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能X 线骨密度仪前臂骨密度测定在体检人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3-03-29 02:32刘志东
医学信息 2023年5期
关键词:双能骨量年龄段

郑 珺,李 艳,刘志东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查体科,天津 300140)

骨密度(bone density)是骨骼矿物质相应密度的简称,实质是通过检查扫描,检测人体骨骼相应矿物质含量,判断人体骨骼强度的重要指标[1,2]。如果骨密度减少,骨组织结构会发生退化,骨量会显著下降,从而诱发抽筋、腿疼、腰疼、肌肉乏力等一系列症状,会增加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3]。已有研究证实[4],骨量降低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准确测定骨密度,早期发现骨量减少,及时给予干预和治疗,可预防骨量进一步丢失,预防发展为骨质疏松症[5]。双能X 线骨密度仪使用前臂骨密度测定,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且操作较为简单,利于在临床广泛应用,更适合体检人群进行骨密度测量[6]。但是关于采用双能X 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部位选择方面仍然存在争议,无统一标准,如何进行科学选择有待临床进一步探究证实[7]。本研究结合2021 年1 月-2022 年1 月在我院体检的343 例成年体检人临床资料,研究双能X 线骨密度仪使用前臂骨密度测定在体检人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2021 年1 月-2022 年1 月在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体检的343 例成年体检者临床资料,年龄22~70 岁,平均年龄(59.20±4.29)岁;身高156~180 cm,平均身高(170.34±3.10)cm;体重45~100 kg,平均体重(119.22±2.56)kg。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22~70 岁;②具备语言沟通能力;③无精神异常。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心、脑血管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②合并影响骨代谢疾病者[8];③依从性较差,不能配合者;④随访资料不完善者。

1.3 方法 骨密度测量采用品源Dexa Pro-1 型号双能X 线骨密度仪机芯测定骨密度,用椎形束,X 线吸收法的测量方式。指导患者取正确体位并保持,为了确保X 线的有效照射范围,一般取坐位,前臂平放于机器内后借助仪器对尺桡骨远端进行扫描测定,所有检测均由同一个人操作完成。

1.4 观察指标 观察前臂骨密度减少发生率,并分析不同年龄(20~30、30~40、40~50、50~60、60~70 岁)、不同性别骨密度减少者T 值变化情况及可能影响因素。T 值为衡量骨密度的常用指标,是指人体测量的骨密度值减去骨峰值,比人体的骨密度标准差。基于双能X 线测量结果[9,10],正常:-1~1;骨量减少:-1.0~2.5;骨质疏松:小于-2.5;严重骨质疏松:小于-2.5,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脆性骨折。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 21.0 版本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体检人群骨密度测定结果 343 例成年体检者中,143 例存在骨量减少,前臂骨密度减少发生率为42.57%,其中男性67 例,女性76 例。

2.2 不同年龄骨量减少者T 值比较 随着年龄的增长,T 值均不断减小,但40~50 岁年龄段者T 值均小于20~30、30~40、50~60、60~70 岁年龄段者(P<0.05),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骨量减少者T 值比较

2.3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骨量减少者T 值比较 20~30、40~50、50~60、60~70 岁年龄段男性T 均高于女性(P<0.05),30~40 岁年龄段男性和女性T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50 岁年龄段男性、女性T 值均大于其他年龄组(P<0.05),60~70 岁年龄段男性、女性T 值与20~30 岁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骨量减少者T 值比较

3 讨论

骨骼是人体的主要支架,具有维持正常代谢钙、磷的作用。随着人们饮食、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骨质疏松症越来越年轻化,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社会健康问题[11]。骨质疏松早期骨量发生变化为富含松骨质的位置,松骨质有宽阔面积,血运非常丰富,代谢转化率相对较高,会表现为骨量减少[12]。因此,骨量减少是介于骨质正常和骨质疏松之间的状态。骨量减少可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常见的骨量减少原因有:①外源性因素,如不良的生活习惯(抽烟、大量饮酒、碳酸饮料、浓茶、咖啡导致钙的流失,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导致钙的合成减少等)[13];②内源性因素包括病理性和生理性,病理性因素有甲亢、甲旁亢等继发性疾病。生理性因素包括女性绝经期雌激素下降导致破骨细胞活跃、老年人衰老导致激素紊乱也会引起破骨细胞活跃、成骨细胞活跃性减低等均会引起骨量减少[14]。骨密度检测可为抗骨量减少提供依据,减少骨量减少发展为骨质疏松症。

本研究结果显示,前臂骨密度减少发生率为42.57%,提示骨量减少发生率在体检人群中相对较高,与杨睿斐[15]的报道相似。定期普查骨密度,有利于早发现骨量减少,从而进行早期干预。双能X 线骨密度前臂测定法通过光子峰完成,且穿透性显著,可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检测。加之骨密度临床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利于临床对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段人群骨密度的评估[16]。随着年龄的增长,T 值均不断减小,但40~50 岁年龄段者T值均小于20~30、30~40、50~60、60~70 岁年龄段者(P<0.05),提示20~50岁T 值随年龄降低说明骨密度与年龄有一定关系。40~50 岁骨密度T 值均值下降更明显,可能由于该年龄段内女性多处于绝经期,雌激素水平和衰老,加剧激素紊乱,出现骨形成与吸收增加,生成跟不上骨吸收速度,从而加速骨量丢失[17]。20~40 岁T 值均值低于50~70 岁,可能由于该年龄段人群抽烟、大量饮酒、碳酸饮料、浓茶、咖啡等造成,也可能与此年龄段部分人群盲目增加钙摄入有关。此外,20~30、40~50、50~60、60~70 岁男性T 值均高于女性(P<0.05),30~40 岁性别间T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认为,男性雄激素中的睾丸素对维生素D 有促进作用,而男性60 岁以上仍可维持相对较高的雄激素水平。因此,骨质疏松或骨量丢失相对较轻。但40~50 岁男、女T 值均大于其他年龄段(P<0.05),60~70 岁男、女T 值与20~30 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60 岁以下骨量丢失基本保持稳定,而40~50 岁骨量丢失最显著,可能是由于该年龄段正处于中年,工作繁忙,缺乏运动锻炼,不良生活方式影响该人群骨骼健康[18]。因此,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不抽烟酗酒,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或口服足量的钙剂和维生素D,可增加骨密度,预防或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提高中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双能X 线骨密度仪使用前臂骨密度测定在体检人群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准确检测骨丢失情况,且不同年龄、性别骨量减少者T值存在差异。故,伴随其年龄的不断增长,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时、准确发现骨量异常,且对其开展相应干预,可达到减少骨量丢失和预防骨质疏松发生率的目的。

猜你喜欢
双能骨量年龄段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军队离退休干部1231例骨密度检查结果分析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双能X线吸收法在肌少症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婴儿低骨量与粗大运动落后的相关性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从认知角度看不同年龄段儿童音乐学习能力
武术运动员退役前后骨量丢失的身体部位及年龄特征
第二代双源CT双能扫描模式对胰腺癌的影像诊断价值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