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阅读

2023-03-16 18:15
飞碟探索 2023年4期
关键词:水色神舟航天员

我国成功发射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

2023年11月16日11时55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海洋三号01星。该卫星指标达到国际水色遥感卫星先进水平,可满足我国海洋环境监测的主体业务需求,并能够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智慧海洋工程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的科研卫星。卫星配置了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中分辨率可编程成像光谱仪、海岸带成像仪等设备,可提高我国海洋水色观测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拓展探测谱段,实现全球海洋水色观测快速覆盖,提升我国海洋遥感卫星应用水平,与海洋一号C/D卫星在轨组网运行,促进我国海洋水色遥感业务持续发展。相比上一代海洋一号卫星,海洋三号01星在海洋水色产品种类、产品质量、探测能力等方面均实现了跨越式提升。卫星设计寿命8年,可对全球大洋水体开展高精度、多谱段、长时间序列观测,满足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和气象等行业的应用需求,助力海洋环境保护。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97次发射。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3年10月31日8时1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全部安全顺利出舱,健康状态良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作为首批执行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154天,其间进行了1次出舱活动和中国空间站第4次太空授课活动,配合完成空间站多次货物出舱任务,为空间站任务常态化实施奠定了基础。航天员景海鹏圆满完成了第4次飞天旅程,累计在轨执行任务时间超过200天,是目前为止执行飞行任务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我国首位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和首位载荷专家桂海潮也圆满完成首飞之旅,标志着我国现有3种类型的航天员均已完成飞行考核和实践检验,为工程后续发展建设和大规模开展空间科学实(试)验打下良好基础。

中国载人航天首飞二十年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从甘肃酒泉发射,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自主完整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整整20年后,已有18名中国航天员进入过太空。但载人航天取得的突破远远不止于人数,在过去20年当中,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推动了航天产业乃至科技事业整体的快速发展。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实施。30年来,工程全线共取得4000多项发明专利,并辐射带动原材料、微电子、机械制造、化工、冶金、纺织、通信等领域快速发展,培养了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推动了我国航天科研试验能力整体跃升。

钱学森说过,“航天是系统工程,不能靠我一个人,要靠一大堆人”。在所有航天工程中,载人航天系统是最复杂的。立项之初,工程有7大系统,到空间站阶段时增加至14大系统及上百个分系统,参与单位多达上千家,涉及数十万科研工作者。仅以航天员搜救为例,除工程相关参研参试单位外,还涉及外交、交通等多个部门,各个战区和陆海空军,以及地方政府、医疗单位等,上万人参与其中。每一艘“神舟”的顺利升空,都与全国各地方各领域的大协作密不可分。

依靠长期的技术积累和人才队伍建设,从2021年4月天和核心舱发射到神舟十四号返回,中国载人航天在20个月内,密集实施11次发射、3次飞船返回、2次舱段转位、7次航天员出舱,4个飞行乘组12名航天员接续在轨驻留,航天员乘组首次完成在轨轮换;突破并掌握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空间站组装建造、再生式环控生保等8项关键技术,如期建成空间站,整个过程稳扎稳打、连战连捷。

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近期,中国載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已有多个国家提出选派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的需求;目前正在与相关方面开展对接协调,同时也在积极开展前期有关准备工作。

20年的“加速进步”,背后是钱老口中“一大堆人”付出的扎实努力。载人航天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是一场“大兵团作战”。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正伴随着全国合奏的鼓点,迈得更坚定、更长远。

猜你喜欢
水色神舟航天员
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航天的神舟
春节前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水色
雨花·艺术 徐华翎作品
我要当航天员
来吧,少年航天员
神舟十一号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