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以被害人身份出现的独居女性

2023-03-11 09:21苏晨
方圆 2023年1期
关键词:阿婆小雨密码

文|方圆记者 苏晨

作为广大独居女性一员的我,也不禁反思,保障个人的独居安全,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保护广大独居女性的安全,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

女孩小雨,是即将从一所中专学校毕业进入社会的学生,为了方便实习工作的通勤,她在福建省厦门市租了一间公寓居住。郭秀红,是“留守”在山东省肥城市一个普通村子里的中年妇女,丈夫和儿子外出打工和上学,她独自住在老家平房里。上海老太张阿婆,是都市里典型的“空巢老人”,她膝下没有子女,常年一个人生活。

这三个独居女性的生活就像三条平行线,不出意外的话,将永远不会有交集。但因为各自遭遇的“意外”,她们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刑案被害人。

小雨的公寓被对门邻居安装了4 个摄像头,她的生活被“监视”着,在不到1 个月的时间里,邻居偷偷进入她的公寓21 次;一天半夜,郭秀红的院子也被邻居爬墙闯入,她被吓得不轻,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张阿婆平常喜欢做些投资,她听信了3 个“干儿子”的“投资建议”,将钱交给了他们,最后唯一的房子也被骗了进去。

作为一名政法记者,我有机会看到了她们的遭遇,了解了她们的经历,并将这些记录成文,分享给了许多读者。在这过程中,我也看到了这青、中、老不同年龄层、不同人生阶段、处于不同地域的独居女性所面临的一些相似或不同的问题,以及她们的顾虑与担忧。统计数据表明,截至到2021 年,我国有将近4200 万独居女性,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中。小雨、郭秀红和张阿婆三人的独居经历,就像镜子一样,能反射出与她们境遇相似的独居女性所面临的问题,也能给人思考与警示。

而同样作为广大独居女性一员的我,也不禁反思,保障个人的独居安全,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保护广大独居女性的安全,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

城市年轻独居女性的“必修课”

2022 年7 月16 日,在拨打小雨的电话之前,我是在心里做了一番准备工作的:谁愿意提起自己的“伤心事”呢?她能跟我分享多少事情的细节?更重要的是,和她聊这事的时候,我一定得注意分寸,照顾她的情绪,注意别给她造成二次伤害……好在,小雨很配合采访,同意讲述自己的经历,但我依然从她的语气中听出了她对一年前发生的那件事的厌恶和后怕。

小雨告诉我,至今她还会时不时地回想起2021 年8 月9 日的那个夜晚。那天,小雨在浴室里发现了一瓶情趣用品,邻居谢东通过安装在小雨房间内的摄像头,听到了小雨准备找房东对质此事,感到事情即将败露,他便输入了之前偷窥到的小雨的房门密码,硬闯了进去。后来,小雨报了警,她才得知了谢东的所作所为。2021 年10 月27 日,谢东被厦门市湖里区法院以非法侵入住宅罪定罪判刑。了解此案的情况并和小雨交谈后,我从中发现了一些值得年轻独居女性留心的事情。

作为刚步入社会的女孩,小雨年轻,长相也清纯可爱,难免会吸引异性的好感。小雨爱养猫,谢东做着贩卖宠物猫的生意,小雨曾带同学去谢东家里看猫,两人就此相识。小雨告诉我,交往中,她能感受到谢东对她的热情,但想着“防人之心不可无”,也有意疏远谢东。后来,谢东将风干机主动借给了小雨,告诉小雨可以用它给猫做冻干零食吃。

“我只让他将风干机放在门口,借与还都不会和他见面。”小雨说。

但“防不胜防”,谢东先后在风干机内安装了2 个摄像头,用来偷窥小雨的生活。

小雨告诉我,这件事之后,她明显提高了防备心,“不想和陌生人有太多交流了”。“如果没必要,租房时就少和周围的人尤其是异性打交道。”的确,如同小雨所说,稍不注意,像她这样的年轻独居女孩,就会成为心怀不轨之人眼中的“小白兔”。

令小雨难以置信的一点是,谢东居然掌握了她的房门密码。谢东通过安装在自家门缝下的摄像头,偷窥到了小雨输入房门密码的手势,照手势试出了密码。她还曾经为了让房东帮忙修水管,在自己外出的情况下,用手机为房门设置了一个2 小时内有效的动态密码,并将密码告诉了房东。虽然小雨没有因此遭受损失,但她回想起来,觉得这种轻易将密码告知他人的行为也有一定的风险性。

的确,近年来,电子密码锁因其先进性、便利性得到了广泛使用,但它在方便了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密码有被泄露的风险等。对此,办理此案的厦门市湖里区检察院检察官曹敏红认为,“不要以简单的数字组合作为密码,同时注意及时更换密码”。

采访中,小雨还和我谈起了她报警后发生的一件事。在警察局内,谢东将摄像头的内存卡交给了警察,谢东被厦门市公安局湖里分局取保候审。小雨将此事告知了老师和同学,向他们寻求帮助。

“我是学习计算机专业的,有同学就提醒我,要查看他的电脑、手机是否留存了偷拍的视频。”老师和同学陪同小雨去往公寓,找到了谢东。

《方圆》记者苏晨在采访前梳理选题脉络。(摄影:《方圆》记者 张哲)

小雨发现,谢东的电脑和手机里,不仅存储着她的视频,还存储了许多其他年轻女性的偷拍视角的照片和视频。

“他是‘惯犯’,很有经验。女孩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定要检查对方的电子产品,不只要删除相关内容,还一定要反复确认,将备份也删除掉。”小雨很庆幸,老师和同学的帮忙给了她面对这件事情的勇气和力量。事实上,针对摄像头偷窥等黑产,2021 年5 月至8 月,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集中治理工作,下架了违规产品1600 余件,有效打击了偷拍、偷窥他人的违法行为。

同小雨一样,初入社会的独居女性们往往面临着对新的居住环境不熟悉,身边没有熟人照应,自身社会经验又不足的问题,这时候“保障自身独居安全”,便成为她们迈入社会后的“必修课”。与陌生人保持适当的距离,注意保护房门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留心观察居住环境的变化,遇事报警并及时向同事、同学和老师等熟人求助等,这些都是小雨的亲身经历可以教给我们的事。“既然我无法预料他人的行为,就一定要尽全力保护好自己的安全。”小雨对我说。

据了解,在我国,城市女性独居生活的起点集中在刚毕业或刚开始工作时。其中,超七成的女性有2 年以上的独居经历,近六成的女性选择整租。关于为女性构建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近些年,我国湖南长沙、内蒙古鄂尔多斯、上海等地陆续提出了要打造女性友好型城市的愿景。同时,一些互联网公司也开发并推出了涵盖定时定位守护、伪装语音来电、一键报警等功能的女生防身自救App。

同时,我也注意到,如“上海独居女孩被装行李箱抛尸”“厦门25 岁独居女孩被杀”等,近年来,城市年轻独居女性被侵犯的新闻往往能够引起大众的注意和讨论。在我看来,城市年轻独居女性安全问题备受关注的背后,是社会各界努力为女性群体守护安全的自觉和热忱。我也希望,像小雨一样的城市年轻独居女性,在社会的关注和自身的防护下,能够真正享受到独居生活带来的便利与舒适,能够在城市打拼的日子里,收获一份心安。

农村留守妇女的“烦心病”

后来,我通过采访了解到,独居安全的问题不仅存在于像小雨这样的城市年轻独居女性身边,生活在山东省肥城市某乡村的中年妇女郭秀红也有着类似的烦恼。

在与办理此案的肥城市检察院检察官郑秀娟交谈的过程中,我也第一次了解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男性为主的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像郭秀红这样,丈夫、孩子均常年在外务工和学习的妇女并不少见,她们统一被称作“留守妇女”,也被叫作“留守妻子”。同时,我注意到,在互联网舆论环境中,与“城市年轻独居女性安全”相关话题的火热相比,人们对“留守妇女”独居安全的关注和讨论并不多。

2021 年7 月5 日晚11 时许,村民尹飞从自家屋顶爬到了邻居郭秀红家屋顶,后偷偷进入了郭秀红的院子,并将独自在家中睡觉的郭秀红惊醒。后来,经山东安康医院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所鉴定,郭秀红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郭秀红患病与此事件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2021 年10 月19 日,肥城市法院以非法侵入住宅罪,判处尹飞有期徒刑六个月。此案的情节带有很强的农村地区地域特色,能够反映出部分“留守妇女”面临的安全问题与隐患。

目前,我国北方农村地区的住宅依旧以平房为主,与城市住宅相比,农村住宅的安全系数明显更低。就如同此案,尹飞偷进郭秀红院子的过程中,没有处心积虑的策划,更不必像谢东一样使用“安装摄像头”“偷拍密码”等“高科技”手段,他仅仅采用了最“原始”的方法,爬上了屋顶,溜进了女邻居院中。正因如此,为了保障自身安全,农村独居女性更应该在生活中多加留意。

此案中,为了方便在屋顶晾晒粮食,郭秀红在自家屋顶上架设了梯子,并在房屋的一侧砌了一座水泥楼梯,这给了尹飞爬越屋顶的可乘之机。“在屋顶晾晒粮食,是许多农村人家的生活习惯。需得注意,晾晒粮食过后,要及时将梯子撤下,还最好在连通屋顶与院子的楼梯外围加一个防盗门,以防不法分子侵入住宅。”郑秀娟如此提醒道。

此案发生后,郭秀红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也就是近年来在网络上常被人们提及的“PTSD”。患病后的一段时间里,郭秀红不敢回家住,住在了父母家,她夜里还经常被惊醒,醒来后就会流泪大哭,有时,她无事坐着也会哭,她的生活完全被打乱了。她还曾向郑秀娟表示,“感觉在村里抬不起头了”。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显示,遭遇创伤后,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2 倍,且家庭不稳定、性格内向、健康状态欠佳的人群更易罹患此病。

郑秀娟告诉我:“郭秀红患病后,她的家人都很关心她,积极陪她就医并给予了她许多陪伴。”郑秀娟认为,家人的陪伴让郭秀红宽心了不少。对此,美国顶级心理创伤专家朱迪思·赫尔曼在专门记录受害者心理创伤经历的《创伤与复原》一书中也表示,在与他人重新建立联结的过程中,创伤患者由创伤经历损坏或扭曲的心理机能能够得到重建。在办案过程中,郑秀娟也对郭秀红进行了劝慰与安抚。

我了解到,除了独居安全问题,部分农村留守妇女还面临着一些其他的“烦心病”。比如,劳动强度高,家中的大部分农活都压在了她们身上;丈夫常年不在身边,家里冷清、没人能“说说话”,致使她们普遍精神负担重并缺乏安全感等。

“如果留守妇女的合法权益不能够得到应有的保障,不仅仅会影响到她个人,还会影响到一个家庭甚至整个农村社会的稳定。”郑秀娟告诉我,为了避免类似尹飞非法侵入住宅案件的再次发生,肥城市检察院延伸检察职能,在当地组织开展了“筑牢安全防线,守护住宅安宁”法治宣传活动。

“农村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我们希望通过解决‘留守妇女’等特殊群体的特殊需求,达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社会效果。”郑秀娟说。

迷失在“亲情陷阱”中的老年独居女性

张阿婆是一个很有特点的上海老太。70 多岁的她染了一头亮棕色头发,她无儿无女,独自居住在上海市普陀区的一幢居民楼里。她很喜欢热闹,没事就喜欢参加一些宣传投资产品的讲座。在一次讲座上,她认识了“干儿子”余亮,在“干儿子”的“甜言蜜语”下,她一步步陷入了“亲情陷阱”。

2014 年,张阿婆与余亮相识,经余亮介绍,她又认了余亮的朋友高辉和戴强为“干儿子”。2017年,为了购买三个“干儿子”推销的所谓“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张阿婆卖掉了自己的房子。后来,她又在余亮三人的劝说下,与高辉登记结婚以挂靠自己的户口。2018 年,张阿婆在多次向三人索要投资收益无果并联系不上三人后报案。三人将张阿婆的卖房款项用于赌博、炒币和消费。最终,上海市普陀区法院以合同诈骗罪,分别判处余亮等三人有期徒刑二年至三年不等,并处罚金2 万元至5 万元。

办理此案的上海市普陀区检察院检察官助理李小米告诉我:“张阿婆被骗的经历和不法分子的作案手法具有典型性。”回顾整起案件,我也能捕捉到一些张阿婆逐步“迷失自我”的原因。

首先,作为城市里的独居女性,张阿婆有一定的积蓄,喜好出入一些销售理财产品的场所,因此,她更容易被不法分子“盯上”。同时,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常年独居的她也对自己的养老问题和身体健康问题有一定的担忧和焦虑,因此容易受到所谓“高收益”理财产品的诱惑。随着年纪的增长,张阿婆的独居生活也有许多不便之处,比如她曾多次麻烦余亮等人帮她搬重物。可以说,这些都为余亮三人取得张阿婆的信任和形成依赖打下了基础。

同时,张阿婆无儿无女,与普通老人相比,当张阿婆作出卖房这类重大决定时,没有人能及时地劝阻她,更没人来帮她分析情况,帮助她脱离骗局。我注意到,此案中,张阿婆的外甥女夫妇得知她要卖房后,对她进行过劝说。但两家来往毕竟不算频繁,外甥女一家也无法劝说太深。“傻啊,我真的好傻的。”得知被骗后,张阿婆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方圆》2022 年8月上刊的封面报道《女性独居安全指南》提醒广大读者,独居女性安全问题应受到全社会的重视。

更重要的是,余亮三人对张阿婆打出了“亲情牌”,张阿婆沉沦在了她原先不曾享受过的“母子情”中。三人经常去张阿婆家陪她吃饭、闲聊,言语间对她关怀备至,可以说为张阿婆提供了很高的“情绪价值”,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张阿婆的“情感需求”。张阿婆逐渐加深了对三人的信任,并做出了如卖房、与小伙结婚等他人无法理解的冲动之举。

张阿婆的经历反映出一些老年独居女性面临的安全问题,但也不仅限于此,许多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都遭遇过和张阿婆一样的骗局。

2022 年4 月,平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在全国部署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全国专项行动办公室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坚持依法打击、整治规范、宣传教育“三箭齐发”。截至2022 年9 月,全国共打掉犯罪团伙4735 个,抓获犯罪嫌疑人6.6万余人,提起公诉8516 人,一审判决案件1645 起4523 人,追赃挽损308 亿余元,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得到有力打击遏制。

个体的命运往往能反映出社会上的一类人面临的共性问题。而我写下这些故事,就像为这个人群提供了一面镜子。我希望,透过这面镜子,她们可以看见自己身边的安全隐患并增强安全意识。同时,小到基层检察院由个案延伸开展的法治宣传活动和长沙等多地提出的打造女性友好城市愿景,大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整治摄像头偷窥等黑产专项行动和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我也高兴地看到,“小雨”“郭秀红”“张阿婆”面临的问题正在被重视、被回应。每一位独居女性,都应该过上更安宁、更安全的生活。(文中涉案人员均为化名)

猜你喜欢
阿婆小雨密码
密码里的爱
小镇阿婆茶
阿婆
密码抗倭立奇功
重阳糕送阿婆
夺命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