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对战略机遇期的最新研判和基本策略

2023-03-01 22:07郭文杰李冬美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004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0087
宁夏党校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机遇期机遇挑战

郭文杰,李冬美 (.北京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004;.北京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0087)

正确研判自身所处发展阶段和内外环境,是科学制定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战略机遇期问题集中反映了社会实践主体对自身发展特殊阶段和时期的把握。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战略机遇期问题,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都对其进行深入考察和分析,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成果。新时代以来,针对国内国际各方面的复杂局势,中国共产党对战略机遇期进行了深度研判,认识到其内涵和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阐释了维护和延长战略机遇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为今后的战略发展方向指明了前进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1]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紧密联系我国发展面临的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深刻认识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各项目标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2]所以,进一步研究中国共产党关于战略机遇期的最新认识和应对策略就十分必要和迫切,这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应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传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一、成事在我:中国共产党把握战略机遇期的内在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有利条件。开启新征程,夺取新胜利,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战略机遇期的深刻内涵和重要作用。

(一)把握战略机遇期是推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要求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之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我们必须科学研判当前世界的战略态势,充分利用国内国际有利的战略环境,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主动。只有如此,才能够顺利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安排,才能排除各种干扰,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而把握战略机遇期的前提就在于充分识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种风险挑战并认识自身所处的战略位置,不仅要科学研判各种风险挑战的特征、成因或影响,还要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去化解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危机和风险,从而抓住、维护和延长战略机遇期,充分实现自身发展。不仅如此,当前把握战略机遇期更要关注自身问题,特别是聚焦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如何增强自身的战略实力这个问题,而这势必要求从战略谋划上更偏重于战略机遇期的内生性问题,即自身综合实力发展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持定力,增强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3]此外,把握战略机遇期的落脚点在于谋划战略行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仅指明了战略行动的前进方向,更是提供了评价战略效果的基本尺度,因而战略规划要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题主线,推动政治、经济、科技、民生等方面的全方位发展。总之,把握目前我国所处战略机遇期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二)把握战略机遇期是应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交织的必然要求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整体判断,是其进行战略谋划的重要参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4]一方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赋予了战略机遇期新的内涵,同时又规定了战略谋划的基本内容,即必须充分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问题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因而要在战略行动中始终坚持以巩固党的全面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另一方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显著特征就是危机共存,因而要充分地把握分析风险、识别机遇和危机转化等问题[5]。特别是要关注影响战略谋划的变量因素,充分考虑新冠疫情等突发风险所带来的复杂影响,积极应对国外风险变化,把消极影响转化为改革动力,努力抢占战略主动位置。总之,从整体上来看,战略全局与大变局互相交融、互相激荡,共同构成了新时代战略机遇期的鲜明内核,而相应必须紧紧围绕“两个大局”,充分理解其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作出科学的战略研判、积极的战略谋划,从而才能实现远大的战略目标。

(三)把握战略机遇期是传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实践要求

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人把握历史机遇、肩负历史责任、创造历史伟绩的历史传统。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凸显了把握历史机遇和争取历史主动的重要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率先举起了抗日救亡的旗帜,奋力扎根于敌后革命根据地建设,不仅成为抗日战场的中流砥柱,更实现了自身组织的发展壮大,为取得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抓住世界有利发展局势和国内调整契机,积极推行改革开放的战略性举措,实施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社会调整措施,重点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不仅有序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轨道,而且实现了国内经济社会的飞跃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紧紧抓住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新特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6]因此,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地研判战略环境,争取战略主动,才能够传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精神,从而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四)把握战略机遇期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在要求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植根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一经确立就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强大动力,也成为指导革命实践的重要法宝之一。有学者认为:“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的重要法宝……正是在实事求是分析世界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我国作出了全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判断。”[7]而战略机遇期就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对我国所处客观环境进行的科学判断。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从我国实际状况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战略谋划,并将战略决策放在战略行动的实践过程中去检验和判断,从而有助于解决可能出现和难以预见的各种风险和挑战。这就将理论与实践密切地统一起来,既能够及时地调整战略布局,从而始终保持战略主动地位,又能够防止出现战略错误,或是陷入战略困境之中。总之,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正确把握战略机遇,确保自身处于战略主动地位。

二、因势而谋:中国共产党对战略机遇期问题的最新研判

“对战略机遇期如何判断,是一个重大问题”[8]。中国共产党对战略机遇期问题的分析和研判由来已久,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都对战略机遇期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形成了系统科学的战略认识。新时代以来,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战略机遇期进行了深度研判,形成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认识。总结和概括这些新论述是党今后进行战略决策、推进各项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基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新的变化”[9]。这一论述是基于当前客观情况作出的科学判断。具体而言,从内涵方面来看,战略机遇期主要变化表现为长期性、复杂性和可塑性三个方面。首先,长期性主要表征战略机遇期的时间维度,中国共产党对战略机遇期的判断由二十年的短期时段延长为较长时段。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一个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完全符合我国发展的国内外形势,对我国抓住机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虽然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10]164其次,复杂性主要表征战略机遇期的内容维度。这种复杂性主要包括国内国际两大方面,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和外交等多个领域。新时代以来,各种矛盾冲突相互叠加,使得一些问题变得越加复杂,因而形成问题的复合性和叠加性特征,故而处理起来更具有挑战性。最后,可塑性主要表征战略机遇期的性质维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最大的机遇就是自身不断发展壮大”[11]。一般而言,从性质特征去看,战略机遇期的产生有外生和内生两种类型,即所谓的内生性战略机遇与外生性战略机遇[12]。21 世纪头20 年的发展历程凸显了外生性战略机遇的重要性,中国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充分利用外部环境的有利条件。但是,外部有利条件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正是由于复杂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使得型塑内生性战略机遇成为今后把握战略机遇期的重要突破点。

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条件也产生了新变化。“实践告诉我们,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13]自进入21 世纪以来,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构成战略机遇期基石的国内外发展条件发生剧烈变化。这些条件的变化有的是长期性演变的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剧烈,世界已经进入动荡变革时期,不仅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频现使全球经济发展遭遇逆全球化的深度冲击,同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也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持续。二是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不仅科学创新的广度、深度、速度和精度都进一步向前发展,而且“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14]。三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不仅对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还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的时代难题,从而决定着战略机遇期的内生性条件。不过,这些条件既有不利的方面,也有相对有利的方面,关键是要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充分发挥我国自身优势,从而才能创造新的历史机遇。

而有一些条件变化则是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的产物,这些不确定性难以预料因素将极大地影响对战略机遇期的研判,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战略决策的重要参考。概括来看,这些不确定性因素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外部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包括俄乌战争在内的地缘冲突所引发的国际紧张局势,以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霸凌行径所引发的其他不稳定形势,如2022年8月时任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不顾中方坚决反对窜访中国台湾地区,就加剧了台海局势的不稳定性。我们必须认识到,“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安全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大,军事斗争任务艰巨繁重”[15]。二是国内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在国际经济发展中,以欧美国家为代表深陷通胀危机、能源危机、生产危机等多重困境,经济复苏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进一步发展。2022 年我国实现了经济平稳运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取得了来之极为不易的新成就。但也存在着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有效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就业压力凸显、全球通胀给高企带来的影响、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增多等问题,面对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党和政府果断应对、及时调控,在攻坚克难中稳住了经济大盘,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基本完成全年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我国经济展现出坚强韧性。三是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冲击和负面影响依旧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中国如何处理好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各方面难题,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快速恢复正常,仍面临着许多挑战,诸如强化稳岗就业、刺激社会需求、维持经济活力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解答。

尽管内涵和条件有了新变化,风险挑战也日益频发,但是我国发展的优势和前景也更加明显,这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经过21 世纪头20 多年的团结奋斗,我国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各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在经济发展方面,GDP 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经济增长保持较快速度。在科技创新方面,我国取得了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立足国家需求的战略高技术研究、中高端产业和国家创新体系等领域的重大突破,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水平显著提高。第二,在发展道路、指导理论和社会制度方面更加完善。在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不仅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也为维护和延长战略机遇期提供了坚实保障。第三,中国共产党具有应对风险和挑战的主动意识和丰富经验,一方面能够未雨绸缪地做好各项战略准备,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和战略思维,重视战略机遇期的发展演变;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各种风险挑战面前保持战略定力,不仅有能力妥善应对和处理,而且还能够着眼于从危机中寻找机遇。总而言之,上述优势是我国应对未来战略机遇期变化的坚实基础。

正是在对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变化的分析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对于战略机遇期的认识为机遇与挑战并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否定战略机遇期,而是对战略机遇期问题进行重新认识。这就是说,中国共产党认为我们仍处于战略机遇期,但是风险与挑战则是前所未有的。2020 年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我们的判断是危和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机遇更具有战略性、可塑性,挑战更具有复杂性、全局性,挑战前所未有,应对好了,机遇也就前所未有。”[10]122此外,中国共产党也积极研判挑战和风险因素的积累是否有超过机遇的可能,进而认为二者正处于一种新的动态平衡阶段,即“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防范化解的矛盾问题比以往更加复杂”[16]。那么,在应对风险和挑战的过程中,我们就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不确定难预料因素的重要性,特别是要加强对小概率但风险大、大概率且影响广因素的重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未雨绸缪地做好防范工作,从而维护和延长战略机遇期。

三、谋势而为:中国共产党应对战略机遇期变化的基本策略

“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更好前进。”[10]510因此,根据对战略机遇期的科学研判和对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科学把握,我们只有充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采取迎难而上、谋势而为的战略态度,不断增强抵御风险挑战的实力,制定科学有效的战略计划,才能充分利用好战略机遇期,应对好各种风险挑战。

(一)不断增强战略主动意识

毛泽东指出:“战争的胜负,主要地决定于作战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自然诸条件,这是没有问题的。然而不仅仅如此,还决定于作战双方主观指导的能力。”[17]应对新时代战略机遇期变化,必须在思想认识上有所作为,善于从战略大势上把握住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树立起科学理性的战略主动意识。

一是提高风险认知意识。“预判风险是防范风险的前提,把握风险走向是谋求战略主动的关键。”[18]因此,要在战略主动中重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将风险和挑战贯穿于战略认知和谋划的全过程,注重在充分掌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分析风险和挑战的短期与长远影响、负面影响和积极影响,进一步把握风险挑战的形成机理、发展趋势和潜在问题,以积极主动姿态采取应对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是筑牢底线意识。增强主动意识必须做到坚守底线,不仅要在战略进取中把握战略机遇,而且要求在严格坚守边界中树立底线思维,这就是说不能只看到风险中的机遇,更要学会对最坏结果和情况进行充分评估,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有重点有意识地查漏补缺以防重大风险的出现,而一旦风险和挑战触碰到底线问题则必须予以顽强反击,这才能确保战略局势不至于失控,从而避免更大危局和更坏情况的出现。

三是把握主动斗争意识。“唯有主动迎战、坚决斗争才有生路出路,才能赢得尊严、求得发展,逃避退缩、妥协退让只会招致失败和屈辱,只能是死路一条。”[10]83这就意味着,既要不怕斗争又要敢于斗争,传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人历史主动精神,尊重国内国际风险挑战的客观性,敢于在风险与挑战来临时承担历史责任,努力开拓创新防止陷入战略困境,始终保持自觉主动探索历史新征程的勇气。

四是增强战略谋划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否把战略机遇期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主要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宏观的战略决策。”[19]因此,要从战略高度审视影响党和国家发展命运的根本性问题,对全球和平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问题进行科学谋划,主动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设计有机结合,从而形成国内国际发展的大战略体系,为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勾勒出前进方向。

(二)有效提升战略应对能力

“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提高发展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10]114。所以,应对战略机遇期变化,关键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扎扎实实地推动自身建设事业向前发展,着眼于风险挑战的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测性,不断夯实自身基础,扩充自身力量,增强自身的战略应对能力。

一是始终保持战略定力,这是提升应对能力的前提。要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变化和风险挑战不断涌现的战略局势中聚焦自身长期目标和中心任务,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敏锐观察、清醒判断、果断决策、坚定执行作为保持战略定力的基本环节,排除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诱惑和风险干扰,防止因意外突发事件而抛弃自身中心任务进而转向其他目标,要矢志不渝地发展壮大自己的综合实力。

二是积蓄战略发展实力,这是提升应对能力的关键。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是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推动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10]174-175。因此,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上,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增强内在需求,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形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步伐,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大幅提高经济发展实力。

三是培育战略变革动力,这是提升应对能力的重点。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变革的重要推动力,更是实现战略变革的关键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20]因此,要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问题为导向,努力攻克国家急需和处于发展瓶颈的一系列原创性科技问题,将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结合起来,实现创新型人才国家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为我国取得战略主动、实现战略变革奠定坚实基础。

四是发展战略统筹能力,这是提升应对能力的基础。始终坚持从全局看问题,重视处理好自身建设中全局与部分的矛盾,密切关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复杂关系,进一步增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协调性,切实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总体安全稳步推进,进一步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和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总体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各影响要素之间协调均衡发展,从而优化整体目标和战略预期。

(三)积极营造有利战略态势

应对战略机遇变化的落脚点还在于积极执行战略规划和战略构想,敢于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得先机,从而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赢得战略空间和相对有利的战略环境。

一是积极参与战略竞争,要科学研判国内外局势的发展变化,转变被动应对其他国家战略转变所带来的战略压迫态势,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全方位竞争中。其中,中美间的战略竞争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对华政策从“接触”向“战略竞争”转变,逐步在贸易、科技、亚太地缘政治、国际领导权和制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与中国进行全面战略竞争[21]。因此,中国唯有积极应对,更加有为地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同亚太地区国家间关系,主动参与竞争,取得更加有利的战略地位。

二是防止战略格局失衡,要始终践行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和国际霸权,发挥中国在完善全球治理中的独特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我们要顺应历史大势,致力于稳定国际秩序,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0]487。因此,要积极推动各国共同维护现有的国际秩序,不断加深同发展中国家的密切合作关系,坚持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防止出现国际社会“新冷战”、国际多边贸易格局不断弱化等局面和国际霸凌行径进一步恶化的现象。

三是努力赢得战略主动,围绕国内国际一些领域重大问题,积极构建影响全球的话语体系,形成自身的战略优势,进而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赢得战略先机。其中,比较重要的领域有国际金融、全球治理、外交、互联网、政治民主、人权等方面。在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方面,中国目前还面临着如何提升中长期国际议程设置的能力、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核心议程设置的挑战,因而就必须要在国际问题的选择顺序和策略、提出针对具体问题的中国方案、培育和运用国际传播渠道、全球金融治理中国方案的国际制度化等方面努力,进而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22]。而在全球治理方面,我国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但仍需在治理理念、治理制度、治理学术和治理传播等话语权上努力,从而获得与大国地位相应的全球治理话语权,同时在国际治理中发挥更广泛的影响[23]。

四是延长战略机遇期,在解决国内外困难与风险挑战中化危为机,为新的发展机遇创造有利条件。从分类上看,在延长战略机遇期的过程中遇到的风险挑战主要包括一般性重大风险、系统性风险、全局性风险和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的风险等4类[24],以及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对美经贸斗争、科技、社会、对外工作、党的建设等8个领域重大风险。只有防范化解这8个领域和4类风险,特别是处理好影响我国战略目标实现的全局性风险,才有可能在困境中实现突破,在危险中求得机遇。更要在进一步扩大内需,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完善城市化战略,调整科技投入与产出结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方面不断努力,化危为机,从而进一步延长和维护我国的战略机遇期。

四、结 语

“能否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事关国家、民族的历史命运”[25]。中国共产党深刻理解把握战略机遇期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意义,紧紧围绕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时代背景,对其内涵和条件变化进行了科学研判和深刻分析,在认知意识、发展方向和实践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筹划和妥善准备,为我们充分把握战略机遇期,应对各种疑难问题指明了方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社会主要矛盾开展工作,不断增强应对复杂局势变化的应对能力和发展实力,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开辟更有利的战略态势,从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

猜你喜欢
机遇期机遇挑战
论新时代的战略机遇期:源起、现状与未来
RCEP与房地产机遇
迎来境外贷款业务机遇期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第52Q 迈向新挑战
民间投资迎来大有作为的机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