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

2023-03-13 00:05
三晋基层治理 2023年6期
关键词:方针下基层党员干部

于 桢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太原 030006)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这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躬身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大创举,也是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既要面上推动、广泛持续,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解把握基层群众的政策需求和接受特点,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有效解开群众思想上的“扣子”,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最大限度地凝聚起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共识和磅礴力量,使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是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我们前行的旗帜,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导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制定政策和策略,出台了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关键在基层,关键靠广大干部群众准确领会、真心拥护、团结奋斗。稳经济、促发展的政策措施再好再及时,如果企业知悉了解不到位不透彻,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流于纸面;民生新政、惠民举措再多再细,如果老百姓不知晓、没用上,好政策也会止于“最后一公里”。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摆在“四下基层”突出位置,主要旨向是由一般号召到面对面宣传,着力把政策宣传送到企业的“厂门口”、群众的“家门口”,让政策措施“易得”“易懂”还“易用”,真正实现“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自觉行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社区人”。尤其是在一些山区,人们了解形势、学习方针政策的渠道和途径较少,迫切需要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重大举措,把改革发展的大好形势,把当地的发展变化,面对面地送到群众中去,同时把收集到的社情民意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坚持把推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作为领悟思想伟力的重要途径,既要全方位把握时代的发展脉搏和方向,更要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和价值观;既要把党之大计同民之大利结合起来,又要把国之大者和基层之实协调起来;既要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形式,又要倾听群众诉求,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把党的好政策体现到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各项工作中,从而凝聚起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总之,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能加深广大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同,搭建起政策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发展共识,筑牢思想根基。

二、党员干部要做学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明白人”“宣传员”

党的领导是通过具体的路线、方针、政策来体现的,而我们的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干部只有到人民群众中去,并且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相联的关系,才能使党的方针、政策得到更好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一经发布,党员干部就要做忠实的维护者和执行者。既要花大力气、下足功夫,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又要深入基层着力讲好新时代故事,做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先行者、传播者、实践者,这也是党员干部最基本的素质和要求。

(一)要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明白人”

党员干部对党的既定政策语焉不详、不明就里,就会影响人民群众对党的政策的理解、掌握。因此,党员干部要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倒逼干部结合实践和问题学理论,精准把握群众需求学理论,真正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弄清楚搞明白。首先,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先学一步、深学一层,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全面领会、准确把握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其次,要始终把学习最新政策放在突出位置,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升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前瞻性。要快速吃透政策,善于梳理归纳,对于新旧政策的对比变化、新政策的亮点要做到快速识别、了然于心。要主动用活政策,将政策更好地运用到企业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实际工作中,让群众享受到政策的制度红利。最后,要努力改善知识结构,加强对经济、文化、法律、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学习,不断丰富知识储备,肩负好新时代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大责任和崇高使命。

(二)要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

政策从来不是束之高阁的,而是应民所需、为民所定。“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政策主张”变成“群众自觉行动”,这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党员干部只有扑下身子、深入基层,坚持做到群众在哪里,党的声音就传到哪里,群众需要什么,就输送什么,才能达到与人民群众思想感情相通的目的,建立让群众接受党的政策主张并转化为自觉行动的情感认知基础。要带着感情下基层,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找准群众关切,做好民生实事。要带着问题下基层,注重在“群众心头”发掘“问题源头”,了解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困惑等,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靶向破解痛点堵点难点。要因地制宜下基层,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思想理论宣教沦为“空中楼阁”,到企业、到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两新”组织等一线主战场,不断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覆盖更深层次、更广领域。要把握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下基层,既要讲好“党之大计、国之大者”的“大道理”,也要讲好关乎基层群众“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的“小故事”,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声音”“好画面”。

三、多措并举推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润人心

我们党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同时也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和团结群众。实践一再表明,群众的智慧需要凝聚提炼,群众的力量需要组织调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主要旨向是由一般号召到面对面宣传,着力教育引导、组织动员群众,让党员干部和群众明确共同目标,步调一致、同向发力,增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效果。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主动承担起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大任,始终以服务人民群众,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用力传党音、润民心,让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更接地气、更有活力、更具温度。

(一)要因地制宜、因人选材地讲

基层情况千头万绪,理论宣讲要找准具体可感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紧紧结合基层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和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需要,紧紧围绕群众最想了解和最疑惑的地方,用有针对性的方针、政策为基层精准“解渴”,让基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更加明白“干什么、怎么干”,通过规范运作、主题鲜明的理论宣讲活动,确保政策精准匹配、直达快享、穿透落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要秉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一体化思维,建强新时代基层宣讲力量,建立党员干部、理论专家、基层群众为主体的,多层次、广泛覆盖、专兼结合的理论宣讲员队伍,构建层次鲜明、广泛覆盖、专兼结合的宣讲工作格局。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以述职评议、领导点评和群众评议相结合的个性化考评机制,确保政策传递的常态化、长效化,推动理论宣讲取得实效、良性发展。

(二)要突出大众化宣讲、通俗化阐释

宣讲教育要为群众所喜闻乐见,能表现思想性,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流于形式。要有群众性,脱离了群众的形式,不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要合乎大家的口味,不搞曲高和寡。基层宣讲既要“高得上去”又要“下接地气”,力求把政治话语、理论话语转化为群众语言、日常语言,深入浅出地讲“实”、情理交融地讲“活”。要开展“靶向性”的政策宣讲,把宣讲课堂设在田间地里、开在群众广场、搬进村民院落,以理论知识点、短故事、红色家书、文明创建为切入点,运用群众熟悉的语言阐释理论观点,力求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生动朴实,增强政策宣讲的吸引力、感染力、融入力,切实使基层干部群众感受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可亲可近、科学可用。要把政策宣讲与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相结合,用家乡话说家乡情,用身边人说身边事,用身边人评身边理,同时抓好有形化传递,回应群众关切,兴办民生实事,让群众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三)要创新宣传形式、注重灵活多样

近年来,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创新理论下基层出现了很多新的形式,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比如,坚持以党内教育辐射带动群众学习,清单化、标准化开展基层党校教学培训,依托“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干部网络学院、远程电教线上教学等党内宣传教育载体,促进思想理论学习提升;召开报告会、上专题党课、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群众观看红色电影、唱红色歌曲等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形式,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很多地方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宣讲方式,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等平台,把课堂安在“云端”、讲在“线上”。线上线下融合、网上网下互动,纵横交织的传播方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对接“地线”和“天线”,打通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让宣讲模式更新颖、“神经末梢”更活跃。但必须注意的是,在创新宣传方式的过程中,要坚守内容的正确性与形式的创新性的统一。

(四)党校要彰显理论优势,做新时代基层理论宣讲的排头兵

党校是党的学校,是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在理论宣讲中具有突出的理论优势。新时代新征程,党校践行“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初心,必须始终坚持党校姓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聚焦讲全讲准、讲深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授好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之业,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宣讲者、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坚定维护者、用党的意识形态引导社会思潮的可靠排头兵。要运用“四下基层”工作方法,积极开展宣讲活动,让一堂堂党校好课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让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在基层一线开花结果。要聚焦党的创新理论,紧扣时代脉搏,将“天下事”讲成“身边事”,把“书面语”译成“百姓话”,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用“小故事”说明“大道理”,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猜你喜欢
方针下基层党员干部
“万名文艺家下基层”走进弋阳
健全党建引领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工会干部要——“站起来敢讲、坐下来能写、下基层会抓”
党员干部要姓“党”
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
“诱敌深入”方针的提出与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
关于抗日战争的一般方针和具体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