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3年总目录

2023-03-13 02:26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成果推介·

超越边界:智媒时代公民隐私保护的核心逻辑

顾理平(1)

明清之际骈文的演进

吕双伟(2)

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话语体系构建

刘国强(3)

中国古代杂传的文学属性及其价值重估

熊 明(4)

界内与界外:民国时期的租界卫生交涉(1912—1937)

李传斌(5)

跨媒介的故事讲述及其相关叙事学命题

尚必武(6)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

罗建文,杨希双(1)

习近平关于劳模精神重要论述及其时代价值

焦晓云(1)

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影响

吴增礼,胡 鹏(2)

论入党宣誓的政治忠诚意涵

左高山(3)

中国式现代化及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内涵和世界意义

尚 伟(3)

关于共同富裕的几个理论问题

刘湘溶,江 琦(4)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超越

王天民,高涧竹(5)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重要论断的生成逻辑

吴 恒,陈 晨(5)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基于中国式现代化方法论的六重向度

尹杰钦,滕茜茜(6)

论中国现代化基本内涵和价值导向的百年变迁

朱前星(6)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哲学意蕴

唐苇熠(6)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政治经济学批判:从卢卡奇到法兰克福学派

王雨辰,张 熊(4)

对抗、行动、主体:精神分析视域下的齐泽克激进政治哲学探析

孔明安,郭 成(4)

·基层治理·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机构编制的中国特性及时代逻辑

——基于理论、制度和实践的分析

徐 刚(3)

村民自治视域下组级治理的集体行动逻辑

——基于组织—利益—制度三维框架的分析

李 斌,周 欣(3)

·乡村振兴·

中国耕地保护现状、挑战与转型

孔祥斌,陈文广,党昱譞(5)

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研究

——基于中国省级层面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范方志(5)

·消费经济·

中国居民消费低迷之谜:基于劳动报酬“可支配性”的解释

刘长庚,谷 阳,张 磊(2)

收入冲击、社会网络与消费平滑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的分析

陈 彬,何 昀(2)

·数字经济·

数字化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机理:基于企业社会责任感知的理论

构建

刘 婷,黄 烨(2)

中国数字经济风险测度研究

汤长安,赵新伟(2)

·环境法学·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公私属性辨疑

——以“敦煌毁林事件”为切入点

巩 固(1)

环境行政合法性司法审查实践及其规范价值

——以“一湖四水”流域涉水行政案件为中心的考察

肖 爱,张家慧(1)

·海外中国文学研究·

鲁迅作品的域外传播与“世界文学”的发生

——以《阿Q正传》的德语戏剧改编为例

谢 淼(4)

汉拉双语《千字文》手稿及其跨文化意义

陈恩维(4)

1950—1960年代美国的新中国文学翻译研究

纪海龙(4)

·小说创作与阅读·

论科举时空数据中的明清小说创作

胡海义,张雨顺(3)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阅读史研究的思路及意义

温庆新(3)

·辞赋研究·

论谢灵运隐逸行为与思想

——以《山居赋》为中心

钱志熙(2)

论赋无流派的文体机制与创作心理

程 维(2)

郭焯莹“班固结集《楚辞》说”评议

陈松青(2)

·文化传承发展·

论城市商业文化空间正义

——以城市实体书店空间为中心的考察

江 凌(4)

尚礼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嵌入社区建设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禹 菲(4)

“揖让而天下治”:中华传统揖让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潘祥辉(5)

异域相合:“剪纸-汉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郭 菁(5)

·数字时代的身份·

话语·权力·呈现:数字身份的生成逻辑

李 伦,孙玉莹(6)

离身认可与具身恐惧:人脸识别公众态度研究

——基于微博数据的情感与主题分析

杨 正(6)

·新时代 新文科 新传播·

新时代新闻学理论体系:语境、问题与取径

操 慧,林 丽(1)

创新与建构:新时代中国广播电视理论研究

陈晓伟,欧阳宏生(1)

认知传播:新文科背景下跨学科融合的理论知识版图

朱婧雯(1)

·网络“守门人”·

“守门人”的守门人:网络空间全球治理范式转变

方兴东,钟祥铭,张 权(1)

是非“守门人”:国际互联网超大型平台治理的实践与困境

申 琦(1)

·馆藏文化传播·

文本叙事与认同建构:解析湖南博物院的公共传播

蔡 骐,刘瑞麟(2)

作为亚文化资本的NFT数字藏品及其交往实践意义

陈 龙,经羽伦(2)

·哲学·

阿格妮丝·赫勒未来社会共同体构想及其当代意义

宋建丽,贺东游(1)

论《精神现象学》中诸意识形态转化的道路、原则和结构

荆 晶(1)

文明互鉴视域下“本己”与“克己”差异性分析

孙冠臣(5)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规律”论的生成路径与三个维度

罗叶丹(5)

王阳明实学思想探析

吕本修(6)

·经济学·

新形势下多国出口限制与我国资源性农产品安全保障研究

钟 钰,甘 林(1)

家庭多维相对贫困:测度、成因及空间差异

张俊英,申 婧,雷 芳(1)

双向FDI协调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吗?

仇 怡,胡 慧(3)

高校研发对企业创新的溢出效应分析

——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背景下

陈 朴,孙 丹(3)

产业升级的逻辑内涵、现实困境与出路

——基于马克思分工理论的分析

袁冬梅,李恒辉,金 京(4)

智慧城市建设能否提升居民幸福感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陈赤平,卞安雯(4)

气候变化与农户相对贫困

——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刘 波,王修华(4)

资本市场的类群关系及其宏观调控手段解析

赵建群(4)

长江中游城市群绿色发展与创新发展的战略思考

武汉大学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5)

20世纪中叶中国生物技术重大突破的经济学阐释

陶文娜,欧阳峣(5)

教育公平赋能共同富裕的理论机制与政策研究

——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楚尔鸣,肖文琛(6)

·法学·

跨国追赃没收裁决承认与执行法律机制的革新走势

蒋新苗(3)

论环境保护禁止令保全措施的运行优化

周 珂,潘 杰(3)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确认违法判决的适用困境及其应对思路

唐绍均,王国平(6)

中国《对外关系法》的全球治理观阐释

银红武(6)

·文学·

元代咏史散曲的思维特质与价值追求

马 昕(1)

卞之琳的智性诗问题考辨

王小林(1)

从《巫女》探析契斯纳特笔下的“地方色彩”

刘肖栋(1)

陈用光与桐城诗派的传衍

李剑波,吴大平(2)

纬书中大禹政治叙事谫论

张玖青(5)

仙境、梦境与诗境——王维《桃源行》重绎

陈才智(5)

论《讲话》与革命现实主义叙事话语的生成及张力

熊江梅(5)

出位之思:图像《孔乙己》的批评功能研究

张 惠(5)

“侧附”说与赋体创作生态

许 结(6)

乐府赋题法与唐代歌行体的形成

吴大顺(6)

孙吴国史修撰的正统新塑和文学新变

徐昌盛(6)

·传播学·

从平移到颠覆:技术可供视域下数字广告的发展演进

曾 琼(2)

在“量化自我”与“质化自我”之间:智能可穿戴系统技术实践中的

数据解读与互动

刘于思,杜 璇(2)

“双一流”背景下学科与期刊融合发展机制研究

张 赓(2)

专业媒体重塑新闻真实的社会责任与实践策略

蔡 雯,汪惠怡(3)

死亡的媒介化配置:赛博格与数字资本主义的生命政治

刘 涛,汤志豪(3)

知沟弥合:家庭传播研究的国际前沿与自主构建

朱秀凌(3)

范式重构、人机共融与技术伴随:智能传播时代理解人机关系的路径

喻国明,苏 芳(4)

平台使用、污名与认同:平台化二次元沉迷机制研究

李耘耕,孟筱筱(4)

数字鸿沟:定义域的扩展与实践场景的分析

刘 淼(4)

作为媒介的汉字:媒介环境学派的汉字观及其反思

李 红,叶 铖(5)

高校官方微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及赋能路径

——基于启发—系统模型的实证分析

杨 果(5)

“深度伪造”侵犯肖像权问题研究

彭桂兵,张凤逸(6)

互动仪式视域下弹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肖 芃,王耀宗(6)

·历史学·

出入“道统”:荀子从祀孔庙的历程及其内涵

刘延福(2)

清代内务府与政府管理机构在奉先殿祭祀中的职责研究

张语延(2)

清华简《越公其事》的文本性质及其所见战国国家统治思想

李健胜(4)

“道论”和“天论”:从《黄帝四经》论“老学”至“黄老学”的世界观演变

袁承维(4)

·语言学·

基于事件变化的现代汉语体貌系统构建

朱 斌,陆方喆(3)

构式“X得不能再X”主观极性义的多维度分析

杨 彬(3)

·青年论坛·

大规模食品安全损害法律救济的实践审思与体系重塑

——基于公私协力的进路

刘春一(6)

明代性理诗人的诗歌传统及其理路

渠嵩烽(6)

猜你喜欢
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于辽朝“一国两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声、光、磁、触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关于反倾销会计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层脱落的攻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