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西行记

2023-03-07 01:29云中
新青年 2023年2期
关键词:课程课堂教育

云中

一、千里之外却又在咫尺之间

隆冬时节,东北林业大学的一间教室内却是温暖如春,张兴丽老师正在利用教学软件上着一堂别开生面的课程。

這是东北林业大学2022秋季学期开展的第二期“慕课西行”同步课程,课程是机械专业的基础课《机械工程制图》,听课的学生与以往不同,除了东北林业大学的学生外,来自塔里木大学的同学也在屏幕前认真听讲,这是一场横跨时空的沉浸式远程直播。

张兴丽老师充分利用同步直播课程优势特点,结合两校学生专业特色及授课内容,对教学资源及内容进行了深度梳理和打磨。授课过程中,张老师注重知识衔接,结合案例分析,丰富了各要点的知识性、趣味性,充分利用智慧树平台与同学们实时进行互动交流。张老师严谨的教学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亲和的教学表现给两校学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这一跨越千里的同步课程获得了好评。

在哈尔滨商业大学,其与新疆科技学院也再次云端共享、同步上课。

哈尔滨商业大学《会计学》课程自2019年在智慧树平台上线以来,累计共有25所学校、1.39万人选课,深受学生欢迎,2021年获得黑龙江省一流本科课程。课程负责人、哈尔滨商业大学会计学院会计教研室主任李文教授在接到新疆科技学院和智慧树网邀请后,与新疆科技学院课程负责人曹莉媛老师、智慧树慕课西行代表以云端为桥梁,利用虚拟教研的方式,展开了教研活动,详细规划课程内容,周密部署课堂教学环节,为《会计学》同步课堂打好基础。继成功开展《会计学》同步课堂后,近日李文教授再次线上直播授课。两校同学亮相屏幕、相互交流,课堂气氛很是热烈。本次课程受到了新疆科技学院师生的一致好评,课程后,《来商大学习财会吧》的歌声,从哈尔滨通过云端直通库尔勒……

“慕课西行”,越来越多的高校参与其中,为推动中西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北京大学与石河子大学通过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建立联系,成功将北京大学“环境问题”课程开到了石河子大学的课堂上。“环境问题”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由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张远航院士担任负责人,教师团队根据个人研究领域讲授不同专题。课程以“大班讲座”结合“小班互动”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们直面一个个环境问题,追溯其产生根源,评估其环境危害和生态压力,分析其社会经济影响,提出可能的解决与应对策略。通过不断磨合,课程在线教学方式,同步课堂方式也迅速转换,两校师生一同加入学习平台互动交流,同堂讨论,气氛热烈。让石河子大学的大学生们通过线上教学,体验到东部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

南京大学召开了“南京大学慕课西部行计划”工作研讨会,西藏民族大学、伊犁师范大学和昆明学院的相关代表参加研讨会。南京大学坚持精品导向、特色导向、需求导向和应用导向,建设了一批高质量慕课,目前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48门慕课,其中21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自2018年9月开始,为配合落实中央战略部署,支持西部高校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学校启动了“南京大学慕课西部行计划”,与西藏民族大学、伊犁师范大学和昆明学院的教务部门积极合作,在慕课应用、慕课合建、教学培训等方面进行支持。

山西大学与内蒙古民族大学“慕课西行  同步课堂”也开展的如火如荼,物理电子工程学院教授郜江瑞依托智慧树在线平台同步共开设的《光学》课程赢得了两校学子的称赞与喜爱;陕西师范大学联合新疆农业大学等高校开展了“慕课西部行活动”,主要涉及语言学概论、大学语文及中国文化概论等课程;西安外国语大学与新疆科技学院两百余名师生学子跨越千里,通过智慧树平台同步课堂网,共同开展“国际商务谈判”课堂教学;重庆大学与新疆财经大学、塔里木大学通过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平台建立联系,开展了“慕课西行”云端交流会,就教学模式、培养方案设置、同步课堂教学主题及课程建设经验等内容开展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职业教育也在慕课西行中得到深入拓展,同步课堂在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和喀什职业技术学院开讲。两校主讲老师按照新识探索、实践操练、成果评估、课堂小结的教学环节共同开展同步课堂的实施。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法、小组拼图法等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弹幕”“词云”“快问快答”“头脑风暴”等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一堂跨越千山万水的《酒水知识与调制》让同学们印象深刻。

慕课,正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变轨超车的重要抓手,成为东西部高校共同发展的重要载体。

二、从1.0版到2.0版的“慕课西部行计划”

慕课一般指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2012年,美国的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这三个大平台的课程全部针对高等教育,并且像真正的大学一样,有一套自己的学习和管理系统,课程都是免费的。2013年,MOOC大规模进入亚洲。香港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相继提供网络课程。

2013年,被称为中国慕课的元年,清华、北大、复旦等国内一流院校纷纷宣布加入慕课的行列,开始了中国慕课的新纪元,也为广大的学习爱好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截至2022年11月,中国慕课数量已经达到6.2万门,注册用户4.02亿,学习人次达9.79亿,在校生获得慕课学分认定3.52亿人次,慕课数量和学习人数均居世界第一。

数字技术正在引发高等教育理念和范式的一场变革。育人环境由云到端、由端到云的流程再造,形成随时随地随行的一体化线上线下融合学习空间,打破时空限制,融合虚实场景,教育随着网络飞入千家万户。如果不是给慕课学员寄纪念品,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翁恺不会知道,一位几乎天天和自己互动的学生,住在连快递都到不了的偏远山区。快递到不了,可知识却能瞬间抵达。

基于着力“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把全面启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作为一项重大工程,致力于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教育部推出“慕课西部行计划”,一方面利用东部师资与技术优势,打破时空限制,将优质慕课、虚仿实验等优质资源输送到西部高校;另一方面,开展常态化师资培训,帮助西部教师因地制宜用好优质资源,提升西部高校教育教学“造血”功能。这是推动教育资源共享、支持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项公益性教育行动,旨在通过“数字赋能、共享课程”实现教育资源均衡,破解中西部高等教育优质教学资源短缺難题。

“慕课西部行计划”已由最初的1.0版进行到2.0版阶段。

“慕课西部行计划”1.0版主要是送课,把好课送到西部去;2.0版通过成立慕课建设工作组,持续把好课送到西部去。成立实验教学工作组,从原先的课堂教学,更多拓展到实验教学方面;成立图书文献保障工作组,除课程外,保障图书情报资源。通过拓围,把图书文献资料、虚拟仿真资源、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等都引入到西部高校。

“慕课西部行计划”1.0版重点是“输血”,2.0版从“输血”向“造血”转变。鼓励东部的好老师团队跟西部的老师团队共同打造和培育建设1000门符合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人才培养规格特点的一流课程,提升西部高校教师的课程建设水平;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虚拟教研室的方式,系统性、专业化的培训10000名西部优秀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信息化素养,来带动西部师资水平的整体提升。

“慕课西部行计划”1.0版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用力,主要是通过慕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同步课堂”、“克隆班”等方式开展;2.0版主要是在“智能+”上面下功夫,通过智慧教学平台、智慧实验室、智慧图书馆、虚拟仿真等“智能+”的技术平台提升西部的教学水平。

“慕课西部行计划”2.0版的实行,使我国的慕课发展到了新阶段,为实施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攻坚行动,打造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西三角”提供了切实保障。

三、“慕课西行”为高等教育数字化提供了中国方案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西部地区的课程教育与东部地区相比还有一些差距。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的优势,大力推动海量开放网络课程的西进,帮助提高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高等教育数字化行动,一场深刻的数字革命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

中国慕课自2013年起步,从“建、用、学、管”多个层面大力推进慕课建设与应用,经过10年探索与实践,建设数量和应用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中国慕课正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新名片。

以慕课为牵引,高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学习革命,正在改变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校的“管”的形态。2022年中国教育部启动实施了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利用丰富的慕课资源,建设上线了全球最大的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平台与教学支持服务平台联合提供课程全过程服务,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提高质量、推进公平、改进方法、变革模式、深化合作的关键抓手。“慕课西行”成为最亮眼的举措,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质量和水平是中国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和水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西部高等教育也是中西部发展的战略内生力量。

教育部充分利用东部师资与技术优势,赋能教育、连接东西,实施“慕课西部行计划”,促进东西部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先后组织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地方高校优课联盟等12个联盟组织和单位,向西部高校开放课程资源和实验教学资源,并提供技术支持服务。目前已有725所西部高校使用慕课开展教学,占西部高校97.3%,学生参与学习达1.63亿人次。教育部指导慕课联盟联席会等通过建立“百人讲师团”巡回宣讲、开展慕课教学与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班等形式,培训西部高校教师达140万人次,有力提升了西部高校的课程建设与改革“造血”功能。

“慕课西部行计划”实施以来,已经形成了专业课程同步课堂、专业课程群同步课堂、专业课混合教学改革、专业课订单式同步课堂四种范式,为西部学生送去大量优质课程,促进了教育公平,提高了西部教育质量。

我们要抓住“慕课西行”的契机,加快建设以数字化为特征的高等教育新形态,加快完善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体系,利用数字技术推进高等教育转型升级,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品质。实践证明,“慕课西行”不断获得在线教育实践,总结经验,有力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理念更新、实践变革和数字技术的有效应用,为高等教育数字化提供了中国方案。展望未来,“慕课西行”将会以海量开放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建设线上、线下或混合课堂,以共享和技术赋能为重点,坚持联盟集群效应与高校个体发展相结合,创新基层教学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构建教师网络共同体,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课程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美在课堂花开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