲散覆盖的腐殖质细土。 出苗之后追肥2 次: 第1 次追肥在5 月中旬, 采用撒施, 用量15~20 g/m2, 约10 kg/667m2; 第2 次追肥在8 月上 旬, 采 用 撒 施, 用 量 35 ~ 40 g/m2, 约20 kg/667m2。

2) 除草与间苗。 除草要坚持除早、 除小、 除了, 不定时进行除草。 间苗应分批进行, 第1 次在播种后50 d 左右进行, 保留数量在100~120 株/m2, 结合除草间去弱苗, 保留强壮苗。 第2 次间苗在播种后80 d 左右进行, 结合除草间去弱苗、白化苗、 黄化苗, 保留强壮苗, 保留数量在90~110 株/m2。 之后根据情况, 不定时间除白化苗、黄化苗以及相对弱小、 难以达到合格苗木规格的苗, 保留数量为80~100 株/m2。

2.7 育苗效果调查

1) 成苗率。 分别在播种后30、 50、 205 d 调查发芽(出苗) 率或成苗率。 在调查30 d 发芽(出苗) 率时, 随机抽取3 个50 cm × 50 cm 样方进行调查, 计算发芽 (出苗) 率。 在调查50、205 d 成苗率时, 分别随机抽取3 个1 m × 1 m 样方进行调查, 计算成苗率(成苗率=出苗数量/播种量×100%)。 在调查成苗率的同时, 调查白化、黄化苗的比例(样方白化黄化苗率=样方白化、黄化苗数量/样方出苗数量)。

2) 合格苗木出圃率。 合格苗木数量指起苗后当地林业部门验收合格的苗木数量, 合格苗木出圃率=验收合格苗木数量/ (不合格苗木数量+留床苗数量) ×100%, 其中留床苗数量指起苗时未达到标准, 保留在苗床上的竹苗。 合格苗木标准依据当年生苗按照 “地径≥1.5 mm, 苗高≥20 cm, 且无机械损伤和病虫害, 每丛3 株以上”的标准。

3 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 沙藏试验催芽7 d, 种子发芽率为78%。 水选后摊放贮藏催芽8 d 种子开始发芽, 12 d 发芽率达80%; 播种后30 d 发芽(出苗) 率为75%。 播种后50 d 短期成苗率为70.5%, 播种后205 d 成苗率为46.7%。 11 月中旬起苗, 合格苗木出圃率为96.9%。 全过程出现白化苗、 黄化苗的比例为0.22‰。

3.1 种子特性与发芽率

从种子千粒质量看, 绒毛方竹种子千粒质量为385~500 g, 平均为415 g。 金佛山方竹种子产地不同, 种子大小和质量差异较大[4,6-7]。 绒毛方竹种子在金佛山方竹种子中属于相对较大的种子,这是其发芽率相对较高原因之一。 沙藏催芽比水选后摊放贮藏催芽发芽时间提前, 沙藏催芽7 d时的发芽率基本相当于水选后摊放贮藏催芽12 d的水平。 播种后30 d 发芽(出苗) 率低于催芽期间的发芽率, 主要原因为在播种时损伤了部分已经发芽的种子是得已经发芽的种子不能出苗, 同时有些催芽发芽的种子在大田播种后, 因不适应野外条件而不能成苗。

3.2 成苗率

从成苗的情况看, 播种后205 d 的成苗率为46.7% (竹苗数与播种数量的百分比), 比苗圃播种后50 d 的成苗率70.5%降低了23.8 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播种密度过大, 为达到合格竹苗标准多次对小苗弱苗进行间除。 虽然竹苗的白化和黄化也是原因之一, 但全过程发现白化苗、 黄化苗比例仅为0.22‰, 可以忽略, 说明绒毛方竹抗病性较强。

3.3 竹苗合格率

从竹苗的合格率看, 11 月中旬竹苗出圃时,合格苗木出圃率为96.9%。 合格苗木出圃率很高的主要原因: 一是在育苗管理过程中紧紧围绕出圃竹苗标准, 多次对小苗弱苗进行间除, 充分保障了保留竹苗的养分供给; 二是创新性地选择郁闭度为0.1~0.4 的阔叶林林地作为苗圃地, 林地腐殖质丰富, 并适时起到遮阴调节作用。 在阔叶林下育苗的优势在于, 在春天阔叶林处于发叶初期, 叶片较小, 对阳光的遮挡有限; 在夏天, 阳光强烈, 但阔叶林枝叶茂盛, 避免了阳光直射,符合方竹属的生长特性。 绒毛方竹种子比其他金佛山方竹种子至少提前半个月左右成熟, 因此苗木的生长周期也相应增加了半个月左右。 金佛山方竹每年分蘖3~4 次[5], 而且分蘖的竹苗一次比一次更粗、 一次比一次更高, 分蘖的次数越多,竹苗越粗、 越高。 因此, 绒毛方竹种子成熟期早,也是合格苗木出圃率高的重要原因。

4 结论与讨论

从绒毛方竹育苗的效果看, 本试验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 种子活力较强, 通过间苗, 播种后50、 205 d 的成苗率分别达到70.5%、 46.7%,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尤其是合格苗木的出圃率达到96.9%。

4.1 阔叶林地作为育苗圃地, 可以促进种子发芽与苗木生长

根据«金佛山方竹栽培技术规程», 选择金佛山方竹苗圃地的条件为: 海拔1 200~1 300 m,交通方便, 水源充沛, 排灌良好, 土层深厚、 肥沃、 湿润的壤土, pH 值为5~7[10]。 在已报道的育苗研究和实践中, 多数采用固定苗圃或达到上述条件的宜林荒地或者耕地作为金佛山方竹的苗圃地。

本试验选择在阔叶林地上进行育苗, 林地中的树种既有软阔树种, 又有硬阔树种; 既有常绿阔叶树种, 又有落叶阔叶树种。 在绒毛方竹育苗过程中, 落叶阔叶树种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对阳光直射和地表温度、 湿度具有较强的调节作用, 不仅促进了种子发芽与苗木生长, 减少了病虫害发生的概率, 也提高了林地的利用率。 同时, 采用遮阳网全方位覆盖与包围, 既达到透风、 遮阴,也阻挡了鸟类对所播种子的危害。

4.2 初步掌握了绒毛方竹种子特性和催芽方式

本试验首次对金佛山方竹变异新品种绒毛方竹进行种子繁殖, 试验结果对进一步掌握绒毛方竹的生态学、 生物学特性, 促进方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金佛山方竹种子成熟期一般在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10], 而绒毛方竹种子的成熟期在4 月上旬, 比其他金佛山方竹种子至少提前半个月左右, 其原因可能与当年当地的气候有关, 具体成熟时间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已有的研究显示, 由于金佛山方竹种子无后熟期, 富含淀粉、 含水量高, 不耐贮藏, 普遍采用随采随播的方式进行育苗。 但在实践中由于人力不足或者整地、 作床等工作准备不充分, 往往会延迟播种时间, 从而影响了出苗率。 本试验采用在筛选后、 再进行2 次水选, 并放置在通风、干燥、 无污染的水泥地面上, 进行摊放催芽, 摊放厚度10 cm。 8 d 时开始发芽、 12 d 时发芽率达到80%。 摊放催芽既可防止因不能及时播种而降低发芽率, 又可有效缓解劳动力不足的矛盾。 同时, 本试验的沙藏催芽也取得了理想效果。 本次沙藏催芽采用的是细河沙, 没有污染, 对种子和沙均没有进行消毒处理。 在今后进行沙藏催芽时也应采用无污染的河沙, 并应进行消毒处理。

种子催芽方式的选择应依据苗圃地的准备情况而定。 采种后, 如果能在10 d 之内能够完成苗圃的整地、 作床工作, 可选择水选后沙藏催芽,否则应选择水选后堆积催芽。

4.3 合理确定播种量可以减少育苗成本

本次大田育苗采用的是水选后摊放催芽。 由于首次在林下开展绒毛方竹种子育苗, 没有经验,“沙藏催芽” 试验只采用了100 粒种子, 有一定的局限性, 没有依据“沙藏催芽” 试验的发芽率来计算播种量, 更多地是参照过去的相关研究成果来计算播种量, 播种量偏大, 造成了种子浪费,并增加了间苗的劳动力投入, 从而增加了育苗成本。 因此, 今后应以沙藏催芽发芽试验结果为基础, 计算理论播种量, 再在理论播种量的基础上,上浮10%作为实际播种量。

4.4 应对种子和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本次育苗未对种子和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存在很大风险。 尽管经过筛选和水选, 对带有虫害的种子起到了清除作用, 但对带有病毒的种子很难起到清除作用。 在今后的育苗中应对种子和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4.5 绒毛方竹种子活力较强

从种子发芽效果看, 沙藏催芽7 d 发芽率达到78%; 摊放贮藏催芽8 d 开始发芽, 12 d 发芽率达80%; 苗圃播种后30 d 发芽(出苗) 率为75%。 沙藏催芽7 d 发芽率和苗圃播种后30 d 的发芽(出苗) 率均高于张玉等[3]在实验室研究的金佛山方竹小草坝种源的最高发芽率70.2%, 也高于娄义龙[7]和郑翼等[5]的研究结果, 进一步说明绒毛方竹是金佛山方竹为适应环境而产生的优良变异, 种子活力更强。

猜你喜欢
方竹金佛山沙藏
关于方竹丰产栽培技术要点研究
合江方竹的研究综述及展望
中国方竹种质资源库建设探讨
走马金佛山
八棱海棠种子沙藏时间对发芽的影响
不同沙藏处理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
NaOH对梨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
杜鹃红遍金佛山
你像一个人
金佛山,从沉默到爆发
——重庆山水都市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