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吞咽和摄食管理的针对性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后便秘患者营养状况的效果

2023-03-02 05:37孙晓方
吉林医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摄食营养状况研究组

孙晓方

(天津医科大学中新生态城医院,天津 300480)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临床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患者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存在预后较差、生活质量降低和病死率较高的特点,便秘是心力衰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与卧床时间长、应用呼吸机、限制饮食或者疾病本身等有关[1]。长时间便秘可引起头晕、心烦以及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甚至导致心律失常、心绞痛以及脑血管意外、猝死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基于对疾病的上述认识,在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阶段,加强其营养护理干预,对缓解便秘症状、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有重要意义。而回顾前人研究,针对心力衰竭便秘患者的护理,或不重视饮食指导,或饮食指导质量不高,导致患者病期营养状况欠理想,并最终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甚至预后结局。随着吞咽和摄食管理方案的提出,已有大量学者证实其在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可有效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但目前尚未见吞咽和摄食管理对心力衰竭便秘患者的影响研究[2]。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吞咽和摄食管理的针对性护理是否能对心力衰竭后便秘患者产生积极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天津医科大学中新生态城医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CHF后便秘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5例。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诊断标准[3];②存在便秘症状:超过25%排便感觉到费力;超过25%排便是干球粪或者硬粪;超过25%排便时存在不尽感;超过25%排便存在肛门直肠梗阻或者堵塞感;超过25%排便需手法辅助;每周<3次排便。在上述症状任一≥两项症状即可诊断;③年龄≥18岁,且自愿参与研究。④参加本研究之前未应用过泻药或者导泻剂等药物。⑤具备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⑥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肠道存在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者;②药物因素所致便秘者;③皮肤不完整或者过敏体质者;④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患者;⑤存在精神和认知障碍的患者;⑥中途退出本项研究者;⑦临床资料不完整。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协助患者翻身和床上擦浴,并予以腹部按摩,操作方法如下:患者维持仰卧位,对其腹肌进行放松,将双手搓热后平按右手掌在腹壁,左手掌在上方,沿着脐部周围按照顺时针进行环形掌揉,后自右下腹沿着结肠走向反复推展摩腹,15 min/次,2次/d。按摩腹部时需要排空小便,确保按摩力度均匀、持久、柔和且有力,手法从轻到重,逐渐使热力渗入腹部。

1.2.2研究组:基于吞咽和摄食管理的针对性护理,具体包括:①感觉刺激训练:给予眼部酸冷刺激和空吞咽基础训练后再让患者吞咽,用棉签蘸取少量冰水或柠檬汁触及患者软腭及舌根处,再指导患者做无食物吞咽动作,连续吞咽5次,3次/d。②鼻饲护理:对于心力衰竭需接受鼻饲的患者做好鼻饲护理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家属掌握正确的喂食方法,包括食物性状方面选择、鼻饲摄入量、间隔频次与时间等,以糊状、半流质饮食为主,并对条件符合的患者多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控制患者饮食摄入量由少逐渐增多,加强患者进食后的口腔清洁,避免食物滞留。③进食姿势改变:灵活调整患者体位,如进食前轻轻旋转患者头颈部、偏头用两侧吞咽、低头吞咽等,以提高患者舒适感。④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按时就餐,不可进食油腻、生冷、刺激性强的食物,且多吃清淡、易消化、高纤维润肠通便的食物。另外,嘱其饮水,8~10杯/d,以及戒烟、戒酒,适当按摩腹部,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揉腹部,100下/次,促进肠蠕动。⑤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规律性的排便能缓解便秘症状,便秘患者无论是否具有便意,均需定时排便,排便时注意力保持集中,每天在相对固定时间排便,建议在早餐前后,因早餐后食物的刺激能家属胃肠蠕动,能产生较大便意,且蹲厕时间需控制在10 min。

1.3观察指标与评价:①便秘症状:分别在干预前后选择大便次数、排便困难、大便性状、排便时间、腹胀以及腹痛几项症状开展计分,结合无任何症状、轻度症状、中度症状、重度症状分别计0分、1分、2分、3分,分数越高,即症状越严重[4]。②营养状态:以皮褶厚度计测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以软皮尺测量上臀肌围(AMC);计算体重指数(BMI)。③生存质量: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来评估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简表包括26个条目,涵盖4个领域的内容,即心理、生理、环境以及社会关系。每个条目打分为0分(很差)~5 分(很好),总分 26~130 分,总评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5]。

2 结果

2.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n=15)

2.2两组干预前后症状积分结果比较:干预前,两组大便次数、排便困难、大便性状、排便时间、腹胀以及腹痛等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各项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症状积分结果比较分,n=15)

2.3两组营养状态比较:两组干预前的TSF、AMC、BM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TSF、AMC、BM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营养状态比较

2.4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组患者的评分上升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比较分,n=15)

3 讨论

CHF不仅是临床多种心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的阶段,也是造成心脏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病因,患者心功能水平会不断降低,呈现心室重构现象,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均构成严重影响[6]。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也影响到心力衰竭发病率的增长。便秘作为心力衰竭患者长期卧床休息期的常见症状之一,因心力衰竭患者自觉症状明显,需长期卧床影响患者正常进食,导致营养素摄入不足,引起不同程度的营养缺乏;在活动力丧失的情况下或以为强调精细视频而忽视纤维素的摄入,均可导致便秘的发生[7]。当心力衰竭合并便秘时,若未得到及时、有效处理,会增加患者痛苦,且持续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临床上建议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从而在缓解临床症状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的配合度。

现阶段,临床对于便秘患者的治疗多以综合疗法为主,如护理健康指导和药物治疗等,但考虑到心力衰竭患者复杂的发病机制,传统护理方式难以满足个体差异,且具有较高的复发率[8]。吞咽和摄食管理是临床用于改善患者吞咽功能的重要方案,其主要通过唇舌、咀嚼肌和咽喉部的环咽肌帮助咽部肌肉群的运动,以提高各相关肌群运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改善咽部吞咽功能,清除咽部残留食物,以促进排痰。多项研究证实吞咽和摄食管理能够改善颅脑血管疾病的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风险[9]。但其对于心力衰竭后便秘症状的影响未见报道。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在应用基于吞咽和摄食管理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后便秘各项症状积分比对照组更低,说明该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原因在于心力衰竭患者便秘的主要原因在于长期卧床出现吞咽功能下降,加上膳食纤维蔬菜的摄入不够所导致,本研究对此给予唇部及舌部训练能防止咽下肌群出现废用性萎缩,有助于舌部和咀嚼肌运动,提升吞咽反射的灵活程度,从而改善吞咽功能;经进食训练,能对舌根知觉产生刺激作用,引起吞咽反射;经多类康复疗法能起到良好的协调作用,进而提升患者康复效果和胃肠道功能,缓解便秘症状[10]。本研究提示基于吞咽和摄食管理的针对性护理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其原因可能为通过实施感觉刺激和吞咽训练,刺激患者舌根与软腭部位的神经,配合科学的饮食指导,促进患者食物和营养的摄入,改善胃肠运动,促进胃吸收能力,饮食及排泄功能顺利恢复之下,其营养状况也自然得到改善。另外本研究说明基于吞咽和摄食管理的针对性护理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研究组护理中,基于吞咽和摄食管理展开,使针对性护理有据可循,护士给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取得患者积极配合,病情康复的同时也提高了生活质量。但仍然需要临床忽视,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及素质,才能提供出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使其获得良好预后。

综上所述,基于吞咽和摄食管理的针对性护理对心力衰竭便秘效果确切,有利于缓解便秘症状,缩短其首次排便时间,进而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显著提高生活质量,但本次研究中依旧存在一定不足,如选取的病例数不多,且病例均是来源于同一所医院,未对患者进行远期随访,这些均需在日后研究中加以完善。

猜你喜欢
摄食营养状况研究组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两种不同投喂策略对加州鲈摄食量和生长的影响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轻则摄食减慢,重则大量死鱼!加州鲈养殖亚硝酸盐超标,预防处理如何做好?
北京市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笼养灰胸竹鸡入冬前日摄食量规律的研究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2015-2016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在校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营养状况
357例恶性肿瘤患儿营养状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