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实践研究

2023-03-08 22:14林佳林黄浩锋
科技风 2023年5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数字化

林佳林 黄浩锋

摘要:近年来,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字技术与传统的乡村产业深度融合,重塑了乡村产业发展格局,提升乡村产业发展质量,助力乡村振兴。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平塘镇围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橄榄核雕,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乡村产业,借助数据分析、数字化运营、电子商务、新媒体、3D建模等数字技术,推动了产业数字化升级,带动当地创业就业。本文以信宜市平塘镇橄榄核雕产业为例开展研究,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数据分析等方式开展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平塘镇橄榄核雕数字化转型初现成效,但面临专业人才缺失、从业人员技术技能水平弱、产业低端化发展等问题,亟须从人才引入、提升就业人员技术技能、规范行业发展等方面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乡村产业;数字化;乡村振兴

一、研究的背景

(一)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

(二)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

乡村产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乡村就业、创业、居民收入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面,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要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要抓住机遇、开阔眼界、适应市场需求,继续探索创新,在创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独领风骚;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

(三)数字化成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为乡村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乡村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成为各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命题。近年来,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大力提升乡村产业数字化水平,成为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2018年、2019年,中央1号文件连续两年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2020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开展“数字乡村”试点。2021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强调要大力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数字乡村的发展方向。数字化为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及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四)返乡创业青年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橄榄核雕是中国三大核雕流派之一,广东橄榄核雕造型秀美、线条流畅、小巧玲珑,极具岭南特色,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信宜市平塘镇橄榄资源丰富,是全国橄榄核雕原料的重要产地之一,橄榄资源利用从业者人数众多。为加深发挥资源优势,促进创业就业,信宜市着力打造橄榄核雕产业,扩大橄榄核雕工艺生产的规模,打造信宜橄榄核雕工艺品牌,建立从源头到生产加工的榄文化产业链。近年来,信宜市平塘镇吸引了一批青年返乡创业,并借助农村电商、新媒体、建模等数字技术,带动了橄榄核雕产业发展,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橄榄核雕也成为带动当地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

二、研究的意义

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引领乡村产业结构重塑,數字技术与乡村产业融合,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橄榄核雕作为极具特点的乡村产业,即肩负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又承担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因此,以橄榄核雕为切入口,分析乡村特色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要立足特色资源,发展优势产业。橄榄核雕依托平塘镇的优势资源逐步发展壮大。该镇橄榄种植历史悠久,多为200年以上的老树,橄榄产量大且平稳,以乌榄为主,核大且不易开裂,是核雕的重要原料。立足优势资源,当地初步形成了橄榄肉深加工、橄榄核雕等产业,带动当地乡村经济发展。以平塘镇橄榄核雕产业为例研究乡村产业的数字化路径,以小见大,可以为乡村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参考。

(二)有利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

广东橄榄核雕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有明显的岭南文化印记,在一代代工匠艺人的传承下,橄榄核雕传统的技艺和文化得到创新发展,展现了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大生命力。数字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改变了非遗产品传播的受众、形态及机制。因此,以信宜市平塘镇橄榄核雕产业为例,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产业的数字化之路,可理清非遗产品商业化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关系,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及乡村文明建设。

(三)有利于促进乡村创新创业环境逐步完善

返乡青年结合地方特色资源及传统文化,充分利用新兴的数字技术开展创业,推动了信宜市平塘镇橄榄核雕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周边的村民橄榄种植及生产橄榄核雕,并通过电商将橄榄核雕销售到全国各地,形成了橄榄种植、收购、加工、核雕刻及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链条,带动了当地村民的创业就业。“小产业”可以有“大作为”,以信宜市平塘镇橄榄核雕产业为例,研究乡村创新创业的现状及问题,有助于推动完善乡村创业环境,形成以创新驱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氛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三、信宜市平塘镇橄榄核雕产业发展现状

(一)以市场需求数据为导向优化商品布局

返乡青年创业带来了新的思维和产品开发理念,特别是借助数据分析技术,充分分析掌握市场的需求情况,以市场需求反推产品供给,开发出了一系列新的榄雕款式,并实现产品的定制化。从消费群体上看,男性占比82.56%、35岁人群消费占比达58.36%;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山东、河北、辽宁、北京等北方地区,三四五线城市消费人群占比达61%;从人群标签上看,小镇中老年、小镇青年、资深中产、新锐白领、都市银发等人群是最主要的消费群体。信宜市平塘镇榄雕企业针对城市及乡镇不同市场及人群的需求,在传承传统的款式基础上,开发出了“齐天大圣”、“五虎将”、“恶僧”等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二)借助电子商务和新媒体加强榄雕的数字化营销

返乡青年利用电子商务技术技能,结合当地特色产业推动农村电商的发展。如,星河雕刻的创始人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从淘宝、抖音等平台,打造了橄榄核雕全渠道运营模式。而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有效扩大了橄榄核雕的宣传推广范围,拓宽了产品的销售渠道。从抖音流量上看,信宜市平塘镇橄榄核雕的客户具有明显的内容偏好,主要包括:人文社科、随拍、科技、居家、汽车、时尚等;从消费流量来源看,购买者100%来自直播间;从购买人群的消费偏好上看,主要包括:珠宝潮奢、服饰鞋包及消费电子等。

(三)借助3D立体建模技术提升橄榄核雕生产品质

在传统的手工雕刻基础上,信宜市平塘镇橄榄核雕产业借助3D立体建模及雕刻技术,通过3D打印机器雕刻加手工精修的方式,提高了橄榄核雕的生产效率。也借助3D建模技术,极大地降低了核雕样式开放及创新的成本。让橄榄核雕在传承传统的样式及文化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开发新样式,丰富橄榄核雕产品。3D立体建模技术的引入,也便于生产者根据原材料的实际情况,开展定制化的C2M电商模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信宜市平塘镇橄榄核雕产业数字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人才缺乏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

随着乡村振兴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返鄉创业,带来了新技术、新思维,推动了乡村产业的发展。但由于乡村的先天不足、引入的人才相对有限,而留在乡村创业就业的青壮年普遍存在学历低、技术技能弱等问题,难以带动产业的发展。乡村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又要求相关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技能及创新能力,产业对人才需求旺盛。人才供需的突出矛盾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如,星河雕刻负责人表示,该企业直播岗位长期缺人,也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企业原本计划对当地村民开展电子商务及新媒体等数字营销相关的培训,但难以找到既懂农村、了解村民,又懂电商技术技能的专业培训师资团队。

(二)乡村企业从业人员技术技能有待加强

乡村产业的数字化发展主要依靠返乡青年,特别是高素质、高学历的返乡青年。但由于缺少必要的氛围和环境,创业者之间交流进步的动力不足,知识更新慢,技术技能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如通过分析信宜市平塘镇橄榄核雕企业直播间数据发现,普遍存在经营数据不稳定、店铺评分低、引流效果差等问题,对直播间缺少长远的规划及打造,直播随意性强,导致企业整体经营稳定性低。如信宜市平塘镇后垌村的返乡青年叶某表示,其本身是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返乡创业后,周边的同龄人及同行人较少,缺少交流进步的机会,亟须专业人才给予指导,灌输新理念、新思维,提升整体发展质量。

(三)低价竞争导致产业低端化发展

一是橄榄核原料源于广东,但主要工艺集中在苏州。信宜市平塘镇橄榄核雕主要以便宜、快捷为主,在全国市场做的都是低单价的形式。一些同类商家利用低单价的产品来放福利,甚者用亏损的价格去营造直播间氛围,再利用高利润款盈利,从而导致真正的核雕名家直播间无人问津,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下降。

二是由于缺少专业的核雕艺人及熟悉3D建模技术的专业艺术人才,导致信宜市平塘镇橄榄核雕的样式主要依靠外来输入,缺少自主创新的产品,造成核雕企业只能适应市场需求开发产品,对市场反应相对于苏州等发达地区慢。而如果采用定制模式,则需要委托外部进行前期的3D建模,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盈利。所以,大部分企业创新意愿不足,产品集中在低客单价区域。

五、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建议

(一)打造乡村产业人才发展的良好生态

一是加大政府资金的投入,通过补贴、奖励、资金扶持等政策,引导青年返乡创业,特别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创业,通过青年创业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二是为青年返乡创业就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返乡青年的交流沟通机制,增强返乡创业就业人群的凝聚力。营造支持青年返乡创业就业的舆论氛围,增强青年支持家乡建设、参与乡村振兴的自信心和使命感。

(二)以技能培训赋能乡村产业从业人员

乡村居民是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载体,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需从数字分析、电子商务、新媒体、数字技术应用等方面,提升乡村居民的整体数字素质及技术技能水平。因此,建议乡镇政府牵头,加强与职业院校、专业培训机构等合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信息化培训平台,通过网络培训和实际培训相结合,提升乡村居民数据分析、数据化运营、数据营销等技能,特别是农村电子商务方面的技术技能,以适应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农村数字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做大做强典型企业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做大做强典型的优秀企业,通过典型企业的集聚和带动作用,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质量提升,并通过行业自律,避免低价恶性竞争,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及质量。打造农村产业示范区,通过产业聚集及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强化产品质量建设,以高质量的产品打入市场,构建知名度高的区域品牌,推动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温涛,陈一明.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经济融合发展:实践模式、现实障碍与突破路径[J].农业经济问题,2020(7).

[2]曾亿武,宋逸香,林夏珍,等.中国数字乡村建设若干问题刍议[J].中国农村经济,2021(4).

[3]郑军南,刘亚辉.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J].上海商学院学报,2021(2).

[4]马晓河,胡拥军.“互联网+”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框架与政策设计[J].宏观经济研究,2020(7).

[5]王瑞峰,李爽.涉农电商平台助力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逻辑[J].现代经济探讨,2022(5).

[6]沈雪庭.数字经济背景下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湖州市为例[J].经济观察,2020(12).

[7]吴晓曦.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西南金融,2021(10).

[8]浙江省地方统计调查队课题组.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加速 深度融合仍需提档加力——浙江省乡村产业融合和乡村数字化调查报告[J].统计科学与实践,2021(12).

基金项目:广东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竹、榄、蜜、李采摘加工技术推广应用及品牌塑造提升”(KTP20210302);广东省教育厅2022年度广东高校科研平台和项目(自然科学类)“数字商谷产教综合体”(2022CJPT006);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区域高端智库“数字商业研究院——广东农村电商研究中心”(KY202112)

作者简介:林佳林(1987—),男,汉族,广东汕头人,硕士研究生,经济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数字创业、产业金融;

黄浩锋(1981—),男,汉族,广东珠海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农村电商。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数字化
数字化:让梦想成为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