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青少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量表》的编制与检验

2023-03-08 05:36谭广鑫李信厚
体育科学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题项粤港澳维度

晏 骏,谭广鑫,李信厚,段 斌

(1.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3;2.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3.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4.惠州学院体育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认同(Identity)是一种从认知到情感,进而影响到个体行为层面的心理过程[1],它涉及到作为人的“我是谁”和“谁是我”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为破解我国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基于自我认同、群体认同、社会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理论研究逐渐丰富起来。文化认同是“个体对所属文化以及文化群体形成归属感及内心的承诺,从而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属性的社会心理过程”[2],从实践层面说,文化认同是指对人们之间或个人群体之间的共同文化的确认,它使用相同的文化符号、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秉承共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是文化认同的依据[3]。也就是说,人们之间文化认同的发生可以寻找一个有效的载体,这个中介载体必须具备个人群体之间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它可以体现为历史记忆、社会环境、生活习惯和娱乐活动等方向。

民族传统体育是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民族历代因循传承下来、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的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特征的娱乐活动[4]。在活动中,个人群体之间通过“身体在场”唤起“个体的认知与习惯记忆”[5];而“个体的认知与习惯记忆”产生的底层逻辑是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有学者指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是对人们之间或个人同群体之间通过传统体育活动来对民族文化共同性的一种确认[6],它是人们区分“我们”与“他们”的重要依据。为此,促进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重要的裨益作用。粤港澳三地同属岭南文化圈,具备文化相融的先天优势。舞龙、舞狮、龙舟、武术等具有浓厚地域文化色彩的传统体育项目[7]是三地民众共同的文化印记。这种文化印记的存续对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他们是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的生力军,其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情况,能直接反映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昭示着其未来发展水平[8]。但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当前基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研究大多采用文献综述进行定性分析与讨论,针对地域性、特定群体的文化认同研究较少,尤其缺少对特定区域群体文化认同有效的定量化测量与评价的成果,这种“逻辑有余,实证不足”之现状,只能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研究落得个“虚无、失根、表面繁华、内核荒凉”[9]之窘境。当前,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的发展已陷入停滞不前的境地[10],尤其是“香港修例风波”反映出香港校园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生存空间窄化、教育内容“家国意识”[11-12]的淡漠。为此,本研究将粤港澳青少年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编制青少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量表,并对其进行科学测量,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本质特征提供实证支持的同时,也为增进粤港澳青少年共同体意识提供行动指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粤港澳青少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量表为研究对象,依照年龄划分青少年群体[13]分为两个阶段:14~17为中学阶段,18~25岁为大学时期。采用方便分层抽样,分别对粤港澳大湾区3所中学、5所大学的学生进行调查。

第一次调查收集的数据作为样本一,主要用于问卷预试。研究于2022年4月通过线上方式派发,回收138份问卷,其中有效被试126份,有效率91.3%(中学生62人,大学生64人)。第二次调查于2022年6月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共收集969份问卷,其中有效被试936份,有效率96.6%(中学生489人,大学生447人)。随机抽取一小半被试428人(中学生201人,大学生227人)作为样本二,主要用于项目分析与探索性因素分析,再将剩余508名被试作为样本三,对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第三次调查于2022年12月通过线上方式收集243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16份,有效率88.9%(中学生97人,大学生119人),样本四主要用来进行量表初步应用。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Goolge学术、Proquest博硕论文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检索平台,以“文化认同”“民族认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量表编制”为关键词,筛选与本研究相关度较高的文献,并结合本研究主题,参考硕博论文中相关度较高的成熟量表题项,编制问卷题项。

1.2.2 专家访谈法

为确保《粤港澳青少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调查问卷》所设置的内容题目的有效性和权威性,采用专家访谈的方式,其中专家访谈的内容主要围绕青少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行为实践、情感投入、教育价值以及文化评价4个方面的假设以及预编制问卷中各方面所包含的题目进行咨询、修正和评判。访谈专家主要来自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等单位共8位专家,其中5位是民族传统体育领域的专家,3位是体育心理学领域的专家。

1.2.3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于2022年4月~12月,分3次对粤港澳大湾区3所中学(香港浸礼会中学、澳门培正中学、广州培正中学)、5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莞理工学院、惠州学院)进行《粤港澳青少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问卷》调查。问卷题项采用Likert5级量表进行测量(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

1.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25.0软件对预测与正式施测的有效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量表的信效度及测量指标结构方程模型主要采用AMOS24.0软件进行处理。

2 《粤港澳青少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量表》编制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条目的设计

2.1 《粤港澳青少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量表》编制的理论基础

“认同”一词最早源于心理学,不同学者从多个视角提出了认同的内涵价值。芒茨爱拉特·吉博诺认为认同有三个功能:一是做出选择;二是与他人建立起可能的关系;三是使人获得力量和复原力。它是由个体出发感知社会以此确认自身与社会群体、观念、意识、行为等的过程,是对自我的一种“寻求”,也是个体与社会关系进行“调适”的过程[14];查方勇认为认同是“理性认知、情感认同、意志自觉、行为实践的系统集合,它是不断内化、深化、外化和固化的动态循环系统”[15];还有研究认为心理认同包括理论认知、情感认同和信念形成,知、情、信、行是文化认同形成的主要构成[16]。可见,文化认同总是从个人开始的,而个人对文化的认同历程,又受到其所处文化环境的影响,同一民族通常都具有精神结构、价值系统、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人们正是在这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中获得了归属感和认同感[17-18]。为此,利用心理学的测量方法,编制特定群体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量表,对文化认同进行定量分析符合此类研究本质属性,具有一定的研究合理性。

当前国内外不少研究者结合需要进行了不同维度的文化认同量表制作。最为著名的是 Phinney编制的MEIM(Multigroup Ethnic Identity Measure),他将民族文化认同划分为民族自我认同、民族认同的实现、民族行为和归属感四个维度[19]。国内学者胡发稳对哈尼族青少年学生研究调查,得出少数民族学生文化认同包含族物喜好、民族接纳、宗教信念和社会俗约四个维度,并编制了相应量表[20]。高旭等从武术文化价值判断、武术文化情感投入、武术文化行为卷入、武术文化身份确认四个维度编制《中学生武术文化认同量表》[21]。还有学者依据文化认同的程度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文化认同的表现层,即对文化形式的认同;二是文化认同的保护层,即对文化规范的认同;三是文化认同的核心层,即对文化价值的认同[22]。以上研究为量表编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构成内容应彰显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取向、凝聚力和粘合剂作用。质言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是包含着共同的血缘和历史记忆等基础的链接,并能与他人在同一空间进行活动和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一种一体感[23]。 有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民族文化认同和本民族(如哈萨克族、苗族等)认同密切相关但结构并不完全相同[24]。为此,本研究借鉴现有成果基础上,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物质的基础性、主体文化认同的确证性作为文化认同解释范式,尝试将粤港澳青少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行为实践、文化评价、情感投入、教育价值4个内容编制初始问卷。

2.2 《粤港澳青少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量表》的指标设计

2.2.1 问卷相关指标的筛选

预测问卷的设计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出发点,主要以认同理论、社会认同理论、身份认同理论为依据,通过收集归整现有认同量表中与本研究主旨相关度高的条目,构建项目池。基于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及研究需要,邀请3位体育心理学专家对相关题项内容进行修正,共收集到34道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测量题项。为保障相关条目的内容效度,邀请5位民族传统体育领域的专家对问卷中行为实践、情感投入、教育价值以及文化评价4个维度假设进行咨询评判。通过修改、概化、合并,最终形成25道题项(表1)。

表1 粤港澳青少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入选条目

2.2.2 量表的编制与发放

本研究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将上述25个题项编成问卷,各题项的填答等级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非常同意;依次赋值为1、2、3、4、5分。共发放138份问卷,其中126份(样本一)有效问卷,有效率91.3%。经检验,问卷的Cronbach’sa系数为0.893>0.80,表明问卷信度良好;KMO=0.855>0.5,巴特利特球型检验P值=0.00<0.05,表明问卷效度良好。

3 研究结果

3.1 项目设置反映青少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内容

将设计的问卷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派发给指定的学校,共收集969位粤港澳青少年问卷,通过后台处理,将问卷结果导入SPSS软件并对填答数据清洗,删除缺失值及异常值后,有效问卷936份,有效率96.6%。后将数据随机拆分为两份样本,即样本二(428份)与样本三(508份),分别用于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

3.1.1 项目分析法

条目区分度不仅是筛选测验条目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估计校标效度的重要指标[25]。利用SPSS24.0软件,采用临界比值法(CR)和题总相关分析法[26]。本研究首先将428份(样本二)青少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问卷测试题项得分加总求和,将计算的文化认同得分按照由低到高升序排列,其中前27%作为低分组,后27%作为高分组(低分组的临界值为81,高分组的临界值为100),之后对低分组与高分组进行独立t检验,删除皮尔逊相关系数(r)低于0.5题项。

通过对25个题项高低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各题项得分与题项总分的相关性分析,由表2可知,Q7、Q18、Q23得分与题项总分的皮尔逊相关系数(r)低于0.5,说明此题项与整体量表题项区分度不高,因此将这三题项删除,其余22题项皮尔逊相关系数在0.514~0.852之间,t值在-33.234~-5.471之间,说明22个题项之间同质性较高,且具有比较好的区分度和鉴别力。因此保留剩余的22项测量指标作为相关维度的相应指标,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

表2 项目分析结果(n=428)

3.1.2 探索性因子分析

依照吴明隆学者建议,KMO在0.9以上,P<0.05,量表指标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各题项之间有共同因素存在,可进行因子分析[26]。本研究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示,KMO值=0.953,Bartlett球形P=0.00<0.01,达到显著性水平,这说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量表指标数据适合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为此,采用主成分与最大方差法,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发现Q10、Q14、Q17存在交叉载荷及因子载荷大于0.5,将3个题项删除,量表共19道题项。再次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4因子且各题项分布合理,每题项的因子载荷高于0.5,累积解释方差为72.59%。

主成分因子1中包含5个题项,主要表现为青少年对民族传统体育参与行动自觉,故将其命名为“个体行为实践”;主成分因子2包含7个题项,主要表现为青少年对民族传统体育所蕴含文化的认知与评价,故将其命名为“文化确证评价”;因子3包含3个题项,主要表现为青少年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情感投入,将其命名为“文化情感投入”;因子4包含4个题项,主要表现为青少年对参与民族传统体育过程中的获得感知,将其命名为“教育价值促进”,见表3。

表3 各维度包含题项及数量

3.1.3 《粤港澳青少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量表》验证性因子分析

使用第二次收集的508份(样本三)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将抽取剩余的508份问卷数据导入SPSS,运用AMOS24.0软件对各维度下的模型拟合情况进行检验。根据文化确证评价测量模型中显示的修正指数,将Q21、Q22两题予以删除后模型拟合度指标达到统计学要求,量表总共剩余17个题目;除文化情感投入由于仅有3个测量题项,模型恰好辨识(Just Identified),其他因子测量模型及4因子模型相似性指标GFI、TLI、CFI均>0.80;RMSEA相异性指标也符合模型要求。见表4。

表4 模型拟合检验(n=508)

采用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对各维度的信度质量指标进行检验,即量表的信效度检验。由表5可知个体行为实践、文化情感投入、教育价值促进、文化确证评价与各维度的测量题项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5,组合信度CR值均高于0.70,表明测量题项内部一致性高。平均方差抽取量AVE(Average Variance Eextracted)表示被潜变量解释的变异量中有多少来自测量误差,若AVE越大,被潜变量解释的变异量越大,测量误差就越小,平均方差抽取量理想标准在0.50以上[27],本研究4个维度的AVE值均大于0.50,代表各维度的题目收敛效度良好。区别效度是指潜变量所代表的特质间具有低度相关或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中4个维度的AVE开根号值均大于其与其他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说明各维度间具有较好的区别效度。

表5 信效度检验

采用第三次调查的216份(样本四)问卷数据,对青少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进行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通过表6可以看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二阶因子模型适配指标符合临界标准值要求,同时根据Doll建议的目标系数t值算法,其计算方式为一阶因子有关模型的卡方值除以二阶因子模型卡方值,t值越接近 1,则表示二阶模型越能取代一阶模型[28]。通过计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t值为0.753,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二阶模型解释了一阶的75.3%。故而,本研究构建出青少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结构方程二阶验证图(图1),它包含文化情感投入、个体行为实践、文化确证评价、教育价值促进等4个维度。

图1 粤港澳青少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测评指标结构方程模型

表6 二阶验证性因素模型适配度指标结果(n=216)

3.2 《粤港澳青少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量表》恒等性验证

由于本研究调查对象包含两个年龄阶段且涉及粤港澳三地区,对此,采用结构模型恒等性(MGSEM)分析检验跨年龄、跨地区类别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量表的差异。由表7、表8可知,模型因素负荷、截距、共变异数、测量误差比较[29]中△NFI、△IFI、△RFI、△TLI值小于0.05;△CFI<0.01,说明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群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量表填答中具有恒等性。粤港澳三地青少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模型可以作为较为普遍的相关研究基底模型,即粤港澳青少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量表具有测量稳定性与结果代表性。

表7 跨地域因素负荷、截距、共变异数与测量误差比较

表8 跨年龄因素负荷、截距、共变异数与测量误差比较

4 结论

(1)本研究尝试编制了《粤港澳青少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量表》,研究将其分为个体行为实践、文化确证评价、教育价值促进、文化情感投入4个维度,共17个题项。

(2)《粤港澳青少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量表》各维度Cronbach’sa系数在0.766~0.891之间,且各维度间的区分效度达到统计学意义。模型拟合度指数达到统计学水平。

(3)通过计算,得出粤港澳青少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二阶模型t值为0.753,表明三地青少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二阶模型解释了一阶的75.3%。说明了个体行为实践、文化确证评价、教育价值促进、文化情感投入4个维度可以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概念进行凝练。

(4)采用结构模型恒等性分析检验得出,跨年龄、跨地区类别不会对《粤港澳青少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量表》的测量稳定性产生影响。

猜你喜欢
题项粤港澳维度
幼儿家长学前教育立法需求调查问卷的编制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教师教学风格测量工具TSI修订的实证研究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高职学生价值观调查的研究变量的项目分析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