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区绿色农药封闭式管控现状、问题与建议

2023-03-01 08:14刘欠欠倪诗瑶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崇明补贴管控

刘欠欠 倪诗瑶

(上海市崇明区农业质量安全中心, 上海 202150)

崇明区是上海市农业大区,农业生产面积大,农产品类型多,农用地总面积约6.91×104hm2,水稻种植面积为3.01×104hm2,蔬菜种植面积为9 253 hm2,水果生产面积为4 773 hm2,水产养殖面积为5 800 hm2,拥有崇明清水蟹、优质大米、特色蔬菜、崇明水仙、香酥芋、金瓜等一系列特色优质农产品。自2017年以来,崇明区响应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号召,充分利用自身的农业生态环境优势,积极发展标准化优质农业,并于2018年创新探索了绿色农资封闭式管控模式,通过正面激励性补贴和负面约束性管控等一系列政策引导,推动本区绿色食品认证率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推动崇明区绿色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笔者拟概述目前崇明区绿色补贴农药封闭式管控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各地区开展农药补贴和农业生产安全监管提供参考借鉴。

1 崇明区绿色补贴农药封闭式管控现状

1.1 主要措施

崇明区组织实施绿色补贴农药封闭式管控的主要措施:(1)2018年崇明区发布了《关于转发本区绿色农药封闭式管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开始建立农药供应体系,实施绿色农资封闭式管控模式。(2)崇明区农业农村委员会邀请市、区两级农技部门专家,组建了崇明区绿色农药推荐委员会,每年制定《崇明区绿色农药推荐目录》。(3)在崇明区中部设立1个总仓作为全区绿色农资存储配送中心,在16个农业乡镇各设立1家农资门店,负责开展绿色补贴农药的供销服务以及负责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4)结合种植业信息化数据平台,采集管理农业主体信息,分条线制定补贴额度,全面施行绿色农药实名制采购,形成全程可追溯、可监管的封闭式管控模式。

1.2 补贴农药品种

崇明区以符合《NY/T 393-2020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为前提,结合《上海市年度补贴农药推荐目录》和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制定了《崇明区绿色农药推荐目录》。从《崇明区绿色农药推荐目录》推荐的农药品种来看,主要是围绕水稻、蔬菜、林果三大作物而制定的,其中水稻的推荐农药主要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飞虱、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蔬菜的推荐农药主要用于十字花科和茄果类蔬菜中常见的小菜蛾、红蜘蛛、菜青虫、蚜虫、叶蛾等防治,林果类作物主要针对桃、梨、葡萄、柑橘四种大规模种植品种上的梨小食心虫、蚜虫、梨木虱、柑橘红蜘蛛、夜蛾、蚧壳虫、梨树黑心病、葡萄白腐病、霜霉病等防治。总结起来,在2022年《崇明区绿色农药推荐目录》中,涉及的绿色补贴农药产品包括:杀虫(杀螨)剂91个(用于水稻16个、蔬菜46个、林果29个),杀菌剂85个(用于水稻19个、蔬菜30个、林果36个),除草剂5个(全部用于水稻种植),另外还包括杀虫灯、性诱剂、天敌等绿色防控产品16个,实现了绿色农药覆盖率达90%,见表1。

表1 2022年崇明区绿色补贴农药产品分布情况(单位:个)

1.3 补贴农药额度

崇明区绿色补贴农药额度按水稻、蔬菜、林果三大类作物划分,水稻生产上绿色农药每667 m2最高补贴限额为80元,蔬菜生产上绿色农药每667 m2最高补贴限额为130元(但蔬菜规模化签约基地每667 m2补贴最高限额为300元),林果生产上绿色农药每667 m2最高补贴限额为260元,以上补贴额度可基本满足基地生产需要。对于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生产主体,按照上述标准100%发放补贴;对于未通过绿色认证的生产主体,按上述标准的80%发放补贴,且所有生产主体获得的补贴资金只能用来购买推荐目录内的绿色农药。

1.4 取得的成效

绿色补贴农药封闭式管控体系的构建大大推动了崇明区绿色农业稳步、有序的健康发展。正面激励性补贴提高了农业生产主体开展绿色认证的积极性,负面约束性管控从源头上减少了滥用农药的问题,保障了地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截至2021年底,崇明区的绿色认证企业达270多家,绿色认证率达90%以上,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连续4年达99%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持在较高水平。绿色农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崇明区先后打造了崇明清水蟹、崇明大米、崇明金沙橘、崇明翠冠梨、崇明白山羊、崇明蔬菜6大区域公共品牌、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农业绿色发展指数位列全国第一,2018年—2020年连续3年入选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十大范例。

2 崇明区绿色补贴农药封闭式管控中存在的问题

2.1 补贴目录内的农药品类较少,无法满足崇明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全覆盖

《崇明区绿色农药推荐目录》中的农药是根据崇明区本地常规种植且种植面积较大的农作物品种来选定的,《农药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农药使用者应当严格按照农药标签标注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使用剂量、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使用农药,不得随意扩大使用范围、加大用药剂量或改变使用方法,这就导致在崇明区本地的一些特色品种(例如金瓜、香酥芋等),以及其他品种(例如秋葵、莲藕、芦笋、冬瓜等)上登记的绿色农药较少。另外,对于蓝莓、猕猴桃、火龙果等品种,由于种植体量小、不成规模,在制定推荐目录时没有被优先考虑,但这些作物在种植时只能依靠绿色防控,一旦病虫害发生严重,合作社会因无药可用只好选择放弃绿色认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崇明区特色品种的绿色产业发展。

2.2 绿色食品标准更加严苛,需要更专业的用药指导

在绿色食品农药残留检测时,其农药使用标准比国家标准更为严格,特别是2021年以后,随着《NY/T 745-2020绿色食品根菜类蔬菜》《NY/T 654-2020绿色食品白菜类蔬菜》等一系列行业标准的更新,导致一些农药虽然符合《NY/T 393-202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但在实际生产中要求的农药残留检测指标却在0.01 mg/kg范围内,一旦使用则存在超标风险[1-6]。另外,不同品牌的农药虽然有效成分相同,但由于登记应用范围不同,导致同一种农药在不同作物上的用量也存在差异,若生产主体对相关规定了解不够深入或重视程度不够,则存在超范围用药风险。以2022年崇明区蔬菜绿色农药推荐目录为例,蔬菜生产上推荐的农药产品共计76个,其中有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等10个农药产品涉及茄果类、绿叶菜类、瓜类、根菜类、白菜类等蔬菜,且农药残留检测指标均在0.01 mg/kg范围内,见表2。

表2 2022年崇明区蔬菜补贴农药易超标品种分析

2.3 农药供应时效相对较慢,机动性差

崇明区绿色补贴农药订购工作一般在每年3月—4月进行,订购时间相对集中,订购量大,这就导致供应商有时存在发货延期的现象,对于合作社或农户,则会出现前期无药可用、后期农药浪费的情况发生,从而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进程。另一方面,由于种植计划的变化导致用药需求发生改变,但供应系统不能及时调整,也会出现无药可用的情况。另外,在实际生产中,当病虫害发生较少时,在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减少的情况下,个别主体存在“不用白不用”的心理,拿到补贴后会将全部额度用来购买农药,不仅导致农药过期浪费,还会带来过期农药处理的后续问题。

3 关于崇明绿色补贴农药封闭式管控的建议

3.1 完善农药目录,提高绿色投入品覆盖率

针对特色农作物的绿色农药登记品种少这一普遍性难题,农业主管部门可根据《农药登记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组织相关单位对本地特色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研究,筛选可临时使用的农药,并组织开展田间药效、农药残留和农作物安全性试验,制定出适用的田间技术规范。同时,协同各技术条线加强生产环节的技术指导与服务,通过加强有害生物预警,培育优质抗病品种,制定简单实用的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促进地方特色产品绿色认证的发展。目前,补贴农药主要是针对种植业而制定的,后期可尝试将养殖业绿色认证纳入到补贴范围内,实现全域性绿色投入品全覆盖。

3.2 组织培训,加强生产主体、农资销售服务能力建设

首先应加强对生产主体的培训,提高其生产管理水平及绿色防控意识。可利用职业农民培训平台,针对生产主体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培训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督促生产人员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要求施药,严格落实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制度,关注相关标准及政策的变化,生产中应及时调整使用的农药种类,提高生产主体的管理水平。其次,要加强对农资门店销售人员的培训,提升其科学用药指导服务水平和能力,对于易超标的补贴农药,在农户购买时,能给予专业的用药指导。

3.3 做好需求预测,建立供应商绩效评价机制

管理部门应积极协调供应商,利用信息化平台对崇明区农业种植结构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历年的病虫害情报及农药需求经验,运用科学方法,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农药需求品种、数量及变化趋势作出科学合理的估计和推测,为销售备货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建立供应商绩效评价机制,将配送效率、售后服务纳入供应商筛选的考核指标中来,这样不仅可节约政府资源,还能提升农药管控时效。

3.4 完善监管体系,建立长效机制

首先,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完善监管体系的闭环管理。针对购药主体和用药明细建立信息库,并对接种植业监管系统,形成购药明细可查询、管理区域用药情况可查询、农产品采收销售可查询、抽检信息可查询的闭环监管体系。另外,要结合例行抽检及监督抽查的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和比对,对风险高、隐患大的农产品,加大抽检力度,对不按要求生产和管理的基地,加强后期追踪。通过畅通各部门信息交流,不断完善监管体系,建立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

4 结 语

目前,崇明区绿色补贴农药封闭式管控模式已连续实施6年,在水稻、蔬菜、林果生产中的应用已相对成熟,并已制定合理的生产技术规程,形成了稳定、安全的用药准则。今后可借鉴经验,将该模式逐步延伸至水产、畜牧行业,从而推动崇明区绿色认证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崇明区可从科技服务入手,加强技术部门对生产主体和农资服务部门的培训,让生产主体不仅仅有绿色农资可使用,更要有专业的技术服务可依托,并充分联动农药购销平台、种植业平台实现农药供应体系、安全监管体系的无缝对接,形成层层相扣的闭环监管模式,从而建立起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为崇明区绿色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崇明补贴管控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绿色厚植,生态崇明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当上海菜系碰撞崇明特色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
崇明模式 梦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