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空间感知手法漫步建筑
——以谭姆·维德高德建筑事务所项目为例

2023-03-16 06:27赵紫宇ZHAOZiyu
城市建筑空间 2023年1期
关键词:落地窗维德高德

赵紫宇 ZHAO Ziyu

对谭姆·维德高德建筑事务所的住宅项目Krokholmen House、House Husarö和公共建筑Kalmar Art Museum进行分析,感受空间营造氛围,学习设计师的设计手法,并通过空间感知的方式为案例分析提供更多方式。

空间感知;空间营造;空间序列;建筑设计

1 建筑师简介

谭姆·维德高德建筑事务所于1999年在瑞典成立,主创谭姆和维德高德曾一起就读于斯德哥尔摩的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其作品简约、现代,富有技术美学与地域性思考,代表作品有卡尔玛艺术博物馆、瑞典集合式节能公寓、瑞典House Husar住宅、瑞典群岛夏宅等。

2 案例分析

谭姆与维德高德试图通过建筑向世人传达一种突破“概念”的实用派设计手法。在对谭姆与维德高德的建筑作出理性分析时,可以使用者的角度漫步其中,通过人动态和变化性的感知去体会建筑使用场景进而对建筑作出判断。

2.1 Krokholmen House

2.1.1 基地概况

Krokholmen House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群岛的Krokholmen海角,地表主要是内陆冰盖形成的微露于地面的柔软岩层,植被以矮松和草皮为主。基地视野开阔,向东面向大海,可看到伫立的灯塔(见图1)。

1 Krokholmen House基地平面(图片来源:http://www.archcollege.com/archcollege/2017/09/37014.html)

2.1.2 建筑概况

建筑形式简约自由,屋顶外观呈曲率不同的“帐篷”形,建筑体量较小,总建筑面积仅135m2(见图2)。

2Krokholmen House外观(图片来源:http://www.archcollege.com/archcollege/2017/09/37014.html)

2.1.3 建筑材料

除了分配荷载的钢梁之外,整栋房屋的结构和饰面均以木材制成。弯曲的胶合木梁支撑于低矮山墙,沿着屋顶与脊梁接合。外墙板和格子屏风由杉木制成。玻璃落地窗连通室内外景色,整体坐落于现浇混凝土基座之上。色彩饱和度较低,与周围环境完美融合。

2.1.4 空间结构与流线组织

平面功能简洁,起居室、餐厅、厨房纵向布置,东西通透且东侧开落地窗,三面观景,为良好的交流空间;主卧、浴室、卫生间和储藏室与之并列,功能分区明确,方便业主使用(见图3)。

3 Krokholmen House功能布局(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1.5 空间感知

帐篷形住宅外观令人联想到海边假日,建筑轻盈小巧,充满轻松夏日生活的味道。从西面嵌入式门厅步入,与外立面压低的门廊产生对比的是随屋面爬坡而挑高的起居室,屋脊高达6m。落地窗映入海面景色,一低一高、一暗一亮的对比颇具古罗马万神庙的精神意境,带动使用者的心理情绪。卧室与客厅仅一墙之隔,屋面沿卧室方向下降,营造私密感。落地窗采用推拉形式,主人可直接从卧室走向露台。建筑的色彩碰撞也是引起使用者情绪起伏的重要因素,住宅由青色钢板、原木色杉木、浅木色室内装潢组成,色彩对比鲜明,室内温暖明亮、温馨且富有人情味(见图4)。

4 Krokholmen House室内效果(图片来源:http://www.archcollege.com/archcollege/2017/09/37014.html)

2.2 House Husarö

2.2.1 建筑概况

House Husarö位于斯德哥尔摩群岛的一片空地上,总建筑面积180m2,共2层。建筑外部附黑色金属板,造型为带平顶的双坡形式,极具现代气息(见图5)。

5House Husarö平面图与空间结构(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2.2 基地概况

场地周边是典型的北欧沿海风貌,光照、海景、岩石、高耸的树林相互映衬。斯德哥尔摩群岛旅游业发达,岛上住宅多为坡屋顶形式,现代民居和传统民居混杂,建筑色彩明艳且具有民族特色。

2.2.3 建筑材料

室内原木装潢和暗金色金属板装饰稀释了外表皮黑色金属板的凛冽感,柔软、温暖的触感和色调与外表皮形成一场有趣的对话。

2.2.4 空间结构与流线组织

住宅平面是正方形,内部空间纵向划分为5部分。入口在建筑背面一侧布置,1层为厨房、卫生间、餐厅和起居室,楼梯位于中央偏向一侧的位置,为起居室让出空间,厨卫等辅助空间结合楼梯集中布置。2层为卧室,双坡屋顶将五跨的1层面积对称削减为三跨。功能划分明确,条理清晰。

2.2.5 空间感知

House Husarö与当地传统民居风格截然不同,锋利、有棱角兼具金属感,与场地景观和谐,有北欧特有的清冷感,与森林互相融合。1层落地窗和2层小窗将安静内向的小屋装点出温暖的色彩。外表皮板材宽窄不一但极具理性和秩序感,与环境自然融合。踏上木质平台,“门”这一元素融合于3面推拉窗中,除踏板外并无其他区分室内外的标志,建筑内外形成完整饱满的整体。

1)门厅 从推拉门步入,首先经过的是辅助空间与楼梯结合成的功能盒,表面以浅木色墙面包裹,弱化门框,保持空间连续性。门厅指向的空间有2个方向,径直是宽敞的过道指向明亮的会客厅,与之垂直是指向餐厅的狭窄走道,一收一放,明确空间指向。

2)会客厅 会客厅结合南北两面落地窗布置,如同阳光房。与建筑外表皮相呼应的是内部空间被拱形屋面纵向分割,柔和的曲线打破了外观的硬朗感。

3)餐厅 沿落地窗走向房间另一端,拐角为黑色煤炉。烟囱通高穿过坡屋顶指向屋外。作为室内唯一的重色,具有极强的向心性,垂直体量赋予其欧洲古典建筑柱廊的作用,围合出餐厅空间,保证相邻空间各自的完整性。

4)楼梯 楼梯布置在房间一侧,采用面宽较窄的直跑梯段,弱化体量感,加强指向性。阳光透过天窗沿着楼梯倾洒而下,顺楼梯走向2楼,2层空间被梯段分割为左右2个部分。

5)卧室 2层一侧是主卧,另一侧是带有游戏空间的儿童房,3张儿童床靠墙摆放。2层墙面选用带木屑纹理的暖色软木。墙上开长条窗,增强私密性并取得框景效果。屋顶天窗引入自然光线,光影纵向分布,再次强调纵向水平构图,整栋建筑和谐统一。

通过对House Husarö空间感知分析得出其最动人的是建筑室内外的对比与统一,“居住机器”的外表凸显出建筑内部的温馨和谐,以理性的构图和功能为前提的设计恰是对柯布西耶“建筑美学”的传承。

2.3 Kalmar Art Museum

2.3.1 建筑概况

Kalmar Art Museum位于瑞典卡尔马市城市公园内,是改建项目,总建筑面积1594m2,是谭姆·维德高德建筑事务所的首个公共建筑项目(见图6)。

6Kalmar Art Museum总平面(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建筑是由木板和玻璃长窗构成的黑色盒子,造型端庄肃穆,共4层,1层是工作室、画室和行政用房,2层以上对外开放,有门厅、临时展厅、图书馆、展厅等,垂直功能分区合理(见图7)。

7 Kalmar Art Museum外观(图片来源:https://www.goo ood.cn/museum-of-art-by-tham-videgard-arkitekter.htm)

2.3.2 空间结构与流线组织

建筑空间由展览厅、楼梯及过渡空间构成(见图8)。

8Kalmar Art Museum空间结构及空间节点(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3.3 空间感知

建筑立面由不同宽度的黑色木板组成,纵向通达,开窗位置精巧、理性,宽度、高度均与木板吻合,具有技术美学特点。透过条形长窗可见白色室内空间,建筑整体色调干净沉稳。

1)楼梯 作为建筑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步入建筑室内需经过2个带有宽大平台的梯段,带来扁平的空间体验。楼梯交通核强调空间垂直性,混凝土直角楼梯围绕着中央庭院倾泻而下的白色光线盘旋而上,空间对比强烈,神圣庄严。

2)过渡空间 各展厅的“门”以“门洞”来形容更为合适。“门洞”厚实宽大,内饰黑色涂料,与建筑主体色彩区分明显,起到分隔空间和强调入口的作用。

3)展厅 相较于楼梯拔高向上的动态,映入眼帘的临时展厅态势扭转,落地长窗将公园湖泊景色引入扁平宽大的展厅,形成视觉上的延伸。展厅屋顶与地面采用灰色混凝土,墙壁采用白色抹灰,水平导向加强。屋面横梁自然裸露,由入口向内看,可体验向前推进的波浪感。

4)公共图书馆 图书馆内可明显感受到空间氛围的变化。在考虑人的使用感受后将层高降低,墙壁靠辅助用房一侧涂黑,其他两侧开不落地的横向长窗,墙壁其他部分饰以木格栅用以存放书籍,家具为草绿色,馆内整体色调温暖平和。

5)顶层展厅 顶层屋面倾斜,与之呼应的是水平向长窗,楼梯交通核如同碉堡,纵向延伸终结,使顶礼膜拜的神学向往回归到人的尺度。

6)使用动线 整栋建筑的使用动线是精神升华的过程。

3 结语

本文以谭姆·维德高德建筑事务所3个代表性作品为例,利用资料碎片整合,通过空间感知的手法漫步其中,感知设计师细腻的空间处理手法。将建筑的功能性、实用性置于主要位置,摆脱为了“概念”而去迎合塑造“概念”的肤浅的作茧自缚式设计,是设计师试图通过建筑作品向世人传达的设计语言。

猜你喜欢
落地窗维德高德
卢世璧:是院士,也是战士
黑猩猩称王之路堪比宫斗剧
卧室带飘窗还是落地窗?
江苏高德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高德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开一扇落地窗,造一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俯瞰城市
高德贸易有限公司
落地窗前的生活
圣人的告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