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角下旅游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以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3-03-14 08:27齐天锋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学院

◎齐天锋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省职业院校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河南 三门峡 472000)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近年来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立足三门峡,面向金三角,服务大中原”的办学定位,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进一步深化校企改革,将产教融合贯穿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目前围绕旅游专业产教融合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不多,主要是近年来各个高校的创新改革实践结晶,对笔者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笔者以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研究其教学改革路径。

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必要性

(一)符合高职院校发展需要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机构,在我国构建现代化高职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的教育相比,其与经济社会、行业企业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现产教融合,有助于促进行业经济的发展,而通过产教融合不断实现管理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改革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主动响应国家政策号召

我国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与技能型人才等要求,给产教融合奠定了良好基础。自2013 年开始,我国几乎每年都会出台有关职业教育创新的支持与引导政策,逐步将产教融合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国家多次出台有关产教融合的政策文件,直接体现出国家对产教融合的重视程度。产教融合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

二、旅游管理产教融合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产教融合视角下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现状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历来高度重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2005 年就与广东永顺集团开展校企合作,2007 年双方开展订单式培养,2008 年双方合作成立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永顺管理学院,开展校企深度合作、产教融合,培养大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2009 年跟中青旅集团合作,成立中青旅三门峡旅游管理学院,双方合作培养旅游人才;2018 年学院与浙江省天都城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东交民巷饭店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签订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协议,搭建了一个“1+1+0.5+0.5”的合作模式,同年,学院获批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包含旅游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被河南省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认定为首批河南省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养示范专业点,旅游管理教研室被河南省教育厅认定为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019 年7 月,教育部认定通过旅游管理专业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国家骨干专业,2021 年,该院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通过教育部验收,同年,该院旅游管理专业被河南省教育厅评审为河南省首批现代学徒制示范专业点。2021 年,学院与三门峡天鹅城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签订成立“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天鹅城文化旅游产业学院”,将产业学院作为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明确了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2022 年,旅游管理专业被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为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

(二)产教融合视角下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1. 深度不够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推进产教融合的时间虽长,但深度还不够,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来看,教学内容基本未更新,特别是在全域旅游理念不断渗透的过程中,旅游行业的全面创新,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发展变化,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仍需进一步革新。这就需要学院进一步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进行创新,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理论与实践并重。

2. 模式固化

从实际情况来看,旅游管理专业的教材还比较陈旧,还未及时根据我国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更新,学生更多是通过课堂、教材学习知识,对课堂时间的利用不足,也未购买或阅读一些旅游相关的课外书籍。教师在授课时,更侧重于传授学生理论性的知识,组织开展的实践活动频率较高,但与企业之间缺少深度融合,这是制约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1]。

3. 融合度不高

尽管学院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产教融合,但是从产业学院建设及运营现状来看,旅游管理专业与产业之间的融合程度还有待提升,特别是在多方联合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仍存在专业课程与产业发展脱节的情况,导致学生所学内容与实际脱节。

三、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路径分析

(一)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合作机制构建

校企合作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同样是实现产教融合的必然条件。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主动转变教学观念,主动寻求与企业的合作,通过展现自身亮点,吸引更多具有雄厚实力的企业参与,如参照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的“1+1+0.5+0.5”产业学院合作模式,在与企业进行合作的同时,构建一个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创新机制和人才培养新模式。在合作企业的选择上,企业应该具备为学校开发或提供课程、教育实训场地等能力,确保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并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变化[2]。产教融合合作伙伴,一般选择当地资深的教育科技公司,凭借其丰富的教育和培训行业经验,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与高质量交付服务。在企业与产教融合合作伙伴的协同参与下,以学校为主导协同制定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推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创新。高职院校还需要明确企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将其作为创新教学模式的主要依据,将企业的一线工作岗位逐步打造成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之一。高职院校需要牢固树立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构建科学的育人模式。如学校可以与企业签订实训协议,在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学校还可以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的需要,对实习学生进行全面考核,明确学生在参与实习时的不足,主动进行弥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产教融合下,校企合作开展实训项目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学校提供人员、技术,企业提供场地、设备的形式,搭建一个支持双方实时沟通的平台,便于双方全面了解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开展现状,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育人质量。

(二)校企协同推进教学改革

结合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中,需要结合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在明确产教融合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以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前景为基础,针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职业素养、实践操作能力等设置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3]。高职院校在积极推进产教融合的过程中,需要适当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教学目标进行改革。站在行业企业角度考虑,企业可以根据产教融合的特点,以为行业企业的发展提供储备人才为目标,进一步明确学校、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确保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能够同时满足学校、行业企业的要求,确保校企双方的合作能从单纯的经济领域逐渐向教育领域延伸。如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目前正在施行“岗位主导、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创新,可以适当借鉴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经验,在岗位的导向作用下、在行业企业协同参与的基础上,共同推进课程体系建设,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更全面的指导,避免教学改革的盲目性,确保人才培养能进一步满足行业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三)优化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资源

产教融合背景下有效推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需要高职院校根据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培养学生理论基础、专业能力、职业素养为出发点,在校企协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课程开发力度,保证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与时俱进。高职院校还需要对现行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结合旅游行业发展现状,保证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能够适应国内甚至国际旅游行业的发展要求。学校应不断加大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力度,注重专业教学内容的丰富程度,体现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鲜明特色。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企业文化,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学生的熏陶作用,逐步提高学生对行业企业的认同感,实现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为进一步保证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性,还需要学校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通过多主体评价的方式,分析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不足,保障专业教学的整体质量[4]。另外,高职院校应注重对技术资源的整合,特别是要加大力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如课堂教学环节为了给学生带来真实的岗位体验,可以通过VR、多媒体等,在课堂上建立一个仿真环境,让学生了解所需知识与技能在实际岗位中的应用。

(四)完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

产教融合下,校企双方需要在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制定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案。一方面,可以邀请企业专业人员参与教学改革活动,引导合作企业深度参与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也可以邀请企业专业人才将一线工作岗位的真实案例呈现给学生。在教学改革上,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另一方面,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参观、学习,基于校企合作打造开放性的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上,不但要保持专业教学特色,还需要适当融入企业文化,为学生创造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真实还原一线岗位上的工作步骤与要求,让学生在参与实训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较强的实践能力。最后,高职院校要重视教材建设,与企业专家一起共同参与教材的编写。教材是否具备创新性,直接决定了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效果,也决定了学生对专业教学是否能产生浓厚兴趣。从企业角度来看,需要安排专业人员与高职院校对接,校企双方合作编写教材时,应充分发挥企业专业人员与学校优秀教师的作用,协同推进教材内容的创新与完善。

(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保证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高质量开展的必要条件,产教融合视域下推动教学改革创新同样离不开优秀教师的参与,需要高职院校适当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入职标准,加大激励力度,强化对教师的福利、生活等保障措施,吸引更多优秀专业教师;学校以良好的福利待遇引进在旅游行业具有丰富经验和较高话语权的高端人才。同时推行“三导师制”,在校内导师、企业导师与校友导师协同参与的过程中,进一步夯实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师资基础,凭借导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特的工作经历,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便于学生后续进入岗位后能够灵活应对各项工作[5]。师资队伍建设中,需要注重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注重对教师的培养,组织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岗位进行实践训练,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并通过真实岗位经历验证自身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在丰富教师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指导。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产教融合理念在高职院校的渗透,进一步颠覆了过去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来说,要想为行业企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还需要在产教融合理念的驱动下,推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创新,特别是要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发挥二者在实训实习、人才供给等方面的优势,从课程、内容、方法等多个角度入手,在多主体参与的基础上推动传统教学模式创新。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学院掠影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