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创造力倾向现状与优化策略

2023-03-26 05:58王天琪庞文慧
黑龙江科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硕士创造力导师

王天琪,庞文慧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沈阳 110000)

创新性人才是助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源。“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创新型人才服务社会的职能。“双创”教育成为高校内部教学与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创新创业课程在高校开展得如火如荼,创造力水平成为考核毕业生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创造力是指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产品的智力品质[1]。研究生教育作为高层次的教育体系,是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阵地。创造力倾向即创造性人格[2],是能够在后天的学习与训练中逐渐提高的。硕士研究生的创造力倾向不仅可以作为其创造力水平的衡量指标,还可以作为评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

1 研究设计

1.1 问卷的设计与构成

“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由美国著名学者Frank.E.Williams制定的创造力倾向量表修订而成,重点对创造力倾向中“人格或行为”这一指标进行测验。“人格或行为”包含四个维度,分别是冒险性、好奇心、想象力和挑战性[3],其中冒险性指的是面对陌生的环境勇于探索的态度,此项得分高,说明人能勇敢面对失败,在遭到反对和质疑时敢于与他人辩论。好奇心指的是对于陌生事物的渴望和好奇,此项得分高,说明人对陌生事物有足够的兴趣,能够深入探索事物内部的具体原因。想象力指的是基于已有的知识库和实践经验对新事物产生联想的能力,此项得分高,说明人想象能力强,思维活跃,擅长推测和将虚幻的事物具象化。挑战性指的是直面困难和挑战的态度,此项得分高,说明人能够在面对复杂事物时保持冷静的头脑迎难而上,寻求真相。

为了切合实际,本次调查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调整。问卷整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信息采集,包含性别、年级、学科门类、本科毕业院校四个方面。第二部分为创造力倾向的具体调查,在保留量表原有维度的情况下,每个维度减至5个问题,每题5个选项,采用客观计分原则,各项满分20分,共100分。第三部分为创造力倾向的影响因素调查,包含导师支持、内在动力和学习目标三个维度,每个维度3个问题,每个问题设5个选项。采用客观计分原则,各项满分15分,共45分。

2.2 样本描述

数据来自S师范大学在校硕士研究生,利用问卷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问卷85份,其中有效问卷82份,无效问卷3份。

在有效问卷调查对象中,男生36人,占43.9%,女生46人,占56.1%;一年级学生42人,占51.2%,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均为20人,各占24.4%;本科毕业于双一流高校的学生16人,占19.5%,毕业于普通省属本科院校的学生56人,占68.3%,毕业于其他高校的学生10人,占12.2%;文科生42人,占51.2%,理科生22人,占26.8%,工科生16人,占19.5%,还有2人为其他学科学生。

3 结果与讨论

3.1 信度与效度分析

信度(Reliability)代表问卷的一致性,通常用Cronbach’s Alpha系数来评估,该系数越大,说明数据的内部一致性程度越高。本次调查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87,信度很高。

效度(Validity)代表问卷的有效性,用来衡量某个具体问卷是否能够准确检测出需要测量的事物[4]。本次调查的KMO值为0.808,Bartlett检验的sig为0.000,表明调查数据有效,可以进行分析且所取数据来自正态分布总体。

3.2 创造力倾向发展的总体情况

参与调查的硕士研究生创造力倾向的情况如表1所示。从总体分值来看,82名研究生的均值为73.99,标准差为9.83,最高分90,最低分47,极差55,说明参与本次调查的硕士研究生的创造力倾向存在较大差距,高分者和低分者占比较低,整体来看大多处于良好水平。硕士研究生创造力倾向的总体均值为3.70,创造力倾向虽表现出正向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其次,硕士研究生创造力倾向各维度的得分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其中好奇心得分相对较高为4.01分,得分最低的是想象力,仅为3.22分。

表1 硕士研究生创造力及创造力倾向统计Tab.1 Creativity and creativity tendency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表2 创造力倾向总体得分与各维度得分间的相关性Tab.2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overall score of creativity tendency and the scores of each dimension

如上表所示,硕士研究生创造力倾向与四大维度都存在显著正相关(P=0<0.01),其中好奇心与创造力倾向的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高达0.892。其次是挑战性和冒险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45和0.728。而想象力相关系数相对较低,为0.668。

3.3 创造力倾向发展的差异性分析

根据被调查对象的性别、年级、本科学校层次、学科门类四个特征变量,对硕士研究生创造力倾向总体情况及其各维度情况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创造力倾向的差异性。

3.3.1 性别与硕士研究生创造力倾向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创造力倾向在不同性别中产生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不同性别的硕士研究生在整体创造力倾向上未存在显著性差异。从单个维度看,除了冒险性外,其他三个维度没有显著性差异;从数值来看,除了挑战性维度中女性硕士研究生的平均分高于男性,其他三个维度的得分及总分均为男性高于女性。

3.3.2 年级与硕士研究生创造力倾向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不同年级硕士研究生创造力倾向的差异性进行检验,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不同年级硕士研究生的创造力倾向整体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比较均值得出研二年级均分最高,其次是研一年级,最后是研三年级。从单个维度看,好奇心和挑战性存在显著差异,且研二年级同学平均分普遍高于研一和研三年级的同学。冒险性和想象力则无明显差距。

表3 不同性别硕士研究生创造力各维度的差异状况

3.3.3 本科学校与硕士研究生创造力倾向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本科学校不同的硕士研究生创造力倾向的差异性进行检验,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本科学校不同的硕士研究生在四个维度及总体程度上均无显著差异。

表4 不同年级硕士研究生创造力各维度差异状况Tab.4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creativity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of different grades

表5 不同本科学校硕士研究生创造力各维度的差异状况Tab.5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creativity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at different undergraduate levels

3.3.4 学科门类与硕士研究生创造力倾向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创造力倾向在不同学科门类硕士研究生中的差异性进行检验,统计结果如表6所示。不同学科门类的硕士研究生创造力倾向在整体上存在显著差异,工科生整体创造力倾向平均分最高,其次是文科生,最后是其他门类学生和理科生。

表6 不同学科门类硕士研究生创造力各维度的差异状况Tab.6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creativity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different disciplines

3.4 创造力倾向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主要分析导师支持、内在动力及学习目标这三个影响因素与创造力倾向的关系及关联程度。创造力倾向各影响因素与创造力倾向间关联性较好,均有显著相关性,其中内在动力与创造力倾向的相关性极显著(见表7)。

表7 硕士研究生创造力倾向影响因素与创造力倾向相关性分析Tab.7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reativity tendency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以创造力倾向总体为因变量,以导师支持、内在动力和学习目标为自变量,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法进行变量之间的分析,最终三项影响因素都进入回归方程,见表8。R2为0.375调整R2为0.382,说明创造力倾向有38.2%是由导师支持、内在动力和学习目标这三个因素引起的。导师支持、内在动力和学习目标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216、0.594、0.312,均为正数,即对创造力倾向产生正向影响。综上得出的最终线性回归方程为:创造力倾向=0.216(导师支持)+0.594(内在动力)+0.312(学习目标)+2.222(常数)。从标准化的回归系数来看,学生自身的内在动力所占权重最大,系数为0.614,其次是学习目标,系数为0.361,最后是导师支持,系数为0.198。

表8 硕士研究生创造力倾向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Tab.8 Results of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reativity tendency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4 结论与建议

4.1 调查小结

通过差异性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硕士研究生的创造力总体上处于中上等水平,少数被调查者创造力倾向较高,得分较高。从各维度看,硕士研究生创造力的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其中好奇心得分最高,想象力相对落后,因此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既要保持其好奇心,提升他们的探究力,还要加强对他们想象力的培养及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同性别和不同本科学校层次的硕士研究生的创造力倾向在总体上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一结果也打破了传统的印象。学科门类与硕士研究生创造力倾向存在水平(双侧)上的正相关,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工科类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在创造力倾向上要优于文科生和理科生。通过影响因素分析可以看出,学生自身的内在动力是影响创造力倾向的最大因素,因此在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育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创造兴趣。学生自身对学习目标的期望和导师在指导过程中的帮助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硕士研究生的创造力倾向。以上分析表明,创造力是可以通过后天影响改变的。目前,我国高校对于硕士研究生的创造力培养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进一步优化。

4.2 优化策略

要想更有效地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创造力,高校应积极搭建创新平台,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实践途径。导师应优化指导行为,发散学生思维。学生自身则要主动拓宽视野,积极投身实践。三方合力,系统地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创造力。

4.2.1 搭建创新平台,优化创新氛围

高校是研究生创造力养成和提升的摇篮。高校应结合本校特色,有针对性地对硕士研究生的创造力进行提高。①应打造创新实践的平台,加强学校和社会的沟通与交流,共同建设联合实习基地,开展创新孵化园等项目,为硕士研究生打造更加广阔的创造力发挥空间。②应进一步改善图书馆和实验室的硬件设施,通过引进更多的图书资源和电子文献来丰富学生的视野,引进新的实验设备和器材为学生提供更多拓展能力的途径。③要注意校园隐性文化的作用,隐性文化作为一双看不见的手,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通过开展宣讲活动、改变校园装饰、举办交流研讨会等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

4.2.2 优化指导行为,发散学生思维

导师作为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直接影响者,在学生创造力的提高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导师自身就要具有高水平的创造意识。研究生导师要具备充足的知识储备、专业的理论基础、优秀的科研能力和先进的创新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新型师生关系,鼓励师生间的平等交流。要引领学生独立探索并在关键步骤给予充分的指导,尊重硕士研究生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鼓励学生养成勇敢试错,不怕困难的精神。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学术研讨会,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动态等等。相较而言,内在动机更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产生和创造力的发展[5],因此导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应把握学生的内在需要,通过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提升其创造力。

4.2.3 主动拓宽视野,积极投身实践

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不管是专业课知识还是其他知识,都是硕士研究生创造力发展的基石。知识储备越丰富,涉猎的领域越复杂,对知识的掌握越扎实,就越容易迸发创造性的灵感。对于学生来说,要寻找自身的兴趣点,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内主动获取更多的资料,拓宽学术视野。在跨学科研究日益兴起的背景下,创造力倾向越高越能找到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度,从而促进自身科研能力的提高。硕士研究生还要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和不怕困难的坚韧性,要合理利用课外碎片化时间,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或者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自身的创造力,更能够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为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硕士创造力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V eraW an g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导师榜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