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孩子体育锻炼要讲究方式方法

2023-03-23 03:42王彦军
家长 2023年4期
关键词:跑步体育锻炼运动

□王彦军

引导孩子重视体育锻炼

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孩子健康成长。如何做到这一点,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觉得需要注重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心”全面发展。这里提醒广大家长特别注意的是,家长一定要“两只眼睛看孩子”,教孩子“两条腿走路”,道德培养、智慧养成、强身健体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青少年往往忙于学业,因长时间囿于书桌的一角天地而忽略了体育锻炼,导致身体素质下降,体能远远无法达到自己年龄段的要求。作为家长,要鼓励孩子走到户外,多亲近阳光和田野,多和伙伴们玩耍嬉戏,通过简单的游戏和运动,让心态变得阳光,让体质得以提升。

孩子的锻炼要因时而定,当孩子能够承受一定的活动强度和压力时,就可以鼓励孩子做一些体育锻炼,比如,通过跑步锻炼孩子的耐力,通过踢毽子锻炼孩子身体的灵活性等。

在教育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孩子对体育锻炼没有兴趣,他们不想跑不想跳,只想待着,甚至有的孩子把体育锻炼视为自己的“一生之敌”。其实,孩子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够。当孩子的认识得到提高,就会由“被迫锻炼”转变为“主动锻炼”,体育锻炼就会从被逼完成的任务变成内心深处的需求。

这种自觉性需要孩子加深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同时在体育锻炼中获得精神与身体的力量。孩子在不断深化认识体育价值的过程中,也会提高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从而激发自觉性和积极性,由“要我锻炼”转化“我要锻炼”,只有这样才能克服自身的惰性,排除各种不利因素。

只有提高体育锻炼的意识,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才能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家长应与孩子一起观察并记录锻炼的效果,比如跑800 米所需要的时间、立定跳远的距离、体重的变化等,这些短期成果有利于增强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在锻炼的过程中有目标也有信心,真正实现自觉自愿地参与体育锻炼。

引导孩子体育锻炼有方法

习惯的养成不在于一朝一夕,很多家长在孩子幼年时没有督促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等到孩子大一点了,觉得孩子的体能跟不上又强迫孩子马上进行锻炼,这样反而难以养成锻炼习惯。体育锻炼的习惯应该从小培养,特别是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和方式方法。

很多家长一提起体育锻炼,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跑步。跑步虽然没有过高的技术含量,也不需要专门运动设备,但并不适合年龄太小的孩子。跑步这项运动枯燥且需要耐力,在乏味的长跑过程中很多孩子都无法坚持,早早便失去了耐性,这种耐性的缺失会挫伤他们对运动的热情与兴趣。所以,家长不可以图省事儿地选择跑步,而应当为孩子选择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运动。例如,骑自行车就很适合上学的孩童(低于12周岁的孩子要从学童车开始,未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得骑行上路)。学习骑自行车有一定的危险,但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护具准备齐全也能提高安全系数。另外,骑自行车还是一项充满趣味的运动,能提升孩子的协调能力与平衡能力,这两种能力作为很多运动的基础是必不可少的。

学习打乒乓球的最佳年龄在9 岁以上,这个时期儿童的肢体运动和理解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的层次。这项运动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脑的协调能力,也可以练习孩子的思维反应能力。

另外,夏天家长可以带孩子去游泳,因为不仅能消除暑热,还能在一次次呛水中锻炼孩子顽强拼搏、永不服输的精神。

要求孩子锻炼需要循序渐进

很多家长对待体育锻炼存在着两个极端:一类家长让孩子专注学习,不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另一类家长会强制孩子进行体育锻炼,不管孩子累不累,也不管孩子喜不喜欢。

上初三的欢欢(化名)就因为体育锻炼和父母冷战了半年之久。欢欢学习成绩优异,一直是大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父母也从来没有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发过愁。然而,面对体育中考,欢欢和父母都犯了难。欢欢虽然在学习上出类拔萃,可体育成绩实在拿不出手,尤其是“一千米跑”,让欢欢和父母无比头疼。欢欢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担心他被体育成绩拉了后腿,进不了重点高中,便要求欢欢加强体育锻炼。

可是初三时间紧任务重,每天的作业非常多。欢欢上了一天学回到家已经累得精疲力竭,可是父母依然要求疲惫不堪的儿子跑一千米。刚开始欢欢对父母言听计从,然而这样的锻炼只持续了几天,欢欢便觉得再也无法忍受。高强度的学习加上每天的长跑,让欢欢身体透支,每天都处在亚健康状态,上课打不起精神,一到下午就昏昏欲睡。当欢欢跟父母提及自己的疲惫与痛苦时,父母却全然不顾,反而指责儿子“好吃懒做”,缺乏吃苦精神。

父母的责备让欢欢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对于体育锻炼本来就不高的热情这下子消失殆尽,他开始“自暴自弃”,连学校组织的“体考训练”也懒得参与,总是装病请假。欢欢越怠惰,父母就越着急焦虑,对于欢欢的责备也就越严厉,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欢欢的父母一脸愁容地找到了体育老师,诉说了最近的烦恼和担心。体育老师听后表示:“你们太苛责孩子了。体育锻炼应该循序渐进,你们总是一味地指责孩子无法坚持,其实你们做大人的也未必能坚持下去。”听完老师的话,欢欢的父母若有所思。回家后,他们决定亲自尝试一下每天下班后跑一千米。不到三天,欢欢的父母便放弃了,并向欢欢真诚地道歉。经过全家人共同商量,最后调整了应对体考的策略——在欢欢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夫妻俩陪着他一起进行体育锻炼。

有了爸爸妈妈的陪伴,欢欢对体育锻炼不再抗拒,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他的耐力越来越好,速度越来越快,最终顺利通过了体育中考,如愿以偿地取得了满分。

很多孩子之所以抗拒体育锻炼,是因为从小到大没有树立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也没有感受到体育锻炼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体育锻炼不应该是孩子的负担,作为父母,在引导和培养孩子体育锻炼时,不但要“从娃娃抓起”,而且要讲究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拥有健康体魄的同时,收获积极阳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猜你喜欢
跑步体育锻炼运动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做到七点跑步不伤膝
跑步穿什么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不正经运动范
带表跑步
跑步为何让人如此痴迷?跑了就懂!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