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生择业焦虑的影响因素
——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

2023-03-26 05:58黄华壮
黑龙江科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生源条目因素

廖 凌,廖 文,石 怡,黄华壮

(1.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2.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0)

大学生择业焦虑主要包括“就业竞争压力、缺乏就业支持、自信心不足和对就业前景担忧”[1]等。而高职护生就业选择面较窄,因此面临着更大的择业焦虑。主要分析影响高职护生择业焦虑的一般因素及社会支持因素,旨在科学有效地降低其择业焦虑,促进高职护生的就业。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1年11月—2022年3月,选取百色市右江民族医学院护理专业的25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最终有效研究对象205人。其中,女生152人,占74.1%,男生53人,占25.9%;18~20岁学生149人,占72.7%,21~23岁学生56人,占27.3%;大一学生104人,占50.7%,大二学生31人,占15.1%,大三学生70人,占34.1%;来自城市的学生31人,占15.1%,来自农村的学生174人,占84.9%;独生子女27人,占13.2%,非独生子女178人,占86.8%;班干部54人,占26.3%,普通学生151人,占73.7%。

有效的研究对象选取标准:全日制护理专科生,自愿参加本次调查研究,问卷填写完整,问卷填写认真。

1.2 研究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城乡分布、编制影响、期望就业行业等。

2)择业焦虑量表:包括就业竞争压力(含7个条目)、缺乏就业支持(含8个条目)、自信心不足(含5个条目)和对就业前景担忧(含5个条目)4个维度,共25个条目[2]。Cronbach′sα为0.951,采用Likert 5分法,从完全不符到完全符合分别计1~5分,总分范围在26~130分,得分越高表明择业焦虑越严重。

3)社会支持量表:包括客观支持(含3个条目)、主观支持(含4个条目)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含3个条目)3个维度,共10个条目[3]。Cronbach′sα为0.738,总分即10个条目之和。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高职护生择业焦虑分值

高职护生择业焦虑总分为(78.63±19.40)分。就业竞争压力得分为(21.48±5.41)分,缺乏就业支持得分为(26.09±6.89)分,自信心不足得分为(15.99±4.37)分,对就业前景担忧得分为(15.08±4.08)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缺乏就业支持、就业竞争压力、自信心不足、对就业前景担忧。

2.2 影响高职护生择业焦虑的单因素

影响高职护生择业焦虑的主要因素有生源地、去编制化改革的影响、专业认同、期望就业行业、社会对护士的态度(P<0.05),主要表现为来自农村、去编制化改革影响就业意向、希望从事医疗相关企业、不喜欢从事护理专业、不认为护士受社会尊敬的高职护生的择业焦虑程度更高(见表1)。

表1 影响高职护生择业焦虑的单因素分析Tab.1 Single factor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career selection anxiety

2.3 高职护生择业焦虑的多元回归分析

将社会支持与择业焦虑进行相关分析显示,社会支持与择业焦虑呈显著负相关(r=-0.16,P=0.025)。将社会支持及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见表2)和多元线性分层回归分析(见表3)。结果提示,生源地、去编制化改革的影响、对护理专业的态度是影响高职护生择业焦虑的主要因素。

表2 自变量赋值方式Tab.2 Independent variable assignment

表3 高职护生择业焦虑的分层回归分析 (n=205)

3 讨论

目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较好[4],但高职护生择业焦虑整体处于中等水平。部分高职护生缺乏就业支持,面对陌生的就业环境,缺少就业程序和就业政策信息的支持,与高校关于就业信息传达不到位和就业培训工作不完善有关。高职院校可为护生提供就业答疑服务平台,积极关注就业政策的走向,增强护生的职业认同感,以缓解高职护生的择业焦虑。右江民族医学院高职护生的择业焦虑也处于中等水平,生源地、去编制化改革、专业认同是影响其择业焦虑的重要因素。

3.1 生源地为农村的高职护生择业焦虑更高

根据单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可知,生源地为农村的高职护生比生源地为城市的高职护生择业焦虑更高。由于农村在经济、获取信息的途径等方面落后于城市,来自农村的学生在与来自城市的学生竞争就业岗位时会产生一种自卑感,认为自身可能比不过来自城市的学生,导致其缺乏自信。当面对择业压力时,来自农村的高职护生就会比来自城市的高职护生产生更高的择业焦虑[5]。建议高职院校多为护生提供心理讲座和心理辅导,提高高职护生的抗压能力。

3.2 去编制化改革影响高职护生择业焦虑

去编制化政策的初衷是促使人才合理流动,使人才不受编制身份的约束去寻求更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平台。但是,各类人才及高校应届毕业生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固有的就业观念,仍旧看重编制身份,认为编制就是铁饭碗,初次就业及再次择业时仍紧盯解决编制的岗位,使就业面变窄,错失了一些较好的就业机会[6]。与此同时,医学专业对于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去编制化改革背景下很难保证高职护生的岗位不会被更高学历的竞争者替代。因而去编制化改革对高职护生择业焦虑产生一定影响。

3.3 高职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态度影响其择业焦虑

不喜欢护理专业的护生择业焦虑比喜欢护理专业的护生显著,职业认同感低的护生择业焦虑更高。护生的职业认同是护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职业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和,职业认同度高有助于提升护生的学习能力,保证其以后在临床实践中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职业认同感低可能会导致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中途选择退出护理学专业、择业后从护理岗位离职等消极心态,造成护理人才的流失。

猜你喜欢
生源条目因素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解石三大因素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图表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
不服不行的搜索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