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非遗”舞蹈引入高校美育课堂的可行性研究

2023-03-22 22:52吕微
海外文摘·艺术 2023年12期
关键词:非遗美育舞蹈

□吕微/文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连接过去与现在、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与国家现代化进步的重要纽带。其中,舞蹈作为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内涵。江苏,作为中国的重要文化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尤其是在舞蹈艺术领域。因此,如何在现代教育体系中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本研究关注于江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舞蹈内容,并探讨将其引入高校美育课堂的可行性和策略。通过深入分析非遗舞蹈的艺术特征和价值,本文强调了其在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性。研究接着探索了引入非遗舞蹈至美育课堂的具体策略,包括理论教学、实践体验以及效果评估等环节,旨在为非遗文化在现代高校教育中的融入提供一种可能的路径。

1 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概述

1.1 代表性非遗舞蹈类型

江苏省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而著称,其中包含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例如,著名的扬州评弹和苏州评弹不仅在曲艺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其表演中也经常融入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蹈元素。再如,常州地区的“溜索”(也称走钢丝)经常以独特的舞蹈和杂技动作赢得观众的喝彩。而昆曲作为国之瑰宝的古典戏曲形式,同样以其精妙的舞蹈表演吸引着观众的目光。这些非遗舞蹈类型在传统和现代元素之间寻找平衡,以其生动、多样的表现形式展示江苏丰富的文化底蕴。

1.2 艺术特征和价值

江苏非遗舞蹈的艺术特征多种多样,但一些通用的特点可以从中提炼出来。首先,它们通常深深植根于本地的历史和文化之中,以地道的表达形式反映了江苏的社会变迁和民俗风情。其次,这些舞蹈常常突显出一种独特的审美魅力,通过优雅的舞姿、富有力度的动作和精湛的技艺传达出深厚的艺术感染力。第三,它们通常蕴含着一种文化传承的价值观,通过各种艺术形式,把历史、故事和情感传递给观众,同时也为下一代铺平了文化传承的道路。

江苏非遗舞蹈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其艺术层面,还表现在其在文化传承和社会教育方面的深远影响。通过在各类社会活动和节庆中的演出,这些舞蹈形式不仅将本地的历史和文化展示给了更广泛的观众,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尤其在当前全球化的语境下,江苏非遗舞蹈的保护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它们不仅是地方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通过现代的艺术教育体系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成为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2 非遗舞蹈引入高校美育课堂的意义

2.1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巨大的文化冲击和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下,本土文化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江苏非遗舞蹈作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值得珍视和传承。在高校美育课堂中引入非遗舞蹈,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也为将这些非遗文化传递给年轻一代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同时,通过学习和体验,学生们能更直观、更深入地理解非遗舞蹈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故事,从而在无形中担起了文化传承者的重任。

2.2 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非遗舞蹈本身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元素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其独特的舞蹈形式、音乐节奏、表达技巧等都是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将非遗舞蹈引入高校美育课堂,可以通过直观的艺术展示,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非遗舞蹈的魅力,也能通过分析其背后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手法,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评价能力。

2.3 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

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弘扬本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尤为重要。非遗舞蹈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通过将其引入高校美育课堂,让学生们从小处体验和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不仅有助于形成他们的文化认同感,也能在无形中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在学习和理解本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学生们将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更加从容地面对来自外部文化的冲击与挑战。

引入非遗舞蹈至高校美育课堂不仅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创新尝试,也是文化自信路径的具体实践。它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认识和理解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通过这扇窗口,他们可以视野更广阔、理解更深入地探讨和学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为未来社会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作出积极的贡献[1]。

3 引入非遗舞蹈的课堂策略

3.1 理论教学策略

在高校美育课堂中引入非遗舞蹈,首要任务便是构建一套系统的理论教学策略。理论教学不仅是传递知识、传授技能的过程,更是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非遗舞蹈的关键环节。以下几方面可能作为理论教学的重点策略:引入非遗舞蹈至美育课堂首先要着眼于其背景知识的介绍。教学应注重江苏非遗舞蹈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及其在地方文化中的位置等方面的介绍。理解非遗舞蹈的源起、发展和演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其艺术特征和文化价值。专注于非遗舞蹈的艺术特征,如舞蹈的步伐、节奏、身体语言、表达手法、服饰道具等。这些要素在舞蹈中的应用、演变和所传达的文化信息需要深入解析,从而使学生能够在理论上掌握非遗舞蹈的基本特质。文化价值的阐述不仅包括舞蹈本身的艺术价值,还要涉及它在当地甚至全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探讨其如何体现民族文化,以及其在促进民族团结和传承民族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比较研究法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将江苏非遗舞蹈与其他地区或国家的舞蹈艺术进行对比,显示其独特之处。通过比较,能够突出每一种舞蹈背后所承载的独特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更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艺术视野。案例分析法用于深入探讨某一特定非遗舞蹈的演变历程、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通过分析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和发展,学生可以更具体、更深入地理解非遗舞蹈的艺术魅力和文化精神。理论教学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主题发言、小组讨论等活动,以便于他们能够主动思考和交流,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非遗舞蹈不仅是艺术的展现,同时也与历史、社会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紧密相关。理论教学中可以适度引入这些学科领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使他们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理解和审视非遗舞蹈。构建合理、系统的理论教学策略,是确保非遗舞蹈在美育课堂中能够被准确、深入地传递和理解的关键。理论教学的成功实施,将为实践体验和技能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并更好地促进学生在审美、创造等多方面的能力发展。

3.2 实践体验策略

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是推进非遗舞蹈教育的关键一步。高校美育课堂中,学生的直接体验与实践活动往往更能引发他们的兴趣并促进知识技能的内化。基于非遗舞蹈引入高校美育课堂的目标,可以采取以下实践体验策略: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非遗舞蹈的传承、演出及其背后的文化背景。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了解舞蹈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历史与艺术的综合体现。这种亲身体验将加深学生对非遗舞蹈的认识与理解。邀请非遗舞蹈的传承人或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亲临课堂举办讲座进行示范。专家的经验分享和现场示范教学将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非遗舞蹈的魅力,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实践操作的环节包括学生自己进行舞蹈的学习和尝试。在专业指导下,学生在理解舞蹈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体验舞蹈的节奏感和身体语言。鼓励并指导学生在学习非遗舞蹈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舞蹈创作与展演。这一环节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协作能力,同时也能够让他们更加深入理解非遗舞蹈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文化内涵。组织学生参与到非遗舞蹈的社会保护和推广活动中去,如开展社会公益演出、参与非遗文化节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非遗舞蹈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实践活动中,尤其是在舞蹈学习和创作环节,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他们可以通过讨论、合作等方式,互相学习、互相激励。这种交流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经验分享和问题解决,提高学习效率。在实践体验过程中,教师及专业指导人员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肯定他们的进步,指出他们的不足,并为他们提供进一步学习与发展的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学生自己也可以进行自我评估,以便更清楚自己的学习状态和进步方向。引入非遗舞蹈的实践体验策略要注重学生体验的真实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在“做中学”与“学中做”中感受非遗舞蹈的魅力,体悟其文化精神,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创造能力[2]。

3.3 效果评估策略

在非遗舞蹈引入高校美育课堂的过程中,效果评估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显得至关重要,以确保传承的真实性和教育的实效性。首先,评估目标需要明确且具体,确保涵盖学生的理论认识、实践能力、审美素养和文化认同四个关键维度。其次,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过程评估,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结果评估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反馈评估则通过学生的自我和同伴评价,及时发现并改进教学环节的不足。而在评估执行的过程中,将定期与不定期评估相结合,旨在确保评估的全面性与实时性。定期评估强调在关键节点,如期中和期末进行,而不定期评估则强调实时反馈和教学过程中的即时调整。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评估原则,在评价学生时,既要考查他们的理论知识掌握,也要考查他们的实际操作和表达能力。此外,互动性评估也是本评估策略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强调的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反馈,促使教与学双方在互动中找到最佳的教学与学习策略。在评估工具和技术的使用上,运用数字化平台收集学生数据和利用问卷、访谈等传统方法来获取学生的学习体验和需求信息,旨在获取更全面的评估数据,支持更精确的教学决策。最后,及时的反馈和持续的改进是实施评估策略的关键。教师需根据评估结果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以迎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促进其全面发展。总之,上述评估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旨在保障非遗舞蹈在高校美育课堂中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而实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以及学生审美素养和文化自信心的提升[3]。

4 结语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期望在未来能有更多非遗元素走进高校课堂,不仅仅是舞蹈,也包括其他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相信只要各方不懈努力、彼此协作,定能共同构建一个多元、包容且富有创新活力的文化教育体系,让这些独具魅力的文化艺术在青年学子中得到传承与发扬。■

猜你喜欢
非遗美育舞蹈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我和舞蹈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