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精神的塑造

2023-03-14 02:34梁丽萍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延安革命中国共产党

梁丽萍

(广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中国共产党奋斗的艰辛历程是党勇于自我革命、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探索史。延安时期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自我革命”的概念,但该时期党的建设历程无不践行着自我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始终保持着勇于自我革命的品格,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1]“第二个答案”是新时代新征程上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之一。厘清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精神塑造历史渊源,借鉴当时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革命的实践经验,对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焕发党自我革命的生机活力起着重要导向和引领作用。

1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精神塑造的原生动力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形成的自我革命精神,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自我革命精神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方法论,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离不开党在革命时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理论基础、文化底蕴、实践根基等方面都展示了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塑造的原生动力。

1.1 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从政治学、哲学角度揭示无产阶级革命与其他革命不同的地方在于经常性地批判自身,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中国共产党开展自我革命的重要哲学基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面临着复杂的革命斗争形势,而且党内长期存在的思想、政治、作风建设等问题也未得到有效解决,这迫切需要党在先进理论的指引下发现自身问题,矫正过失。正如马克思指出: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2]马克思主义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自我否定、自我抛弃的辩证发展过程。自我否定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否定之后的肯定蕴含着进步因素,包含着“扬弃”的革新成分,经过肯定后事物的发展并未停滞,而是继续向着积极正确的方向为自己开辟新道路,是一种动态上升过程。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不是故步自封的,虽然经过“否定”,党的力量看似被削弱了,但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能保持“永远在路上”的高度自觉性,其组织力量实质上是大大加强了。

另外,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者的系统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理论成果。列宁在领导俄国十月革命的实践摸索过程中肯定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自我革命思想。他认为“自我批评对于任何一个富有朝气、生气蓬勃的政党都是绝对必要的”[3]。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将革命理论作为“批判的武器”,除了同敌人作坚决斗争,也同自身作斗争,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来净化和发展自身,这无疑是一大创举。事实证明,延安时期党中央在全党范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实施“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等政策方针历练了党自我革命的意志。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者所作出的理论贡献推进建党理论向前发展,锻造了坚强有力的、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1.2 文化底蕴: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浸润,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积淀在延续中催生了自我革命精神,自我革命精神促进延安时期革命的成功,也成为建党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一,强调个人修养与政治思想的统一。《论语》对此作过论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4]孔子寄希望于统治者能以德、以礼治国,个人的道德品性与善治紧密相连,呼吁从政者把道德修养作为修身的准则,并通过良好的德行感化普通大众。《礼记·大学》也谈及了个人修养对氏族乃至整个制度体系的影响,“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5],把修身放在首位,映射出个人修养对社会和谐的价值和意义。在党的历史进程中,延安时期尤为注重中国共产党个人修养问题。不难发现,传统社会的政治思想着重提倡个体的道德自律和行为上的自觉。但确切说,上述儒家经典中所谓的“修养”观点大多数依赖于主观意志,延安时期党的自我革命精神的塑造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承创。其二,勤于自我反省是中华民族优良的精神传统。前有“曾子三省”,后有南宋理学家代表朱熹提出的“省察”,即:重视自我检查反省,意在防微杜渐、纠失于后,这种自我反省、克己慎独的精神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不诱于誉、敢于自我革命提供了精神滋养。其三,敢为人先、开拓创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懈追求。古人云:“《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6]即:认为人应顺势而为、勇于革故鼎新。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推进自我革命的实践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文化蕴含的自省传统,传统文化基因里的自省养分衍生出党自我革命精神的时代特质,自我革命精神不因历史的变迁而褪色黯淡,反而随着党的建设发展历久弥新。

1.3 实践根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

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如何承担自己的使命,塑造过硬的自我革命精神,是党中央所要应对的严峻考验。自幼年时期就投入到大革命运动当中的中国共产党,由于缺乏革命斗争经验,对中国斗争的特点及状况认识不清,在初期未能形成统一的思想路线。1927年,党中央召开事关革命生死存亡的八七会议,批评了党内右倾机会主义,毛泽东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强大了自身的军事组织武装。由于一些新入党的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足,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相对缺乏,1929年,毛泽东起草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对党内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进行了深刻披露,要求党内同志掌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采取各种有效的教育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水平。经过遵义会议,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共产党彻底清算党内的教条主义思想,制定了正确路线和军事策略,勇于揭发自身错误,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此后,经过延安整风这场持久战,中国共产党以真正从思想上建党来统一全党思想,党的核心组织力量得以建立和巩固。中国共产党虽诞生不久却能常怀忧患意识,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来激浊扬清,提升自身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2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进行自我革命精神塑造的实践途径

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政党,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决不能有贪图享受、安逸享乐的私心;中国共产党还要时常“照镜子”审视自身,敢于进行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这是事关党兴衰成败的关键一环。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蕴含“四个自我”的内在要求,即: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要完成革命任务,除了与敌人进行顽强斗争,还需具备坚强政治勇气,敢于从自身入手,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2.1 勇于在理论学习中实现自我净化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才能祛除旧思想、旧体制的影响,从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中挣脱出来。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全党上下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反对主观主义。为解决党内学风问题,加大舆论宣传力度,中国共产党采用中央领导带头学习等方式,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办《解放日报》《共产党人》等刊物,进一步提高党员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理论素养。在毛泽东、朱德、徐特立等领导人的号召下成立中央研究学习小组,开展干部在职教育,主要内容是研习马列哲学的经典著作,引导党内同志掌握研究问题的正确方法论,避免在开展革命工作时走弯路、走错路。在领导干部本领和党性培养上,毛泽东倡导建设终生学习的“无期大学”。延安时期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创办了30多所干部院校,培养了10多万的革命骨干,中央各级领导到为抗日斗争建立起来的学校进行思想理论宣讲。其中:马列学院则是第一所专门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校,为广大党员干部提高理论水平提供浓厚的学习环境。诚然,接受思想熏陶亦是党员自我净化的必经路程。

2.2 勇于在健全民主政治建设中实现自我完善

革命的彻底不能仅靠党员的个人自觉,还必须靠党内制度加以约束。中国共产党落脚延安后,开始了政治制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针对党内无视组织和纪律、贪污浪费等问题,中国共产党制定并通过了一系列党内法规,如:制定《干部任免暂行条例》来纯洁党员队伍,《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将“实行地方自治,铲除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府”作为重要内容。腐败是党的肌体腐蚀剂,腐败问题治理不好会消磨中国共产党团结统一的意志。延安局部执政13年间,由于建立了较完备的腐败惩治制度,陕甘宁边区呈现出纪律严明、清正廉洁的良好风貌。担任抗日军政大学第六队的队长黄克功,虽为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最终因故意杀人被判处死刑。共产党人如何处理“自己人”,交出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答卷,是共产党人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之一。毛泽东在给陕甘宁边区法院院长雷经天写的信中强调,黄克功杀害无辜,如为赦免,便无以教育党,无以教育红军,无以教育革命者,并无以教育做一个普通的人。[7]39这表明,一切“唯功绩论”和“唯成分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上行不通,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更无“特权”之说。延安时期重视管党治党和民主监督是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建设的突出特征。采取自下而上的人民监督是防止党内权力滥用的重要途径。“勤务员总是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8],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不在于政权数量的多寡,而在其制定的政策能否经得起群众检验、能否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赋予人民“有用无论任何方式控告任何公务人员非法行为之权利”[7]335。为革命建立的民主政权“三三制”在发扬民主精神的同时,也实现了党性与人民性相结合,不仅反映各阶级的意见和要求,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影响力,也有效肃清一党专政等思想,克服党员思想堕落腐化的弊端。

2.3 勇于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实现自我革新

知荣辱、明得失、辨正误,将自我批评作为自我革命的基础,是每个党员革除痼疾的必修课。部分党员存在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自由主义等突出问题,在1941年9月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张闻天、博古、李维汉等都作出了自我批评,通过写反省笔记、民主生活会等形式摆出问题逐一检查。批评过程中出现唯心推测占大半、集中于个人缺点小方面,而忽视党的利益和政治任务大方面等,这些问题偏离了批评的真正目的,往往引起批评双方的纠纷。为此,毛泽东号召全党同志认真研读工作文件并指出纠正错误和批判缺点的目的“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9]828。没有经常“除尘”“洗脸”“扫地”的自律与笃定,党的自我革新就无从谈起。要用好自我批评的锐利武器,将个人的缺点与政治组织上所犯的错误加以改进,对照他人认识到自身的错误,用诚恳的批评去化解分歧,进而达到相互教育、相互警醒的效果,实现新的团结。批评与自我批评包含着党员自我提升与全党政治生态净化的双重任务,是中国共产党创造地开展党风建设的重要手段。[10]

2.4 勇于在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中实现自我提高

树立实事求是的态度是确保党内决策的真实性、严谨性的前提条件。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告诫全体党员要开展农村调查研究,善于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宁愿在人民群众面前当“小学生”,也不能脱离客观事实和群众夸夸其谈、自成一派。在此前毛泽东为掌握中国富农问题及阶级情况,作了8万多字的《寻乌调查》,他认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9]790。林伯渠作为边区政府主席带着调查团到甘泉县城调研,清楚察知当地的真实情况,这对政府政策制定与完善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把调查研究贯彻到底,与群众交流时能直面问题,不仅是一种解决问题和实现革命目标的方法,也是对党员实际工作能力的历练,有效抑制了党内的形式主义作风,凸显了个人党性强不强的问题。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守党性原则,以调查研究化解群众矛盾冲突。中国共产党在实践学习中自我成长,是一项具有显著成效的了解群众意见的方法与途径。

3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进行自我革命精神塑造的当代启示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精神的塑造保证了党长久不衰,不断发展壮大,也使革命斗争取得了最终胜利。如今,延安时期蕴含的自我革命精神仍熠熠生辉,具有深刻意蕴。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推进自我革命,坚定政治定力,以“进京赶考”的清醒意识带领人民全面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3.1 必须持续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教育

坚持理论学习是党与生俱来的鲜明品格。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以“学习竞赛”等形式丰富党的理论素养,帮助理论水平较低的党员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一方面,理论学习要达到深入的境界,依赖于量的积累;另一方面,持续则依赖于自觉的党性意识,理论要具备科学性才能让人信服。因此,开展理论学习首要的就是摆脱传统教条式的思想束缚,反对一切笼统理解、歪曲马克思主义的言行,扎实推进党内集中性主题学习教育。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以先进思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浸润自身党性修养,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运用一些党员喜闻乐见的学习手段,如:读书会分享、学习论坛等,以重要历史政治事件为节点,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色的方式。知史鉴今,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11]过去的历史与当前理论更新的程度有时会不相匹配,个人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变化加剧之间的差距依旧存在,这要求中国共产党既要培育历史主动精神,肩负起中国的历史使命任务,又要勇于进行党的政治理论创新、文化创新、实践创新,滋养党员廉洁从政的为民情怀。

3.2 必须筑牢拒腐防变堤坝,守住党的政治底线

政治底线是不容突破的红线,也是党的生命线,底线不容践踏。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各种诱惑的考验前,始终意志坚定,保持气节,以法律为准绳规范和约束自身行为,才能挡得住贪污腐败歪风邪气的侵蚀。腐败问题是党开展自我革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面临的严峻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和修订了50余部党内法规,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党与腐败水火不容。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一刻也不能停下脚步,在法律法规制度渐成体系的情况下,应使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形成衔接和有效协调,加大对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惩治,防止“七个有之”,不断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抵抗力”。

3.3 必须聚焦“关键少数”,强化政治权力监督

面对新时代发展重任,党员干部更要做到心中有戒、心中有畏,严守公私边界,正确对待手中权力,真正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发扬自我革命精神需要意志、决心的统一。人心凝聚可兴国兴党,人心不齐则党乱国衰。核心力量的发挥效力与组织中的关键部分有着密切关联性,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性作用。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带着对问题意识的敏感,各级领导干部向着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目标前进,把严的主基调持续下去。习近平强调,坚持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12]在自我监督的路上,党内监督是基础,通过对“关键少数”的监督来保持主体政治清醒,推动监督具体化,让政治监督成为一种实在的、具体的制度体系。同时,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监督鲜明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党的领导干部要具备自觉接受监督的宽广胸怀,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推进从严治党全覆盖,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3.4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达到理论上的清醒远远不够,理论要走深走实,必须予以丰富的感性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每一次调查研究都有鲜明的问题导向。调查研究作为一种基本的工作方法,是中国共产党决策之源、成事之基,过程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伴随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出现,部分调研干部害怕暴露“家丑”,抑或是调查满足于现状,浮于表面的现象层出不穷。实际上,开展调查研究是党员干部责任担当的一种重要体现,逃避问题与推脱职责等往往暴露出个人科学决策执行力严重不足的缺陷。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回答‘六个如何始终’的现实需要”[13]。从开展调查的主体看,党首先要端正思想,切忌“走马观花”式调研,切实以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的态度对待调查研究。身不正则行不轨,坚持调查为了群众,服务群众,及时纠正自身决策和认识上的偏差,转变党的作风。从开展调查的对象看,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永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纯洁性和先进性的初心本色。人民群众的评判是自我革命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调查研究有助于深入研究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促使党员干部密切与群众联系、与现实问题接触,发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强化党的作风建设,解决在管党治党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猜你喜欢
延安革命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走进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