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设备用于水电站通信系统升级改造过程探讨与应用

2023-03-07 01:40梁明华
水电站机电技术 2023年2期
关键词:中继站数据包厂房

张 帅,梁明华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1)

1 项目概述

尼泊尔上博迪克西水电站位于加德满都东北方向约110 km 处,水电站为低坝长引水式,主要建筑物包括:混凝土重力坝、溢洪道、沉砂池、引水隧洞、调压井、地面厂房等。电站装机容量为2×22.5 MW、单机发电流量为18.4 m3/s,水电站于2001 年正式投产发电。2015 年经尼泊尔大地震后引水管道破损,2016年经历了特大洪水事件,致使大坝主体工程损毁,厂房淹没1 m,安装间以下全部泡在水中长达6 个月。厂房所有系统基本全部损毁,通信系统中断,修复困难。

2 改造背景

2015 年和2016 年本工程经历了两次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事件。两次事件分别造成了厂房、明装压力钢管等设施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业主决定停机并对损坏部位进行修复,同时借此机会将厂房与大坝之间的通信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以提升电站的运行效益,降低电站运行安全风险。

电站原来的通信系统为架设架空线,敷设光缆和电话线,受自然灾害影响,雨季期间尼泊尔脆弱的通信系统不能保证全天候通信无中断,基站随时有可能停电、停网,架空线也经常被泥石流冲坏,通信系统不能得到保证,不能随时掌握大坝水位水情,给电站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随时面临停机检修。根据业主诉求,此次改造将电话系统、监控CCTV 系统以及大坝现地控制单元LCU 同时接入厂房中控室,保证随时监控大坝水位和设备安全。因此,基于业主的技术要求、安全要求及成本预算、现场现有条件等几方面因素考虑,确定此次通信系统升级改造的技术研究方向及目标。

3 通信系统升级改造过程探讨

3.1 现场条件分析

厂房在大坝下游侧3.4 km 处,经度85.926 92°e,纬度27.913 19°n,海拔高度1 377 m;大坝经度85.944 08°e,纬度27.939 43°n,海拔高度1 462 m,处于喜马拉雅山脉,地质差,经常发生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所以对于选址和设计要求极高。厂房与大坝之间不能直接目视看到,中间山体遮挡,不能选用直线的微波传输,且树木林立,对信号传输影响很大,需对有影响的树木进行砍伐,避免干扰信号传输,当地社会环境复杂,征地困难,故不能选用以前架空线,且架空线容易断,维护费用昂贵且维护困难,自然灾害频发,不能保证在雨季期间的安全,电站机组停机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经现场勘测,在距离厂房上游1 km 的河岸对侧山肩处适合设置中继站,经度85.929 57°e,纬度27.921 92°n,海拔高度1 500 m,通过天线传至大坝,中继站位于山肩,电力系统不稳定,若采用有源中继站,需稳定电力,山肩的光照时间不足,如采用光伏发电需配备很大的电池组,增加后期运行维护难度,经过与业主、厂家以及设计沟通,确定采用无源中继站,无源中继站运行维护成本低,安装方便,通信传输效果不亚于普通中继站,能保证电站使用裕度充足,如图1 所示。

图1 现场勘测地形图

3.2 通信系统升级改造内容

目前国内通信系统大多选用光缆等,信号稳定,架设方便,便于维修,国内有庞大的市场,安装费用低,维护容易。但是尼泊尔由于国家地理条件因素,经济落后,当地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导致无法使用较方便的光缆传输,通过对比,采用微波传输的方式。中继站由于没有电源供应,采用无源天线,通过波导电缆连接,大坝与厂房之间互相传输数据方向如图2 所示。经设计初步计算,在大坝侧与厂房侧,选用1.8 m 抛物面天线,在中继站选用1.2 m 抛物面天线。中继站为无源中继站,只需要安装中间的波导电缆即可,大坝与厂房侧,通过天线连接ODU,将传输来的微波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后连接IDU 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传输给厂房和大坝的中控室,实现对侧数据互相传输,盘柜内设UPS 不间断电源,确保停电情况下无线通信正常运行。

图2 信号传输方向

微波通信系统原理为:在工作时,如大坝数据传输至厂房,由大坝CCTV 监控系统、电话系统、现地控制单元发出数据至大坝侧VPN 服务器,服务器将光信号传输至IDU1,经IDU1 处理为电信号传输至ODU1,通过天线发送8 GHz 频率的无线电信号,转换为微波信号传输至无源中继站,中继站传至对侧天线,对侧天线接收微波信号至ODU2,转换为电信号传至IDU2,经IDU2 转换成光信号传输至厂房,数据传输为实时数据,数据延时30 ms 以内,厂房至大坝同理反向传输,以此实现大坝和厂房之间的通信传输,原理图如图3 所示。

图3 数据传输原理图

VPN 服务器原理:厂房侧VPN(B)网关在接收到大坝侧VPN(A)发出的访问数据包时对其目标地址进行检查,如果目标地址属于大坝侧的地址,即可判定为VPN 数据包,并对该数据包进行解包处理。解包的过程主要是先将VPN 数据包的包头剥离,再将数据包反向处理还原成原始的数据包。从厂房侧VPN(B)返回大坝侧VPN(A)的数据包处理过程和上述过程一样,这样两个网络内的终端就可以相互通信了。通过上述说明可以发现,在VPN 网关对数据包进行处理时,有个参数对于VPN 通信十分重要,即原始数据包的目标地址(VPN 目标地址),它在通信中建立了链接通道,所以需要对整个电站的通信设备进行IP 分配。

需要注意的是,整个系统需要具备在恶劣天气下工作的能力,因为恶劣天气容易发生自然灾害,更加需要实时监测大坝的水情动态以及设备情况,及时发出指令,控制大坝闸门以及启闭机,同时将厂房侧的机组发电数据传输至大坝,以便调整水位,因此需要将天线数据传输裕度调整至最大,保证在恶劣天气以及大风天气下,上传与下载数据传输正常。

3.3 改造安装实施过程

3.3.1 1.8 m 抛物面天线安装

首先根据图纸要求,在选址处浇筑1.5 m×1.5 m×1.5 m 的底座镇墩平台,并且预埋天线支架地脚螺栓,天线安装抱杆直径为Φ114 mm,有效长度大于1 100 mm 的抱杆垂直、牢固地固定在天线安装位置。在抱杆相同的高度上,应有合适的支撑点用于固定天线微调拉杆,防止在极端天气天线方位角发生偏转,造成信号丢失。

天线安装时,应根据安装手册按步骤逐步安装天线,需要注意的是,在天线吊装时,注意天线极化方向,大致方位角等,安装完成后,为了提高天线的抗风能力,及时安装侧向拉杆,并调整天线位置与对侧站方位,如图4 所示。

图4 1.8 m 天线

3.3.2 1.2 m 抛物面天线安装

两台1.2 m 天线设在中继站,一面对向大坝方位,另一面对向厂房方位,安装方法与1.8 m 天线相同,粗略确定方位,根据电路设计,用目测或指北针粗略确定天线的方位,安装完成后做好接地防雷措施,如图5 所示。

图5 1.2 m 天线

4 台天线全部安装完成后,采用全站仪对每组(对应的两个)天线进行方位和仰角定位,通过全站仪模拟天线上下左右4 个边的实际位置,计算对侧应调整的距离,将每组天线粗略定位,简化后续频谱仪调整的步骤,节约安装调试时间。

3.3.3 馈源安装与波导线安装

馈源安装前首先要向当地政府、军队及电信部门报备确定天线极化方向,避免与政府通信冲突,并告知当地政府通信频率以及设备参数,若采用垂直极化,则所有天线都采用垂直(H)极化,反之则采用水平(V)极化,不可采用其他极化方向,通过馈源压块固定,如图6 所示。

图6 天线极化调整

波导线安装时,注意安装极化响应,用螺栓固定,室外安装接头部分缝隙全部填满硅胶,防止进水,波导线安装时需将其固定在支架上,防止大风、地震等灾害。

3.3.4 通信设备安装

由于中继站为无源中继站,不需要安装设备,仅做方位调整,大坝与厂房侧馈源安装后使用低损耗电缆连接馈源与ODU,同样需要在接头处灌硅胶,ODU 与IDU 采用中频电缆连接,中频电缆长度应符合要求,由IDU 输出至VPN 服务器,由服务器对其数据包进行解码,通过检查IP 地址,分别发送到对应的设备。

在通信盘柜内安装48 V 不间断电源,保证在停电期间通信设备正常运行,48 V 电源电池组需保证至少5 h 的容量。

3.3.5 设备调试与试运行

天线调整在大坝与厂房设备安装完成之后,能发送数据时,且在中继站波导线安装之前,使用频谱仪确定天线信号强度,通过调整螺栓调整天线方位并固定,分别将中继站对厂房和大坝侧信号调整至最大,安装波导电缆,全部安装完成后,电测两侧信号,无线电信号电压在3 V 以上,满足通信信号强度,通过厂家对两侧IDU 设备进行内部数据设定,保证数据收发正常。

全部安装完成后,将无线通信连接至厂房电脑,输入win+r →CMD →pin+对侧IP 地址,测试数据收发包有无丢失,并检测信号强度与延时信息,根据信息提示判断通信正常,连接设备,测试电话接打正常,CCTV 监控系统画面正常,无延时,同时运行后,检查系统连续7 d 的性能数据,以及最近3 d 每15 min 的性能数据。这些数据有利于分析微波链路性能的稳定性。

设备在运行期间要定期维护保养,每3 个月要对电池组进行一次充放电测试。室外的通信接头定期检查密封性,保证通信馈源、电缆内部干燥,定期检查通信盘柜内部设备运行状态,定期检查收信电平数值,检查报警信息等。

4 设备使用效果

2021 年9 月下旬,通信系统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并通过业主的验收,设备使用正常,发送与接收包正常,基本无延时,2022 年4 月,天气突变,大风9 级以上并伴随冰雹,设备运行检测传输数据收发正常,数据包无丢失,设备延时20 ms,通信传输裕度符合初步设计要求。

无线通信设备自投运半年以来,未发生任何中断现象,给电站运行提供安全保证,保证了大坝与厂房之间通信正常,及时提供水位水情信息。

5 结束语

经过此次对通信系统的应用改造,实现了电站大坝与厂房之间的通信安全,解决了水电站运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取得了相当的经济效益,也避免了停机带来的安全隐患与经济损失,保障了业主的切身利益,对类似水电站及建筑工程存在的类似安全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中继站数据包厂房
基于Jpcap的网络数据包的监听与分析
工业厂房给排水与消防系统创新设计分析
某大型钢结构厂房桁架制作
中继站自动闭塞区段继电式区间逻辑检查电路及应急处置
让老厂房变文创新地标
杭州湾跨海大桥信号中继站设置方案研究
无人值守中继站室内采用智能巡检设备可行性分析
高速铁路区间无人值守中继站智能巡检系统实现方案
SmartSniff
旧厂房改造之庭院微气候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