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视角下专业群组群特征、逻辑类别与整合层次
——基于广东省财经商贸高水平专业群的分析

2023-03-14 14:59南晓芳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组群商贸财经

南晓芳,白 帆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 商学院, 广东 肇庆 526020)

2006年,《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重点建成500个左右产业覆盖广、办学条件好、产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的特色专业群”,这是国家政策文件首次提到“专业群”的概念。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到 2022年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进一步推动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在国家政策引导和高水平专业群的示范引领下,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探索专业群建设。然而从专业建设走向专业群建设不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是对传统专业建设范式的一种大变革[1]。为了落实相关政策,广东省教育厅于2019年和2020年先后两次组织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申报,共有314个专业群成功入选。其中占比最高的是财经商贸专业群,分别占18.38% 和19.38%[2]。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探索引发了学者的思考:专业群究竟是如何组建的?组群的逻辑是什么?具体到财经商贸专业群组群的依据又如何?“整合”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理念,也是专业群建设的重要目标,整合的方向和层次如何?基于此,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着力探究专业群的组群逻辑及资源整合问题。

一、文献回顾

专业群建设涉及的研究领域比较广泛,包含专业、课程、师资、实践教学等多个分支。在专业群建设的相关研究中,如何组建专业群,即专业群的组群逻辑,是建群伊始就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围绕这一问题,国内相关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给出了多种组群依据,如基于产业链组群、基于职业岗位群组群、基于学科关联性组群、基于共通专业技术组群等等。归纳梳理后,本文将有关专业群逻辑起点和组群逻辑的文献研究划分为以下几个方向,详见表1。

表1 专业群组群逻辑的文献梳理

无论是产业链逻辑还是职业岗位群逻辑反映的都是人才的需求端,而知识逻辑、教学资源整合逻辑和复合型人才培养逻辑则反映了人才的供给端,我们将前者统称为产业需求逻辑,将后者统称为人才培养逻辑。唯有打通专业群与地方产业集群之间的信息、资源壁垒,以及专业群内部各专业之间的组织壁垒,才能够真正发挥专业群建设资源整合、提质增效和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应有价值功效[10]。然而当前针对专业组群的研究仅仅是孤立地罗列了组群的不同逻辑依据,这些逻辑依据究竟是如何在专业组群的具体实践中运用的,还需进行深入的探究。例如,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存在哪些问题和机会,在专业组群实践中高职院校主要选择哪些逻辑作为组群依据,以这些逻辑进行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有哪些优势和缺陷,尚不明确。因此,本文采取定量法对广东省70个高水平专业群的立项结果展开深入分析,旨在归纳总结这些专业群组的外部特征,在挖掘内在逻辑的同时阐明专业群建设的实践路径,并提出优化策略。

二、广东省高职院校财经商贸高水平专业群的现状分析

首先对第一批和第二批广东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进行量化统计分析,从两批专业群中分别筛选出70个包含财经商贸大类专业的专业群作为研究样本(即使专业群名称不属于财经商贸大类,但是只要群内有财经商贸大类专业即纳入统计范围),统计内容有专业群类别及数量、专业群涵盖专业的数量、专业群跨专业类和专业大类的情况、专业群跨院系组织管理以及优势核心专业在专业群的分布情况。通过这些外部性特征来探寻专业群的组建规律。

(一)专业群类别及数量

依据《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以下简称《目录》),我国高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分为高职专科专业和高职本科专业,共设置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991个专业,其中高职专科专业744个、高职本科专业247个。研究对象财经商贸大类专业可划分为财政税务类、金融类、财务会计类、统计类、经济贸易类、工商管理类、电子商务类和物流类8个专业类,44个专业(旧版目录为49个专业,有新增、合并、撤销及归属调整),每类专业3至10个不等,平均5.5个专业。广东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中包含财经商贸大类专业的专业群共有23个,一般以专业群内排在第一位的专业名称来命名专业群,故本文参照专业类的划分方式来描述专业群类。统计发现,数量排在前三位的4个专业群,即电子商务专业群、市场营销专业群、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群、(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数量占比超过50%,详见表2;已有的15个专业群占比约为全部财经商贸专业群的1/3;跨专业大类专业群占比约为1/7;尚无财政税务类和统计类专业群。

表2 广东省高职院校财经商贸高水平专业群类别及数量

(二) 专业群涵盖专业的数量

一般三个专业组建在一起就可称为专业群,但组群专业个数的上限是多少,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到底一个专业群包含几个专业较为适宜,需要通过已立项高水平专业群的实践经验给出答案。在70个已立项高水平财经商贸专业群中,组群专业的个数为3至5个,5个专业居多,平均为4.2个,详见图1。

图1 广东省高职院校财经商贸高水平专业群包含专业个数的分布情况

(三)专业群跨专业类和专业大类的情况

《目录》的制定主要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门类和大类划分,同时兼顾学科门类和专业类划分,原则上专业大类对应产业、专业类对应行业、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技术领域)。正是因为《目录》中专业的分类本身就基于产业和职业分类,部分学者提出专业群的组建应基于《目录》中较为接近的专业进行,即在同一专业类或专业大类下进行组建。然而对70个高水平专业群跨专业类、专业大类情况的统计分析显示(见图2、图3),在1个专业类下进行组群的仅占专业群总数的2.9%,跨3个专业类组群的占比最高(44.3%)。没有院校将统计类专业纳入任何专业群;财经商贸专业大类之外的语言类、旅游类、公共管理类、文秘类、计算机类、文化服务、艺术设计、广播影视、城市轨道交通、铁道运输、水上运输、航空运输类与财经商贸类专业有交叉,占比为42.9%。

图2 广东省高职院校70个财经商贸高水平专业群跨专业类情况

图3 广东省高职院校70个财经商贸高水平专业群跨专业大类情况

(四)专业群组织管理跨院系情况

专业群的组织管理情况可以反映学校跨院系的协调能力和为打破组织壁垒所做的努力。70个财经商贸高水平专业群由48所广东省高职院校申报建立,除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惠州工程职业学院2所院校在二级管理组织上仍然保持为“系”外,其余院校的二级管理机构均为“学院”。2所高职院校显示出了较强实力,在同一专业大类下立项了3个及以上高水平专业群;4所高职院校的二级学院,即同一个二级学院立项了2个高水平专业群,详见表3。

对立项结果的量化分析发现,广东省高职院校在财经商贸专业群的组织管理上采取了单一模式(见图4),专业群在1个院(系)内的比重为84.3%,组织管理跨2个院(系)的专业群占比为12.9%,组织管理跨3个和4个院(系)的占比均为1.4%。由此发现,专业群的组织管理模式呈现单一形态,将一个院(系)内专业进行组群,即“以院(系)建专业(群)”模式是目前的主流,反映出申报高水平专业群是以学院为单位还是以学校为单位在整合协调资源,仅有为数不多的高职院校是从学校层面整合资源并力图打破院系间的组织壁垒。

图4 广东省高职院校70个财经商贸高水平专业群跨学院(系)情况

(五)专业群内优势核心专业的分布情况

本文认定获得省级品牌专业立项和审核验收的专业为具有明显优势的专业,以优势专业为龙头构建高水平专业群,使优势专业成为专业群的核心,能够较好地发挥优势专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协同效应,并能推动专业群内专业办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将样本中的70个专业群与广东省一类和二类通过评审和验收的品牌专业作匹配,得到如下结果:有17所院校的19个专业群包含1个品牌专业,其中一类品牌专业2个,二类品牌专业17个;有8所院校的9个专业群各包含2个品牌专业,其中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金融管理专业群有3个专业,3个专业中1个为省一类品牌专业,1个为省二类品牌专业,专业群优势十分明显。另有11所院校也有省一类或二类品牌专业,但是并未将这些专业纳入专业群的范畴;还有28所院校的31个专业群没有品牌专业。

三、基于职业岗位群逻辑和复合型人才培养逻辑组群的实证分析

高水平专业群除了考虑专业和院校本身的优势外,也应考虑“岗课证”融通的综合育人模式问题,它包括财经商贸类在内的学校的专业课程与职业岗位、技能竞赛、企业认证证书的有机衔接,重构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应性的目标。实施“岗课证”融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是强化职业教育类型发展,提升职业社会适应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形式。

为了证明已立项高水平专业群的组群逻辑是否为职业岗位群,研究以1+X证书为嵌入视角进行分析。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是由以企业为主体的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开发和建设的,每一个证书的标准都明确地列出了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和适用的院校专业。通常多个专业可以报考同一个证书,例如品类管理1+X证书的适用专业有连锁经营与管理、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商务管理、电子商务、移动商务、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农村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等十多个专业,因此可以将证书的适用专业所构成的专业群组与证书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做对应,即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可以反映职业岗位(群)和专业群的对应关系。如果院校已立项的高水平专业群与1+X证书的适用岗位群在概率分布上具有一致性,则说明专业群的组群逻辑是职业岗位群逻辑。

通过收集整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2022年3月30日发布的2.0版(2021年更新版)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已公布的447个标准是由305家企业或社会组织牵头开发的,对其中的99个包含财经商贸大类专业的标准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以高职院校专科专业为例,对应财经商贸这一单一专业大类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只有17个,详见表4,其他证书的对应专业均存在与财经商贸大类专业交叉的情况,交叉的大类专业包括了电子与信息、新闻传播、旅游、交通运输、教育与体育等全部19个专业大类中的18个。但交叉的密集程度有显著差别,与财经商贸大类专业交集最多的大类专业是电子与信息,达到了43个,其次是新闻传播和旅游,达到了28个,再次是交通运输、教育与体育,涉及的证书数量分别为26个和22个,交叉最少的大类专业为水利,有1个。

表4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应的财经商贸大类专科专业(单一专业大类)一览表

统计结果显示,两两大类专业交叉对应的证书数量为21个(详见表5),三个及以上大类专业交叉对应的证书数量为61个(因涉及的证书过多未列出),分别占99个证书的21.2%和61.6%。数据表明,从技能证书所适应的岗位(群)角度看,跨专业特征明显。在三个及以上专业大类交叉的证书当中,“连锁特许经营管理”证书涉及的大类专业最多,为11个,其次是“电子商务数据分析”和“呼叫中心客户服务与管理”证书,对应9个专业大类,相关专业都可报考,反映出该类证书需要具备较强的行业知识和技能。

表5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应的交叉专科专业(两两交叉专业大类)一览表

已立项财经商贸高水平专业群专业布点数共有246个,包含财经商贸大类专业布点数218个(88.62%)以及非财经商贸大类专业布点数 28个[2],非财经商贸专业在高水平专业群中数量较少,而由1+X证书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形成的财经商贸专业群组100%跨专业类,82.8%跨专业大类,非财经商贸专业是主体。尽管已有的证书不能覆盖所有的职业岗位,但从一定程度上说明职业岗位(群)需要的人才是复合型的,即培养的人才既要掌握财经商贸大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掌握其他大类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且数智化特征日趋显著。院校已立项的专业群跨专业大类占比仅为15.7%。人才供给与职业岗位需求尚有较大差距,且专业需要完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综上所述,以职业岗位群逻辑和复合型人才培养逻辑组建高水平专业群的院校和专业数量较少,现有专业群组群逻辑存在缺陷,原因在于“岗课证”三者未融通,即没有打通职业岗位、能力、证书与对应课程之间的壁垒,进而在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基于现有逻辑组群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职业岗位需要。

四、广东省高职院校财经商贸专业群的组群特征、逻辑类别和整合层次

(一)组群特征

1.建群专业集中和空白并存

已立项的15个高水平专业群中数量最多的依次为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数量占比超过50%,建群专业相对集中,院校之间在这些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较为激烈的竞争。但是这15个专业群仅占全部财经商贸专业的1/3,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依旧存在大量空白领域。目前广东省尚无高职院校将统计类的3个专业纳入任何高水平专业群,且无财政税务类和统计类专业群。一方面建群专业扎堆,已立项的高水平专业群有一半集中在4个专业上,另一方面又存在大量机会,有2/3的财经商贸专业没有建群。

2.专业群的组织管理模式单一

广东省高职院校在财经商贸专业群的组织管理上采取了单一策略,依托1个院(系)对专业群进行组织管理的占所有专业群的84.3%,仅有为数不多的院校,如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市场营销专业群和广东行政职业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群跨5个专业类、3个及以上学院组建,体现出对传统直线职能制组织管理模式的改革,此种模式管理难度较大,但却是培养复合型人才、满足职业岗位群需求的必然选择。

3.已立项高水平专业群存在特例

一是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市场营销专业群内没有市场营销专业。可见专业群的命名本身就值得探讨,可用最能体现专业群特性的名称来命名。“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专业既在市场营销专业群,又在动漫制作技术专业群,表明同一专业可以和不同专业组合形成不同的专业群。显然,如果依据产业链上中下游的组群逻辑或者针对某行业一组相关(近)的职业岗位群逻辑组群,必然会出现同一专业重复出现在不同专业群的情况。以前者为例,若将产业链简化为研发、生产、销售三个环节,则无论哪一产业都需要三个环节的专业人才,那么每一链条式专业群的末端都是与销售有关的专业,同一专业出现在不同的专业群中也就不足为奇了。二是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群内既有高职专科物流管理专业,也有高职本科物流管理专业,表明在同一专业群内,也有人才需求层次的不同,可进行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这是满足产业需求的一种表现,是遵循职业岗位群逻辑的组群方式,因为职业技能在职业岗位上是分等级、有高低的,针对不同等级的岗位要求培养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才能实现对产业链上所有岗位(群)的全覆盖。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尚处在试点阶段,部分高职院校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服务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接新职业,聚焦需要长学制培养的专业,设置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相信未来随着职业本科专业的增多,会有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在同一专业群内分层次布点专业,这是一个新的实践和研究领域。

(二)逻辑类别和整合层次

第一,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广东省高职院校财经商贸专业群组群基本遵循知识逻辑和教学资源整合逻辑。专业组群一般是从人才的供给端入手,即高职院校,逻辑起点是知识关联和教学资源共享。以核心专业拓展的资源整合逻辑在现有的专业群建设中有证可循。院校将这些品牌专业纳入高水平专业群,期望通过这些专业进行拓展,提升专业群的整体水平。

第二,从产业需求角度出发的组群逻辑在实践中的证据不足,以职业岗位群逻辑和复合型人才培养逻辑组建专业群的样本占比偏少,尤其缺乏基于产业链逻辑的链条式专业群实践样本。

总结来讲,现有的专业群是学校“有什么建什么”,而非产业“需要什么建什么”,即专业组群的逻辑是人才培养逻辑而非产业需求逻辑。人才培养逻辑若占主导,会带来院校出于自身考虑而非服务对象需求考虑组建专业群的系列问题,具体表现为各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同质化问题比较突出,特色不明显,存在跟风跟热、重复建设现象。财经商贸专业群占比过高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院校根据培养成本设置专业群的倾向,哪些专业花钱少就办哪些专业。不排除有院校仅仅是进行形式上的专业组合来建设专业群,此时的专业群建设仅停留在名义层面。高职院校往往出于项目申报、立项成功的动机将几个相近的专业组建成群,并没有深入考察成群的几个专业在人才培养、产业需求上到底存在何种内在关联,这是一种低水平的整合。比形式上的整合高一层次的是内部资源整合,处在这一水平的高职院校认识到了专业群建设的重要意义,但其整合视野主要向内,并没有对服务区域产业集群的人才需求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而是在现有专业基础上进行优化调整,为了能够提高专业群资源整合的深度,也会打通原有专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壁垒和组织壁垒。

而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根据区域产业集群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特征、分布以及规模进行组群,要将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作为评判专业群整合水平的主要指标,即高水平专业群的“高”不应仅仅体现在院校的专业建设水平高,还需体现在满足产业需求的契合度高。这时专业群的整合就变成了产教深度整合,即产教融合型专业群,这是更高层次的整合水平,此时高职院校会将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作为专业群建设的首要目标,在组群上十分注重考察地方产业的人才需求,根据区域产业集群的特征科学组建专业群。目前已立项的专业群大多处在第一和第二层次上,较少上升到第三层次。因此,整合层次需要由名义形式整合、内部资源整合向产教深度整合升级。

下一步各院校需要加强对产业需求的研究,实现对现有专业的转型升级,加快创新、突出特色发展。深入思考如何将产业链转化为教育链、将职业岗位群转换为职业教育群,明确专业群与产业链、职业岗位群的映射关系,切实打造满足产业需求的高水平专业群。“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可以作为专业组群的切入点来重构专业群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又会反过来推动“岗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形成科学的、先进的、可行的高水平专业群,进而达到提高人才培养适应性的目标。

猜你喜欢
组群商贸财经
73个传统建筑组群组团出道!带你活进从前的慢时光
“组群”“妙比”“知人”:小学语文古诗群文阅读的三个途径
财经日历
QC新七大工具之五:矩阵图法
画像即墨商贸
财经阅读时代
磁盘组群组及iSCSI Target设置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