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气虚血瘀型)t-PA、PAI-1、Cys-C、MMP-9及脑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

2023-03-22 02:09许国梅魏娟钱景丽古艳琳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补阳气虚血瘀

许国梅 魏娟 钱景丽 古艳琳

(重庆两江新区人民医院,重庆 401121)

急性脑梗死为老年人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及精神问题,其发病率较高,约占脑部疾病的70%〔1〕。目前主要发病机制为脑血管供血中断,血液流通不畅,脑血管梗阻,局部细胞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引发神经衰竭,出现脑血管疾病,甚至危及生命〔2〕。目前认为炎性因子失衡、血管内皮损伤、高凝状态等因素均关系密切〔3〕。机体内炎症反应增强导致促炎性因子水平升高,严重者可引发多脏器衰竭。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越早治疗越好,可直接影响疾病预后,目前认为减轻炎症反应、促进侧支循环形成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重要举措〔4〕。临床治疗方面,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溶栓难以普及,大多数患者选择保守治疗。西医治疗以调脂软斑、抗血小板、营养神经为主,有助于脑梗死后神经修复,但效果有限,近几年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本病隶属于中医“中风”范畴,患者基础病较多,正气亏虚,久病多瘀,加之脑梗死急性期血液痹阻,此时气虚血瘀证更为明显〔5〕。补阳还五汤是中医治疗气虚血瘀证脑梗死的常用方剂,本文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型)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因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型)于重庆两江新区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共98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本研究经医学伦理会审核,编号20180102。对照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44~76岁,平均(55.63±7.42)岁,发病时间5~15 h,平均发病时间(7.62±1.08)h,脑梗死部位:基底节21例,枕叶14例,丘脑6例,其他8例。伴有心绞痛6例,2型糖尿病12例;观察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46~74岁,平均(57.33±5.19)岁,发病时间4~16 h,平均(8.49±2.33)h。脑梗死部位:基底节30例,枕叶7例,丘脑5例,其他7例。伴有心绞痛7例,2型糖尿病13例。两组以上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

1.2诊断标准〔6〕患者突发昏扑,偏瘫,口舌歪斜,语言障碍,鼻唇沟变浅,均经头颅CT检查。气虚血瘀型〔7〕:患者乏力明显,食欲降低,气短,便溏,舌淡红苔黄,脉细涩。

1.3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发病24 h内入院,要求内科保守治疗者;(3)初次治疗者;(4)1个月内未出现脑出血者;(5)中医证型气虚血瘀型;(6)近期未接受其他临床研究者;(7)患者及其家属同意。

1.4排除标准 (1)药物过敏者;(2)患有其他疾病引起下肢肌力障碍者;(3)依从性差患者;(4)已出现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者;(5)确诊为大面积脑梗死;(6)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1.5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用西医常规治疗,入院后予一级护理,吸氧,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赛诺菲制药,75 mg/片,国药准字J20180029,批号20171002,20190601),150 mg/次,1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北京拜耳制药,100 mg/片,国药准字20120511A,批号20180102、20191003)。瑞舒伐他汀(正大天晴制药,10 mg/片,国药准字H20080669,批号20171202、20190802)10 mg,1次/d,口服。依达拉奉注射液(国瑞药业,30 mg/支,批号20171203,20191101)30 mg+0.9%氯化钠注射液(四川科伦药业,250 ml/袋,批号20171103,20190602)250 ml静滴,2次/d。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脱水剂、降压药,生命体征稳定后,指导患者尽早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方由炙黄芪20 g,赤芍、太子参和茯苓各15 g,地龙、川芎、僵蚕、水蛭、当归尾、石菖蒲、丹参和陈皮各10 g、桂枝6 g,炙甘草3 g组成。乏力明显添加人参10 g;脾胃衰退加白术6 g;头痛明显加钩藤10 g。药材由医院药房提供,煎煮取药汁300 ml,上下午各服用150 ml,每日煎煮一剂,两组均连续治疗2 w。

1.6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白细胞介素(IL)-1β、t-PA抑制物(PAI)-1改善情况:t-PA、PAI采用酶标分析仪(北京信康亿达科技公司,型号DNIII-9602A)测定。IL-1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上海谷研实业有限公司)测定,检测前均取空腹静脉血待检并行离心处理,速度3 500 r/min,离心时间10 min;(2)采用ELISA测定治疗前后血清中胱抑素(Cys)-C水平、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改善情况;(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S-100蛋白(S100B)、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改善情况,采用ELISA(南京建成生物公司)测定,速度3 500 r/min,离心时间10 min;(4)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 w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评分〔8〕情况,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越差;(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比较,比如胃肠道反应、皮疹、肝功能异常和心悸,不良反应发生率=例数/总人数。

1.7临床疗效〔6〕治愈:患者临床不良症状消失或NIHSS评分减少≥90%;显效:45%≤NIHSS评分降幅<90%,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有效:18%≤NIHSS评分降幅<45%;无效:临床症状甚至较前加重,NIHSS评分降幅<18%。

1.8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行t检验、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t-PA、PAI、IL-1β比较 两组治疗前t-PA、PAI、IL-1β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PAI和IL-1β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PA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PDGF、SDF-1、S100B比较 两组治疗前PDGF、SDF-1、S100B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DGF显著升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DF-1、S100B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Cys-C、MMP-9比较 两组治疗前Cys-C、MMP-9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ys-C、MMP-9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两组NIHS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 w两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1、2 w观察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1 两组t-PA、PAI、IL-1β比较

表2 两组Hcy、IL-1β、PAF比较

表3 两组Cys-C、MMP-9比较

表4 两组NIHSS评分比较

2.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73.47%,治愈1例、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13例)显著低于观察组(91.84%,治愈18例、显效23例、有效4例、无效4例;P<0.05)。

2.6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均以胃肠道反应(5例 vs 6例)、皮疹(2例 vs 0例)、肝功能异常(2例 vs 1例)、心悸(1例 vs 2例)为主,观察组总发生率20.41%(10/49),对照组18.37%(9/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率高,全球每年有高达1 600万例新发患者,不少患者虽经积极治疗仍可以后并发症〔8〕。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早期治疗非常重要,但不少患者因为早期症状没有引起重视,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加之受到当地医疗水平限制及患者自身体质不能耐受等因素影响,溶栓难以普及。本病主要是由于急性期脑部组织血供突然中断,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经治疗血管再通后氧气大量涌入血液,分布机体全身,氧负离子爆发,炎症反应显著增加,从而引起缺血再灌注伤〔9〕。

控制机体的炎症反应可有效改善缺血再灌注伤,IL-1β属于白细胞的一种,作用于炎症反应,分泌过多会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和神经组织,对神经功能的修复造成影响〔10〕。t-PA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参与机体凝血过程,可启动纤溶系统,激活纤溶酶原,特异性结合纤维蛋白,从而达到促进血栓溶解的目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活性降低,随着病情进入恢复期其数值可逐渐升高〔11〕。PAI-1是一种临床重要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血小板功能活化后可被大量释放至血液中,其数值明显升高,会提高血栓概率,当患者病情平稳后可降低〔12〕。目前认为PAI-1及t-PA水平动态平衡是机体预防血栓形成的重要保障,当PAI-1活性增强,t-PA活性降低后血栓发生风险可明显提高〔13〕。吴远华等〔14〕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t-PA、PAI水平失衡,其数值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缺血半暗带血流改善情况与患者神经功能、梗死面积均密切相关,良好的侧支循环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液循环功能,促进病灶位置的康复,降低相关出血转化风险,有效避免病灶面积进一步增大〔15〕。PDGF是多肽类物质,目前认为PDGF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相关,其数值升高有助于新生血管形成及新生神经元成熟〔16〕。研究表明,PDGF水平降低可引起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血管数量及直径均降低,通过促进其分泌可促进血管新生,进而加速病情康复〔17〕。研究认为SDF-1可诱导内皮祖细胞的动员及募集,促进血管新生,有学者行动物研究发现脑梗死后SDF-1可促进鼠神经母细胞迁移向病灶处,脑梗死模型大鼠组织中SDF-1表达增强,可使病灶处血管及神经数量均明显提高,目前认为PDGF、SDF-1指标对于侧支循环形成情况评估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8〕。S100B蛋白在脑组织受到损伤时,血脑屏障不完整,含量大幅升高,可以评估神经功能是否受损〔19〕。

MMPs参与炎症反应、纤维化进程,MMP-9属于MMPs属于家族成员,是由血管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分泌的常见蛋白水解酶〔20〕。MMP-9已被证实参与炎症、伤口愈合、肿瘤转移等过程,急性脑梗死患者机体内MMP-9显著升高,现有研究证实脑梗死大鼠模型中MMP-9高表达状态可对脑组织发挥损伤作用〔21〕。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发病48 h内MMP-9即可处于高表达,可加强炎症反应,促使中性粒细胞浸润,加重神经损伤〔22〕。Cys-C是由人体有核细胞分泌产生的小分子蛋白质,参与炎症反应形成,其数值升高可增强血管内皮损伤,加强炎症反应,促进血栓形成,其高表达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显著提高〔23〕。李芳〔24〕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MMP-9、Cys-C水平明显升高,随着病情改善其数值明显降低。

中医认为脑梗死多为因虚至淤引起,痰浊内阻日久不去,受到情绪、饮食等因素而引起风痰上扰清窍而发病。痰浊日久,气血不畅,加之急性期血脉痹阻,瘀血内生,最终形成风痰瘀阻证。本病隶属于中医“中风病”范畴,情志不调、饮食不节引起,痰浊内阻日久不去,受到情绪、饮食等因素而引起风痰上扰清窍而发病。脑梗死急性期血脉不通,瘀血阻滞,加之既往体虚,最终形成气虚血瘀证。

本研究采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方中炙黄芪补益肺脾,气血有源,为君药;川芎、丹参活血化瘀;赤芍凉血散瘀,且性偏寒,可清热血热,避免瘀血日久化热;茯苓、太子参益气健脾,促进脾胃功能恢复;石菖蒲化湿开窍;当归尾活血化瘀,促进瘀血消散;地龙、水蛭破血化瘀,上述药物合为臣药;桂枝温阳化气,促心行血,加强全方化瘀功效;陈皮化湿健脾、行气消胀,上述药物合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加味补阳还五汤机制复杂,主要包括〔25~27〕:(1)加味补阳还五汤可促进有助于减少机体分泌促炎性因子,减轻炎症反应;(2)加味补阳还五汤可促进PAI-1及t-PA水平动态平衡改善高凝状态,延缓病情进一步进展。综上,加味补阳还五汤对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气虚血瘀型)具有临床可行性。

猜你喜欢
补阳气虚血瘀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话说血瘀证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血瘀体质知多少
气虚了,病多了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