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宏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

2023-03-23 10:44李铁牛林卢学沈科高宏指导
浙江中医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阳明经颊车面瘫

李铁牛林卢学沈科高宏(指导)

1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2 温州市中心医院 浙江 温州 325000

3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5

高宏,主任中医师,浙江省名中医,从事针灸临床工作30余载。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高师主张辨位宜准确、选穴宜精专,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方面效果显著,形成自己独特的经验,主张辨病、辨证、辨经结合,以患者面部动态变化为基础,每天观察患者面部的表情肌变化,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调整取穴多少、针刺深浅、方向及刺激量等。现将高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整理如下。

1 病因病机

《灵枢·经筋》载:“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上颈,上挟口,合于頄……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故高师认为面瘫多因风寒或风热之邪气侵犯足阳明经筋,导致经络气血阻滞不通、经筋功能失于濡养,发为面瘫诸症。研究发现,冷风侵袭导致面神经血管痉挛、缺血、缺氧及水肿,致使面神经受压,局部循环障碍,营养神经物质缺乏,从而发为面瘫,此外面瘫的发生还与疱疹病毒感染有关[1]。

2 局部取穴,辨经辨病结合

高师认为,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可通过针刺加强患侧弛纵肌肉的力量,从而尽可能恢复正常面容。以少阳、阳明经腧穴为主穴,在临证中观察患者面部两侧肌肉的动态变化,为治疗提出可靠依据。对于肌力较弱的肌肉,通过针刺以加强肌力,恢复基本的生理功能。对于出现倒错的患者,通过针刺对侧以加强对侧肌肉力量,达到两侧肌肉力量相对平衡的状态,恢复相对正常的面容。

不能皱眉、闭目的患者,选用攒竹、阳白、丝竹空、四白,针向病所,直针刺之。此四穴分属足三阳经,足太阳经与足少阳经,分别起于目内外眦,足阳明经旁约太阳之脉,此三经联系紧密。攒竹、丝竹空一内一外,阳白、四白一上一下,四穴同用,围而刺之,针向病所,邪气乃去。鼻唇沟变浅、耸鼻两边不对称者,选用迎香、上迎香,向上斜针浅刺。浅刺勿深,以治肌肉之寒急。《灵枢·官针》载:“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此外,迎香为手阳明大肠经止穴,交于足阳明经,针刺迎香,可向下通达足阳明经气。《标幽赋》曰:“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阳明经气通达,则气通血足,筋舒络通。口角向健侧歪斜、食物易滞留口颊者,选用水沟、承浆、地仓、颊车、颧髎五穴。地仓、颊车属足阳明胃经,《黄帝明堂经》载:“地仓主口缓不收,不能言语。”《医宗金鉴》云:“颊车,总载诸齿,能咀食物,故名颊车。”此二穴为治疗面瘫的经验配穴,可舒筋理筋,祛邪通络。水沟、承浆隶属任督二脉,一上一下,交于足阳明胃经,二穴相配,一可通督调任、扶正祛邪,二可通达阳明经气、疏调阳明经筋。

在治疗面瘫时,高师主张治病不离少阳、阳明二经,针尖不离病所,补泻调经之法不离气血二字,在整体观念的基础上,注重辨证施治。正所谓:“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认真详查气血之多少,经脉之循行,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 同病异治,温而灸之

《灵枢·官能》载:“厥而寒甚……经陷下者……经络坚紧,火所治之。”表明灸火可散寒邪使之外出、解络脉结紧以通经活络。研究发现,艾灸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血流速度等[2]。此外,通过艾热还能促进血流量,缓解局部炎性反应,达到镇痛的作用[3]。

对于急性期面瘫,有研究[4]表明不宜过早针灸,因为此时面神经的炎性水肿最为严重,针灸介入有可能加重面神经炎症水肿,然而高师主张面瘫各个阶段都可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面瘫急性期,外邪在表,邪气侵犯腠理,结于络脉,络脉不畅,则气血不通,荣卫失调,筋肉失养,发为面瘫。高师主张选穴宜少而精,针刺深度宜浅,刺激量宜小。高师强调在翳风穴浅刺,加用温针灸。从解剖来看,翳风穴处于面神经茎乳孔的体表投影区,面瘫急性期时此处的炎症及水肿最为严重,此时在翳风温针灸,既能祛邪通络,以防表邪入里,发至后期,迁延难愈,又可借助艾灸的温热效应,达温脉止痛的功效。对于恢复期面瘫,此时邪正相持,外邪由表入里,结于筋肉,气血阻滞不通,故肌肉弛纵、痿软。此阶段在翳风用温针灸,应深刺,借助艾绒燃烧产生的热力,通过针身传进体内,以达温经行气、活血通脉、濡养筋肉的作用。对于后遗症期面瘫,此阶段患者病情迁延日久,阳气不足,正气亏损,正虚邪恋,经筋气血阻滞失养,则肌肉弛纵。此阶段在翳风穴加用温针灸,可补气助阳,扶助正气。

4 结合解剖,巧用下关

《黄帝明堂经》载“下关,主口癖”,从解剖看,下关穴处于翼腭窝的位置,翼腭窝向前后内下分别通向眼眶、颅中窝、鼻腔、口腔,该区的神经和内脏神经节十分丰富,能调节人体面部五官的生理功能,例如翼腭神经节为副交感神经节,主要支配泪腺、鼻腔黏膜腺的分泌等[5]。高师主张针刺下关时应在颧弓下缘近髁突前缘凹陷处直刺进针治疗面瘫,此处是面神经颞支向上的走行部位,浅层布有腮腺,深层有面横动脉分支和面横静脉属支。在此处温针灸不仅可以通过针刺刺激面神经颞支、腮腺以改善眼睑闭合不全、唾液分泌障碍、味觉障碍等,还可以通过艾热传导直达病所,提升血液循环量,改善局部疼痛,缓解炎性水肿,促进局部肌肉运动感觉功能恢复[6];此外,下关属足阳明胃经腧穴,交于足少阳经,针刺下关穴可达一穴通两经的作用。

5 典型案例

患者,男,42岁。2021年9月14日初诊。主诉:左侧口眼㖞斜15天。现病史:患者15天前(2021年8月31日)晨起刷牙时发现口角向右歪斜,进食后食物滞留于左侧齿颊间,左侧额纹消失,于外院就诊,查头颅MRI无殊,诊断为“面神经炎”,予泼尼松片消炎,甲钴胺营养神经,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刻下症:患者左侧面部肿胀较前缓解,左侧额纹消失,抬眉不能,皱眉减弱,闭目不能,鼻唇沟变浅,鼓腮漏气,口角右偏,示齿两侧不对称,食物易滞留于左侧齿颊间,味觉减退,稍有流泪,耳后疼痛较前缓解,无听觉过敏。舌淡、苔白,脉浮紧。西医诊断:面神经炎。中医诊断:口僻。辨证为风寒侵袭证。治法:祛风通络,疏调经筋。取局部穴、手足阳明经穴和手足少阳经穴为主。选穴:印堂,患侧攒竹、阳白、丝竹空、四白、上迎香、迎香、颧髎、下关、翳风、人中、地仓、颊车、承浆、口轮匝肌局部肌群起止点及肌腹、合谷。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采用1.0寸毫针,常规消毒,攒竹、丝竹空向眉中平刺,阳白透鱼腰,四白向上斜刺,人中、承浆向患侧斜刺,迎香、上迎香沿鼻唇沟向上斜刺,颧髎、下关、翳风直刺,地仓和颊车相互透刺,口轮匝肌向患侧斜刺,下关、翳风加温针灸,留针30分钟。针灸20次后复诊,患者味觉减退消失,耳后留有轻微疼痛,左侧鼻唇沟较前改善,口角右偏、示齿右偏较前改善,余症基本恢复正常。本次治疗取患侧迎香、上迎香、下关、翳风、地仓、颊车、口轮匝肌局部、人中、合谷。针灸24次后复诊,患者基本恢复正常。

体会:对于周围性面瘫,可以通过患者症状来判断神经节段损伤部位的高低,以此来判断预后。患者出现耳后疼痛,可能是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也可能是膝状神经节受损,但本例患者病程日久,前期服用消炎止痛药物,症状未见明显改善,且急性炎性水肿期已过,患者仍有耳后疼痛,可考虑属于较高节段的神经损伤,因此出现的临床症状较多,预后较差,治疗疗程较长。对于较高节段神经损伤,其以下节段的神经所支配的运动、感觉障碍也会出现,如鼓索神经支配味觉,本例患者有味觉减退。在治疗面瘫时要注重整体调节,尤其注意其面部的动态变化,每次针刺时要对比两侧面部肌肉的运动,不可盲目针刺,以免出现倒错等现象。

猜你喜欢
阳明经颊车面瘫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面瘫患者的自我康复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常按7穴不掉牙
冷针冷灸治疗胃火牙痛
针刺合电针疗法加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