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留得正气冲霄汉,著成信史照尘寰

2023-03-24 14:25
关键词:李陵何谓匈奴

司马迁生于史官世家,父亲司马谈曾任太史令达三十年之久。司马迁10岁起诵读《古文》并接受其父的启蒙教育。其父病危时,拉着司马迁的手,流着眼泪对他说:“……我死了以后,你一定要接着做太史,千万不要忘记我一生希望写出一部通史的愿望。你一定要繼承我的事业,不要忘记啊!”

这一番殷殷嘱托极大地震撼了司马迁,也让他看到了父亲作为一名史学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知道了父亲将自己毕生未竟的事业寄托在了自己身上。

天汉二年,李陵出征匈奴被围,在矢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匈奴。武帝大怒,文武百官也大骂李陵投降可耻。司马迁辩言:“李陵转战千里,矢尽道穷,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他虽投降,尚属情有可原。臣以为只要他不死,他还是会效忠汉朝的。”盛怒中的汉武帝听了司马迁的这番话,认为司马迁有意替李陵护短开脱,把他投入监狱,并处以宫刑。

不幸的遭遇,尤其是宫刑,使司马迁的精神受到极大刺激,曾一度想自杀。但他想起了父亲的遗言,又以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韩非等在逆境中发愤有为鼓励自己,终于以惊人的意志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经过十四年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史记》。

多维解读一

生命与荣誉。何谓小,何谓大?宫刑之辱不够大吗?司马迁忍了。写史之苦不谓大吗?他忍了。生命与荣誉哪个更重要?他为了完成父亲的嘱托而选择了苟活,从此便受尽凌辱。在他心中,痛苦、耻辱以至于常人都不能忍受的冤屈都变得很小,只剩下《史记》这个恢宏的目标,只剩下这唯一的精神支柱。

多维解读二

责任担当。司马迁接受了父亲的临终嘱托,这样,他写《史记》,于公有修史的职责,于私是完成父亲的遗愿。为此,他在宫刑所带来的奇耻大辱中发愤著书,他要完成父亲的嘱托,更要为中华民族留下一部史书,这份责任在他的心中至高无上。

猜你喜欢
李陵何谓匈奴
《李陵变文》非正统英雄观新探
朔风又起
李陵,没有任何伟业能和做个忠臣相比
奋不顾身
匈奴王的珍宝
What is VR 何谓VR
义退匈奴兵
李代桃僵(上)
“生化危机”之匈奴的阴谋
何谓景泰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