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践探索

2023-03-28 11:16王超
传播与版权 2023年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育人高校

王超

[摘要]在如今信息媒介高度发展的背景下,官方微信公众号凭借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交流的互动性、信息获取的便捷性等特点吸引了众多受众的关注,尤其在教育领域,其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文章以常州工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为研究对象,基于内容分析法,总结分析常州工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推文的主题、阅读量、点赞数等内容,重点结合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情况,总结其传播发展规律,以期丰富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的理论成果,并为更多高校思政类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提供参考,更好地增强高校的育人实效。

[关键词]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育人;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随着技术革命升级,各类新媒体平台也以其传播速度快、形式新颖丰富、接收方便等特点,倍受高校的重视。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例,官方微信公众号(以下简称“官微”)已成为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

常州工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以下简称“常工官微”)创建于2014年,一直是学校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和学校形象塑造的重要平台。尤其在2021年下半年,常州工学院(以下简称“常工”)提出打造思政类微信公众号的建设目标后,常工官微积极打造精品内容、拓宽传播渠道、讲好常工故事,更加迅捷地展现学校事业发展的成就与经验,记录常工校园的精彩瞬间,弘扬积极进取的常工精神,凝聚常工力量。官微不仅有效创新了高校思政教育手段,还进一步增强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一、官方微信公众号开展思政教育的可行性

从当前各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情况来看,各高校在推进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完善运行机制,使本校的思政教育水平在整体上得到一定提升。但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实现育人功能,提升自身思政教育质量,也成为各高校高度重视、认真探索的课题。官微本身具备的诸多优势,则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新的契机。

(一)受众面广,更易扩大思政教育的辐射范围

以常工官微为例,从2018年开始,常工就在每年寄给新生的录取通知书中加入学校官微的二维码,推荐新生关注,这也为常工官微提供了稳定的粉丝增长量。常工还会在录取工作完成之后,陆续推出《校园生活贴士》《校园风景掠影》等专题栏目,让新生更好地了解学校,同时也培养新生阅读官微的习惯。相较于其他媒体账号,官微受众面广的特点是其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的基础优势。因此,官微是代表学校的窗口,具有不可替代性。

(二)内容丰富,更能达到思政教育的浸润作用

从受众角度出发,不管是家长、学生还是其他人员,最初关注学校官微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对学校有更多的了解。因此,高校官微最初是給受众提供咨询类信息的平台。常工官微早期聚焦校园新闻和服务类信息等方面内容的发布,后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不再只是校园信息的搬运工,而是校园相关信息的加工处理者。也正是从这时开始,有关校园景色变化的《每月一景》栏目、常工师生拼搏奋斗事迹的《最美常工人》栏目、一周重要新闻的《每周要闻》栏目等具有特色的栏目推文逐渐在常工官微内容中占据重要位置,而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也充分调动起了常工官微受众的阅读兴趣和热情。高校思政教育讲究的是润物无声,官微推文的形式更易让受众接受,也更利于高校思政教育目标的达成。

一直以来,高校课堂都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官微能生动形象且形式多样地为学生呈现思政教育知识,能够极大满足大学生多元化的思政教育学习需求,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形式。高校官微以宣传主旋律、讲好校园故事、传播校园文化等为使命,开展一系列思想学习活动和创新创作活动,深受广大师生喜爱。也正因为高校官微在网络空间中的诸多优势,让其成为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学的重要渠道,有效突破了传统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束缚和限制,让高校思政课堂延伸到课堂之外,进一步强化了高校思政教育实效。

二、常州工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思政教育开展情况及分析

现今的高校大学生多为00后,他们在网络时代中成长,个性化发展需求明显,同时他们还十分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和情感体验程度。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正好满足了当代大学生对自由的渴望和需求。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之际,互联网与高校教育的合作不断深入,常工顺应时势,着力推动官微与本校思政教育工作深度融合,把其作为教育手段和媒介载体,为本校思政教育工作引入活水。

(一)聚焦校内外时事热点,凝聚常工奋进力量

作为高校新闻宣传工作重要的平台,官微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常工官微突出政治导向,紧扣时代脉搏,在选题策划上紧跟时政热点,彰显思政特色,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主题作为官微推送内容的导向,充分发挥高校官微的思政育人功能[1]。2021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常工在官微上开设《红色精神接力讲》栏目,由校内师生通过视频、音频、文字等多种形式讲述党史故事。该栏目共制作了8期内容,充分挖掘常州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广受校内外师生好评。

微信公众号本身具有新闻传播功能,常工官微利用平台优势,积极展示学校事业发展过程中的蓬勃生机,把改革热情和改革动力凝聚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规划中,以此激励学校师生把个人事业发展融入学校事业发展。每年年初,常工官微评选出前一年的年度大事,并通过推文广而告之,让大学生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见证者,从而激发大学生内心的干事创业积极性。常工在官微开设的《喜报》栏目,聚焦校内师生在各个领域、各类竞赛中的优异表现。这类内容很好地起到了思想引领作用,激励师生干事创业的热情。

(二)关注师生动态,选树典型讲好常工故事

常工官微在创建之初就以打造师生满意的公众号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其一直以来都将宣传视角对准基层,从身边人、身边事入手,用小故事讲述大道理,选树身边典型,讲好常工故事,切实加强正面宣传,传播正能量。常工官微近年来打造的《最美常工人》栏目深受师生和家长喜爱,该栏目聚焦校内优秀师生,通过深度报道的形式全方位展现常工人的先进事迹,以此引导师生向榜样学习,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常工官微还积极围绕重大主题节日开展思政教育,如在教师节、五四青年节、三八妇女节等重要节日,组织策划专题微信推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致敬这些最美常工人》《巾帼竞芬芳,筑梦新征程|致敬常工“她”力量》。

近两年,常工官微还加大了对各类学生典型榜样的深度报道,有扎根基层的毕业生用实际行动诠释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如中国梦与青春梦交相辉映的专题报道《扎根基层,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有奋战在“研”途上的学子与时间赛跑、同星辰较量,如梦想与汗水交织的专题报道《考研倒计时10天|全力以赴,终达彼岸!》。常工官微通过对校园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件进行宣传,树立身边典型榜样,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营造积极向上的高校文化氛围。

(三)记录身边点滴,增强爱校荣校向心力

常工官微抓住当代大学生使用微信的特性,在微信推文中充分发挥平台的记录功能,记录校园点滴事件,展示校园独有的美好与温情。针对大一新生,常工官微策划《2022级萌新,你的常工录取通知书已派件!》《满心欢喜盼来你,2022级新同学共赴常工秋约》《热血青春!多图直击常州工学院2022级新生军训现场!》等多条专题微信推文,展示新生蓬勃的朝气和活力。毕业季期间,专题微信推文《从常工出发,奔赴下一场山海》《今天,我们从常州工学院毕业啦!》感动了诸多师生家长。另外,《守护师生安全,他们是常工最美抗疫人物》《“我们是你最坚强的后盾”,常工辅导员战疫记》等专题微信推文展示了全校上下协同的决心和毅力。这些官微推文记录了常工师生的日常点滴,而这些美好的回忆也汇聚成一段段难忘的校园记忆留存在师生心里,进而转化为爱校荣校的向心力。

只有用心打造有亮度、有态度、有角度、有深度、有速度的官微,才能充分发挥其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2]。2022年,常工官微以打造思政类微信公众号为目标,更加迅捷地展现学校事业发展的成就與经验,记录常工校园的精彩瞬间,弘扬昂扬进取的常工精神,凝聚常工力量。

三、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如何更好地发挥思政教育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3]。高校作为培养青年大学生的重要阵地,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官微虽然极大满足了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多元化思政教育的学习诉求,但是其依然存在推文质量参差不齐、特色品牌不够凸显、运营团队水平欠佳等问题,导致高校思政教育传播效果差异较大,影响了其育人功能和效果的发挥。因此,高校官微进行必要整改,进一步激发发展潜力,以此充分发挥思政育人功能,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

(一)紧密联系学生,提升内容原创性

高校官微能否发挥思政教育功能的先决条件是其所做内容是否能够被受众关注,所以,高校官微所推送内容的吸引力至关重要。现今,部分高校官微的内容原创性较低,未能打动学生,而且部分内容脱离学生实际需求,未能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这些都影响了高校官微育人功能的发挥。针对上述情况,高校官微在创作推文时,首先应做到紧密联系师生,让师生真切感受到推文内容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让师生感受到思政教育的真实性,以此强化师生的代入感。

常工官微经常推出原创暖心类的推文,如微信推文《从一到十,是我与常工最美的际遇》,通过数字1到10,阐述学子跟常工的关系,凝练出“一见倾心” “两全其美”“拼命三郎”“五湖四海”等10个关键词,全面展示了常工学子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常工官微积极聚焦学生的生活动态,不仅拉近了官微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达到了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难的目的,还有效提升了思政教育在学生群体中的接受度。

(二)构建品牌效应,打造特色栏目

粉丝是官微发展的基石,因为粉丝的规模影响平台的发展潜力和影响力,也会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成效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如何通过品牌打造、效应扩散实现“吸粉”目的,对高校官微发挥思政教育作用来说至关重要。高校官微要想持续推送优质的微信推文,就必须不断深挖内容,打造品牌栏目。

常工官微现已有《最美常工人》(对师生中的优秀典型代表进行专题报道)、《每月一景》(以图文、视频等方式多方位呈现校园美景)、《一周回顾》(每周校园网重要新闻汇总)等诸多固定栏目,这些栏目使官微的运行更加有序。同时,常工官微还会根据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和学生实际需求进行创作,如积极推出以校园安全为主题的教育专题栏目,在全国消防日推出专题推文《@常工人,和“119”有关的一切,你知道多少?》,拍摄宿舍消防安全专题片。在每年校园诈骗高发季,常工官微也会及时开展防网络诈骗教育,让安全教育贯穿于高校思政教育。这些具有特色的专题推文,进一步提升了常工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增强互动交流,构建多元化教育平台

官微也是有交流互动功能的,但很多高校忽视这一功能,弱化了学校与受众之间的联系,最终影响高校思政教育的成效。因此,高校官微应重视互动交流的作用,在推文中通过鼓励回复、“抛砖引玉”等方式,积极营造双向沟通的氛围[4]。高校不能仅把微信公众号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要站在高校“大思政”的角度上,统筹协调好其他平台和资源,积极打造大宣传格局,构建多元化教育平台,使高校官微的思政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青年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战略性地位,为我国新征程上做好青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各高校也正在积极利用官微的优势,不断优化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思政教育形式,紧跟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打造精品特色化栏目,切实发挥其在高校育人工作上的正向作用,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刘艳.高校微信公众号育人功能浅析[J].教育传媒研究,2021(05):48-49.

[2]张芃扬.“微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如何细致入“微”[J].北京教育(高教),2016(11):38-40.

[3]人民网.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EB/OL].(2020-08-31)[2023-01-07].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1843368.

[4]王宇亮.新媒体视阈下高校微信公众号建设与创新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21(04):76-79.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育人高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