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下的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与评价研究*

2023-03-24 07:01尹朝静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3年1期
关键词:内涵高质量农业

高 雪,尹朝静

(1.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经济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4;2.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 400715)

0 引言

中国农业发展问题始终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农业发展获得较大成就:粮食产出能力明显提高、产业结构与链条不断优化、经营主体综合素质大幅提升。但中国农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生产要素约束不断趋紧[1],农村环境污染不断显现[2],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3],农业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水平较低[4]。在此背景下,必须加快推进我国农业全面现代化,全面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坚定不移走好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5,6]。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必然要求,也是农业发展阶段的历史演进。在不同经济阶段,农业面临的约束条件不同,所需完成的目标和任务也不同,农业发展质量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7]。基于农业阶段性发展的视角,已有研究集中于讨论我国农业发展理念的变化、各阶段的历史成就[8,9],未对我国农业发展质量内涵及其外延的深化进行探讨。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动态演进特征,在经济发展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农业发展质量内涵不断丰富。因此,十分有必要从经济发展阶段的视角,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梳理。关于农业发展质量测度与评价,已有研究主要采用静态分析法,该方法适用于横截面数据,难以实现对评价对象之间的动态比较[10]。因此,有必要将时间变量纳入到指标权重的确定中,以实现评价结果在不同年份间可比。

对此,文章将讨论三方面内容:第一,基于农业阶段性发展视角,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时间进行阶段性划分,探讨中国农业发展质量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内涵;第二,根据进入新时期以来的新发展理念,具体阐释中国农业发展质量的内涵,构建农业发展质量指标体系,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科学评价新发展理念下农业发展质量水平与时空变化特征;第三,基于2010—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中国不同省(市、区)农业发展质量的差异及差异来源。回答上述问题可为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政策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1 文献综述

经济发展质量问题始终受到关注。经济效率越高,经济增长质量就越好[11-14]。一些学者重点关注工业发展质量的动态演进及其评价。史丹等[10]基于经济发展阶段,动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内涵的变动。付晨玉等[15]结合中国工业化进程,分析产业发展质量阶段性变化特征。作为基础性部门,农业发展质量也受到高度重视。学者们采用多种方式对农业发展质量进行评价。第一,利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农业经济效率,如尹朝静[16]借此评估了中国农业增长质量,并发现中国农业增长质量提升空间较大。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片面性,无法纳入环境因素,故有学者将环境规制、气候等因素纳入传统生产率评估中[17,18]。第二,农业技术创新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19]。已有文献采用农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来衡量农业发展质量,并分析中国农业发展质量的动态变动[20]。第三,基于侠义农产品质量概念,分析农业发展质量,这类研究以定性为主,其内容主要包括产品品牌化、质量声誉等[21,22]。

上述三方面内容是影响农业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但它们仅能反映农业发展质量的某个特定方面,具有一定局限性。对此,学者们对农业发展质量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辛岭等[23]根据农业全面现代化的理念,构建农业发展质量指标体系,具体包括提质增效、规模化、产业化等内容。在新发展理念下,刘涛等[24]发现,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不能忽视农业技术创新、农产品贸易与农民福利。农业全面现代化、新发展理念都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农业发展质量内涵也将随着这些理念的提出而拓展深化[25]。然而,基于经济发展阶段的视角,对我国农业发展质量内涵进行总结与评价的研究还较为缺乏。

综上所述,该文从经济发展阶段视角出发,分析中国农业发展质量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内涵及其演化情况。根据进入新时期以来的新发展理念,阐释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并多维度地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2010—2018年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与评价。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不同省(市、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时空分析。该文的创新点有:第一,立足于农业经济发展阶段的视角,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时间跨度进行阶段性划分,对农业发展质量内涵及其演进行梳理;第二,根据进入新时期以来的新发展理念,阐释中国农业发展质量内涵,从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5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第三,基于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2010—2018年中国农业发展质量水平进行测度与评价,以完成对评价对象间的动态比较。

2 新发展理念下的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

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时间跨度划分为1949—1978年、1978—2001年、2001—2012年、2012年至今。随着发展阶段的转变,农业发展质量内涵逐渐深化。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年),农业发展质量的重点是解决农产品短缺问题。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时期(1978—2001年),中国农业农村等各方面改革取得成效,但农业发展质量的关键仍是农产品供给。经济开放时期(2001—2012年),农产品供求格局不再是长期短缺,而是总量平衡、丰年有余;人民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也愈发强烈。此时的农业发展质量内涵不再只是农业产出,还包括农产品贸易与农业绿色发展。

进入新时期以来(2012年至今),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进一步拓展深化。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会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与新发展理念。2017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大继续深化新发展思路,其科学内涵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创新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解决内外联动问题;共享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在新发展理念下,中国的经济模式不能只追求速度,还要注重发展质量。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部门,农业发展也无疑要追求高质量发展。

根据新发展理念,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这5个维度。农业创新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包括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强现代科技转化,不断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产出效率。协调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特点,包括产业协调、城乡协调。绿色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形态,治理农业环境污染、减少农业资源消耗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第四,农产品贸易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积极参与农产品国际市场,创新农产品贸易模式,推动出口与进口多元化。共享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目的,要努力满足广大农民对增收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3 中国农业发展质量整体评价与省际比较

3.1 构建指标体系

根据新发展理念,从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和共享5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5个维度对应表1中的一级指标,而一级指标可具体化为二级指标、基本指标,具体指标说明见表1。

表1 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3.2 数据来源与说明

数据来源于2011—2019年①数据样本期是2010—2018年,它涵盖了自新时期以来的年限(从2012年起)《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环境年鉴》《全国农业科技统计资料汇编》《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月度统计报告》《中国金融年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历年EPS数据库、达尔豪斯大学大气成分分析组的PM2.5数据②需要说明,仅限于学术处理,该文研究对象包括31个省(区、市),未包括中国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

数据说明如下:利用序列DEA核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26]。劳动生产率是指农林牧渔总产值与第一产业从业人数之比。农业产业结构、种植业结构、农村金融结构依次由农林牧副渔服务业与农林牧副渔总产值之比、粮食播种面积占比、农林牧渔业贷款与农业GDP之比来衡量。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是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收入差距是城市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农业贸易依存度是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与生产总值之比。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是畜禽养殖粪便量与农林牧渔总产值之比。农业灌溉设施是有效灌溉面积与国土面积之比。其余指标均直接源于年鉴或数据库。所有涉及到价格的指标,均以2010年为基期进行调整。

3.3 “纵横向”拉开档次评价法

为实现评估结果在年份之间的可比,该文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方法(Vertical and Horizontal Scatter Degree method,VHSD)对各个指标进行赋权[27],具体步骤如下。

假设存在n个评价对象,m个基本评价指标与k个年份,基本指标的矩阵为:

式(1)中,i是第i个评价对象,j是第j项指标值,t是第k年,xij(tk)是第t年,第i个评价对象的第j项指标值。

接下来,对指标进行无量纲标准化处理,此时的VHSD评价方法表达式为:

式(2)中,zi(tk)是第i个评价对象在第k年的综合评价结果,δj是权重,由最大化总离差平方和方法计算而得,该方法的表达式为:

鉴于前面已做过标准化处理,式(3)的zˉ=0,故有式(4)为:

式 (4) 中,指标权重向量δ=(δ1,δ2,…,δn)T,H=是m×m的对称矩阵,Hk=YTkYk,Yk表达式为:

在δTδ=1的约束下,确定H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通过归一化得到各指标权重。

3.4 农业发展质量测度结果评价

整个样本期内(2010—2018年),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逐年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指数由0.236上升到0.396,年均增长率6.715%(图1)。新时期以2012年为起点,把整个样本期划分为新时期前、新时期下。测算结果显示,新时期前,2010—2011年中国农业发展质量水平的均值是0.248,低于整个样本期均值0.318,但农业发展质量指数由2010年的0.236上升到2011年的0.261,年增长率是10.822%,增长速率较高。进入新时期,2012—2018年农业发展质量水平的均值是0.338,高于整个样本考察期均值;但其年均增长率是6.300%。由此可知,新时期前农业发展质量水平较低,但增长速率较高,表明提高农业发展质量的理念与实践已逐步向前推进,这无疑为十八大之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图1 2010—2018年中国农业发展质量指数变动

当把自2012年以来的新时期进行时间段细化,测度结果显示,从2012年到党的十九大召开前(2012—2016年),农业发展质量指数的均值是0.318,年均增长率6.742%,增长速率依然较高。但在2017—2018年间,农业发展质量水平的均值是0.386,年增长速率是5.447%,增速有所下降。总的来说,2012—2016年农业发展质量水平和增长率均较高;2017—2018年农业发展质量指数虽较高,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究其原因,农业发展质量指数的动态变化与政府部门在“三农”问题上的探索与努力直接相关。例如,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经济更强调全面现代化,更关心广大农民的福利问题[28]。

农业发展质量指数的子指标包括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和共享发展指数,测算结果见表2。在整个样本期内,绿色发展指数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最大,贡献度57%,而且其的影响程度呈先弱后强趋势。对于目前的中国而言,高度重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协调发展指数对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的贡献度次之,但贡献度呈增加态势。共享发展指数位列第三。进入新时期前(2010—2011年),绿色发展指数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仍然最大,其次是协调发展指数。在新时期下(2012—2018年),协调发展指数对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贡献度最大,接下来依次是绿色、共享、创新、开放发展指数,但共享、创新发展指标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较为稳定,表明农民福利和技术创新始终是我国政府关注的重点,不过,这两个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农业生产全面现代化、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表2 2010—2018年中国农业五大发展质量指数测度

表3为2010—2018年中国不同地区农业发展质量指数及增长率。从区域上看,2010—2011年、2012—2018年东部农业发展质量指数都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都高于西部地区。从增长率上看,2010—2011年东、中及西部地区农业发展质量指数年均增长率依次是8.411%、9.829%、16.456%。进入新时期,2012—2018年东、中及西部地区农业发展质量指数年均增长率分别是5.244%、5.825%、8.428%。由此可知,中国农业发展质量水平呈“东高西低”态势,但年增长率恰好呈现相反态势,区域间农业发展质量具有一定收敛趋势。

表3 2010—2018年中国不同地区农业发展质量指数

具体到省份层面,从排名看,2010年农业发展质量指数前10名的省市中有8个位于东部地区,2个位于中部地区(黑龙江、吉林)。2012年农业发展质量指数前10名省市中有9个位于东部地区,1个位于中部(吉林)。截止2018年,排名前10名包括位于东部地区的8个省市,与位于中部地区的湖北、吉林。2012年农业发展质量指数排名后5位的省区是贵州、西藏、云南、甘肃与广西;到了2018年,四川和青海取代云南和广西,位列倒数后5位内。这表明2012—2018年湖北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上的经验,四川、青海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上的不足值得分析与参考。具体来看,2012—2018年湖北在创新、协调与共享发展指数上呈现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依次是8.244%、6.149%、7.989%。四川、青海在创新、协调与共享发展指数上也具有一定增长趋势。其中,青海共享发展指数年增长率10.640%,这一数值高于全国的平均值7.487%。此外,四川、青海的绿色发展指数年增长率依次-3.869%、-17.578%,表明二者在绿色、开放发展方面的表现较差。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结论

该文从经济发展阶段的视角出发,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时间跨度进行阶段性划分,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对农业发展质量内涵与演进行梳理。随后,根据进入新时期以来的新发展理念,阐释中国农业发展质量的内涵,从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5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基于此,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和“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2010—2018年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研究结论如下。

(1)随着经济发展阶段向前推进,农业发展质量内涵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前,农业发展质量的重点是解决农产品短缺问题。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经济开放度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的重点在于“好不好”。自2012年进入新时期以来,农业高质量发展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全面且多维度。

(2)进入新时期以来,2012—2018年农业发展质量指数呈逐渐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6.300%。其中,协调发展指数对农业发展质量指数的贡献度最大,其次是绿色发展指数,再次是分享发展指数。分区域看,中国农业发展质量呈“东高西低”态势,但年均增长率呈“东低西高”态势,表明东、中、西部地区农业发展质量存在收敛趋势。

4.2 政策建议

(1)大力提升农业技术创新,加强创新对农业发展质量的贡献度。例如,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创新农业经营管理模式,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提升农业生产规模、数字与绿色化。

(2)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积极探索乡村治理的新方式与新模式,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的幸福感。

(3)注重统筹发展,缩小不同地区农业发展质量差距。中国东、西部地区农业发展质量差距明显,在制定提升发展质量政策时,不能“一刀切”,而是有针对性地给予政策支持。同时,加强东西部地区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西部农业发展质量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内涵高质量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活出精致内涵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