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了37年

2023-03-24 18:59立新
关键词:周师傅妻儿发廊

立新

两年前,我搬进新家,看到了周师傅在小区不远处开的“木子理发店”。在那儿理过几次发后,感觉不错,价格合理亲民,理得也很好,于是决定每月都去他那儿理。

去的次数多了,便跟周师傅熟悉了起来,也知道一些关于他的故事。今年57岁的他,从20岁时就开始给人理发,“我的第一个店开在省委大院附近,当时叫‘木子发廊,生意很好。”周师傅说,那时自己年轻,每天站着工作十多个小时,一点都不觉得累,“改革开放不久,我是第一批开理发店的个体户,有钱赚!”

但几年后,房东不愿意把房子租给他了,周师傅只好搬店,“搬店三年穷啊,得重新找店面,然后装修,购买新设备:椅子、镜子、转灯牌……”最主要的是,因此丢失了很多老主顾,“理发都是就近,我只能重新一点点地积累顾客资源。”

周师傅结婚后,爱人也成了一名理发师,两人把理发店经营得风生水起。但等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他们又把店搬到儿子学校附近,只为接送孩子方便。

“实际上,只能说是送,很少接过。”每到放学时,夫妻俩就有点着急,因为店里的生意忙,根本走不开,只能让孩子自己走回来。

孩子上中学后,周师傅又再次搬店,在中学附近开了新店,曾经的顾客资源再次丢失,“没办法,一切为了孩子,离他近些,心里就会踏实一些。”

现在的这个店,是周师傅经营的第4家店,已经租了13年了,顾客大多是附近的住户。为了不让顾客流失,6年前,周师傅开始建微信顾客群,目前他已建了8个群。“每个群里有七八十人,都是我的顾客,我经常在群里发红包,提醒他们有空来理发,怕他们不来,去别家理。”

周师傅也有些“铁粉”,住得较远,但每月都会开车来理发,就是因为信任他,“有个小伙子5年前常在我这理发,后来他留学去了,没想到回国后,他还愿意来我这理发。还有好几个小伙子,结婚的头也在我这理的,这让我感到很自豪、很骄傲。”

除了儿子结婚他歇业了一天外,37年来,周师傅几乎从未休息过,也从未外出旅行过,“没法歇,天天都有人来理发,总不能让他们白来一趟吧。”

从早年的“木子发廊”到后来的“木子理发店”,再到现在的“木子美容美发店”,周师傅说,变的是叫法,不变的是多年如一日的坚守,“有的祖孙三代人都在我这里理过发,有些人,我是看着他们的头发一点点变白的,直到最后再也不用到我这里来理发了。”

周师傅从不会推销卡,他理发规规矩矩,本本分分,认认真真地守着老手艺,不搞花里胡哨的,翻新不多,也因此自感跟不上现在的潮流,“有些年轻人进来理发,从头到尾都在表达不满,说我这也理得不好,那也理得不对,我只能笑着赔礼,顾客是上帝嘛。”

日日需站着,站久了难免会腰酸背痛,脖子不舒服,周师傅说,他也曾厌倦过理发这门手艺,觉得它太乏味,重复性太强,也因没有休息日而对不起妻儿,但也只是想想而已。每天结束工作后,他还是要认真地扫清地上的每一根毛发,再仔细地擦擦剪刀,给剃须刀上上油,为第二天的开门营业做准备,为一家人的明日谋划。

又累又乏味,一站就是37年,虽不是很喜欢,但却依然坚持在做,周师傅也应该算得上是个了不起的匠人吧。

没错,将平凡的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认真做,就是了不起。

(摘自《思维与智慧》2023年第9期上半月,有删改)

赏析

文章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展现了生活中的一个小人物——周师傅的风采,从早年的“木子发廊”到后来的“木子理发店”,再到现在的“木子美容美发店”,周师傅用自己执着的坚守,从事着平凡的工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用37年的時间诠释着一个匠人的精神,这何尝不是一种美好的品行?文章娓娓道来,语言质朴,尤其是周师傅身上闪烁着人性的光芒:疼爱妻儿、善待顾客、手艺精湛、价格公道……这一切都打动了读者的心灵,让人肃然起敬!

猜你喜欢
周师傅妻儿发廊
我不是一把秋扇
八旬老太和她的两元“发廊”
妻儿帮陈宝国走过更年期
修车摊儿
行为艺术的自行车(微篇小说)
谋生之道
孙建平
铁门关
烫头
路的尽头是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