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名画学素材(一)取彼丹青,著我华章

2023-03-03 13:31杨睿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3年35期
关键词:伊文思古希腊尘世

杨睿

欣赏一幅画,就是见彼时天地、曾经众生和万千情志。它是有色彩的历史,原始人投出长矛,射在雅典卫城的城墙上。墙下的拱门,神话、史诗、宗教、文艺复兴列阵而过;它是有线条的思想,从求形似到摆脱形似,从用绘画记录世界,到用其表达对自我的无限挖掘以及对世界的有限信任,绘画成了画布上的哲学论文。让我们在这里驻足,且赏“景”且明思且怡情。

No.1《捕禽图》

创作时间:约公元前1400年

收藏: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

素材链接

在古埃及人看来,“现实”只是生命的一个阶段,因为灵魂是“永生”的。人死后,如果顺利,灵魂经历一次危险的冥界游历后,还会再次回到躯体中,生命将再次复活,并不再死去。只是,这次复活不是在尘世,而是在陵墓里。所以他们把尘世中的一切都“复制”到了陵墓里,以备来世再用。因而画中的内巴蒙仍能和尘世一样和自己的妻子、儿女在一起,并拥有自己的树木花草、飞禽走兽等。

适用观点:永恒是在别人的记忆中,而非虛妄的想象里。

运用示例:人因生命的短暂,总在追寻着永恒,然而真正的永恒是什么?秦始皇远游求仙,死于他乡;古埃及底比斯高官内巴蒙追求灵魂的永恒,也只剩下一二壁画。真正的长生,应该是名声的流传,真正的来世应该在后人的美谈中。

No.2《渔夫》

创作时间:约公元前1500年

收藏:希腊国立考古学博物馆

素材链接

1900年前后,英国考古学家阿瑟·伊文思爵士在克里特岛找到了庞大的建筑遗址,即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克诺索斯王宫。王宫内部保留很多装饰壁画,大多数主题来自大自然,譬如海浪、水草、章鱼、海豚等,但也不乏日常生活的情景,如种田归来的农夫、与公牛角斗的壮士和翩翩起舞向女神表示敬意的妇女(《渔夫》就在其中)。然而,伊文思一心想让人们追忆宫殿往昔的壮丽,于是聘请了瑞士画家用已发现的残部重新组合、描绘壁画。也就是说,尽管看上去仍然不失为精美迷人,但已经没有人能说清这其中有多少是原本就存在的,又有哪些是经过画家重新描绘,甚至是凭着伊文思的想象增添上去的。

适用观点:遗存保护,过则为灾。

运用示例:古典遗存需要精心呵护才能在现代文明的夹缝中生存。而精心的呵护,需要一些乍一看的“漫不经心”,也就是修旧如旧。因为文物、遗址失去了古旧之感,就很难让人产生怀古幽思,修复得焕然一新也会大煞风景。克里特文明的发现者伊文思爵士,出于保护壁画的好心,令人修补如新,反而对文物造成不可逆的破坏。文物保护一定要保留一份“简即是繁”的敬畏感,才能为后人留下原汁原味的遗存,而非花里胡哨的“二创”。

No.3《狄奥尼索斯秘仪图》

创作时间:约公元前60年

收藏:意大利庞贝城神秘别墅

素材链接

狄奥尼索斯是古希腊神话里的葡萄酒和狂欢之神,也是古希腊的艺术之神。在古希腊的神话中享有很高的地位,他的代表性信物常常是一个由葡萄藤和葡萄粒缠绕而成的花环、一支图尔索斯杖和一个双柄大酒杯。在古希腊的传统里,每年3月份人们就要举行“大酒神节”,人们载歌载舞,尽情欢唱酒神赞歌。这对古代希腊剧、音乐等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适用观点:拥抱理性,呵护感性。

运用示例:人具有精神的多义性,理性和感性加之于身,让人们用前者看待世界,用后者呵护自我。而在一个理性主义至上的时代,感性常常被贴上“敏感”“脆弱”“自我”甚至是“巨婴”的标签加以污名化。然而古希腊人却同时供奉代表理性的太阳神和代表感性的酒神。因为他们相信,人非诸神,他的脆弱、癫狂、情爱、欲望并不可耻,是人之为人的另一种底色。如尼采所说,这构成了希腊文化的另一极,令后者的戏剧、诗歌等文学艺术散发着人性的光辉,足以照亮每个时代读者的幽幽内心。

(编辑:关晓星)

猜你喜欢
伊文思古希腊尘世
跟着风,一起飞
跟着风,一起飞
尘世系列(组诗20首)
尘世是惟一的天堂
璀璨的古希腊艺术
第五回 热爱“实用而宏大”的古希腊人
古希腊人眼中的世界
尘世中的过客(外一首)
旋转木马
荷兰纪录电影大师伊文思的烽火中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