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高通量miR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评价癌痛消方对原发性肝癌大鼠的干预作用

2023-03-08 13:55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年3期
关键词:外囊癌痛原发性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困难,预后差。癌痛消方(ATXP)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在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PLC)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其治疗效果明显,并得到了时间的验证。然而,ATXP治疗PLC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该研究旨在检测ATXP对PLC大鼠模型的肝脏保护作用,并从血浆细胞外囊泡miRNA的角度探讨其潜在机制研究随机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50只,其中6只为对照组,其余大鼠注射DEN建立原发性肝癌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ATXP组。干预4周后,采用血浆生化指标和组织病理学方法评价ATXP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分离提取血浆细胞外囊泡,通过透射电镜、纳米颗粒跟踪分析和Western blot对其进行鉴定。通过Illumina测序筛选细胞外囊泡中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探索ATXP的治疗靶点并进行功能分析。结果显示ATXP可显著降低PLC大鼠血浆肝功能,减轻肝脏病理损伤。此外,分离和鉴定了血浆细胞外囊泡。根据GO和KEGG分析结果,它们涉及多个生物学过程,覆盖多个信号通路(PI3K-Akt和MAPK信号通路等)。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确定了miR-199a-3p与MAP3K4的相互作用,证实了MAP3K4是miR-199a-3p的靶基因。

综上所述,ATXP保护肝脏免受DEN诱导的PLC,这可能与血浆细胞外囊泡miR-199a-3p的调节有关。该研究进一步揭示了ATXP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摘自:Front Oncol)

猜你喜欢
外囊癌痛原发性
细胞外囊泡在肺炎中作用机制及其诊疗研究
根治性肝切除与外囊摘除治疗肝包虫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对比
金葡菌和大肠埃希菌细菌外囊泡的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骨转移癌痛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细胞外囊泡及其在创伤性颅脑损伤诊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癌痛规范化治疗在老年晚期癌症患者中的作用
健康教育路径对癌痛患者药源性便秘的作用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