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视角下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3-28 08:22雷哲超周佳睿
传播与版权 2023年6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雷哲超 周佳睿

[摘要]我国新闻传播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正处于转型期,创新创业能力成为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文章通过对文化传媒产业的市场需求情况以及浙江省部分高校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实践情况进行研究,分析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创新创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路径。

[关键词]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创业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受全球化浪潮、媒介技术变革和生产环境变迁的影响,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鸿沟在逐步加大。一方面,自媒体以更即时、更贴近生活的优势冲击传统校园新闻媒体的话语权,从而削弱高校新闻专业教育对新闻传播人才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全媒体的快速发展要求新闻从业人员具备更丰富的知识结构和更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因此,从创新创业角度探索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已成为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文化传媒产业发展对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培育骨干文化企业,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1]。

国家统计局2021年12月29日发布的信息显示[2],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数据如图1所示。

图1 2017—2020年全国文化及其相关产业增加值

《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发展报告(2020)》指出:网络核心版权产业指通过网络技术和应用,从事版权内容创造、生产与制造、表演、传播与展出、发行与销售行为,并依赖网络和版权保护的内容的产业[3]。网络版权产业发展报告和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拟合曲线如图2所示。

由图2数据得到的二次型曲线方程为:y=1845.9+284.29x+118.29x2。利用上述二次函数,笔者预测2021年网络版权产业市场规模大约为13986亿元。现今,中国网络版权产业的市场产值正处于稳步上升状态。实际上,网络版权产业更加突出内容的原创性,这对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国家宏观规划,还是从文化传媒产业自身发展的增速来看,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迎来巨大的机遇。国内外文化传媒产业快速发展,一方面需要大批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的优秀新闻传播人才,另一方面也对全媒体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高校创新创业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创新创业现状与问题

相对文化传媒产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目前,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明显滞后。无论是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学生校园新闻实践设置等方面,还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竞赛设置等方面,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新时代网络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之间存在明显脱节。传统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以短视频、融媒体传播为特征的文化传媒产业发展的需求。因此,笔者以浙江省部分高校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为例,认为创新创业视角下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如图3所示,需要高校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融合。但目前浙江省部分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创新创业发展还存在一定问题。

(一)第一课堂培养体系碎片化,人才知识结构单一

目前,浙江省部分高校的课程设置以专业课为主,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较少,且难以与第二课堂的实践课程深度融合。此外,在新闻传播专业的创新创业通识课程中,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尚未完整,呈现碎片化的状态[4]。新媒体平台给媒体话语发展和表达带来新机会,也给媒体话语本身带来明显挑战,很多媒体单位对复合型新闻传播专业人才青睐有加,如财经类媒体、法律类媒体、科技类媒体等,而知识结构单一的纯文科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往往会出现“说外行话”、科技用词不准确的情况。由于第一课堂专业课程设置较单一,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够多元化,而教师选取的新闻教学内容往往呈现话语形式程式化的特征,严肃刻板的话语内容、教学形式缺乏说服力和感染力,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如何丰富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使其原有的话语体系适应并融入新的媒体话语空间,是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随着媒体信息的多元化发展,大学生更喜欢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浏览信息,却容易将自己束缚在“信息茧房”中[5]。目前,部分高校存在思政教师配备不足、保障条件不足等问题,在推进课程思政方面缺乏长效机制,思政育人成效有待提升,这导致部分学生的信息鉴别力未得到很好培养,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

(二)第二课堂缺乏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三全育人”格局

1.实践教学环节脱节,缺乏国际化视野

目前,浙江省已有部分高校开设新闻传播相关专业,笔者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为例,对这些学校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学分进行分析,具体如表1所示。

从表1可见,浙江省部分高校开设的新闻传播专业类目并不统一,侧重点各有不同。在实践学分方面,不同高校的差别也较大,新闻传播相关专业学分占比在10%到45%区间内,跨度较大。由于浙江省部分高校缺乏实际操作环境和创新创业设备,因此其所开设的实践教学课程的有效性有待增强。基于此,浙江省部分高校可以借鉴其他高校和社会媒体的经验。如2019年科技部批准建设了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包括依托中國传媒大学建设的“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人民网建设的“传播内容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新华通讯社新媒体中心建设的“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建设的“超高清视音频制播呈现国家重点实验室”[6]。高校可借鉴这些重点实验室的运作方式,创建校内新闻传播专业的创新创业实践环境。

此外,浙江省部分高校的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教材多以本土化教材为主,缺乏国际化视野。由此,浙江省高校可以借鉴复旦大学的实践模式,开设国际交流项目,如复旦大学—巴黎政治大学“传播、媒介与创意产业”双学位项目、复旦大学—伦敦政经学院“全球媒介与传播”国际双学位项目等。

2.校园媒体话语权不足,校内实践平台有待优化

文章选取了四类主管主办单位不同的媒体,分别是国家级媒体、省市级媒体、校园媒体以及自媒体,选取网站、报纸以及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媒体平台,通过调查问卷和数据搜集等方法,着眼高校校园媒体在话语权以及实践育人方面的表现,对这四类媒体平台进行对比研究。文章所提的“话语权”指言语表达者通过话语传达观点的生产力、影响力、扩散力和公信力的总和。笔者认为话语权与该媒体平台的育人能力呈正相关关系。因此,笔者根据12个指标对各类媒体话语权进行综合评价,各指标获取方法如表2所示。

在数据搜集方面,笔者选取了调查问卷中关注度最高的两个媒体平台(抖音和微信公众号),其中阅读量、留言率和转发率均选择调查时段内最高的一篇,最后将所得结果进行排序,并从低到高进行赋值。在问卷调查方面,笔者通过问卷星平台,面向浙江省的网民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开展网络问卷调查,得到有效问卷208份,旨在了解公众对校园媒体的评价以及影响校园媒体话语权的因素。

本研究设置了四个对照组,以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校园媒体为主要研究对象,设置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为代表的国家级媒体,以《钱江晚报》《杭州日报》为代表的省市级媒体,以“梨视频”“观察者网”“吴晓波频道”“果壳”为代表的自媒体为参照组。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进行计分,依据问卷调查结果和搜集数据对其进行赋值,并作为其指标权重,具體如表3所示。

笔者设原始数据集为X={x1,x2...xn}(n=1,2, ...,12),各指标权重为w=(w1,w2...wn)。其中{x1,x2}为国家级媒体,{x3,x4}为省市级媒体,{x5,x6,x7,x8}为自媒体,{x9,x10,x11,x12}为校园媒体。设共有n个待评价对象,每个对象有m个属性,则原始数据矩阵构造如下。

为消除不同数据指标量纲的影响,研究进行数据标准化操作,标准化公式如下。

笔者设最优方案为Z +,最劣方案为Z - ,其中Z + 由Z中每列元素的最大值构成,Z - 由Z 中每列元素的最小值构成,列式如下。

各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之间的接近程度用欧式距离表示,如下。

各评价对象和最优方案的贴近程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Ci越接近1表示评价对象越优,笔者得到所有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的贴近程度结果后,将其从大到小排序,得出评价结果。在统计的四类媒体中,笔者综合生产力、影响力、扩散力和公信力4大指标,使用TOPTSIS方法计算出所有调查对象话语权的得分,将其按降序排列,结果如表4所示。

笔者根据TOPTSIS方法对12个分析对象进行评分,发现国家级媒体的话语权得分居于首位,其次是省市级媒体平台,浙江大学的校园平台凭借粉丝积极的线上留言、粉丝互动也具有较高的话语权。随后,笔者对各媒体的话语权指标进行分析,从细分条目来看,自媒体和国家级媒体的发文量、传播广度要远高于省市级媒体和校园媒体。在参与程度、二次传播、粉丝量等方面,头部媒体要远远高于其他媒体,扩散力产生了集聚效应。在参与程度、关注程度方面,不同的校园媒体的具体表现具有层次性,一些校园媒体的用户参与程度甚至高于省市级媒体,可见校园媒体话语权的提升潜力较大。

3. 缺乏相应激励政策,竞赛成果难以转化

高校应当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培养其竞争意识和“双创精神”,以赛促学。目前,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参与度较高的创新创业比赛主要有: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和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浙江省部分高校在这些比赛中的获奖情况如表5所示。

从表5可见,除了浙江传媒学院,研究所选取的其他院校的新闻传播类获奖占比较低。除了缺乏专门针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创新创业竞赛项目,在现有的学科竞赛体系中,新闻传播类项目或作品参与度严重不足。这一方面说明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不紧密,对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参与度不高,新闻传播类创新创业竞赛缺乏专门的激励政策。浙江省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的相关激励政策侧重于结果导向,缺乏相应的政策性文件,没有专项经费拨款和专用场地,这难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

三、创新创业视角下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一)促进媒体融合,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

高校构建完善的全媒体矩阵,有利于师生积极参与校内公共事务,表达利益诉求,拓宽校园媒体传播渠道,扩大信息辐射范围。为提升校园媒体话语权,高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运用先进的网络软硬件设施建设多梯度、多层次的网络传播阵地。第二,强化校园网络制度规范和信息监控,完善校园网络意识形态监督预警机制,实时监测各校园媒体平台的突发舆情,以便及时应对。第三,打造专业化的人才队伍,高校可通过开展培训会、校外交流参观等方式,培养一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干能力的宣传队伍,以拓展校园媒体内容的深度,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和公信力,从而提升校园媒体的话语权和育人能力。

(二)转换话语传播模式,提升校园媒体话语权

话语传播模式是体现媒体话语权威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高校要打破自上而下的传播模式,充分尊重师生的主体自觉性,多平台、多面向进行交流互动,弱化单向传播,强调对话交流。高校教师在讲解学科知识时,要使理论生活化、通俗化,适当使用网络语言,充分凸显媒体特色,让广大学生对校园媒体产生认同感,从而使校园媒体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另一方面,高校要尝试扩大校园媒体的国际话语权,融入全球信息的链条中,实现信息共享,增强校园媒体的国际辐射能力。

(三)缩短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周期,构建创新实践型教学体系

首先,高校要适当缩短新闻传播专业基础课程的培养周期,保障实践教学和实习的时间。从创新创业的视角来看,高校可以通过开展线上教学、加大课程密度等方式来缩短新闻传播专业基础课程的培养周期。其次,高校要增加综合性课程和课内教学实践环节。一些实践创新要求较高的课程,如新闻采访与写作、网页设计与制作、新媒体营销与运营、新闻摄影与图片编辑等,需要学生在实践中有效运用前期所学的采、写、摄、编、运营等知识。最后,高校要采用“课内+

课外”导师制度,不仅可以建立媒体实训基地,还可以邀请部分业界人士为学生讲授课程,成为学生的课外导师,并让学生参与企业实训,了解企业运作方式,为学生后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四)加大政策鼓励力度,设立“新闻人才学院”

笔者建议相关单位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和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为新闻传播专业设置专门赛道,通过政策保障学生竞赛和人才培养的经费和场地。另外,高校可设立“新闻人才学院”,在其中設置基础和实践两类课程。在基础课程方面,高校可设置新媒体视频内容生产与传播趋势以及融媒体视频内容的类型、元素和特点等课程。在实践课程方面,高校可设置融媒体视频内容的选题和策划、短视频的拍摄及剪辑实务、移动直播技术及操作实务、融媒体视频内容传播及运营、融媒体视频内容生产传播的行业应用及案例等课程,构建“基础+实践”一体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课程体系,培养创新创业型复合人才,以便学生更好地对接行业需求。

四、结语

文章针对文化传媒产业对新闻传播专业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分析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在校园媒体实践情况及创新创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校创新创业视角下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路径。高校可以从特色化、融合化角度构建新型校园媒体平台,拓展校园媒体内容的传播空间,构建创新实践型教学体系,以培养创新型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2021-03-13)[2023-01-08].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

[2]国家统计局.2020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43%[EB/OL].(2021-12-29)[2023-01-08].http://www.stats.gov.cn/xxgk/sjfb/zxfb2020/202112/t20211229_1825728.html.

[3]国家版权局网络版权产业研究基地.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发展报告(2020)[DB/OL].(2021-05-17)[2023-01-08].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upload/files/2021/6/9205f5df4b67ed4.pdf.

[4]谭轶群,马辉.一体化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大学教育,2022(02):171-174.

[5]侯勇,纪维维.新媒体视域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困境[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02):31-36.

[6]科技部批准建设媒体融合与传播等4个国家重点实

[基金项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创新创业视角下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以浙江省高校为例”(项目编号:YBJG202178)。

[作者简介]雷哲超(1992—),女,浙江桐庐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编辑;周佳睿(2002—),女,江西南昌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生。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问题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