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类方验案举隅

2023-03-22 16:27刘奇李秋萍黄智斌郭洁广东省中医院广州5020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广州50370
江西中医药 2023年1期
关键词:遗尿麻黄葛根

★ 刘奇 李秋萍,2 黄智斌 郭洁(.广东省中医院 广州 5020;2.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 广州 50370)

麻黄类方在经方中所占比例不小。《伤寒杂病论》中出现麻黄方共33 首(含方后加减),应用广泛。不擅用之,谓其如虎狼;擅用之,则屡收奇效。麻黄一药,《神农本草经》记载:“味苦、温,无毒。主中风伤寒头痛,瘟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一名龙沙。生山谷。”麻黄一药,功用甚多,如发汗解表、利尿消肿、破癥坚积聚、开窍还魂。麻黄类方则兼具如上特点。余临证亦多用麻黄类方,往往收桴鼓之效。现举数案以飨同道。

1 急性鼻炎发作案

患者邓某,女,38 岁。2020 年6 月29 日初诊。患者诉鼻塞鼻涕5 d。症见:喷嚏,流清水鼻涕,鼻塞,眼眶紧,咽后壁疼痛干燥,咽淡,后项僵痛。舌质淡、舌尖红,苔薄黄,脉沉细。西医诊断:急性鼻炎;中医诊断:伤风鼻塞;中医辨证:风寒袭表。予葛根汤加味:葛根50 g,麻黄12 g,桂枝5 g,白芍10 g,甘草10 g,生姜10 g,大枣15 g,桔梗10 g,苍耳子10 g,辛夷花10 g包煎。5 剂。2020 年7 月6日二诊:服药1 剂咽后壁痛即消,无眼眶紧,无喷嚏;周身乏力,冷汗,怕风,小腹胀痛,肩、后项痛,鼻后痛;清水鼻涕夹少量黄绿涕;双颞侧疼痛,嗅觉下降。舌淡,苔白厚,脉弦细。予柴胡桂枝汤加味:柴胡15 g,黄芩10 g,生姜10 g,清半夏15 g,党参10 g,甘草15 g,大枣10 g,桂枝10 g,白芍10 g,桔梗10 g,葛根30 g。3 剂。2020 年7 月9 日三诊:服药1 剂即颈肩背痛消,嗅觉正常。续以他药治疗其他病症。

按:患者鼻塞、清水鼻涕、后项僵痛均为太阳风寒表现,同时,咽喉干燥疼痛又夹有阳明见证,眼眶紧则为太阳、阳明并见之证。故予葛根汤清解太阳阳明,方中葛根重用50 g,生津疏筋,清阳明热,又可制约麻黄、桂枝辛燥之性;桔梗疗咽痛;加入通鼻窍专药苍耳子、辛夷以解鼻塞。二诊时咽痛已消,但鼻涕转黄绿,加之双颞侧疼痛,冷汗,怕风,病证已转入少阳,兼夹太阳中风。予柴胡桂枝汤解表兼清少阳热,服1 剂药后,即颈肩背痛消,嗅觉正常。此案麻黄辛温解表,用至12 g,但应中病即止,不可常服,以免伤津耗液,故二诊转为柴胡桂枝汤以善其后。

2 剧烈腰腿痛案

患者伍某,女,60 岁。2016 年12 月17 日初诊。患者诉腰痛1 d。1 d 前夜眠因身贴墙未盖被,次日即剧烈腰痛,痛连双腿,无法弯腰和快走;还有便秘、口干、口苦、无汗,无恶寒发热。西医诊断:坐骨神经痛;中医诊断:腰痛;中医辨证:风寒痹阻。方用葛根汤加味:葛根75 g,麻黄15 g先煎,桂枝10 g,白芍30 g,甘草15 g,生姜15 g,大枣15 g,黄芩15 g,天花粉30 g。1 剂。当夜煮药一次服用,次日早晨诸症蠲除,腰不痛,腿灵活,走路无碍。只诉整夜精神而无倦意,无疑这便是麻黄的兴奋作用使然。

按:此患者病程更短,起病有明显受寒史,葛根汤为治疗“项背强几几”要方,对于颈椎、背肌甚至腰椎僵硬疼痛均有治疗作用。因病史急,疼痛重,故非大剂无以建功。黄芩、天花粉均为对症用药(口苦、口渴)。此处予15 g 麻黄,止痛作用功不可没,然其夜间兴奋为麻黄副作用,临证中应嘱患者一是不要太晚服用,二是不要空腹服用,三是出现心悸等兴奋症状则适当减量。日本医家大冢敬节曾总结葛根汤备忘录[1],“葛根汤虽然一般被认为是治疗感冒的方剂,但对感冒以外的疾病也广为使用。葛根汤的使用指征为从颈部至背部强硬感。即使患感冒,如果没有这种症状,也不用葛根汤。”这无疑扩大了葛根汤的应用范围。

3 大疱性脓疱疮案

患者赵某,女,72 岁,2020 年1 月6 日初诊。患者诉躯干四肢散在丘疹水疱1 周。初发时以痒为主,现无瘙痒。见躯干四肢散在樱桃大至核桃大水疱,疱液澄清,脓汁沉积于疱底部,呈半月形积脓,疱壁薄而松弛,伴疼痛,部分水疱干涸,遗留色素沉着,口干,饮水多,怕热,汗多,烦躁,大便可,口角生疮疼痛。舌淡胖、中有裂纹,苔薄白,脉弦。西医诊断:大疱性脓疱疮;中医诊断:黄水疮;中医辨证:风水夹热。予越婢加术汤:麻黄12 g,石膏30 g,生姜10 g,甘草10 g,大枣20 g,苍术20 g。3 剂。予无菌注射器脓疱抽液,并予双“制污穴”放血。2020 年1 月9 日二诊:疱疹干涸,颜色变淡,遗留色素沉着,已无疼痛,嘴角遗留疱疹,稍许疼痛,脱肛,口酸,口黏,口干,饮多,汗多,矢气频。舌淡胖、有裂纹,苔薄白,脉沉弦。予甘草泻心汤:甘草20 g,黄连3 g,黄芩10 g,干姜6 g,人参10 g,大枣15 g,清半夏20 g。4 剂。予“双制污穴”放血。2020 年1 月13 日三诊:疱疹已愈,口角处遗留稍许色素沉着。继续以甘草泻心汤巩固治疗。

按:此案脓疱疮表现典型,起病急,因治疗及时,3 剂药即愈。皮疹瘙痒疼痛,可见脓疱脓液,口干,饮多,怕热,烦躁,实为太阳阳明合病,此病病位在表,为风水为患,局部化热, 故予越婢加术汤治疗。制污穴,为董氏奇穴中治疗疮口不愈之要穴,此处并用加强疗效。二诊时因口酸,口黏,口角痛,矢气频等表现,予甘草泻心汤寒热并调,以收佳效。此案之脓疱脓液,呈袋状坠积,可看作为水饮,病位在表,结合诸热象表现,予越婢加术汤之麻黄配石膏组合,发越水气,以收全功。

4 遗尿案

患者叶某,男,9 岁。2017 年7 月26 日初诊。主诉夜间遗尿7 年。症见:每夜尿床,鼻流清水,大便偏硬,日一行。舌淡,苔黄厚,脉沉细。西医诊断:遗尿;中医诊断:遗尿;中医辨证:水饮内盛。予小青龙加石膏汤:麻黄9 g先煎,桂枝15 g,白芍20 g,甘草10 g,干姜10 g,细辛3 g,五味子10 g,法半夏15 g,石膏30 g。5 剂。2018 年1 月22 日二诊:时隔5 个月后再次因夜间遗尿就诊,言及前方服后未再尿床。刻症见:夜间尿床,温差变化则流鼻水、鼻塞。舌淡胖,苔薄黄,脉细数。予小青龙加石膏汤合肾着汤加味:麻黄15 g先煎,桂枝10 g,白芍20 g,甘草10 g,干姜10 g,细辛3 g,五味子10 g,法半夏15 g,石膏30 g,熟附子5 g,茯苓15 g,白术10 g。7 剂。2018 年1 月29 日三诊:服药期间夜间无尿床。最后1 剂药未服,又出现尿床。麻黄加量至18 g,续原方7 剂。另嘱以吴茱萸、肉桂粉蜂蜜调,睡前敷涌泉穴。

按:遗尿医家多责之于肾虚,多从补肾加收涩药入手诊治。但从经方方证分析,有是证,用是方,则是另一种思路。经方大家黄仕沛教授在其著作《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中说:“对液体渗出过多者,无论是清涕、浊沫、痰液、多尿、腹泻还是皮肤渗液等,只要质地清稀,重用干姜多可有效减少渗液。”[2]黄煌教授则把水样的鼻涕、水样的痰形象地称为“青龙水”[3],小青龙汤条文中亦有“或小便不利”的记述,夜间遗尿同样可以看成小便不利,故此为小青龙汤的证,因有热化,故加石膏。二诊合入肾着汤,加强治寒水之力。又加入附子,其中便有麻黄细辛附子汤义,麻黄细辛附子汤对于鼻塞、鼻水温差变化加重也有帮助。本案从一诊到三诊,麻黄逐渐加量,取其兴阳兴奋之效,也是本案特色之一。

5 发热风团足肿案

患者温某,女,26 岁。2017 年10 月26 日初诊。患者诉反复发作性发热半月。踉跄行入诊室,双足肿胀如斗,疼痛异常,手指痛;每天傍晚发热已持续半月,体温在37.7 ℃左右。躯干、四肢、面部散在丘疹、斑丘疹,瘙痒,伴发作性风团、瘙痒;大便黏腻、臭秽,头痛,烦躁,夜间尤甚,自觉双足无处可放,口苦。舌暗,苔白腻,脉细数。半月来经西医治疗,疗效欠佳。西医诊断:(1)荨麻疹(急性感染诱发);(2)血管性水肿。中医诊断:(1)发热;(2)瘾疹;(3)足痛。中医辨证:湿热蕴阻。方予麻杏薏甘汤合四妙散加味:麻黄20 g先煎,杏仁15 g,薏苡仁90 g,甘草10 g,酒大黄3 g,粉防己25 g,石膏50 g,连翘30 g,苍术30 g,黄柏15 g,牛膝30 g,黄芩5 g。3 剂。并予足部刺络放血。2017 年11 月1 日二诊:由其母代诉,每夜发热仍反复,维持在37.5℃左右,昨晚无发热,心烦,右脚稍肿、痛、无力、站久想坐;小便黄,大便偏黏、臭秽,晨起口苦,时有皮肤瘙痒;睡眠质量差,无汗,胸闷,吃完反胃。予栀子厚朴汤合大柴胡汤、麻杏苡甘汤加味:栀子15 g,厚朴20 g,枳壳15 g,柴胡30 g,黄芩10 g,大黄5 g后下,生半夏20 g,白芍15 g,生姜10 g,麻黄15 g先煎,杏仁15 g,薏苡仁90 g,甘草10 g,连翘30 g。5 剂。 2017 年11 月8 日三诊:已无发热;右脚肿、胀,大便偏黏、臭秽、欠顺畅;烦躁好转,夜眠差,入睡困难,睡后易醒;心悸,口酸,刷牙时想吐;突然间冷,半夜口苦。舌暗,苔白腻,脉细数。继续前方加味治疗:栀子15 g,厚朴20 g,枳壳15 g,柴胡30 g,黄芩10 g,大黄5 g后下,生半夏20 g,白芍30 g,生姜10 g,薏苡仁60 g,大枣20 g,苍术30 g,黄柏15 g,牛膝30 g,黄连5 g,防己25 g。5 剂。2017 年12 月27 日四诊:诸症已愈。

按:此患者疼痛难忍,故应以止痛为先。当下即给其足部刺络放血,边放血边思忖:“病者一身尽疼,日晡所剧者……可与麻杏苡甘汤。”又想到姚荷生治足肿痛医案[4],便考虑麻杏薏甘汤。恐病重药轻,还需合入四妙散,另吴鞠通治肿痛证常化裁木防己汤[5],此处亦可用之。此患者病势急,病程长,病情重——一来双足肿痛、行走不便,二来日晡所潮热持续,三来周身皮肤病瘙痒难耐,经西医治疗1 个月未见好转,故来求中医诊治。其痛、发热、苔白腻等见症正合麻杏苡甘汤条文论述,重用麻黄为本案一大特色,麻黄止痛效佳,但其副作用为心悸、兴奋、难眠,事实证明,此患服用20 g麻黄并无不适。仝小林教授也有一案[6],以麻黄加术汤治一急性风湿性关节炎,麻黄用至100 g,吸管吸药,补水,1 剂病消!真可谓霹雳手段!薏苡仁用量90 g,用量为大,但薏苡仁又称薏米,常作为岭南地域食材,药食同源。薏苡仁祛湿止痛,当大剂量应用时,止痛效果尤为明显,此诊患者脾胃不虚,故可放胆应用。二诊时发热仍反复,此为少阳往来寒热,发作有时,结合口苦,小便黄,大便臭秽,烦躁,予栀子厚朴汤合大柴胡汤增加清热除烦之力。半夏用生,乃尊仲景之法,只要临床煎煮时间足够,并无害处。国医大师朱良春曾为生半夏发声:生半夏久煮,则生者变熟,何害之有![7]三诊予前方合入四妙散,增加清热化湿之力。后得以痊愈。及至四诊时,言诸症痊愈,至此,反复发热1 个月、足痛等症消失。此案前两诊以止痛为要,以麻杏薏甘汤加味,麻黄配薏苡仁,蠲痹除湿,麻黄用量递减,以免伤及阴血,后转入少阳阳明,以大柴胡汤加味收功。

猜你喜欢
遗尿麻黄葛根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关注麻黄的配伍禁忌
幼儿园中的遗尿风波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葛根抗肿瘤潜在机制探讨
均匀设计法优化葛根半仿生提取工艺
中医哈萨克医结合治疗小儿遗尿56例
650 nm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观察
麻黄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温肾安神方联合针刺治疗小儿遗尿症3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