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正妇科水血学说述要*

2023-03-23 10:44胡欣欣徐道芬孙云沙澜马大正指导
浙江中医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马老益母草利水

胡欣欣 徐道芬 孙云 沙澜 马大正(指导)

温州市中医院 浙江 温州 325000

马大正统览千年妇科,熟读古今百家,临床与著书结合,完成妇产科发展史研究,创立妇科领域水血学说,编纂妇产科辞典,研究妇科专科药物、妇科治疗方法及经方在妇科领域的拓展应用。本文重点总结马老妇科领域水血学说的应用经验。

1 名师简介

马大正,主任中医师,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专家,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第三、第五、第六、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二批全国中医妇科名师,浙江省国医名师,浙江省名中医,首届“全国‘郭春园式的好医生’”,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全国中医妇科分会常委,浙江省妇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温州市妇科分会主任委员,现任长三角妇科流派联盟委员会常委、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妇科流派分会副会长。马氏中医起源于明末清初,有着“翰墨传家三百年,岐黄济世十四代”的医读文化传统。马大正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从医50余年,为《中医古籍珍本集成》妇科卷主编,已出版著作13部。其专著《妇科经方证治心裁》《中医妇产科辞典》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二等奖,《妇科用药400品历验心得》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三等奖。

2 学术观点

马老基于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提出中医妇科水血学说,系统阐述中医妇科水血学说的源头与涵义,生理、病理状态下的水与血,水血学说在经、带、胎、产、杂病治疗中的运用[1]。

2.1 妇科领域水血学说之理论内涵:具体如下。

2.1.1 水血同源:人体内的水和血都来源于饮食水谷,这是水血学说的源头所在。水是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构成津液,津液是血的前身,血中有水,水血共存,不可截然分开。月经本属于血,亦有水样流动性状,故有“经血”“经水”等称谓。类似中医妇科领域对同一个物质,同时使用水、血的不同命名,反映水血同源性。

2.1.2 水血代谢:人体内的水、血来源于饮食摄取,而人体在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生理活动以及汗、涕、泪、唾、涎、溲、经、带、乳、胞衣水的排泄或分泌中消耗水与血。饮食水谷对人体水血的持续化生、补充,与人体对水、血的不断消耗排泄在生理状态下维持相对动态平衡,一旦体内水血动态平衡被打破,就会形成水病、血病,或水血同病。齐仲甫《女科百问》卷上称“妇人月经通流,流则水血消化”,阐述月经是人体水血的消耗。

2.1.3 水血转化:水是全血的主要成分,占比78%~82%,在生理状况下水血之间可以相互交换转化。明代万密斋《广嗣纪要》卷二论及:“女子之血谓之七损,上为乳汁,下为月经,交合浸淫之水与夫漏浊、崩中、带下之物,皆身中之血也。”女子血液消耗除了血液外流之外,乳汁、交合时的分泌物、带下都属于体内的血所化生,是水血转化的一种形式。

2.1.4 水血作用:人体内的水、血通过发挥作用而体现其存在。唐容川《血证论》卷四“经血”篇称:“天癸者,谓先天肾中之动气,化生癸水。”天癸为水,调节胞宫,使阴血成为经血。《血证论》卷四还称“水为阳气所化,阳倡而阴必随之。血者阴也,冲任主之,故应癸水,而即输血于胞中。血之应水而下,是谓以阴从阳,有如妻之从夫。”在癸水与阴血的作用之下,女子得以妊娠。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称:“妊娠之人,经血壅闭,以养于胎……胞藏水血俱多,故令易产。”说明经血为水为血,可以养胎,同时可以滑润产道,以利分娩。

2.1.5 水血所致妇科疾病与治疗:水是血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过量的失血势必损伤水而致水病;而水的过多或大量丢失,同样会影响血分而罹患血病。《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云:“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之。”以方测证,当属水血同病。马老注重水血之间的相关联系,利水以治血病,活血以治水病,或水血同治。

2.2 妇科领域水血学说之临床实践:分述如下。

2.2.1 与水血相关的月经病:马玄台注释《素问》时说:“天癸者,阴精也。盖肾属水,天癸亦属水,由先天之气蓄极而生,故谓阴精为天癸也。”月经的主要成分是血,血由饮食精微化生而来,而水是饮食的重要组成成分,故经血源于食,亦源于水,水血同源而成经血,两者密切关联。马老从生理病理上探讨血水与月经病的辩证关系,提出血水两调法应贯穿月经病治疗的始终。唐容川《血证论》称:“水为血之倡,气行则水行,水行则血行。”又说:“凡调血,先须调水。”以月经病中经漏与经闭的治疗为例:对于经期延长、漏下、经间期出血等症见阴道出血色淡如血水、卫生巾上周围见经血之外的水晕者,推断此类为水湿损伤胞脉,属于水病引起的血病,用猪苓汤加味先利水湿,修复胞脉,加升阳除湿止血之品,经血自止。再如,车萹通瞿汤[车前子(包)、萹蓄、白茅根、赤芍各20g,川木通10g,牡丹皮、瞿麦各12g,滑石、川牛膝各30g,琥珀5g]是马老创制的以利水活血催经为宗旨的方剂,用于湿热瘀结引起的月经后期或闭经。经漏者渗湿止血,经闭者利水活血,是水血理论在妇科月经病诊治中的应用体现。此外,赤小豆、平地木、金钱草、益母草等属于活血和利水双重功效的药物,用于水血瘀结所致的月经后期、闭经;伴有大便秘结者,加大戟泻下逐饮、活血利水以通经;经前乳房胀痛,属于激素代谢紊乱引起乳腺组织水肿,治疗当从水血学说的角度加用活血利水药物;经行水肿者,活血利水,可取迅捷;经行腿痛者,属于水血阻滞经脉,筋脉失养,治以养血活血、利水通络。对于单纯瘀血阻滞的痛经,在活血化瘀方剂中加用活血利水药物,水行则血行,行水可推波助澜,血行流畅,瘀除痛止。

2.2.2 与水血相关的带下病:明代武之望在《济阴纲目》卷一中记载:“有嫁之妇,阴阳过多,即伤胞络,风邪乘虚而入,胞经触冷,遂成秽液,与血水相连而下。”说明水病的带下会涉及血病,以致血水相连而下。《血证论》卷四称:“带漏虽是水病,而亦有夹瘀血者,以血阻气滞,因生带浊,小调经汤随寒热加减治之。”提出带下有关乎血,崩中有关乎水,实则水血同病。带为湿病,习惯以利湿、化湿为主治,从瘀血来论治,今人少识。马老认为临证中治带不忘祛瘀:带下久治不愈者从瘀;兼有腰骶小腹坠胀疼痛者从瘀;有癥积包块者从瘀;舌见紫黯灰滞或有瘀斑点者从瘀[2]。马老治疗水湿下注之带下病,尤其是带下如水者,在利水止带的同时,加用泽兰、益母草、川牛膝等活血利水药物,化瘀犹似通渠,利水犹似逐流,渠通而水湿易除。再如,带下多属水病,马老运用水血学说将大剂量凤仙透骨草、月季花、苏木等活血化瘀药物水煎外洗治疗真菌性阴道炎。

2.2.3 与水血相关的妊娠病:《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记载妊娠之人“若挟有水气,则水血相搏,水渍于胎,兼伤腑脏……水气流溢于肌,故令体肿;水渍于胞,则令胎坏。”提出水血相搏导致妊娠水肿、水渍于胞导致胎死的机理。清代冯兆张《冯氏锦囊秘录》载保胎神效丸方治疗胎不安,药用白茯苓、条芩、白术、香附、延胡索、红花、益母草、没药。冯氏安胎之法,以茯苓利水,重用大队活血药物,以达到活血为主、水血同治的安胎目的。妊娠期间血容量增加,出现生理性高凝状态,容易导致血栓前状态,十分适合活血养血利水方剂的使用。马老运用水血学说于妊娠病:母儿血型不合时胎儿产生红细胞凝集破坏而发生的溶血,属于中医学的血病,胎儿水肿的出现,是血病导致的水病。马老自拟ACA2号方(益母草10~20g,桑寄生、山药各15g,半夏9g,白术、苎麻根各20g,赤芍、茵陈蒿、炒栀子、茯苓、土茯苓各10g)活血化瘀,利水清热,安胎。再如子淋属妊娠水病,若因血滞、湿热阻结起因者,用水血同治的当归贝母苦参丸合葵子茯苓丸治疗。此外,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属肝胆湿热蕴结证,应清肝利胆、利水活血,药用赤芍、丹皮、益母草、郁金、丹参等,重用大黄6~20g,其属活血利水药,可保持大便溏软,降低胆汁酸在肝肠循环中的重吸收,有效控制总胆汁酸。

2.2.4 与水血相关的产育病:秽露者胞衣水也,产前水血过多,是导致难产的重要原因。分娩后,产妇进入化瘀生新时期,此时瘀血不易去,新血不易生,每当瘀阻之时,常伴有水滞,而导致水血互结,故水血同治也成为产后疾病的一大治疗法则。马老将水血学说广泛应用于产后腹痛、产后水肿、恶露不净、产后血栓性静脉炎等水血互结病症。比如大黄甘遂汤治疗“水与血俱结在血室”,具有逐水与活血作用,可用于排除宫内残留异物。

2.2.5 与水血相关的杂病:清代孟葑《仁寿镜》卷三称:“乳汁乃气血所化,气血盛者,乳汁必多,多而不出,必系痰壅所致,故可用疏利之药以通之。”孟氏认为水血闭阻引起的乳汁不通,可用单味活血利水的赤小豆来治疗。清代莫枚士《研经言》论及胞中血与水结、血与痰结而成异物者,乃是水血为患,当以水血互结论治。马老将水血学说运用于妇科诸多杂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癥瘕、输卵管积水、巴氏腺囊肿、急性乳腺炎等。比如盆腔炎往往由气血阻滞、湿热胶结而成,使用通腑活血、清利湿热的大黄牡丹汤类方剂治疗,用药之后大便泻下如糜粥状,促使排出体内大量的水分、大便及其污物,往往可以立竿见影。大凡盆腔囊性包块,归属水血互结的癥瘕,选用枳实芍药散、桂枝茯苓丸等方剂行气活血利水。此外,对于痰湿不孕,使用化痰利湿的小半夏加茯苓汤合攻下化痰的礞石滚痰丸,配伍蚕沙除湿活血,车前子利水滑窍,荷叶、郁金、玫瑰花等活血疏肝,可使痰水消除、瘀血化逐而受孕。

3 验方医案

当归芍药散肝脾同调、血水共治,是妇科领域水血同治第一方,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3]。以下介绍马老应用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妇科水血同病验案两则。

3.1 宫内生长迟缓(胎萎不长)案:陈某,35岁。曾因“先天性子宫发育不良,宫腔狭小”行宫腔镜手术2次。2020年6月23日已行胚胎移植术。7月13日患者小腹胀痛反复,带下量多色黄,有异味,寐差,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治法:活血利水。方药:当归芍药散加味。当归、川芎各6g,丹皮9g,炒白芍、泽泻、炒白术、茯苓、丹参、益母草、莲房各10g,寐差加夜交藤、合欢花或酸枣仁,胃脘不适加半夏、陈皮,共33剂。8月24日孕11W+5D,B超:宫内早孕(约11周),宫腔积液12mm×6mm×10mm。提示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可能。中医诊断:胎萎不长。当归芍药散加味,共24剂。10月22日,孕20W+1D,腹胀,寐差,大便一天1~2次,成形。B超:宫内单胎存活(胎儿偏小3周),胎盘下缘覆盖宫颈内口,胎盘实质内多处液暗区(血池可能),单脐动脉可能,脐带横切面呈“吕”型。治法:活血利水,益气安神。方药:当归芍药散加味。当归、川芎各6g,炒白术、炒白芍、茯苓、泽泻各10g,生黄芪30g,黄精、炒扁豆、酸枣仁、龙齿各20g,夜交藤15g,杜仲、丹参、合欢花各12g,鲤鱼(煎,代水)1条。水肿减轻时去鲤鱼,寐可去酸枣仁、夜交藤,腰酸加菟丝子、续断。共35剂。患者孕34+W剖宫产1750g男婴,身体健康。术中发现球拍状胎盘,发育差,只有普通妊娠6个月胎盘大小,脐带扭曲十分明显。产后43天随访时婴儿体重已增至6斤。

3.2 不孕案:罗某,25岁。因“未避孕未孕2年”于2019年10月9日就诊,曾胚胎移植术2次均未着床。平素月经规则,末次月经10月9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抗磷脂抗体IgM:阳性2次。B超:左侧子宫动脉峰值流速:34cm/s,RI:1.0;右侧子宫动脉峰值流速:41cm/s,RI:1.0,子宫动脉舒张期血流消失;同型半胱氨酸12μmol/L。西医诊断:①不孕症,②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③易栓症,④可疑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中医诊断:不孕症(水血瘀结型)。患者要求使用中药调理,故停用一切西药。治法:活血利水化瘀。方药:加味当归芍药散。当归、川芎各6g,丹皮9g,炒白芍、茯苓、泽泻、炒白术、丹参、莲房、益母草各10g,随证加减共70剂(10诊)。12月17日十一诊:B超检查:左侧子宫动脉峰值流速:38cm/s,RI:舒张早期见反向血流信号;右侧子宫动脉峰值流速:35cm/s,RI:0.88,S/D:8.15。益母草50g,丹参、大腹皮各30g,地鳖虫、制乳香、制没药、水蛭各10g,枳壳15g,桃仁、红花各15g,当归、川芎各20g,虻虫6g,21剂。另外生木耳水浸泡洗净后每日取适量加调味品生吃。2020年1月2日十三诊:末次月经:2019年12月3日,就诊当日尿妊娠阳性,复查抗磷脂抗体转阴,同型半胱氨酸9.8μmol/L。继予活血利水,当归芍药散加味:当归、川芎各6g,炒白芍、茯苓、泽泻、炒白术、莲房各10g,牡丹皮9g,三七15g,益母草、丹参各20g,共服96剂。一直随访患者至20周后子宫动脉阻力及脐血流均正常范围内,胎儿发育健康。

按语:案一予当归芍药散养血利水,加活血利水之丹参、丹皮、益母草、莲房改善胞宫血供循环,荣养胎儿。当前保胎治疗中忌讳使用活血化瘀药物,有投鼠忌器之虑,成为影响保胎疗效的一大障碍。马老组方胆大心细,遵循“有故无殒亦无殒”原则。案二不孕症因现代技术发现易栓症求诊,治疗初期发现当归芍药散加味对于子宫动脉阻力过高改善不明显,换成重剂活血化瘀方剂,使用70剂加味当归芍药散和14剂重剂活血化瘀药,辅佐食用具有抗血小板凝聚功能的黑木耳后,成功妊娠。妊娠当损其剂,加味当归芍药散略增分量以善后。

猜你喜欢
马老益母草利水
何复东运用自拟益气活血利水方治疗虚损性疾病经验
妇科良药益母草
玉米薏苡仁利水汤可改善小腿肿胀
益气活血利水复方塌渍治疗大鼠深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HPLC法同时测定益母草中4种成分
葶苈子、薏苡仁、车前子的利水功效比较
米寿书法家马良骥:满纸云烟一抹笑
5种干燥方法对益母草质量的影响
103岁老作家马识途:总乐观 勤写作 练书法
豫剧大师马金凤的长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