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双减”政策,精心设计作业
——以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作业设计为例

2023-03-05 08:36海南省澄迈县教师研训中心
新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卡片算式乘法

◎ 海南省澄迈县教师研训中心 王 能

“双减”政策明确指出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当前学生的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是:教师不顾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统一作业内容,简单重复、机械训练的作业较多;作业形式单调,以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为主,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这样易泯灭学生的学习热情,设计高质量的作业已成当务之急。笔者经过研究与实践,总结了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一些策略。接下来笔者将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内容为例,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展开探究与讨论。

一、设计基础性作业,巩固新知识

我们要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如教学“数据收集整理”这节课后,教师可设计这样的基础性作业:我是小小统计员。1.课后调查本班学生最喜欢看的动画片,把调查的结果填入统计表中。统计表的内容有动画片名称和人数,动画片名称有《熊出没》《超级飞侠》《汪汪队》《海绵宝宝》。2.根据统计表,回答以下问题。最喜欢看(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看( )的人数最少;最喜欢看《汪汪队》的有( )人;我最喜欢看( ),喜欢看这部动画片的同学有( )人;假期快要到了,你想对“少儿频道”提出什么建议?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这样的作业以学生熟悉的动画片为素材,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经历了用调查法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巩固了所学知识。通过数据发现、提出问题并解答,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数据,感受数据背后丰富的信息,体验统计的价值。如教学“数学广角—推理”这节课后,教师可设计这样的基础性作业:1.小林、小青、小明每人拿着一张数字卡片,分别是2、6、7,小林说:“我拿的数字卡片是2。”小明说:“我拿的数字卡片不是7。”他们三人拿的各是什么数字卡片?2.东东、亮亮和文文三人分别在学校的书法组、绘画组、歌唱组。亮亮在书法组,文文下课后去绘画组看东东画画。东东和文文各是哪个组的?这样的作业通过利用现实且有趣的素材,学生以连线、列表的方法和综合排除法解决问题,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进一步体验简单推理的过程,加深理解推理的含义,丰富了推理的经验。

又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后,教师可设计这样的基础性作业:圈一圈,画一画,填一填。1.有12个三角形的图片,3个3个地圈,圈了( )组,12÷3=( )组。2.有18个正方形的图片,4个4个地圈,圈了( )组,剩下( )个,18÷4=( )组……( )个。3.把10个圆圈图片,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 )个,还剩( )个。10÷3=( )个……( )个,再把分得的结果画出来。4.有( )个五角星的图片,每( )个一组,分了( )组,还剩( )个,( )÷( )=( )组……( )个。这样的基础性作业,学生先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的形式,再根据操作写出除法算式,既巩固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又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二、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即使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思维仍然带有很强的具体形象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学习方式,决定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关注趣味性,要通过生动活泼、有趣鲜活的素材,让学生在趣味性的作业中巩固知识。例如教学“10000以内数的读法”这节课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趣味作业:有趣的拼摆。游戏规则:1.两人合作,先用小木棒摆出数字5380,并读出这个数,再移动其中的一根小木棒,变成另一个四位数,比比哪个小组拼得快。2.用小木棒摆成数字1180,并读出这个数,移动一根小木棒,把这个数改成只读一个零的数。3.用小木棒拼摆出只读一个零的四位数,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再说说各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学生兴趣盎然,在第一环节的游戏中想出了许多拼摆的方法,如有的小组拼摆成3380,还有的小组摆成5960。通过“有趣拼摆”的游戏,学生能轻松、熟练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玩中学数学,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如教学“旋转”这节课后,教师可设计这样的趣味作业:有趣的数字转盘。用彩纸制作一个圆片,将盘面用笔分成9等份,在格里按顺序写上数字1至9,再在中间贴上小箭头。转一转、说一说:1.顺时针转动一下,说说数字1转动( )格就可以转到数字6的位置。2.顺时针转动,当数字5转到数字9时,数字9转到了数字( )。3.两人一组,每人各转两次,计算出两个数的乘积,比比谁的乘积大。4.精心设计游戏:由你来设计这个游戏规则,你会如何设计呢?请说一说。设计好后,和同学玩一玩。这样的趣味作业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数字转盘的游戏以及设计游戏规则的活动,呈现了学生熟悉的场景,从中感受旋转的特点,同时复习了乘法计算、比较数的大小等知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如教学“认识千克”这节课后,教师可设计这样的趣味作业:出示小乐同学写的日记,并要求学生把日记里不对的质量单位进行改正,日记内容如下:大家好!我叫小乐,我今年7岁了,长得胖胖的,体重已经达到30克。我每天早上能吃掉两个重120千克的鸡蛋,一个重150千克的包子,喝掉300千克的牛奶,然后背着重达3克的书包上学去。这样通过改正质量单位的方式,让学生根据物品确定合适的质量单位,进一步明确克和千克的适用情况,巩固了学生对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深化质量观念。又如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后,教师可设计这样的趣味作业:用彩纸制作出长方形卡片,在长方形卡片上写上1~9的乘法口诀,同桌两人合作,一个人抽出卡片,如四五二十,快速说出卡片上的乘法算式,4×5=20,5×4=20,另一个人快速说出除法算式,20÷5=4,20÷4=5。答对者获得一枚小星星,直到卡片抽完,谁获得的星星数量多谁就获胜。通过趣味游戏,学生体会用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进一步沟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1~9的乘法口诀,为学生熟练计算奠定基础。这样的趣味性作业,学生在玩中学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进步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设计分层作业,彰显个性

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应按学生的基础设计预习分层作业和课后分层作业。具体要求如下,A层次作业:复习巩固,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必做;B层次作业:自习新课,中等程度学生必做;C层次作业:加深探究,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必做。如教学“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前,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预习分层作业,A层次作业:算出下面算式的得数,并说一说计算每一题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3×4,2×6,3×2,2×4,3×3。B层 次 作 业:1.在 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3×()=12,6×( )=12,( )×5=10,( )×4=8。2.自习课本,探究除法算式12÷3的计算方法。C层次作业:求12÷3的商有几种方法,并与同伴分享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同一个内容,提出不同的课后分层作业要求,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如教学“轴对称图形”这节课后,教师可设计这样的课后分层作业:A层次作业:出示笑脸、音符、五角星、梳子、蝴蝶、汽车、爱心的图案,学生判断这些图案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说说理由。B层次作业:1.出示0~9的数字图案,学生找一找轴对称的图案,并说说理由。2.出示王、田、工、中等这些汉字的一半图案。学生先猜一猜这是什么字,再把这个字写完整,比比看谁写得又对又快。C层次作业:找一找数字、汉字、英文字母图案中的轴对称图形,并在小组里说一说、写一写,比比看哪个同学写得又对又多。这样我们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情和学习能力,设计了不同层次的作业,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在对课本知识、技能的巩固,意在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设计拓展性作业,培养数学思维

拓展性作业是一种变式练习,是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在教学中我们要适当设计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性作业。如教学“除法”这节课后,设计这样的拓展性作业:出示算式卡片,看看谁能快速说出括号里的数。( )×3=6,5×( )=10,( )×( )=12,四( )十六,( )五十五,( )( )十二。这时,学生思维活跃,想出了许多种 方 法,如2×6=12,6×2=12,3×4=12,4×3=12,三四十二,二六十二。通过补充乘法算式中的乘数和用乘法口诀填空,不仅为后面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奠定基础,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有些答案不唯一,这样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寻求不同答案。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后,教师可设计这样的拓展性作业: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比比看,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 )=5……1,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思考,想出8种不同的想法,如11÷2=5……1,16÷3=5……1,21÷4=5……1,26÷5=5……1,31÷6=5……1,36÷7=5……1,41÷8=5……1,46÷9=5……1。这道题有多个答案,解题时需要综合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如教学“万以内数的写法”这节课后,教师可设计这样的拓展性作业:用2、5、8三张数字卡片,可以排成几个不同的三位数?这题渗透了排列的知识,重在巩固位值制的相关知识,学生需要有序地排出全部的数。这样的作业是在基础之上进行拓展延伸,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了梳理,形成了数学知识体系,同时体现了作业的多样性、灵活性,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设计实践体验性作业,培养实践能力

实践体验性作业旨在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多彩和乐趣,探究数学的奥秘,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如教学“轴对称图形”这节课后,教师可布置这样的实践体验性作业:1.下课后,找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用画画或者拍照的形式记录下来。2.动手剪出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装饰房间或者制作成小饰品送给小伙伴。3.制作拼画。小组合作,用剪出的轴对称图形拼出一幅画,并讲述想法。4.作品展示。学生展开想象,用彩纸剪出飞机、灯笼、花朵、脸谱等图案。有的小组合作剪出了三只小猪、一间房子,拼出的是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故事,并讲述了这个故事;还有的小组剪出一只小猴子,一个月亮,拼出的是小猴捞月的故事。通过实践体验性作业,学生边玩边学,不仅在动手实践中进一步加深了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将语文、数学、美术学科整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拓宽了数学思维,点燃了学习的乐趣,学生可以获得内涵更为丰富的知识。如教学“认识千克”这节课后,教师可给学生布置这样的实践体验型作业:1.利用周末,跟父母一起逛逛超市、市场、水果店等,找找日常生活中重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并记录下来。2.小组活动:分小组估一估小组成员带来的物品有多重,选合适的秤称一称,并记录在实践记录表中,实践记录表的内容有物品名称、估计的重量、称出的重量。活动后,评选出估计得最准确的同学,分享估计的方法。3.调查家里成员的体重,比比谁重,并记录下来。4.找找生活中其他的质量单位,并查阅资料,说说你对这些质量单位的认识。这样的实践体验性活动,通过多种活动巩固学生所建立的1千克的质量观念,帮助学生了解更多常见物品的质量,丰富对相应质量的感知,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为估量能力的培养积累基本经验,以逐步形成学生估量的策略,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教学“1000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后,教师可布置这样的实践体验性作业:制作数位顺序表。根据所学知识,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动手制作一张精美的数位顺序表,并在班里进行展示。学生精心构思,使用文字、图画、拼贴等方式设计出各种样式的数位顺序表,用灵巧的双手制作出了精美的数位顺序表。这样的实践体验性作业,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制作数位顺序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每个孩子的作品都融入了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进一步亲近了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

在“双减”背景下,我们要树立起新的数学作业设计观,切实设计有效的数学作业,就能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每一个学生爱上做数学作业,喜欢学习数学,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猜你喜欢
卡片算式乘法
算乘法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摆卡片
倒过来的卡片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怎么写算式
把加法变成乘法
好玩的算式谜
一张卡片
一道加法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