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中传统美育缺失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2023-03-22 22:52刘冬晴赵雅洁
海外文摘·艺术 2023年12期
关键词:美育高中生情感

□刘冬晴 赵雅洁/文

中国现代学校音乐教育观念是伴随着现代传统美育观念的产生而形成的。20世纪初以来,音乐教育被认为是传统美育的重要内容及形式,在人类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美育是一种基于传统艺术、文化和美学理论的教育方法,旨在通过艺术和美学体验,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文化素养。传统美育强调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和人文性,旨在培养出有情感、有思想、有创造力的艺术人才。本研究以全国大力推进五育并举的背景为依据,通过对高中生音乐教学中传统美育缺失的调查研究,分析其成因,并总结提出具体的改善对策。

1 高中音乐传统美育现状分析

基于南昌市4所不同类型高中音乐传统美育现状分析问卷的调研数据(南昌某私立重点中学、某县两个不同县属重点中学、南昌某艺术高中,有效问卷共收回老师20份,学生295份),进行高中音乐传统美育现状的分析。

1.1 对中国音乐发展历史不甚了解

问卷中绝大多数的学生对音乐发展历史不甚了解,对于中国音乐发展历史有点了解和完全不知道的占81.02%,非常清楚的只占18.98%。中国音乐发展历史博大精深,本身就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核心,对中华音乐文明上下五千年的意义不言而喻。由于音乐教学中的传统美育缺失,导致高中生对中国音乐发展历史不甚了解,继而感受不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不能对传统艺术进行更好的传承和发扬,缺乏艺术修养、缺乏文化修养、缺乏文化自信、缺乏民族文化认同感,以及缺乏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1.2 缺乏中国音乐常识

近年来,随着西方音乐的普及和流行,越来越多的高中生缺乏音乐常识。问卷数据中绝大多数的学生缺乏音乐常识,学生对基本音乐常识了解程度非常清楚的只占21.69%,剩下78.31%的学生为有点了解和完全不知道,这主要是由于传统美育教育缺失导致的。由于现代教育趋向功利化,很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忽视了对传统音乐的教育。许多教育者认为,学生需要学习的是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而传统音乐并不属于这个范畴。这种观念导致了中国传统音乐在教育中的边缘化。学校对传统美育的忽视,导致老师的不重视,继而导致高中生音乐常识缺乏。普通高中生只知道书本上是一个音符,但却不知那不只是音符还是文化。大部分的高中生对基本的音乐常识,像中国的伟大作曲家、中国的乐器等一概不知。

1.3 缺乏情感共鸣的能力

老师认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情感共鸣的能力一般和非常弱的占75%,只有极少数学生情感共鸣能力非常强,占25%。高中生因为音乐教学中传统美育缺失,导致缺乏情感共鸣能力。老师对当前音乐美育的教学提出,希望音乐美育能渗透入学生的各科教育中、用在实践中,寓教于乐、情境互动,融入校园活动,多开展实践活动,给予时间让学生开展社团活动等。高中生缺乏音乐实践活动,缺乏音乐文化氛围,缺乏情景互动,受到的音乐影响往往是流行音乐,相对传统音乐来说缺乏深刻的情感表达和内涵。在这种情况下,高中生在音乐学习中缺乏传统音乐的体验,就可能导致他们对音乐的感官和情感体验受到限制。在音乐表演、创作、鉴赏等方面,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缺乏情感共鸣、表现力不足等。当老师在音乐教学课堂中放一首歌曲《在太行山上》进行拓展实践,让学生深入体会,学生通过这首作品只能做到听,不能对其文化背景产生共鸣,这都源于在平时高中生音乐教学中传统美育的缺失,继而缺乏情感共鸣能力。

2 高中音乐教学缺乏传统美育的成因

2.1 学校对音乐教学不重视,继而忽视传统美育

现阶段众多学校和教师更侧重文化课,轻视音乐课。因为音乐教学影响了即将高考学生的主课学习或是主课时间不够用,认为音乐教学只是兴趣爱好陶冶情操不参与考试的科目,从而对音乐教学不重视,忽视传统美育。学校普遍把音乐作为主科目的陪跑科目,从不重视音乐教学的师资配备、设施配备,及教学方法、教学目的,音乐课从少变成零。这也致使现如今对传统美育的忽视,传统美育本可以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和创造。在当今五育并举的大背景下,学生的德智体美劳都应该相辅相成、齐头并进地发展。

2.2 教师审美修养欠缺,音乐传统美育落实不到位

教师审美修养是学校审美教育的重要因素,与学生审美教育的成败问题密不可分。教师审美修养欠缺会直接影响学生,所以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尤为重要。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能力,从行为、语言、人格、仪表等方面入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用自身审美修养带动学生审美的提升,给学生带来不同的音乐审美体验。实施传统美育的途径中,音乐教育占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塑造学生音乐审美[1]。音乐传统美育的落实不到位,直接影响音乐传统美育质量。

2.3 学生学习任务重,对音乐课程的关注度不高

高中学习阶段普遍被认为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阶段,在这个关键阶段,文化课是重要的,而音乐、美术等艺术修养类课程对于多数高中学校和老师来说则可有可无。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学生只能被动放弃音乐,放弃传统美育。高中生学习任务重也导致音乐课程一直处于停课状态,把音乐传统美育的课程换成文化课,对音乐课程和传统美育关注度不高。现如今,积极有效的探索传统美育实施途径成为必须攻克的难题[2]。

3 高中加强音乐传统美育的必要性分析

3.1 帮助学生缓解学业压力

从过往经验来看,高中生学习音乐,学习传统美育,会面临学生的主科学习成绩下滑的可能。对于很多的高中生来讲,传统美育起到的影响作用只有陶冶情操。而从五育并举的大背景下来看,美育不仅仅是艺术教育,更是美感教育,可以启发哲学思考,从而促进学生的行为实践。运用审美的方式结合教育,结合传统美育,提高人对审美的感受力、审美下的创造力、审美方面的情趣,帮助学生缓解其他科目中的学业压力,使学生不只是沉浸在单一枯燥的课堂中听讲。做到多学科中渗透美育,从而促进人格的完善和整体素质的提升。

3.2 辅助学生完善思想观念

学校传统美育的精神文化命脉针对高中音乐教学应解读为,以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为核心,以铸造专业素养、人文素养为重心,以学科背景为基础的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感知优质高中教师的素养培育要求,感悟且解读中华传统文化发展传承在高等音乐教育的刚需诉求。普通高中亟需重视传统美育的重要意义及价值,深刻解读、体会美育育人的宗旨及精神内核,加大力度提升高中音乐教学对于传统美育的认知意识,以便于制定特色的培育目标及教育教学的探索创新。

3.3 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观念

音乐源于人类的实践,音乐美的发掘依靠审美实践,音乐传统美育是培育音乐审美的重要途径。新时代的音乐传统美育早已不再是单一的以“审”为主的机械音乐教学,学生个体、社会环境与音乐传统美育作用的发挥密不可分。传统美育是一种创造性的教育,它通过传统美育来发掘学生的审美素养,训练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的完美心灵。音乐教育以系统教学激发音乐学习的兴趣基础,通过课堂中聆听、体验、实践等方式给予学生音乐情感,来实现传统美育的目标。

4 提升高中音乐传统美育的策略

4.1 创新情景教学

由于固化静听式课堂的单一灌输导致学生情绪低落,我们应该创新情景教学,通过注重学生的情绪性,采取主体互动的方式让学生的情绪饱满;通过注重学生的情景性,从传统刻板的教学课堂转化为音乐乐趣的课堂。音乐传统美育不光彰显音乐审美教育情感性的核心本质,也反映出情景教学所强调的隐喻的情绪化特征。通过学生的身体感知及教师的情绪传递挖掘音乐深层的情绪价值,同样使音乐的审美情感深化于心。知识来源于情境,它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是来自于特定的文化情境,与世界、生活、环境的对话与互动[3]。在音乐审美教育中注重教学环境的营造,这一点与具身的情景性观念是一致的。

在文化、生活环境的浸润中学习,通过身境一体的音乐传统美育教学情境方式,增强高中生的情感体验,提升高中生的审美意识。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缔造不同的场景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索,自主进行联想与想象。传统美育教学中情境的创建并不仅局限于教室内,校园的美好浸润会让课堂的传统美育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4.2 避免与课堂内容的脱节,注重课堂实践

音乐课堂应是开放、互动的,师生皆是与知识交流互动的主体,师生应共同互动建构、探索知识[4]。教师与学生的身体在教学中共存,在身体互动中实现对话与相互理解。音乐教材中可以合理地运用传统美育要素,我们应从固化的静听式课堂转化为体验实践式课堂,更加注重课堂实践,避免与课堂内容的脱节。音乐教学的实践性探索,深刻蕴含着学校音乐传统美育的素质教育功能和价值,也暗含着具身中的涉身体验的特征。鼓励学生在课堂实践中自主探索,发现自己更喜爱的实践方式体验音乐,进而自主参与到课堂实践中。

4.3 丰富审美体验,培养学生情感共鸣能力

传统美育是通向美好人生的道路,是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美的智慧,是培养学生为社会创造美的手段。基于具身认知视野对音乐传统美育的探索与实践,实质上是将音乐的美深化于心,作用于身,是利用审美帮助学生在抽象的音乐学习中建构身心—音乐—社会的美的体验过程。通过音乐,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丰富审美体验,丰富个体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情感共鸣能力,从而达到对审美的理解和欣赏。在课堂中,让学生聆听音乐的同时,搭配上相关画作,引导学生沉浸体验歌曲氛围,融入歌曲的情感之中并产生共鸣[5]。

5 结语

综上,根据本文观点,帮助高中音乐教师更好地在教学中进行传统美育,是不可或缺的。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着传统美育缺失,学生学业压力大、时间紧、任务重,因而不受重视等普遍性问题。传统美育缺失的难题也致使学生对中国音乐发展历史不甚了解、缺乏音乐常识、缺乏情感共鸣的能力。提升高中音乐教学中传统美育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学业压力、辅助学生完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观念。当前,为了有效地缓解高中音乐教学中传统美育缺失问题,老师应创新情景教学,避免与课堂内容的脱节,注重课堂实践、丰富审美体验,培养学生情感共鸣能力,让高中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完善人格、性格和心理,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猜你喜欢
美育高中生情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