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让生本教育思想回归体育课堂

2023-03-28 11:19季家俊
教育界·A 2023年5期
关键词:体育课堂措施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引入生本教育思想,主动依据学生的需求、个性,进行课前准备工作、课堂教学活动的优化,能够有效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在践行“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等理念的过程中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本;体育课堂;措施

作者简介:季家俊(1994—),男,江苏省南通市如东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

引入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思想,有利于为学生设计更好的学习活动,推动教育改革。生本教育思想提倡改变传统师本的教育结构,真正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为了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教师有必要引入生本教育思想,采取多种措施,在“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理念的践行中提升体育教育实效。

一、以生为本,做好课前工作

生本教育思想强调教师要从学生出发,高度尊重学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教育准备是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的依据,教师如果在教育准备工作中忽视学生本位,那么在实际开展教育工作时,将难以在课堂上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1]。所以,在实际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前,教师应当立足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及学生的体育素养等,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课堂活动,以便在做好充足准备的同时,提升教育的精准性,让整堂体育课更加契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一)以学定教,优化备课

课前备课环节是教师事先为教育活动进行准备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常会预先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以便之后有序地开展课堂教学[2]。但是,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部分教师会直接根据自身的教育经验,为学生设计学习目标、学习活动,较少考虑学生当前的喜好、发展水平,致使实际的课堂教育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对此,教师不妨在生本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开展备课工作,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运动水平,以及学生期待的体育训练形式,以便真正地立足學生,优化备课。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排球前,教师可以基于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从而根据学生的意见完成课堂活动的安排。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分发电子问卷,了解学生期望的活动形式、积累的排球知识以及打排球的经验。随后,教师可以浏览网络上同行分享的公开课视频资料,预设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从而更加精准地把握学情。之后,教师可以结合排球运动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自主练习、合作练习、玩游戏等学习活动,并将设计好的学习方案发送给学生,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便对学习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设计出更加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排球学习活动。

教师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搭建与学生进行线上沟通的渠道,能够有效了解学生的想法,并基于学生的意见改进教育方案,以便逐步践行“以学定教”的理念,真正地让生本教育思想贯穿于整堂体育课。

(二)全面发展,细化目标

生本教育思想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期望教师真正地基于学生的发展诉求,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促使学生获得全面的成长[3]。教学目标是整个教育活动的指南,在通常情况下,多数教师会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育活动的精心安排,以便在逐一开展各项活动的过程中达到相对理想的教育状态。为了引入生本教育思想,教师有必要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比如,在投掷实心球这节课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制订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首先,教师可以对投掷实心球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明确让学生掌握投掷实心球的技巧、锻炼上肢力量等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围绕上述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投掷实心球的基本技巧,熟悉实心球的球性,提升球感;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次练习,提高投掷能力,通过“手推车”等游戏,发展上肢力量,锻炼反应能力,通过合作练习的方式,提高团队协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获得勇气,在相互协作中强化互助意识、团队意识,基于练习的过程,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随后,教师可以基于上述目标进行学习活动的安排,促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后,达到相应的效果,逐步实现体育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德育素养的全面发展。

教师重视教学目标,主动地以教学目标中的各项要求为导向,合理地安排课堂的活动,能够在推动目标落实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凸显生本教育思想的优势。

二、以生为本,助推自学活动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部分教师习惯于采用“先示范,再指导学生训练”的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只能亦步亦趋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开展体育锻炼,长此以往,学生将难以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参加锻炼的欲望也会逐渐降低[4]。为了让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具备自主练习的能力,教师有必要利用微课、合作活动等,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逐步践行生本教育思想。

(一)巧用微课,自主学习

微课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产物,具有短小精悍的优势。利用微课能够在短时间内为学生呈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知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利用微课还能够迅速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简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因此,在基于生本教育思想组织学生自学体育运动时,教师不妨利用微课,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促使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学习相应的体育运动技巧,从而通过自学的方式提升体育学习的效果。

比如,在健美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学健美操的效果。教师可以对健美操的基本步伐、手型进行分析,明确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随后,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学习规律,合理地安排微课中各个知识点的出现次序,并利用视频、图片等,丰富微课内容。做好微课后,教师可以将其发送给学生,引导学生对微课进行观看,促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健美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学生可以先利用网络进行自主检索,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再对仍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整理,反馈给教师,以便得到教师的专业解答,准确地掌握健美操的各种动作技巧。

教师利用微课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能够充分发挥生本教育思想的优势,便于学生完成对体育运动的自主学习,从而让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快速的发展。

(二)合作互动,协同共进

生本教育思想倡导学生通过合作互动的方式,进行未知内容的探索。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部分教师总是在提醒学生,纠正学生的动作,这使得学生难以依照自身的节奏练习体育运动技巧[5]。而开展合作学习活动,能够促使学生基于同伴的指导,共同探究标准、正确的体育运动的动作、技巧。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绽放风采,拥有更加自由的练习空间,教师有必要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组建合作互动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协同共进中,共同提升体育运动的实效。

例如,在乒乓球运动的教学中,为了加快学生的自学进度,让学生以互助的方式掌握乒乓球运动的技巧,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你打过乒乓球吗?你对乒乓球运动了解多少呢?”等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以便根据学生的回答,对学生有无乒乓球运动经验进行判断,再对学生进行分层,并按照互补的原则,对组员进行恰当的分配,使各个小组内既有打过乒乓球的学生,也有未接触过乒乓球的学生。在分好组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出本组的组长,让组长负责统筹整个小组的练习活动。随后,教师可以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依靠同伴的力量,逐步掌握乒乓球运动的动作、技巧,提高练习的质量。

教师先对学生的运动经验进行了解,再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能够让学生共同完成对体育运动的探究,从而提升练习实效。

三、以生为本,提高教学质量

生本教育思想要求将学生看作课堂的主角,而教师作为辅助人员,应当满足主角的需求,让主角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但是,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中,不少學生的个性无处释放,学习兴趣也难以被激发。所以,在将生本教育思想引入体育课堂后,教师应当正视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主动利用游戏等活动,为学生创设有趣的练习氛围,促使学生在积极参加锻炼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和体育运动能力。

(一)尊重个性,满足需求

在生本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多数教师期待学生表达自己的合理诉求,从而按照学生的诉求开展教育活动。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部分教师未将每个学生看作独立的个体,基于学生个体的独特性以及个体的诉求,为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对此,在基于生本教育思想开展体育训练时,教师应当更加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需求,有意识地开展可自主选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遵从自己的内心,让每个学生都可以释放自己的个性。

例如,在短跑教学中,为了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奔跑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短跑训练,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方式。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正确的短跑姿势,发展学生的跑步能力。随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接力跑等活动的训练方式,让学生基于对自己的了解,选择自己喜爱的训练方式。对于一时选不出训练方式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意见。在做好选择后,选择同一训练方式的学生成为一组,共同开展短跑训练。

教师尊重学生的喜好,为学生设计可自主选择的训练活动,能够彰显学生的个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有效完成体育训练任务,从而逐步提升练习质量。

(二)巧用游戏,趣味施教

生本教育思想需要教师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和态度,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利用游戏能够迅速地点燃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激发练习的欲望。但是,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游戏只会消耗学生的精力,无法助推高品质体育课堂的构建。实践证明,开展恰当的游戏活动,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玩乐的同时完成学习任务。在生本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应当积极地利用游戏引导学生开展体育锻炼。

比如,在足球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活动,为原本枯燥的课堂增添趣味。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足球运动的停球、脚内侧踢地滚球等动作技巧,提高学生的足球运动能力,并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简单地介绍“定点传球”游戏的规则,让学生对游戏的玩法有直观的了解。随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场地布置,让学生更有主人翁意识。在布置好场地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按照规则参与游戏,促使学生在玩乐中自觉练习停球、传球的技巧,从而进一步提高足球运动能力。

教师根据体育运动的训练内容,为学生引入恰当的游戏活动,能够有效活化学生的练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不断提升运动能力,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师有必要深入学习生本教育思想的内涵,找准在体育课堂上引入生本教育思想的落脚点,以便优化传统的备课方式、教学形式,让学生经历自学的过程,更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更主动地团结同伴,从而在不断练习中逐步达到相对理想的练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旺霞.生本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对策探究[J].考试周刊,2021(A2):1-3.

[2]仇中付.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学体育教学探究[J].情感读本,2018(15):27.

[3]白甜.生本理念下农村小学体育游戏的校本课程开发[J].家长,2020(11):12-13.

[4]丁赛红.“生本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课堂构建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9(09):14-15.

[5]周敏慧.巧设游戏,创新教学: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2(03):165.

猜你喜欢
体育课堂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体育课堂教学中口令与队伍调动规范策略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谈体育课堂创设“和谐互动”的认识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