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药学类专业课程教育的设计与实践
——以“药剂学”课程为例

2023-03-07 02:52吕志阳杨雨微
化工时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药剂学剂型专业课

吕志阳 陈 静 汪 洁 陈 璟 杨雨微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课程思政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这些重要文件和讲话给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将思政建设和高校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全面做好高校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人才保障基础。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将以思想政治课为主的“显性思政”教育与以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为主的“隐性思政”一起形成合力,共同构建全课程的育人格局[1]。

1 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滞后,思政教育与专业思政教育割裂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近现代史等理论课程进行,而该类课程理论性强,属于思政通识教育。药学类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要结合专业课特点,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共同实现德育功能。然而,药学类专业课程教师常常聚焦于专业知识传授,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不能很好地将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有机结合,从而导致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割裂的现象[2]。

1.2 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薄弱,缺乏体系化和规范化的顶层整体设计

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往往以一门课为抓手,进行思政元素挖掘及课程建设,缺乏明确的思政培养目标,导致各课程的思政点和培养目标重叠,缺乏与人才培养相匹配的系统设计,课程思政建设无法成为有机整体,为人才培养服务。课程思政建设规范参差不齐,往往只是引入几个案例,缺乏思政课程建设规范,建设效率低[3]。

1.3 专业课课程思政认识不同,授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不足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西方文化的不断冲击以及地域差异不平衡带来的价值观念的巨大差别,让学生对于大学的学习生活有了不同的认知,容易引发一些对主流问题的差异化思考。高校教师及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参差不齐,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视野及挖掘能力不足,导致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困难[4]。

2 药学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整体设计

2.1 提炼药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培养目标

深入药企及用人单位,通过收集资料、整理文献,制作调研问卷和口头调研提纲,对不同企业、学生、行业专家和老师进行调研,初步掌握药学类专业培养人才的政治素养要求。对药学类专业内涵深度挖掘,确立培养具有“夯实厚重的文化自信,严谨求真的职业操守,尊重生命的初心使命,无私奉献的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型药学人才的思政目标。

2.2 构建药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

药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培养体系,应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价值,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教育课三位一体的医药院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地位,发挥其引领作用,使其变成学生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培养学生夯实厚重的文化自信。坚持多课堂融通立德树人,注重药学专业课程、实验实践课和第二课堂的思政教育作用,多渠道、全方位将思政教育融入药学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求真的职业操守,尊重生命的初心使命,无私奉献的工匠精神。药学专业教师要积极拓宽药学专业学科视野,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在坚持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协同意识等。要与思政教师保持互动沟通联系,取长补短,才能提高药学专业课程教师队伍素养,提高教师工作水平[5]。

2.3 建立课程思政精品专业主干课程

将药学类专业思政培养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主干课程中,如为培养学生严谨求真的职业操守、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药物化学”课程中融入布洛芬、萘普生等药物的合成案例,是否使用绿色原料,是否采纳绿色的反应设计流程,从选择反应中的催化剂、溶剂、方法、手段等加以引导。在“药剂学”课程中讲解注射剂制备,提取→脱色→配液→过滤,这些操作的细节都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教师在指导实验教学时,应以“大国工匠精神”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专业课教学为桥梁,培养学生耐心、专注、敬业、专业、坚守、执着等优良品质。在“药理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实验动物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药理学第一堂动物实验课中融入实验动物伦理教育,通过该思政元素融入增强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在“药物分析”教学中要求学生实验操作认真细致,数据处理真实准确等,都可潜移默化地培养药学类专业学生的职业操守。

3 药学专业课“药剂学”课程思政建设

3.1 课程建设的设计思路

我校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药学类专业人才。其中“药剂学”是该专业的核心主干课,旨在培养药物制剂生产、药品车间布局、药品质量检验等技术人员,与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开展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教学供给侧改革,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系统构建“一个中心,两个视角,三种载体,四个方面,五维评价”五位一体的“药剂学”教学思政课程体系,即教学过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知识需求、认知过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实施注重知识传递和思政育人两个视角,更要注重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潜移默化引导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借助课堂教学、线上教学资源、课后教学互动交流三种教学载体,搭建混合式教学平台;做到及时更新知识,包含教材知识、技术应用、行业规范、研究前沿四个方面的内容与时俱进;教学评价从知识掌握程度,技术灵活运用水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等五个维度,多元化的评价学习效果。

3.2 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及实施案例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剂型和药物制剂的设计理论、处方工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服务于临床用药。如何保证药品在研发、生产、流通、使用过程中科学、合理,药学人员的素质是重中之重。药学人员的素质包括药术与药德,教学当中要充分挖掘专业课育人功能,通过系统设计,有意识地在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理想信念、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教育等。具体的课程思政目标及案例如下。

3.2.1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回顾新中国成立来,我国各种药物剂型的发展应用和突破创新,以及这些新剂型与临床医疗实践的密切关系,让学生了解剂型的重要性,以及药剂人为人民生命健康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引导同学们关注国家医药发展情况,认清国际医药发展形势,就目前我国的药物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的研发水平与世界水平进行客观对比,帮助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为生命科学发展而奋斗。如在讲解 “依托泊苷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等不良反应事件,分析得出吐温80纯度不够,达不到注射级别,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今国内注射级的吐温80已开发获批。 让学生了解到制药人不畏困难,勇于担当,为提高药品质量不断创新奋斗的精神。

3.2.2 牢固树立药物生产过程的EHS理念

在药物制剂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料、粉尘、废气、废水等,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同时在制剂生产过程中,车间的设计布局和制药设备的选用也要考虑到安全、节能、绿色、环保等问题。在培育药学人才过程中,灌输绿色环保理念和安全意识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如制药设备是制剂生产的重要工具,固体制剂生产中,流化床制粒机可以使固体物料混合、制粒、干燥,甚至包衣在一台机器内完成,与传统的摇摆制粒机相比,大大缩短了工艺过程,减少物料与人的接触,做到节能环保。课程应突出安全、绿色、环保、健康的制药理念,培养优质药学类毕业生。

3.2.3 培养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严谨求实、诚实守信、珍视生命的职业道德

药剂学是药品研发的最后环节,药物制剂是医药工业的最终产品,是药物研发的最终体现,药物对疗效起主要作用,而剂型对疗效起主导作用。如某些药物的不同剂型可能分别是无效、低效、高效或引起毒副作用。药物制剂的生产是集药物、辅料、工艺、设备、技术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教学过程中以我国发生与药物制剂相关的药害事件如“齐二药”“毒胶囊”“欣弗事件”等为思政切入点,其背后是个别制药企业和不法商家为追逐个人利益而以身试法,损害人民健康,走向犯罪。教师可以在讲授相关剂型、辅料和制备工艺时,借助这些药害事件典型案例,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意识、价值观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深刻反思假药所造成的严重危害,深入感悟职业道德素养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3.2.4 培养科学的思辨方法及创新思维能力

“药剂学”教学必须融入唯物主义世界观,必须尊重实验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引导学生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数据与结果,如实地完成药品检验报告和原始记录。辩证唯物主义的思辨方法“矛盾理论”指出事物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种在药物制剂的两重性中得到完美地体现:任何剂型既有优势,也有缺点。如缓控释制剂具有血浓平稳、使用方便的优点,但临床遇到某种特殊情况,不能立即停止治疗。学生通过了解剂型的矛盾性,实际应用时考虑多种因素影响,选择最佳剂型,并不断创新,设计和发展新剂型。

3.2.5 牢固树立科学合理用药的理念

药剂学最终为临床用药服务,每一种药物制成相应的剂型,都有其科学合理性。缓控释片剂能否掰开服用?胶囊是否可以去壳服用?滴眼剂的正确使用是怎样的?这些都是人们在服药时产生的困惑。在讲授相关剂型时,让学生理解剂型的重要性和其设计原理,树立科学合理用药的理念,建立护佑生命、呵护健康的课程思政目标,培养临床药学专业人才。

3.3 课程思政实施的教学方法

“药剂学”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成为课堂的主人,享受课堂的气氛,把情感和精力投入学习中。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引导、分析、讨论、讲解和归纳总结等环节实施课堂教学。案例教学法能迅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导出新课“靶向制剂”,结合靶向制剂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高安全性的特点,引入“药物制剂设计理念”的课程思政,并可通过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与盐酸多柔比星注射液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引入被动靶向的递药机制。启发式教学法设计富有启发式的问题、图片与实际活动,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发散性思维。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胶囊剂中空心胶囊的讲解中,抛出“空心胶囊的主要组成是什么?”“工业明胶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等,启发学生思考,并在授课中引导学生寻找答案。

4 结语

挖掘我校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政教育内涵和培养目标,建立课程思政教育的培养路径和评价体系,进一步丰富与优化,并根据后续专业课程教学及学生毕业后追踪反馈,不断完善这一体系框架,有利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有利于增强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专业课程“药剂学”开展课程思政设计,与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契合,达成思政育人的目的。专业课及思政课程形成合力,对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也可为其它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药剂学剂型专业课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农药剂型选择及注意事项
寒痹方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药剂学理论教学改革的思考
不同剂型药物需要注意用法区别
紫杉醇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中药药剂学双语CBI教学理念的探索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