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地方高校新闻编辑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2023-03-14 21:01胡锦博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选题策划考核

摘要:2021年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通知》,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这对高校文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媒体融合时代,新闻传媒行业发生了深刻变革,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式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文章在阐述OBE理念的基础上,从融媒体背景下地方高校新闻编辑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验、经验总结等方法探讨新闻编辑课程教学改革方向及预期成果。通过调研,文章认为,新闻编辑课程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下设专业之一,为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应引入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OBE理念,力求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新闻专业人才。

关键词:OBE理念;新闻编辑课程;媒介融合;人才培养;地方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G2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2-0090-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集宁师范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基于OBE理念的地方高校新闻编辑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成果,项目编号:JGKT2022050

新闻编辑是新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新闻编辑学在新闻专业建设中已有相当长的历史。网络与数字技术推动了新闻与信息传播,对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伴随着传播技术的迭代更新,新闻生产加工不断升级。不难发现,受众的媒体接触习惯偏移成为融媒体时代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新闻编辑在专业的新闻生产中,如何在坚守正确舆论导向、思想深度的同时,适应传播环境带来的变革,让学生熟悉各类新媒体运作,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成为横亘在学界的一个课题。为满足融媒体背景下业界对新闻从业人员的需求,完善职业要求更新升级与高校人才培养输送之间的动态纽带,新闻编辑课程的理论体系架构与实践操作训练也亟待改革和优化。

本文将应用OBE理念,在融媒体背景下探究新闻编辑课程教学改革,以期为突破当前地方高校新闻编辑学课程讲授过程中的局限性提出建议。

一、OBE理念概述

OBE理念是20世纪末在北美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理念,最早出现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改革之中。美国学者斯派帝在《基于产出的教育模式:争议与答案》一书中对此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他提出,“基于成效的教育是从使每个学生能成功地展示学习经验为出发点而来组织和运行一个教育系统。成效是指我们希望学生在结束经验学习后能够清晰地展示学习结果”[1]。在OBE系统中,教育者必须对学生毕业时应该达到的能力及水平有清楚的构想,然后寻求设计合理的教育结构来保证学生达到这些预期目标[2]。OBE理念把学生应该学到什么、是否已经掌握应该学习的内容作为一以贯之的关注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穿到每个教学环节,是一种推动专业教育质量提升的先进理念。

二、融媒体背景下,地方高校新闻编辑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融合不再简单停留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层面,一种资源共享、内容兼容、宣传互融、利益共通的新的媒介形式应运而生,新闻生产流程、媒体盈利模式、管理方式也随之发生变革。媒介形态多元化为新闻编辑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新闻编辑不仅要掌握新闻策划、组稿、节目编排组合、报纸排版等技能,还要掌握不同传播平台的资源整合与内容生产技能。

目前我国大多高校的新闻教学还停留在微观的编辑工作层面,并没有与新闻实践同步发展,有的甚至脱离了当前的编辑实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课程目标不匹配业界需求

在传统的新闻生产中,新闻编辑需要从新闻线索中寻找选题,策划新闻报道,为报道配图片、配资料等,完成新闻编辑与制作工作。媒体融合时代,信息更迭速度加快,信息传播模式变得多元化,受众已经由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变为能够自主进行信息采集、加工处理的“授众”,他们积极参与到日常生活与社会公共空间的建构之中。正如亨利·詹金斯所言,不断发展的媒介技术使普通群众也能参与媒介内容的存档、评论、挪用、转换和再传播,媒介消费者通过对媒介内容的积极参与而一跃成为内容生产者[3]。

伴随着新闻传播形态的变化,编辑工作职责和功能逐渐增多。编辑从单纯的新闻编辑加工者转变为全媒体背景下的新闻信息产品经理,新闻把关人的身份开始向公共论坛主持人转化。而目前高校新闻编辑课程教学大多停留在微观层面的业务能力培养上,授课目标大部分集中于培养学生掌握选题、组稿、选稿、改稿等能力。对于如何从宏观层面去考量新闻信息产品的生产与制作,如何培养学生立体融合思维,较少设置让学生掌握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实现资源协同的课程目标,甚至没有涉及。

(二)教学内容落后于行业发展

媒体融合背景下,业界更需要多层次、复合型新闻人才。这要求新闻编辑课程的教学内容打破以往的报刊新闻编辑、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占主导地位的局面,重新构建并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框架。目前高校新闻编辑课程教学内容明显落后于行业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点。

1.教材选用不当

一些高校選用的教材沿用20世纪80年代报纸编辑学的教学体系,并未涉及新媒体、融媒体编辑内容。这些教材案例陈旧,缺乏针对性。

2.课程体系缺少实践部分

现有的新闻编辑课程依然更重视讲授传统媒体所需要的新闻编辑知识,部分高校甚至把这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作为理论课来讲授,并未设置实践课时,授课形式多为教师照本宣科地讲授理论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停留在理论层面

新闻编辑学作为新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着力于培养学生掌握编辑学相关知识,提高新闻编辑能力,但目前新闻编辑学教学工作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

1.实践课时偏少

一些高校的新闻编辑课程因课时、场所的限制,更多倾向于传授理论知识,较少涉足媒介环境分析与策划等内容,这种偏差必然会导致学生出现理论基础较好,但动手能力较差的问题。

2.实践内容落后

媒体融合时代,新闻编辑业务多元化,新闻编辑课程的实践环节必然要增加融媒体相关内容。目前多数高校在课程实践中,仍然停留在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层面,不够重视新媒体、自媒体等的实践内容,无法满足业界对新闻编辑人才的需要。

(四)考核方式难以体现教学效果

媒体融合时代,优秀的新闻编辑必须能够参与到新闻生产的全过程。而现有的新闻编辑课程依然以学生期末考试的分数来判断教学效果,课程考核一般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比30%,期末成绩占比70%。平时成绩通常以出勤、作业方式考核,期末成绩则多由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考核。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只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背诵能力和对编辑相关知识的记忆程度,不能准确反映他们运用编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极易导致学生“知行脱节”。

三、基于OBE理念的新闻编辑课程教学改革

针对地方高校在新闻编辑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集宁师范学院新闻学专业授课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结合业内发展,优化教学大纲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是课程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育功能和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确定了期望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达到怎样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4]。在OBE理念中,教学的核心是以结果为基础,这要求教师必须聚焦于学生应该学到什么,是否学到应该学习的内容。在新闻编辑课程授课前,筆者通过对地方新闻媒体和已毕业的新闻专业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研,了解学生和业界对这门课程的评价与期望。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57份。调查结果显示,业界普遍认为当前的新闻编辑理论内容需要实时更新,提高实践环节在课程中的比重。新闻编辑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笔者对原有的新闻编辑学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改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作出调整。

1.教学目标细化

原有教学目标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新闻编辑相关的理论知识,经过调整,现有教学目标更加细化,分为三个具体的指标点,分别对应社会责任、人文素质和专业素养,明确提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与把握。

2.课时调整

本课程教学安排原为64课时理论课,经过两次调整后,现为总学时64课时,理论课32课时,实践课32课时,将实践课的比重增加了一倍。

3.教材调整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选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闻编辑学》为教材,结合吴飞教授编写的《新闻编辑学教程》、蔡雯教授编写的《新闻编辑学》、郑兴东教授编写的《报纸编辑学教程》等相关书籍作为辅助教材。

4.教学方法调整

在教学方法方面,增加了任务驱动、自主学习、案例教学、讨论法的比重,切实以学生为导向,通过让学生动起来实现教学目标。

(二)模拟情境教学,加大实践比重

新闻编辑情景模拟教学主要是指通过分组,让学生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进行选题策划,罗列采访提纲、以情景模拟的方式再现可能遇到的采访瓶颈,让学生在具体的模拟选题情景中阐述自己的选题策划方案,并就其他同学提出的质疑作出补充和完善,从而在实践中提高新闻选题策划能力。通过情景模拟教学的双向交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新闻编辑情景模拟教学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

一是通过搜集新闻线索,确定新闻选题的情景模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报道策划第一步——选题决策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行系统运用,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例如,在对某街道办事人员上户沟通时与居民发生冲突这一新闻选题进行策划时,让学生置换角色,尽可能设身处地想象新闻当事人、事件有关各方的心情,以及采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让学生以问题为出发点设置完整的采访闭环,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

二是通过角色互换,学生在角色(编辑、记者、采访对象)演练中体会编辑、记者的作用,以及记者采访的要点、注意事项等。让学生明白在涉及利益纠纷、财权交易等敏感话题时,如何正确把握方向,拟定采访提纲。例如,在对关于校园霸凌事件的选题策划中,“记者”与“编辑”就是否单刀直入地问责学校产生了分歧,这种不自觉代入新闻审判的提问是新闻学专业学生在实践初期极易出现的问题,通过角色互换,全体同学意识到了新闻客观性不仅体现在理论知识的理解上,更体现在具体的每一次实践中,学生普遍反响良好。

三是通过新闻采访情景模拟的练习,学生可以对自己的新闻采访能力产生客观的认识,切实把握新闻策划编辑工作规律,如采访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对采访对象进行详细的背调,罗列采访内容和需要访问的对象,精雕细琢采访提纲等。选题策划如果没有落实到具体的采访语境中,永远是纸上谈兵。每一组学生都认为自己的选题策划全面、完整,只有在新闻采访情景模拟中,才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例如针对新出台的疫情防控二十条进行选题策划,策划小组将自己的问题抛给采访对象后发现,因为“新二十条”出台不久,那些看上去很详细的问题因为主要考量的是政策出台后的效果,没有办法现在就得到想要的答案。

(三)转变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

笔者发放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高校培养学生新闻编辑能力,业界有人建议主要集中在实践环节,而新闻编辑学原来主要采用的是过程考核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过程考核主要为课堂表现,而结果性评价是通过期末考试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水平,无论如何调整卷面考核比例结构,仍难避免理论考核重于实践考核的问题。

经过调整,如今新闻编辑学的考核方式提高了过程考核的占比,平时成绩中增加了对于实践能力的考核。平时考核中课堂表现占比40%,作业占比60%,围绕教学大纲中细化的3个课程指标点,课堂表现主要支撑1个指标点,即学生对于新闻客观性的认知与理解,考核主要为对新闻实践中观点的校正和把握。平时作业则支撑2个指标点,即对新闻媒介的定位、新闻产品的设计、新闻稿件的编辑加工方面的实践应用。这些过程性的考核,体现在学生分组后的每一次选题策划、采访模拟和稿件修改编发中。通过调整考核方式,学生的实践机会大大增加。在任务驱动下,学生越来越重视每一次的策划选题,由以前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编辑小组在每一次的策划中,都积极搜集新闻线索,尽可能完善自己的策划方案,在其他组做汇报时,还会踊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经过对比,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对学生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自评调查中,3个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分别是0.94、0.95、0.92,超出预期目标,达成情况良好。

四、结语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学生为导向的OBE理念为现代高等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经过持续改进,不断完善,集宁师范学院新闻编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学内容逐步完善,实践比例大幅增加,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教学成果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信心增强,新闻编辑应用能力的培养效果明显强化,构建适合学生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参考文献:

[1] 苏芃,李曼丽.基于OBE理念,构建通识教育课程教学与评估体系:以清华大学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2):129-135.

[2] 顾佩华,胡文龙,林鹏,等.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头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27-37.

[3] 詹姆斯·弗儒,张斌.区块链技术如何改变媒体[J].传媒,2018(8):52-53.

[4] 叶小兵.对《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课程目标的理解[J].历史教学,2022(6):3-8.

作者简介 胡锦博,讲师,研究方向:应用新闻学。

猜你喜欢
选题策划考核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内部考核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