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设计研究

2023-03-08 19:24孙光刘婧怡邬旭
设计 2023年3期
关键词:适老化老龄化室内设计

孙光 刘婧怡 邬旭

關键词:既有住宅 适老化 老年住宅 老龄化 室内设计

引言

随着我国正式步入老龄社会,越来越多的家庭需要考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综合对政策、经济、文化三大背景的分析,目前最适应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仍是居家养老。但既有住宅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因身体机能变化而形成的新需求,如何通过对既有住宅进行改造以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居住环境问题就成为社会探讨的新方向。文章探究现有住宅中老年使用者的真正需求,旨在为老年人创造更好、更便利的居住体验。

一、人口老龄化

(一)背景原因

随着我国医疗条件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的平均寿命得到延长,老年人口数量日益增长,我国于1999年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2020年开展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得到的数据表明,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上升5.44%。中国是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国家,具有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的特点,明显还没有充分地准备去面对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如何加强老年人晚年的生活幸福度,降低社会养老负担,就成为国家和社会现下所面临着的重要问题。但中国目前仍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很多家庭还未有充足的资金去应对成员的衰老。

进入老年后,人们的行为特征和行为习惯等均较年轻时发生了改变。我国在建筑方面针对老年人的设计相比其他国家起步要晚,现下存在的大部分住宅在最初设计时满足的对象都是年轻群体,并没有考虑到房屋主人步入老年后因身体机能变化而对房屋产生的新需求。住宅中材料老化、房屋高差以及不合理的空间分配等问题都会增加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困难程度,也留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专门为老人养老购置房产不仅会增加家庭额外开销,也会造成房屋资源的浪费。而环境较好的养老院价格昂贵,普通家庭无法支撑老人长时间在养老机构生活。受到传统观念中“老有所依”的影响,中国的老人更愿意同子女居住在一起。有少部分老年人还会存在进养老院就等于是被子女抛弃的思想观念,这会加重老年人的心理负担。同时长时间的居住也使老年人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社会关系,旧小区能够为他们带来归属感,使其不愿意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大部分的老年人仍然希望能够在家中度过晚年生活。由此可见,在中国居家养老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

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是对居住空间中交通流线、空间布局以及功能划分等方面进行再设计,从而为老年人排除住宅中隐藏的隐患,提供更安全的保障,使其能够在习惯的住宅中更便利地生活。相比购入专门的老年住宅或是昂贵的养老机构,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可以延长房屋使用年限,也能够在大众更容易接受的经济投入范围内有效地提升老年人自理能力,加强老年群体的自信心,为他们创造更舒适的居家养老环境。

(二)老年人生活现状

在我国,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属于老年人。《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行业标准中,按照老年人生理机能的老化程度及需要帮助的程度把老年人的生活能力分为“自理老人、介助老人和介护老人”三种。自理老人一般年龄在60岁——70岁左右,身体情况较好,除了由于年龄增长造成力量上的减弱外,在生活中不需要依赖他人帮助。介助老人由于患疾或身体衰弱的原因处于半自理状态,在进行用餐、上厕所等基本活动时需要使用拐杖、轮椅等辅助器械。介护老人常年卧床,生活起居需要依靠子女或护工。

由于介护老人的生活方式主要依靠他人协助,对于这类老年人来说适老化改造的意义并不大,所以文章探究针对自理老人和介助老人的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方法。

二、老年人的身体变化

(一)老年人的生理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运动系统退化,抗重力肌逐渐衰弱使得老年人慢慢难以保持身体直立,只能靠身体前倾并弯曲膝关节的姿势来保持平衡。脚力和腹肌力量的减弱,使老年人难以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上下楼梯、起立等活动都会受到影响,起身时需要借助扶手利用上肢力量完成起身的动作。钙流失造成的骨密度下降会使老年人在受到撞击时更容易骨折、骨裂。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6年统计表明,我们国家因跌倒受伤的老人中有55.2%是在家中出事,全国每年大约有四千多万老年人因摔跤而受到伤害,其中有30.3%的人出现骨折。同时,年龄的增长会诱发各类老年特有疾病,比如患神经系统疾病的老人,在过于柔软的座椅上无法保持平衡。患中风、类风湿性关节炎、帕金森等病症的老年人手指弯曲变得困难,握力减弱。在感知系统方面,老年人的自身调节能力变差,相比年轻时对环境的适应力变得更低,对温度、湿度的变化更加敏感,抵抗力的下降使老年人在季节交替的时候更容易患有疾病。而视力的减退会造成对颜色的识别能力减弱,适应黑暗的能力降低。患有花眼、白内障等老化疾病会使老年人对变化过大的光线难以适应。同时老年人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能力会随着脑部的退化而变得越来越差,在生活中表现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老年人记忆力、注意力等能力的减退会造成无法记住物品摆放位置的情况,严重的还会忘记关闭天然气阀门导致火灾发生。

(二)老年人的心理变化

没有工作的老年人在生活方式上发生了重大改变,他们的闲暇时间更加充裕,但与此同时也更容易感到怅然若失和茫然。身体状况的下降让老年人移动和弯腰都不如以往便利,在年轻时轻松就可以完成的拧开盖子、拿取物品等简单动作现在都需要向子女索求帮助,这会使老年人的心理平衡遭到破坏。在经济方面老年群体的角色也由“家庭的支柱”向“被赡养者”转换,无法接受的老年人会感到自己“变得没用”,产生不安和敏感的情绪,严重者还会生出“自己拖累子女”的偏激想法。在这种巨大的落差和对比下老年人在情绪方面会更加悲观,变得焦躁、抑郁,甚至怀疑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子女前往外省务工或是成家后与父母分开居住等情况出现时,老人很难适应从以围绕子女为中心的生活模式向独居模式的突然转变,不足的陪伴会让老年人感到孤独、寂寞。再者,大部分老年人仍无法适应时代更新下现代科技的快速进步,不能像年轻人一样轻松掌握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这也会让老年人产生与社会脱节的失落感。老年人的心理状况要比其他群体更加复杂,需要格外重视。

三、国内外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设计现状

(一)国内老龄化住宅改造发展现状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逐渐开始重视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问题。但是由于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较晚,国内对于既有住宅的适老化改造仍处于探索阶段,缺少实践经验,对细节部分的处理往往不够完善,很容易忽略不同老年群体的不同需求。面对年龄、身体状况都不相同的老人,缺乏更加有针对性的改造,“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还不够深入,使用者居住的幸福指数不高。

(二)国外老龄化住宅改造发展现状

在西方发达国家适老化改造已经非常普遍,由于福利政策的不同,改造实施的流程也不同。丹麦在每一个自治市都设置了一个专门负责适老化改造的机构,大部分针对常规性项目对住宅进行适老化改造;德国基于护理保险制度进行住宅适老化改造,从20世纪70年代起陆续在各个州推行住宅适老化改造计划,迄今为止已经帮助了大批居家养老的老龄人口。

日本是亚洲较早注意老年人居住环境问题的国家,在1970年率先步入老龄化社会后,于1990年就设立住宅适老化改造专项资金,2000年实施《介护保险法后》,所有65岁以上的国民都可以申请住宅适老化改造项目。日本在老龄化领域的研究更加深入,也拥有更多的实践经验。相比于欧洲国家,日本的老年人与我国的老年人在生理状况上存在相似性,所以日本适老化住宅改造的学术成果对于我国更具有借鉴意义。

四、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设计的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

对于老年人来讲,安全是一切改造进行的前提,既有住宅的改造应从老年人对空间的使用轨迹、使用次数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与评估后再安装相应的助力器械和保护措施以确保使用者的安全,规避老年人在生活中可能产生的风险。

(二)便利性原则

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的目的是通过再设计让老年人能够借助器具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动作,减轻他们的活动负担,改变老年人过度依赖他人帮助的状况,从而增加他们在生活上的便利性。在对空间设计时考虑到老人使用拐杖或轮椅等辅助工具通行的情况,尽量地去减少住宅内的障碍物,为老年人留有充足的活动空间,保证移动的便捷。同时可以通过空间中流线的更改、增添人工智能产品等方式去减少老年人非必要的弯腰、踮脚等耗费体力的动作。改造的成果真的服务于老年人才能使他们的生活更轻松、更便捷。

(三)舒适性原则

住宅作为居家养老的主要场所,舒适程度紧密关系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考虑到老年人身体的变化,应遵循老年人专有的人体工学尺度进行改造,在保证居住安全、便利的同时,创造最舒适的宜居环境。

(四)情感化设计原则

在针对老年群体进行设计时还要考虑到老年群体的心理状况,尽量选择暖色调的家具饰品营造温馨的氛围,缓解老年人的心理压力。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会造成更多的失误,在适老化设计中需要更加包容老人的错误,比如增加家具的耐用性、优先选用圆角家具等。

(五)适用性原则

住宅改造的目的是提升老人的自理能力,减轻护理人员的负担,所以对住宅进行的无障碍改造要避免对同住人员造成不便。老年人在自理、介助、介护阶段都会有不同的需求,在设计时要考虑老人进入下一阶段时的使用状态,提升改造后住宅的使用寿命。

(六)经济性原则

不要轻易改变住宅的原本结构,应注重对于原有功能的提升,对还能继续使用的设施进行保留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投入。在改造预算不足的情况下不要对既有住宅进行笼统、简单的整体改造,而是选择对主要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空间进行改造,如:卫生间、卧室等,在所能达到的条件最大程度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五、城市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与设计对策

(一)既有住宅中的安全隐患

以哈爾滨市一处既有住宅为例,住宅居住者为年龄71岁的一名老人和其家人:儿子与儿媳。老人身体状况良好,但出现记忆力减退以及步履蹒跚的现象,在执行坐下、起立动作时需要撑扶支点,处于“自理老人”向“介助老人”转换的阶段。由于同住人工作忙碌,该老人白天长时间一人在家并且有独自做饭的需求,希望着重对于厨房、卫生间进行改造,该既有住宅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住宅内没有安装扶手,对高龄老人的行动不友好。

2.该老人白天都处于独自居家状态,屋内没有任何意外警报装置。

3.灯光设计简陋,照明仅有日光灯且无并联开关,老人起夜需要摸黑走到卧室门口才能开启光源,如图1所示。

4.厨房物品摆放混乱难以辨别,燃气灶、水池下方都没有老人弯曲膝盖的空间,如图2所示。

5.卫生间门口存在门槛,淋浴区地面没有任何防滑装置,取暖设施简陋,在冬天洗澡后会感到寒冷,如图3所示。

(二)针对城市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设计方向

1.地面

老年人骨质相比年轻人更脆弱,身体灵敏度和平衡感也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在面对危险时反应能力变差,更容易发生意外。一旦老人跌倒就会造成身体损伤,严重还会导致骨折、溺水等严重后果。在对住宅进行适老化改造时首先消除室内空间的高差,对过门石、门槛进行拆除。容易产生污渍和水渍的卫生间、厨房、餐厅等空间使用易于清洁的防滑瓷砖作为地面材料。客厅、卧室等老人长时间停留的空间选择有吸音功能且不易反光的木质地板作为地面材料,减少反射光线防止老人眩晕的同时也可以营造温馨的生活氛围。

2.光源

老人的视力减退,对灯光的需求高于年轻人,对顶灯的光源进行改造时应将室内灯光照度提高2~3倍。光源色温会对老人的心理造成影响,过冷的灯光会加深老人的孤独感,改造时选择色温在3000~5000K间的灯具,卧室的光源偏暖色能够让老人心理更放松、更舒适。不同空间需要增加不同灯光亮度模式,卧室和卫生间设置应对老人起夜的感应灯,为了避免突然的明暗变化造成老人不适,光源选择不刺眼的间接照明,同时可以起到路线引导的作用。

3.色彩

随着年龄增长,老人对颜色的分辨能力下降,在设计时选取容易区分且明亮的颜色,在扶手、物品分区等重要部位提高颜色饱和度,增加其可辨识度。色彩对老人的心理情况也会产生影响,暖色给老人柔和之感,而冷色调使用不当会造成老人压抑、悲伤,应选择让老人感到心情愉悦的暖色作为主色调去营造舒适惬意的休闲环境。患有白内障的老人视觉清晰度下降,颜色辨识度降低,在改造房间时应避免空间内出现大面积灰色。而针对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老人改造房间时应避免大面积出现会使人情绪激动的红色。在设计时运用色彩的不同性质带动老人的积极情绪,从多方面维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4.温度和湿度

老人抵抗力变弱,对温度、湿度的要求更高,忽热忽冷的环境易引发老人感冒,室内外温差过大也会导致疾病突发。在改造时要考虑房间的采光和通风,保持生活环境温度和湿度适宜。安装温度调节系统,对室外气温监测后智能调节住宅内的温度与湿度。卫生间内增添暖风和烘干设备,用于老年人浴后干身避免感冒。

5.辅助工具

由于下肢机能衰退老人无法长期站立工作,按老年人的主要行动轨迹在住宅内安装扶手,或增加助行工具辅助其活动。根据老人习惯调整开关和插座的数量、位置以及高度,尽可能减少老人弯腰和下蹲等危险动作。在老年人使用频繁的空间安装L形扶手,在卫生间安装的扶手表面需附着一层凹凸材料增大摩擦力以防遇水变得湿滑,其余空间选择不易滑脱的木质作为扶手材料。

6.家具

考虑到该老人正处于自理老人向介助老人过渡的阶段,家具布局设计提前预留轮椅回转空间。选择轻便或带有滚轮的家具,便于老人挪动。避免选用棱角尖锐的家具,家具边缘应做圆角处理以防老年人行动迟缓撞伤自己。地柜多采用拉篮代替拉门,老人可以更省力地打开柜子,拉篮内物品摆放位置也更清晰;腰部高度以下的柜子用抽屉代替双开门,方便老人翻找;高处采用上翻门可调升降机吊柜,老人拉开门时,拉篮会自动下落到适宜高度,减少老人在拿放物品时抬手、踮脚、弯腰等危险动作。

(三)针对使用空间的适老化改造

1.客厅设计布置

在沙发和座椅的布局中使老人能够融入和睦的家庭氛围,不会产生被孤立、忽略等不良情绪。对客厅进行适老化改造时,考虑到室内的采光和通风,将沙发放置于窗旁。茶几应与沙发距离400mm以上,为老人留下足够活动空间。

2.卧室设计布置

将原空间内单列地柜更换为储存空间明确、拿取高度适宜的衣柜。墙面安置可调整方向的壁灯,床头摆放矮柜放置应急药物、眼镜、手机等生活用品。床边设置木质扶手作为老人的支点,方便老人完成上下床的动作,如图4所示。

3.餐厨设计布置

为老人设计厨房时采用紧凑的L形布局将燃气灶、洗菜池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洗菜—切菜—下厨”的简单流线减少老人的移动路程。增加台面置物空间,保持物品适宜的拿取高度。对厨房柜体进行规划时,适当降低吊柜高度,在吊柜底部增加悬挂式筒灯,增加局部照明,便于老年人更好地操作。将微波炉的位置从高处挪下,和洗碗机置于高柜,既节省空间也可以避免老人垫脚拿取食物时发生泼洒烫伤等风险,如图5所示。

4.卫生间设计布置

洗手池台面高度以740~790mm为宜,增大洗手池台面,将原本洗手池与洗衣机、置物柜间的缝隙填满以减少物品滚落,增加開放的置物空间使老人寻找物品更轻松。水槽下方保留空间方便老年人在膝盖弯曲的情况下更舒适的使用。老年人可以借助便器旁安装的U形折叠扶手完成坐下和起身的动作,不使用时向墙面一侧翻折,达到节约空间的目的。淋浴区地面铺设防滑石,同时设置折叠矮凳,减少老人沐浴时的站立时间,如图6所示。

(四)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智能化设计

1.简单易达的智能化设计

在屋内增添智能家居设备,通过简单的按键或声音操作,使老年人可以根据要求轻松控制人工智能开关电器、调节灯光与温度。增加数据传输和远程操控系统,监护人可以随时查询老人的居家状况。

2.照明系统的智能化设计

根据时间与室外天气智能调节室内灯光的亮度与明度,检测老人所在空间和行为智能变换灯光模式;床脚安装感应灯,夜间识别到老人有起身动作后自动亮起。

3.安全检测的智能化设计

老人大部分时间一人居家,在发生险情时没有办法呼救,安装紧急呼救按钮和警报装置保障老人安全,采用声控以及红外线感应,如检测到老人在同一空间停留时间过长且并未应答人工智能问询后会自动向外界求救。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在厨房安装可燃气体泄漏探测器,在察觉燃气浓度过高后立刻发出警报,保证使用者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

结论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世界必然的发展趋势,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问题必会得到强烈重视,既有住宅的适老化改造具有提高社会稳定的积极意义,在未来会得到更广泛、更深入的发展。文章立足于我国现有国情,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状况和心理状况,从老年人的行为特征、生活习性出发,归纳总结出适用于老年人住宅改造的设计要点。通过对既有住宅的再设计为老年群体找到归属感、成就感,激发老年人的活动欲望,为其生活增添生气。在满足相关规范的基础上更加人性化地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安心、舒适、温馨的家。

猜你喜欢
适老化老龄化室内设计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室内设计作品
DOE深业上城店室内设计
作品三
适老化居住空间设计
城市建设莫忘关注老年人需求
低碳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养老社区建筑中适老化设计研究
基于使用者行为心理需求的适老化公共座椅研究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