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护生安宁疗护态度及其影响因素

2023-03-30 10:56王天辰李欣燃张邵龙贾海永
关键词:疗护护生安宁

王天辰 李欣燃 张邵龙 贾海永 刘 俊

潍坊医学院1.护理学院;2.公共卫生学院;3.药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2017 年2 月9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了“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的安宁疗护实践指南。安宁疗护是指通过控制痛苦和不适症状为临终患者提供身体、心理及精神等方面的照护和人文关怀等服务,提高其生命质量,帮助患者舒适、安详和有尊严的离世[1]。随着我国公众对于提高生命质量的意识逐渐增强,安宁疗护的主观需求也日益增长。目前,全球每年有4 000万人需要安宁疗护,其中中国每年约有600万人需要安宁疗护服务。但是,在中低收入国家需要安宁疗护服务的患者中,只有不到10%接受了安宁疗护,而发达国家65岁以上人口享受安宁疗护占比达27%,中低收入国家接受安宁疗护服务的人群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2-3]。因此,中国的安宁疗护亟待发展。护士是安宁疗护团队中的核心成员,在安宁疗护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安宁疗护发展的道路上,需要进一步增强我国护理人员的安宁疗护服务能力[4]。护理学本科生作为护理人员中的新生力量和主力军,具有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等特点,而护生对于安宁疗护的态度决定了未来临床安宁疗护的质量。通过合理引导和培养,使护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临终患者,可更好地促进安宁疗护的发展[5-6]。以往关于安宁疗护态度的研究大多与临床医护相关,对于护生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着重于护生对安宁疗护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根据相关影响因素可有针对性的加强对本科护生安宁疗护的教育,提高其对安宁疗护的认知和相关工作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潍坊医学院护理学院2017至2020级护理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1)护理学院全日制本科生;(2)本人知情并同意参加本次问卷调研。排除标准:(1)全日制本科助产学专业学生;(2)全日制护理学专升本学生;(3)全日制本科转专业后就读护理学院学生。

1.2 调查问卷与方法

在一般人口学变量方面,采用自行设计的基本情况调查表,通过对前期实习过程中接触过安宁疗护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后确定了性别、出生日期、生源地等14 个条目。采用临终关怀的态度调查量表(frommelt attitude toward care of the dying,FATCOD)评估护士、本科护生及医务人员对临终患者的态度。FATCOD 量表于1991 年公开发表[7],经多 次 修 订 后 分 为A 表(FATCOD-A)与B 表(FATCOD-B)。A 表仅用于护士对临终患者及照料者态度的评估,B 表可用于本科护生及医务人员对临终患者态度的评估。王丽萍[8]于2016 年对该量表进行汉化并跨文化调试,针对本科护生运用FATCOD-B进行测量,其探索性因子分析共29个条目,共划分为6个维度,包括针对临终患者利益的态度、针对临终患者关怀的态度、针对家属支持必要性的态度、与临终患者交流的态度、针对患者家属的关怀态度和针对照顾临终患者出现焦虑不安的心理态度,该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0.796,重测信度为0.959。本研究Cronbach’s α 系数为0.624,该量表总分范围为29 ~ 145分,使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依次计1 ~ 5分,分值越高说明态度越积极。

本研究采取现场问卷调查的形式,统一在问卷发放前向被调查对象说明本次研究有关内容和注意事项。现场作答完毕后立即收回。共发放问卷928 份,回收后筛选符合要求问卷数量864 份,有效回收率为93.1%。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人口学资料的护生对安宁疗护态度的差异;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护生对安宁疗护态度的因素。检验水准α= 0.05。

2 结 果

2.1 本科护生的基本资料

本研究选取的864名研究对象中男性153名,占比17.7%;女性711名,占比82.3%。在生源方面,城市人数256 名,占比29.6%;农村608 名,占比70.4%。在宗教信仰方面,有837人无宗教信仰。研究对象基本资料见表1。

表1 本科护生基本资料

2.2 护生对安宁疗护的态度各维度得分

本科护生对安宁疗护的态度评分为(97.92 ±8.29)分,针对临终患者利益的态度维度评分为(20.26 ± 2.61)分,针对临终患者关怀的态度维度评分为(20.38 ± 3.04)分,针对家属支持必要性的态度维度评分为(17.82 ± 2.33)分,与临终患者交流的态度维度评分为(14.83 ± 2.88)分,针对患者家属的关怀态度维度评分为(15.16 ± 2.38)分,针对照顾临终患者出现焦虑不安的心理态度维度评分为(9.48 ± 2.31)分。

2.3 护生对安宁疗护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单因素分析 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生源地、选择专业是否是自己的意愿、是否愿意照护临终患者以及以往是否接受临终关怀教育4个条目在总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性对于安宁疗护总体得分低于女性、城市护生态度得分高于农村护生、自愿选择护理学专业的护生得分高于非自愿护生、愿意照护临终患者的护生得分高于不愿意的护生、接受过专门临终关怀和死亡相关课程的护生得分较高。在是否为独生子女、宗教信仰等方面虽然各条目对比内容间态度得分有所差异,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本科护生对安宁疗护态度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s)

表2 本科护生对安宁疗护态度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s)

?

2.3.2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 本研究选取上述5 个有统计学意义的条目作为自变量,选取态度总评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变量赋值见表3。其中性别、生源地以及是否愿意照料临终患者3个自变量对护生安宁疗护态度有影响,见表4。

表3 护生对安宁疗护态度的影响因素赋值表

表4 护生对安宁疗护态度的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

3 讨 论

3.1 本科护生安宁疗护态度整体评分水平处于中等水平

本研究显示,护生安宁疗护态度总体得分为(97.92 ± 8.29)分,高于量表得分中间值(87 分)与史敏等[9]的研究结果(94.68 ± 8.12)分,但是仍低于汤寅滢等[10](98.63 ± 7.35)分和杨柳等[11](101.88 ±8.88)分的研究结果,处于中等水平。针对各维度得分情况,在本研究护生安宁疗护态度各维度均值中,最高分与最低分的条目与郭奕嫱[12]、史敏[9]的研究一致,二者最高分分别为3.65 分、3.95 分,最低分分别为2.69 分、2.66 分。但差异之处在于,本研究的最低分与临终患者交流的态度维度高于二者同类最低分维度,而最高分“针对患者家属的关怀态度”维度则处于二者同类最高分的中等水平,说明本科护生对于安宁疗护的态度仍有提升空间。

3.2 本科护生安宁疗护态度存在差异

3.2.1一般人口学资料对本科护生安宁疗护态度存在差异 (1)性别方面:男性对于安宁疗护总体得分低于女性,与潘世琴等[13]研究结果一致。可能原因为男性护生对于安宁疗护工作的内容了解不充分,另外,男性对于急诊科、外科的兴趣较高,对于肿瘤科、老年科的兴趣不足,从而导致得分较低。(2)生源地方面:来自于城市的本科护生对于安宁疗护的总体态度得分高于来自农村的本科护生,与郭奕嫱等[12]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城市与农村生活环境、背景、习俗、文化的不同有关。(3)选择护理学专业是否自己的意愿方面:自愿选择护理学专业的同学得分高,与明霞等[14]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专业认同感有关,自愿选择护理学专业的护生对于护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于非自愿护生。(4)是否愿意照料临终患者方面:愿意照料临终患者的护生态度得分较高,原因与安宁疗护知识的掌握和临终患者安宁疗护需求有关。(5)以往接受关于临终关怀教育的情况方面:学习过临终关怀和死亡相关课程的护生得分较高,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4-15],说明安宁疗护相关教育有助于提高护生安宁疗护态度。(6)独生子女方面:虽然独生子女相比于非独生子女安宁疗护态度的得分更高,但是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本科护生现阶段缺乏对家庭中临终成员的照顾经验有关。(7)宗教方面:陈菁菁等[16]指出,宗教信仰为本科护生照护临终患者的影响因素。但本研究发现,宗教信仰对本科护生的安宁疗护态度并无影响,可能有宗教信仰的护生人数较少且不同宗教对于死亡的理解存在差异有关[17],未来可以扩大调查范围,增加有宗教信仰护生的样本量进行进一步研究。

3.2.2不同维度对本科护生安宁疗护态度存在差异 对于各维度得分情况,与临终患者交流的态度和针对照顾临终患者出现焦虑不安的心理态度2个维度得分低于本研究的其他维度。说明本科护生缺乏与临终患者沟通交流的经验,容易受临终患者情绪情感的影响;对临终患者及其照顾者出现的不良心理问题进行心理护理能力仍需提高;不能灵活运用语言、非语言等沟通技巧与临终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交流。根据上述问题,学校可通过在校课程体系中加入安宁疗护、心理护理学、人际沟通与礼仪等相关理论与实践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安宁疗护相关知识与技能。

针对家属支持必要性的态度和针对患者家属的关怀态度2个维度得分较高,与郭奕嫱等[12]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护生对于安宁疗护的家庭支持作用持肯定态度,认为家属作为临终患者接触最多的人群之一,应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对临终患者进行支持。护生应让临终患者家属意识到,作为患者生命最后的陪伴者,要运用合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照料,从而更好地帮助临终患者走完生命最后的旅程。

对于针对临终患者利益的态度和针对临终患者关怀的态度2 个维度平均各条目得分均接近3分,可能原因为在校本科护生对于安宁疗护患者临床经验不足,且对于临终患者接触机会不多、经历较少,不能很好地理解有关安宁疗护患者的个人利益和有关照料态度;对于涉及临终患者隐私、家属保密等伦理和有关患者相关利益问题,本科护生目前所学知识还无法有效解决此类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可以在未来的本科护理教育中增设有关情境教学及相关案例教学,还可通过见习和实习过程中多与临终患者沟通,从而帮助护生用正确的态度和方式处理与临终患者间的关系,保护患者的相关权益。

3.3 护生对安宁疗护态度影响因素

本研究显示,女性、来自城市以及愿意照料临终患者的护生对安宁疗护的态度更积极。林婕等[18]研究显示,加强护生对安宁疗护的认知教育和临终关怀教育有利于提高护生的积极性;适当安排护生到相关科室进行见习和实习,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心理素质和临终关怀沟通能力。男护生对安宁疗护的态度不够积极,可以通过后期的培训以及男护生与女护生合作的方式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促进男女护生共同提高。

农村护生对于安宁疗护态度积极性较低,可能与农村地区接收、获取安宁疗护的相关信息相对滞后有关,加之农村地区经济相比于城市欠发达、迷信思想严重[19],对于传统生死观念更加重视,对死亡避之不及。可以对农村地区的护生进行系统的培训,使其更好地了解安宁疗护的目的,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抛除错误观念,调整照护心态。

关于护生对安宁疗护态度的影响因素,包括本研究在内的不同研究,结果仍存在一定差异,例如:郭奕嫱等[12]研究显示,护生安宁疗护影响因素与家庭类型、过去1年是否有亲人失去经历等因素有关;汤寅滢等[10]研究显示,宗教因素也是影响护生态度的因素之一。这可能与样本量的差异、统计过程中数据的处理存在不同、地域间差异以及护生性格的多样性有关,需进一步对上述可能造成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如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对相关地区及不同宗教信仰的护生进行针对性研究,找出存在差异的具体原因,完善影响安宁疗护态度的相关因素。

本研究发现,本科护生安宁疗护的态度评分处于中等水平,说明护生对安宁疗护的态度不够积极,护生对安宁疗护的相关知识还需增强。从宏观角度,对于目前人口快速老龄化的中国来讲,安宁疗护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人口生存质量。作为未来护理工作的“排头兵”,本科护生对安宁疗护的态度对临终患者的护理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应加强对护生的死亡教育和安宁疗护教育,促进安宁疗护工作的推行。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疗护护生安宁
急诊科护士安宁疗护知识和态度的调查研究
护生安宁疗护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广西安宁疗护工作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还鸟儿一个安宁的家
赢来安宁献给党
安宁的战争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安宁史》和《伊米德史》比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