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电子电路制造企业土壤隐患排查案例分析

2023-03-09 10:41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储罐排查隐患

钱 婧

(江苏宝海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江苏 扬州 225000)

随着土壤法的出台及实施,土壤污染问题因其隐蔽性、滞后性及累积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全国各地已全面启动各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并建立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各重点监管单位纷纷自主开展土壤和地下水隐患排查工作,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建立排查制度及档案,落实防治目标和责任。本文以江苏某电子电路制造企业为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1]《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指南(试行)》等文件的要求[2],梳理重点设施及区域,对潜在的污染源进行识别和现场排查,并按照《工业企业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技术指南(试行)》开展土壤和地下水监测工作[3],以期为同类行业企业土壤隐患排查提供借鉴。

1 企业概况

企业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成立于2005年,占地面积约136500 m2,年产双层柔性印刷电路板45万 m2。厂内构筑物包括2栋3层生产厂房、污水处理站、化学品库、固废库、柴油储罐区、应急事故池等,各建/构筑物自建成后功能均未发生改变。

企业生产所需原辅料种类繁杂,包括基材、过硫酸钠、硫酸、盐酸、硝酸、硫酸铜、氢氧化钾、清洁剂(柠檬酸、表面活性剂)、金盐(氰化亚金钾)、定影剂(硫代硫酸铵)、显影液(碳酸钾)、乙醇、再生剂(氯酸钠)、消泡剂(甲醇)、油墨、活化剂(氯化钯、氯化铵)、洗槽剂(硫酸、过氧化氢、有机酸)、氨基磺酸镍、氯化镍、硼酸、氨水、防白水(醚类、酯类)、调整剂(氢氧化钾、乙醇胺)等。

企业产污环节包括钻孔产生的含尘废气,微蚀、镀铜、镀镍、镀金产生的酸雾类废气,印刷产生的有机废气,电镀、蚀刻及清洗产生的含铜、氰、镍废水,以及废槽液、污泥等危险废物。

2 现场排查

依据企业基本信息(平面布置图、雨污管线图)、生产信息(原辅料MSDS表、生产管理制度)、环境管理信息(环境影响报告、竣工环保验收报告、排污许可证、应急预案、年度检测报告),并对照《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指南(试行)》明确的六大项“有毒有害物质”,梳理出“有毒有害物质信息清单”,包括含镍、含氰物质及危险废物。

通过与生产负责人员、安环人员面谈,补充了解企业生产、环境管理等过程中设施设备运行管理、固体废物管理、化学品泄漏、有毒有害物质转移及存放等情况,明确排查的重点场所、设施,对每个区域针对性选择排查项目并逐一排查,排查内容包括涉及的风险物质、区域用途、废气(是否产生及收集处理)、废水(是否产生、排放方式及去向)、排水沟(材质及防腐防渗情况)、固废(固废种类、防雨防渗、管理措施)、区域整体防腐防渗防雨(是否具备、地面有无裂缝或破损)、传输管线(材质、有无跑冒滴漏及污染防范措施)、储罐或池体(储存物质、材质及防渗防腐、有无围堰等防扩散设施)、运输方式(是否密闭或包装)等情况。

2.1 液体储存

企业生产用的盐酸、硫酸、硝酸等液态原料储存于生产厂房二层储罐区,现场排查可知:

①储存的物质为盐酸、硫酸、硝酸、液碱等;

②储罐均为双层不锈钢材质,架高式离地设置;

③储罐四周均设有约0.4 m高围堰和导排明沟,管道、法兰和泵等定期检查防护,地面均铺有防腐地坪,无明显裂缝,具备防渗功能;

④罐区的液体输送均采用全封闭式输送系统,储罐设有液位计,管道连接处、阀门、法兰处均设有溢流收集措施;仪表连锁,设有紧急快关阀门。

2.2 散状液体、货物转运与厂内运输

液态原料由专业车辆进厂经指定路线转运后,泵入储罐储存。其他液体原料进入厂区后由叉车运输至各个原料仓库储存。转运过程中全程摄像记录,相关人员采取旁站、目视的方式检查有无渗漏迹象。

化学品依据理化性质隔间存放,仓库地面均铺有5 mm乙烯基防腐地坪,地坪无明显裂缝,具备防腐防渗功能;化学品均采用小型塑料桶等密闭容器包装,包装桶置于塑料托盘内,不直接接触地表,仓库内均设有清晰的标志牌及黄沙、灭火器等应急物资。

2.3 生产区

生产设备正常运行管理 期间无需打开,物料主要通过软管填充和排空;生产设备四周均设有防溢流围堰及导排沟,各管道、法兰和泵等均完好,具备防渗功能;生产废水通过管道分质收集、自流排入相应的废水调节池;废液均采用全封闭的输送系统进入二层储罐区,定期交由资质单位处置。

2.4 其他活动区

污水处理设施除调节池为地下池体外,其余处理池均为地上池体,各池体构筑物墙体完好,为混凝土硬化,目视无裂缝;各单元池体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了防渗设计。应急事故池采用C30混凝土浇筑池体,混凝土基础层和垫层中间铺有2 mm厚HDPE防渗膜及土工布保护层,防渗系数可达1×10-10cm/s。

危废暂存库已按要求张贴相关警示标识及台账记录,地面为混凝土硬化+环氧树脂防渗处理,无明显裂缝;各危险废物分类管理、包装及存放,库内设有导排沟、收集井,并安装有视频监控。

2.5 存在的隐患及整改方案

本企业厂区生产布局较紧凑,对厂区内9处涉及工业活动的设施及区域进行土壤隐患识别和排查,对地面、管线、沟槽、储罐等区域重点排查后,结合企业在产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整改方案:

①部分生产设备存在老化锈蚀的风险,注意及时检修和更换;及时修复污水处理站内围堰及地坪防腐防渗层局部有脱落或破损区域;

②完善固体废物转运制度、加强巡视监管,转运期间及时清理遗撒的废物、避免扬散;

③加强管理,完善土壤隐患日常排查制度,责任到人,建立土壤污染防治责任岗位操作规程及隐患排查、整改台账。

3 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

3.1 水文地质调查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土层自上而下为杂填土、粉土、粉砂、粉土夹粉砂,杂填土渗透系数k约为1.0×10-5cm/s~1.0×10-4cm/s,粉土及粉砂渗透系数k约为1.0×10-4cm/s~1.0×10-3cm/s。场地内地下水通过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补给,以自然蒸发排泄,稳定水位埋深1.20~2.36 m,随季节变化有所升降,运用Surfer软件模拟出地下水流向为西北往东南。

3.2 监测单元识别

企业自建成后,尚未开展过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依据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将污水处理站、柴油储罐、应急事故池等划分为一类单元,在周边布设1个深层土壤监测点,单元内部或周边布设1个0~ 0.5 m(表层)土壤监测点。将危废库、生产车间、化学品仓库等其余区域划分为二类单元,在周边布设1个表层土壤监测点。

3.3 点位布设

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的前提下,避开地下强弱电、光纤、给排水等设施,共布设3个柱状土点位、6个表层土点位及3个地下水点位,并依据地下水流向,在上游布设1个水土对照点位。

为确保采样井深度达到地下水稳定水位以下3 m,结合土壤点位钻探深度,钻探深度定为6 m。地块内池体最大埋深2.5 m,满足“深度需至装置底部与土壤接触面以下”的要求。

3.4 监测指标及评价标准

企业建成以来首次开展监测,土壤监测指标为GB36600表1 中45 项基本项目、pH 值、氰化物、氟化物、石油烃(C10~C40)[4];地下水监测指标为GB/T 14848表1中除微生物指标和放射性指标以外35项常规指标[5]。

土壤评价标准执行GB36600第二类用地筛选值;地下水评价标准执行GB/T 14848中Ⅳ类限值,石油烃(C10~C40)执行《上海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与修复方案编制、风险管控与修复效果评估工作的补充规定(试行)》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6]。

3.5 监测结果分析

3.5.1 土壤

监测期间采集的土壤样品pH值在8.21~9.09之间,18份土壤样品中有11份土壤样品无酸化或无碱化,6份呈轻度碱化,1份呈中度碱化。

重金属中除六价铬均未检出外,铅、镉、铜、砷、汞、镍在所有样品中均有检出,最大检测值分别为53.1 mg/kg、0.32 mg/kg、211 mg/kg、4.97 mg/kg、0.4 mg/kg、32 mg/kg,均远低于GB36600第二类用地筛选值。

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中均未检出。

无机物中氰化物均未检出,氟化物在样品中均有检出,最大检测值为491 mg/kg,远低于《河北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7]。

石油烃(C10~C40)在样品中均有检出,最大检测值为29 mg/kg,远低于GB36600第二类用地筛选值。检出情况见表1。

表1 土壤样品检出情况统计分析表

3.5.2 地下水

监测期间采集的地下水样品pH值在7.3~8.5之间,呈中性;汞、钠、硒、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挥发酚、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氟化物、耗氧量、石油烃(C10~C40)等14项因子有检出,检测值均符合GB/T 14848中Ⅳ类标准。检出情况见表2。

表2 地下水样品检出情况统计分析表

3.5.3 结果分析

整体而言,土壤及地下水钻探期间未发现异常的污染迹象,土壤样品中监测指标的检测值均满足第二类用地标准;地下水样品中监测指标的检测值均满足Ⅳ类水质量标准,且与对照点检测值相比无明显差异,表明企业投产以来对厂区内土壤和地下水的环境影响较小,厂区内土壤及地下水环境与区域环境背景基本一致。

4 结语

电子电路制造行业因工艺复杂、原辅料种类繁杂等特点,在环保领域一直是被广泛关注的焦点行业。本文以某电子电路制造企业为例,通过分析原辅料及产污环节,现场踏勘重点设施及区域,梳理该企业目前现存的土壤污染隐患,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和地下水开展采样及检测,明确地块内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排查结果表明,该企业相关制度和管理现状较规范,日常生产运行中已开展部分土壤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良好。但企业尚未系统性地开展土壤隐患排查工作,为长效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流失和扬散,应积极建立土壤隐患排查制度,配备专业管理团队,制定、落实日常的排查计划,并依据排查结果积极整改,形成排查日志留档、上报。同时,将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方案纳入排污许可证更新的工作中,并按频次开展实施,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污染风险。

猜你喜欢
储罐排查隐患
大型LNG储罐设计计算关键技术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隐患随手拍
大型LNG储罐珍珠岩在线填充技术实践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排查情况及处理对策
基于地震响应分析的大型LNG全容式储罐储罐基础方案设计
配网二次回路故障的排查分析
给家中来个危险排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