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思政育人”曲,奏遍南粤大地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扎实推进省域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党建专项工作

2023-03-05 04:31李敏玉,彭玫,林泳淇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3年7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省域高水平

2022年8月广东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省域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名单的公示》,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广外艺)被正式立项为“广东省域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建设单位”,这标志着学校在综合办学实力、办学思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展水平等方面受到社会充分认可,也向全面建成人才培养新高地、专业建设新生态、治理新体系、发展新格局的省内一流、全国知名高水平职业院校迈出了关键一步。

自学校被立项为省域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建设单位以来,“加强党的建设”专项项目组抓实项目任务书编制落实等各项工作。学校领导多次指导项目任务书编制,带头开展调查研究,带领项目组扎实推进建设任务,把党的领导贯穿省域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四育基地”建设正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

2023年6月以来,广外艺领导班子成员带领学校有关责任部门单位成员,奔赴广东各地市共建党建育人基地、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育人基地、劳动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四育基地”),充分挖掘社会育人资源,目前已在韶关、潮州、梅州等地,建设了“广外艺-水口战役纪念公园”“广外艺-革命母亲李梨英故居”党建育人基地等26个“四育基地”。“校地协同联动,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培育时代新人,是我们启动‘四育基地’建设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学校党委书记卢羡文表示,2023年将建成不少于60个“四育基地”,到2025年将建成超过100个。

如何实现“四育基地”丰富的“大思政”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学校将组织师生到各基地开展理论宣讲、访企拓岗、直播助农、志愿服务、文艺作品创编等实践育人项目,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培养锻炼一大批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开创高校与地方共促、共享、共赢的育人新局面。据学校党委副书记黄泽瑜介绍,学校第一批暑期社会实践队伍已批准立项超过100个,涵盖红色基因传承、理论普及宣讲、乡村振兴促进、国情民生观察、民族团结实践等主题。

为了让基地的“育人课堂”变得“有知”又“有味”,学校党委根据四类育人基地的功能,明确分工,由不同职能的教学部门牵头共建,各二级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建设工作。“在建中学,在学中建”思想引领的沉浸式教育的育人模式,破解了思政教育抽象难懂、学生不感兴趣的困局。“当地有30余个古寨,有助于我们了解铁铺镇的红色革命足迹、居民风俗习惯等,我们准备通过采访,将历史碎片‘串’起来,做成旅游简介的音频资料,讲好这些珍贵的红色经典故事。”薪火实践队队长吴智豪早已和指导教师定下实践方案,对这次红色之旅充满期待。学校公共管理与服务学院的团队到韶关市水口镇“四育基地”,结合学生专业技能,将最新的新媒体技术带进乡村助力经济振兴。“我们不仅要挖掘当地的红色文化‘富矿’,还要利用短视频将其打造为IP,让红色文化资源和革命故事‘破圈’,乃至‘常青’。”实践队指导教师张举正说道。

图2 在李梨英故居参观调研

用视频、音频的方式沉浸式讲述南粤大地的红色故事,用音乐、舞蹈和戏剧演绎感人至深的红色革命精神,走进大山深处为留守儿童支教……学校师生不是止步于参观学习,而在实践中体会“真理的味道”,让“思政育人”曲,奏遍南粤大地。

广外艺“四育基地”建设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校办学优势,推动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在党建工作、大思政育人等方面建立联动机制,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一批影响力大、辐射面广的育人基地,推出一批优质共建资源,做出一批品牌示范成果,在建设省域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新征程中阔步向前。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省域高水平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省域高速公路网络信息安全动态防御体系研究
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思政育人效果机制探究
高职院校院系思政育人工作实效性探究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大思政”视域下公安院校思政育人模式的思考
论思政课与公安院校政治忠诚教育的关系
省域通用机场布局规划思路与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