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通信工程专业建设

2023-03-27 20:13张银胜单慧琳刘罡
科技资讯 2023年4期
关键词:建设措施通信工程专业建设

张银胜 单慧琳 刘罡

关键词: 产教融合 通信工程 专业建设 建设措施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发展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产业急需紧缺學科专业[1]。教育部也明确提出地方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过程中,要把办学思路转变到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以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为目标。

如何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为地方经济和产业培养最具竞争力和较高契合度的人才,对高校的工科专业建设提供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2-3],在此背景下,对通信工程专业建设提出了很多迫切的改革要求。校企深度合作对通信工程等工科专业建设尤为重要,校企深度合作能够转型到以坚持需求导向、服务地方经济、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上来,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有着积极意义。

1 产教融合内涵

产教融合内涵核心是形成专业与产业密切契合、相会依存、相互促进、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让产和教充分发挥各自独特的优势,进而优化社会各类资源配置,促进信息和资源共享,最终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目前,产教融合种类较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政策误区困境、合作停留在协议阶段无法深度合作及产教存在矛盾等问题。

在欧美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工科专业建设的实践实验教学环节,实践环节形式多样,高校、企业合作并与工科专业结合的教学模式各有特点,其中德国的双元制把实践分成专业理论与技术技能培训两方面,其对应教材采用双重内容,学生角色也具备两种身份。法国的学徒制是政府、学校、培训中心、企业四部门全员协同参与,基础理论及技术课程在学校和培训中心进行,实践和实习在协同企业进行,全程配有专业教师和工程师进行指导。英国采取三明治模式,即把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应用、综合实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 [4]。国外高等院校产教融合发展较早,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其共同特征是顶层设计具有政府和法律的支持与保障,高校教育教学紧贴产业和企业需求,学制灵活,企业高度参与,真正做到产教深度融合。

产教融合在我国工科类专业建设上也开展较早,尤其在部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其根据企业需求定制,依靠企业资源由学校主导开展合作,但企业没有发挥主导作用,校企合作深度远远不够。刘和剑等学者于2018 年以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通信工程专业为对象,对以校企合作的形式进行专业建设的思路和具体策略进行分析,初步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实践操作办法。李清波等学者于2017 年研究淮阴师范学院与北京华晟经世公司合作,推动教育、产业、人才和创新等的深度融合,提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构建措施和建设方案。鲁春阳等学者于2016 年以河南城建学院为例从产教融合的视角阐述双师型师资培养渠道与构建教师多元发展平台的重要性。景莉莉于2016 年以长春财经学院为例探讨了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和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综合看来,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专业建设有了新的内涵,深度还有待挖掘和完善,同时产教融合也为培养实用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强大的动力[5-8]。

2 通信工程专业建设面临的难题

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是新时期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产物,其存在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新型的应用型人才,根据目前就业环境分析,企业和公司为降低成本,倾向于招聘有一定工作经验可以迅速开展工作的毕业生,在中国中小型企业较多,调查表明此类企业一般不愿意去培养新人,其员工入岗培训周期低于一个月。另外,从学校层面,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存在质量下降,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和物联网等技术日新月异,学校培养的学生远远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其中工科毕业生竞争力尤其不足等问题,主要表现在创新意识缺乏、不具备初步工程实践能力、知识结构单一、实践动手能力差等。从无锡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具体来看,该专业毕业生对所学知识应用领域不熟悉、就业目标不清晰,导致专业和工作行业关联度较低。

通信工程专业的建设对教学实践条件较高,专业实验室建设初期投入经费较高,且相关实验设备先进性有一定的时效性,例如:无锡学院初期投入通信通信综合系统实验室、通信技术融合实验室、系统仿真实验室目前面临升级和换代的要求,否则跟不上同行等技术发展的要求,人才培养目标沦为空谈,因此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深度合作资源共享,尤其是让学生操作不过时的技术设备是人才培养的前提[9-10]。

3 建设目标

根据无锡市“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需求培养具有复杂工程问题研究分析和设计开发的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培养适合江苏科技发展特点的、信息与通信领域的紧缺人才,培养服务于未来通信网络、物联网通信和通信设备的一流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

在专业建设中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逐步形成以“工程导入、产教融合、协调发展”等特色优势,人才培养理念得到了进一步凝练,特色优势如图1所示。

3. 1 工程导入特色

按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与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合理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形成学校、企业、专业、职业机构的四级特色专业建设体系。

3. 2 产教融合特色

依托无锡物联网优势产业拓宽专业建设口径,成立了华为ICT 学院、中科芯微电子产业学院;与20 余家企业深化校企合作,在课程教学、实践实习等方面与企业共享师资;设立校企实践基地,紧跟通信最新技术,增设了物联网近程通信、通信全网融合、软件无线电等特色课程,课程设计上推行案例式、项目驱动式教学,共同编写实践实训类教材;坚持“传授知识、能力培养和实现价值”三位一体融合,全面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具体如图2 所示。

3. 3 协调发展特色

以校企、校地、校校共建课程资源为先导,形成了以“学科竞赛、技能证书、成果培育”联动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特色。

4 建设举措

根据产教融合内涵要求,通信工程专业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师资建设为手段,以教学内容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适应通信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建设优质的核心课程,改善实验实践条件,建设教学科研团队,建立相关教学标准,带动和示范同类专业的建设。构建“一条主线、二大目标、三类支撑、四种手段”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图3所示。

4. 1 探索四轮驱动,优化产教融合机制

积极探索基于“四轮驱动”(即责任驱动、价值驱动、内涵驱动和愿景驱动)的产教融合合作机制,学校各职能部门与学院高度重视,校企双方从“融入”走向“融合”。校企双方的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定期深入行业调研,通过深入衔接与合作,打破“表层”合作,丰富合作内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持续发展为目标,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才培养方案、课程大纲和评价,共同推进课程资源、课程教材建设,方案制订后提交教学指导委员审批后执行。

4. 2 发挥体系优势,推进专业建设规划

立足无锡及江苏地区,对产业链上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密集调研,深度研讨,寻找校企合作、体系共建的新途径。重点在对开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两类教育融合路径与人才队伍建设进行研讨,明确通信工程专业建设思路,树立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的信心,为未来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4. 3 对接新兴产业,协同培养创新人才

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结合无锡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将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交叉融合;创建了“分阶段、分类别、分方向”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坚持通信工程专业实施专业双负责人制度,即校企双方各派一名骨干教师担任专业负责人。充分利用产教融合行业资源优势,调研设置新专业必要性和可行性,向學院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专业论证报告;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全程指导,并提供咨询指导意见。

与多家知名企业展开合作,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论证,把专业理论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紧密结合,课程目标渗透到实习实践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4. 4 融合多方资源,形成特色教学体系

依托学校现有的创新创业实践中心、ICT 学院和产业学院,与多家知名企业建设通信全网融合产教融合基地、创新平台和考试认证中心和就业实践基地,基地和中心为通信工程专业提供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通信全网融合实践,以及软件无线电综合系统设计和物联网综合实践等共建课程的实践教学,工程创造学和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等双创课程邀请聘请校外工程师进行教学,遵循OBD 理念,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30% 以上,形成分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实践教学手段,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条件保障。

4. 5 深化教学改革,建立“3+1+X”教学模式

坚持“专兼结合、校企联合”师资建设原则,建立产教融合的优秀科研教学团队,目前建有高能效5G 工业互联网风险控制技术科研团队、物联网通信教学团队和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教学团队;基于“厚基础、强技能、高素质”的理念,建立“3+1+X”的校企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和多家公司探索出“工程实训”“以证代考”等应用型人才教学方式。

4. 6 坚持成果导向,完善创新创业机制

学校和学院建立基础科研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创新创业基金和创业载体与孵化的长效机制,形成了省—校—院三级大学生创新体系;以赛促学,开设竞赛培训课程和学科竞赛实验班,形成了由学科竞赛、技能证书、专利申请等冲抵学分的机制。

利用学校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积极与无锡大中型企业、研究院所合作,创建一流实践创新平台;进一步推进学科竞赛建设,坚持以教促赛、以赛促学、以学促教,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因材施教与分类培养相结合,兼顾“专业+专长”以及“特色+特长”,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强化实践能力,着力培养满足地方先进产业发展需求的多元化创新人才。

5 结语

该文以无锡学院为例,重点阐述了产教融合模式下通信工程专业建设目标和建设措施,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通过建设该专业的工程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结合无锡市信息技术和物联网产业规划,以“新工科”为指引,打造区域一流、特色鲜明的通信工程专业,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教学内容改革为动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建立相关教学标准,带动和示范同类专业的建设,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撑。

猜你喜欢
建设措施通信工程专业建设
高校办公室凝聚力建设探讨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雇主品牌建设 
国有企业信息工程一体化建设管理模式初探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探析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浅析铁路通信工程应用接入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