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素材多角度解读集锦

2023-03-14 07:41王淦生
《学习方法报》语文八年级 2023年32期
关键词:曲高和寡于谦宋玉

王淦生

两袖清风

明代正统年间,太监王振把持朝政,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都要献给他珠宝金银。而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你即便不献金银珠宝,不想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上一些当地著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绢帕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以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贪官的嘲弄。“两袖清风”的成语从此便流传下来。于谦曾作过一首《入京诗》,诗曰:“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诗的意思是说,绢帕、蘑菇、线香这些东西本是供老百姓享用的,可是因为贪官污吏的搜刮,它们反而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所以我什么也不带,只带两袖清风去朝见天子(古时,人们把随身的钱物放在袖中),以免百姓的不满。这首诗嘲讽了进贡的歪风,表现了于谦为官清廉、不愿同流合污的铮铮风骨。

多维解读

一、清正廉洁,刚正不阿

明代中期,官场腐败,贪污贿赂之风盛行。于谦却出淤泥而不染,始终保持着清正廉洁。他对把持朝政的权贵从不买账,每次入朝都两手空空。这种刚正不阿的行为表明了他“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理想抱负。这样的人,正是鲁迅先生赞颂的中华民族的“脊梁”。

二、不随流俗,独善其身

太监王振炙手可热,大臣对其竞相讨好,百般谄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于谦始终独善其身;即便同僚相劝,他亦坚持“清风两袖朝天去”,成为官场的一股清流。一个人在风清气正的环境下保持清廉也许不难,在恶浊的风气中不同流合污确实需要定力和勇气!

三、关爱百姓,体恤民情

于谦的《入京诗》中有两句话:“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表现了他不愿搜刮本应为百姓享用的特产贿赂高官,给人民带来灾难的一腔爱民之心。在唯官、唯上的封建社会,不顾及自己的晋升之路,而能为民众着想,能体恤民情,实在难能可贵。

曲高和寡

战国末期,宋玉担任楚襄王的文学侍臣,常常为人毁谤。楚襄王便问他:“先生难道有行为不检点之处吗?何以旁人对你颇多议论呢?”宋玉答道:“有人在国都唱歌,开始唱俗曲《下里》《巴人》,都城中应和者多达数千人;再唱高深一点的《阳阿》《薤露》,都城中应和者不过数百人;唱到更高深的《阳春》《白雪》时,都城中应和者只剩下寥寥数十人;等到唱到最高深最美妙的歌曲时,都城中应和者仅数人而已。所以曲越高和者越少。”

宋玉講完故事,话锋一转:“这是为什么呢?还不是曲高和寡的缘故吗?那些庸俗之人怎能理解我宋玉的品行?”楚襄王听了宋玉的辩解,会心地点点头,不但没有追究他,反而将他大大夸赞了一番。

多维解读

一、敢为人先,引领潮流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任何时代都需要有能够引领时代、领跑世界的人物、思想和行为的出现,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不断发展、提高、进步。敢为人先,不惧曲高和寡;挑战庸俗,力求脱颖而出,世界才有希望,人类才会进步。

二、追求高雅,不媚低俗

艺术作品可以追求通俗,但不能迎合部分受众的低级趣味,追求庸俗、低俗、粗俗。任何通俗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式,其主题和内容都应当积极向上,其效果都应当催人向善,其格调都应当力求高雅,能够通过艺术欣赏,提高受众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趣味。

三、雅俗共赏,百花齐放

在艺术创作中,我们没有必要一味求“雅”,也应当给“俗”一片天地。艺术作品,最好是雅俗共赏,让雅与俗都有自己发挥的空间,也让不同层次的受众都能拥有自己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式。如此才会出现艺术世界的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局面。

响遏行云

《列子》一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个名叫薛谭的青年歌唱家拜秦青为师学习歌唱艺术。薛谭下功夫学习,进步很快,没多久便成为秦青学生中的佼佼者。薛谭学了一段时间,自以为把老师唱歌的技艺都学到手了,便对秦青说:“老师,我已经学得差不多了,想回家去。”秦青知道薛谭有很好的天赋,但也知道他有自满情绪,便决定不从正面加以劝阻,而是说:“你要离开,我不阻拦你。让我在大道上为你饯行吧!”到了离别那天,秦青带了一些学生把薛谭送到大路上。秦青特地备办了酒菜,为薛谭送行。喝完酒后,秦青对薛谭说:“我谱了一曲新歌,本想以后教你的。现在你既然要走了,我就在这儿唱一遍,作为临别的纪念吧!”接着,秦青一面打着节拍,一面唱了起来。歌声悲壮雄浑,充满了真挚的感情,路旁的树木仿佛受到了感染,一动不动地伫立倾听;天上的云彩仿佛也被吸引,停止了脚步,不再飘动。薛谭听了老师的歌,大为震撼,知道自己和老师相比还差得很远。于是,薛谭又跟着秦青返回秦家,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再也没说过要回去的话。

多维解读

一、技高一筹,方能服众

一位教师想要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崇拜,靠的是自己的人品和才华。就像秦青,一曲高歌便让打算离开的学生薛谭大为震撼“迷途知返”,充分证明了教师高超的教学本领和技能对学生的吸引力。其实,各行各业皆是如此,欲求得他人的尊重,才华是重要砝码。

二、既要言传,更须身教

教师育人,既要言传,更须身教。就像秦青,如果没有高超的歌唱技艺,也就无法唤回心生离意的薛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身教的效果是任何空洞的语言都无法达到的。我们的领导、教师、家长……想要在下属、学生、孩子面前建立起威信,先得自身过硬。

三、把握时机,教育得法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欲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把握时机很重要。秦青在薛谭临行时的“告别演出”,震撼了薛谭的内心,使他一下子看出了自己和老师的差距——这种教育时机的选择,实在是恰到好处。所以,教育不光看方法,看内容,还要看时机!

猜你喜欢
曲高和寡于谦宋玉
成鹰之路
果子单
融媒体环境下如何将“曲高和寡”转为“雅俗共赏”
人见人爱的“子”
这是个什么字
于谦藏品欣赏
打比方:让程序设计不再“曲高和寡”
变“曲高和寡”为“曲高和众”
现阶段我国的职业教育为何“曲高和寡”
晚节忠风愧几人——杭州于谦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