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精神融入核心素养的高职育人模式探索

2023-03-01 01:07李鹏飞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愚公育人核心

李鹏飞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处,河南 济源 459000)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融入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把地域特色凝聚成办学特色,探究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培养模式,着力培养服务区域产业、扎根地方的技术技能人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将党的教育方针的宏观要求细化为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1]。受人才培养目标、学习者主体态度、个体价值观、群体特征、未来面临情境等因素影响,不同学段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内容要求也各有不同。育人模式是教育者通过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方式和方法,人才培育目标决定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方法,因此,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必须瞄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具体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能够指导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济源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原发地,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是时代的需要,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近年来,我校经过探索,把愚公移山精神融入到高职人才培养中,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愚公移山精神与高职人才培养的融合

愚公移山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党和人民事业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为愚公移山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时代价值,进入新时代,愚公移山精神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总体上形成了以咬定目标、不忘初心为信念之基,以苦干实干、知难而进为奋斗之姿,以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为实践遵循的新时代愚公移山精神。

愚公移山精神与高职院校育人理念相互契合,职业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而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具备扎实地专业技能,更需要学习和传承新时代愚公移山精神。“咬定目标、不忘初心”的愚公移山精神,与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高度契合;学生具备了“苦干实干、知难而进”的愚公移山精神,以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劳动态度和真抓实干、务实肯干的劳动精神对待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工作,正是时代提出的人才要求;学生具备了“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愚公移山精神,与任劳任怨、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要求完全一致。新时代愚公移山精神引领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时代愚公移山精神融入高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学生核心素养引领高职育人模式变革

2016年,教育部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六大素养,以及十八个基本素养点[3]。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支撑职业岗位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融合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内在的综合化形态,超越具体职业要求,是每一名学生走向工作岗位、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具有广泛迁移和多功能性的特征。

从核心素养的价值定位来看,核心素养是对党的教育方针中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必须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中确定的教育培养目标细化,将其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用于指导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

育人模式是基于一定的教育理念,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所需各类要素进行有机整合所形成的可操作范式,包括培养目标、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教师素养、学生综合评价方式等相关要素[4]。育人模式变革必须以一定的教育理念为基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方能整合各相关要素形成可操作的范式。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育人模式变革需要紧紧围绕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而核心素养是连接人才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5]。高职院校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将人才培养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进而形成高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通过核心素养培育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三、愚公移山精神融入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论建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并没有清晰描述出各学段核心素养进程,需要各学段教育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学习者态度、群体未来面临的情境来重新建构[6]。我们要想把愚公移山精神融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根据核心素养的价值定位,将融入愚公移山精神的人才培养目标转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为理论基础,重新建构高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即“新愚公”核心素养框架体系。

(一)建构方法

1.“新愚公”核心要素的初选指标

结合高职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目标,参照专家提出的意见,需要考虑以下三点:一是考虑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要求;二是考虑到高职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位置以及学段特点;三是考虑到愚公移山精神与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要求。经过综合梳理并广泛征求意见,在专家咨询意见的综合评价之下,根据文献研究结果,初步确定“新愚公”核心素养初级要素 27项。

2.“新愚公”核心素养调查问卷的编制

问卷结构采用个人(自主发展)、社会(社会参与)、国家(文化基础)三个维度。根据个人、社会、国家三个维度及其下属类目,确定三个维度 27项指标构成问卷的基本结构,如表1所示。

表1 “新愚公”核心素养问卷结构

3.“新愚公”核心素养探究方法

采用SPSS 22.0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通过 KMO 和 Bartlett检验、碎石图检验、确定累计贡献率、正交旋转等步骤,探索“新愚公”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内容的结构维度。然后,根据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新愚公”核心素养的构成维度,运用AMOS 17.0 对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建构“新愚公”核心素养框架体系。

(二)“新愚公”核心素养框架体系结构

根据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假设和验证,借鉴具有相似文化传统和教育理念的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素养模型,“新愚公”核心素养结构模型同样使用“同心辐射型”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包括5大素养,20个素养点。

图1 “新愚公”核心素养体系结构

“新愚公”核心素养模型建构在指导思想和价值导向上体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在结构模式上以“愚公移山精神+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中心,通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辐射带动各项素养要素整体发展。据此,构建起“同心辐射型”的“新愚公”核心素养框架体系。“愚公移山精神+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中心层,思想道德素养、学习创新素养、健康生活素养、社会人文素养、职业拓展素养5个层面为中间层,与之相对应的20项要素为外围层。

(三)“新愚公”核心素养要素描述

1.思想道德素养

重点考察高职学生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等精神或心理反映,集中体现的是符合时代发展的道德观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该把思想道德素养放在首位,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崇高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学习创新素养

重点考察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选择、学习内容调整、学习进程评估、发现问题能力、大胆尝试寻求问题解决方法、创新思维形成等方面的综合表现。高职学生学习创新素养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智力、思维、情感、道德、社会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能够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健康生活素养

学生主动获取、深入理解和科学处理基本的健康生活信息和服务,正确运用健康生活信息和服务,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7],学生的健康生活素养能够维持和促进个体自身健康的能力,引领学生走向健康、幸福的人生。

4.社会人文素养

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包括社会人文知识、人文情感、人文意识和人文行为等,具体表现在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他人及自身的关系等,人格、气质和修养等是其外在表现。

5.职业拓展素养

学生在从事或准备从事相关职业时,应具备拓宽职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品德、技能、礼仪、沟通能力等,表现为学生从事任何行业均普遍存在、任何职业或工作岗位都不可缺少的最基本、最关键的素养,表现为职业意识、职业精神、态度和职业能力等基本职业素养。

四、愚公移山精神融入学生核心素养的高职育人模式实践

通过构建“新愚公”核心素养框架体系,将党的教育方针和融入愚公移山精神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转化为教育实践的具体要求,着力加强“新愚公”核心素养的培育,引领高职学校育人模式变革。

(一)注重顶层设计,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指导思想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围绕“新愚公”核心素养框架体系,强化顶层设计,明确“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精技艺、会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中,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分解为思想道德素养、学习创新素养、健康生活素养、社会人文素养和职业拓展素养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素养教育课模块。开发对接行业企业需求的愚公移山精神课程,深入推进愚公移山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对学生进行愚公移山精神教育,是新时代提出的迫切要求。着力加强学科核心素养建设,设计构建“新愚公”核心素养培育课程体系,开展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项目化任务,建立学生素养培育矩阵图,依托素养成长信息化支撑平台,开展多样化的培养与评价,优化课程核心素养评价方式,将“新愚公”核心素养培育融入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十大”育人体系中。

(二)深化教学改革,建设核心素养培育课程体系

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方面有统一规定和要求,具有高效、系统的优势。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着力建设“新愚公”核心素养主干课程,是行之有效的。在课程配套教材开发上,遵循思政教育规律,依托重大时间节点思政教育内容,围绕5大素养及20个素养点设计教材内容,融合学生成长规律和特点,分主题编写《大学生素养教程》。在课程教学中,我们将素养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层面:在理论知识层面,围绕核心素养培养点进行理论课堂教学,区别于思政课堂教学的专业理论学习,主要结合学生日常思想问题,抓好思政教育的时间节点,做好学生思政知识教育,讲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理论问题;在实践参与层面,重点突出能力培养,深化课堂理论教育内容,围绕每个章节内容设定实践参与项目,借鉴项目化运作的方式,鼓励学生组队完成实践内容,将理论知识学习转化为实践能力提升;在素养培育层面,突出品格教育,围绕“愚公移山”精神内涵,按照主题教育内容开展榜样引领阅读、专家政策解读、个人学习感悟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参与过程中将知识和能力内化为个人正确的价值观。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社团活动、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等建设核心素养培育课程体系。

(三)深入活动探究,对接核心素养培育五大目标

将“新愚公”核心素养体系中的5大素养与学生在校期间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内容有效对接,明确课外实践活动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是十分可行的:在思想道德素养方面,依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形势政策教育、重大节日纪念日教育、法制教育、校规校纪教育、学生党员培训、团员理想信念教育、国防教育、文明修身系列教育、诚信主题教育等活动,引导学生铸牢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锤炼高尚品格;在学习创新素养方面,依托对学业成绩、课堂行为表现、对外合作交流、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项目等活动,引导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备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健康生活素养方面,依托对军事训练、素质拓展活动、文明宿舍班级创建、心理健康教育、青春健康教育、“三走”活动、体育文化节、田径运动会、体育竞赛活动、体育类学生社团活动、学生体质测试达标等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在职业拓展素养方面,依托对职业技能大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数学建模大赛、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专业社团、见习实习表现等方面的评价,引导学生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在社会人文素养方面,依托对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公益活动、美育教育、人文艺术教育、传统文化课程、人文艺术类学生社团活动等,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

(四)优化教师队伍,提升教师核心素养培育能力

教师队伍直接影响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质量。学校必须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按照学科特点、岗位要求全面提升教师核心素养培育能力。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思政课程引领作用,培育思想道德素养,是十分必要的。思政课是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培养的核心课程和关键环节,在思政课教学中,思政课教师要主动了解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促进教学内容和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有效衔接、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世情国情、社情民意,重点培育学生理想信念、诚信友善、文明礼貌和遵纪守法等思想道德素养。

优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发挥课程思政作用,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愚公移山精神思政元素,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技能水平,培育学生学习创新素养。优化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对学生的引领作用,做到理想信念、专业发展、创新精神、人生价值的引领。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培育学生健康生活素养。通过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以及有效的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和危机干预,培养大学生具有理性平和的心态、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优化成长导师队伍,选聘各类先进模范人物、当代新愚公典型等担任成长导师,组建专兼结合的学生综合素养导师队伍,充分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五老”作用,通过言传身教,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扎实的专业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五)创新评价方式,开发指向核心素养的评价工具

1.开发素养评价系统

为了更好呈现“看不见”的素养,让学生在素养各维度上的成长变化、发展“可视化”,学校创新评价工具,设计开发集移动端、PC端、自助打印端三端一体的“新愚公”学生素养成长平台系统。学生素养成长平台建成的固定可视化“场景+”项目化任务,内容上涵盖学生思想品德修养项目、社会实践活动项目、人文艺术活动项目、身心健康活动项目和创新创业活动项目,时段上实现学生在校期间从入学到实习到毕业的全周期记录。学生素养成长平台通过“规则引擎”,实现场景项目化任务和“新愚公”核心素养指标的对接,可以成功将学生参与的各项教育活动和实践任务中所指向的核心素养,进行可视化、量化的呈现。

2.强化过程性评价

构建“项目发布—学生参与—实时记录—认定评价”一体化流程,通过素养成长平台,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全面、客观、即时记录学生成长点滴。

(1)项目发布

素养成长平台面向全校开放,各教学院部、行政职能部门、教师、学生团体均可申报项目化活动。项目经学生处审核后方可在素养成长平台内发布。

(2)学生参与

学生可根据活动要求和个人实际,有选择性地参与项目化活动。

(3)实时记录

参与项目化活动过程中,学生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实时填写活动任务信息,留存过程性记录。

(4)认定评价

项目申报主体负责对学生线上记录进行审核和统一认证,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科学评价。学校建立标准化审核机制,从严、从优、从实审定素养成长平台项目,依托系统平台建立“项目负责人—教师—学生助理”三级审核机制,保证素养平台数据记录全面、客观、真实。

3.创新评价结果运用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素养成长平台注重实时采集过程性数据,学生可以随时查看学生综合素养“雷达图”数据和学生综合素养成长数据。学生自己可以及时掌握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调整学习规划,扬长避短,形成“自我激励—主动参与—素养提升—全面发展”的良性循环。教师可利用素养平台跟进学生表现,分析学生的成长轨迹、各核心素养点的发展数据,在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学业规划、成长发展建议及就业选择咨询[8]。

愚公移山精神融入学生核心素养的高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创造性地将党的教育方针和愚公移山精神融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具体细化为“新愚公”核心素养。通过人才培养目标,确立、素养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优化、素养活动探究、评价方式创新来引领高职育人模式变革。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核心素养是关于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需要不断完善核心素养培育实践路径,推动高职育人模式变革。比如,丰富教学手段,增加情景化教学设计,提升学生对核心素养培育的感知力和领悟力。以“新愚公”核心素养培育引领高职育人模式变革,着力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精技艺、会创新”的新愚公式职业新人,将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融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愚公育人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现代愚公
谁更应当“愚公”
愚公移山
“珠”育人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