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时与立范
——程翔老师编注中学生版《论语》评介

2023-04-05 10:47杨邦俊
中学语文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华书局论语孔子

■ 杨邦俊

中国出版业巨头、百年品牌中华书局,最近推出一套“语文课推荐阅读丛书”,遴选了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典籍,由国内权威学者编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解读,直接面向广大青少年学生发行。

2022 年9 月,中华书局率先推出由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程翔老师编注的《论语》中学生版(以下简称“程注本”)。喜读这部由名社、名家联袂出版的新著,笔者为中华书局的责任担当点赞。感叹这是一部匡时之著,也是一部立范之作。

为何这样说呢?这要从当今出版行业的现状说起。

近年,国内学生图书市场火爆,各种利益集团在市场趋利性的驱使下,纷至沓来。于是大量基于应试的、粗制滥造的东西充斥在学生之间。这些出版物缺少文化内涵,没有学术品位,内容重复累赘,造成学生阅读环境的恶化,在中学生最需要阅读的时代污染学生的心灵,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这部中学生版《论语》,正是针对这种乱象而做出的匡时之举。主要理由如下:一是中华书局作为国内出版古籍的权威机构,有国内一流的专业力量,能够确保书籍的学术水平,加上最先创办时,就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己任,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勇于担当的光荣传统。二是丛书聘请语文界有较高学术修养和丰富教学经验的语文教师,负责注释和讲解,适合学生的阅读口味,注定能够为中学生提供最理想,最权威,最适合阅读的版本。

程翔老师的这个注本,不负众望。初读原文,笔者的第一感受是全著无论是底本的选择,还是文本注释和讲解,都非常尊重原著、重视故训,体现了中华书局一贯的风格,带给中学生完全不一样的文化气息。

先说底本。据程翔老师介绍,这部《论语》以中华书局曾经出版的何(何晏)注本为底本。何注本《论语》,是上世纪二十年代上海中华书局据永怀堂本校刊而成的权威版本,原著为三国时曹魏著名经学家何晏集解。原本由桐乡人陆费逵总勘,航县人高时显、吴汝霖辑校,丁辅之监造。在选本、编校、印刷方面都极其严格。中华书局后来将其收入“四部备要·经部”,2015 年出版“十三经古注”时,再次选用这个底本,可见其经过历史的检验,值得信赖。

近代以来,我国学术规范屡遭破坏。为了匡正时弊,《庄子》研究大家刘文典先生在作《庄子补正》时曾秉持两条原则:“其著书之例,虽能确证其有所脱,而无书本可依者,则不之补;虽能确证其有所误,然不详其所以致误之由者亦不之正。”陈寅恪先生在为该著作《序》时赞称,“先生此书之刊布,盖将一匡当世之学风,而示人以准则”。

我们在引导学生初涉学术著作的时,一定要让学生读到真正的学术文本,以免产生误导。当前整本书阅读中的乱象,不可小觑,事关我国学术事业的未来和一代人的学风建设。而中华书局此次出版的这套丛书,程翔老师的这个注本,可以说也是一部“匡现世之学风,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学立范”的佳作。

再说注释。注音方面,“程注本”尽量保留了古音。比如《子路篇第十三》:“叶公问孔子于子路。”程注:“叶(shè)公:本姓沈,名诸梁,字子高,楚国王室贵胄。楚昭王时封他到叶邑为尹,于是以封邑为(氏)。”叶读shè,涉及中华姓氏学的深厚渊源。《通志·氏族略》:“凡言姓氏者,皆本《世本》《公子谱》二书,二书皆本《左传》,然《左传》所明者,因生赐姓,胙土命氏,及以字、以谥、以官、以邑,五者而已”。郑樵的这个论述,讲清了中国古代姓与氏的区别及其姓氏名称的来源。叶公者何?叶(葉)又为何读“shè”?《春秋经传集解·定公五年》杜预注:“诸梁,司马沈尹戌之子,葉公子高也。”并注:“葉,舒涉反。”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名号归一图》又曰:“沈诸梁:哀十九年,父为沈尹戌,子高以父之邑为氏,改封葉(叶)。”可见叶公以父亲的封邑为氏,叶始为封邑地名,《古音汇纂》收入《唐韵》《切韵》等古代韵书的记载,本音当作“shè”,故为此读。而《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都没有收入这一读音。这次中华书局和程翔老师选择这个读音,可谓是拨乱反正。试想一个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姓氏,就因为现代汉字的一次简化就消失了吗?不但“叶氏”后人不答应,恐怕也不合情理,理应纠正。释义方面,程注本也尽量保留了故训,如《八佾篇第三》:“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程注:“如不祭:参照杨伯峻《论语译注》译文,‘不请别人代祭’。”程注依杨注,杨注依故训。此句何晏引故训:“包(咸)注:‘孔子或出或病,而不自亲祭,使摄者为之,不致肃敬于心,与不祭同。’”程翔老师的这个注解既简洁,又守故训,便于学生很好地理解原著。

再说解读。程注本也尽量参考了先贤的集解。比如《先进篇第十一》在解读“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一句时说,“曾皙用诗一样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孔子的理想蓝图:那是一个风清俗美,和平宁静的社会环境,正是他的礼乐治国、以德治国的梦境。”

其实这一段朱熹在《论语集解》中有过精彩的解读:“曾点,狂者也,未必能为圣人之事,而能知夫子之志。故曰‘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言乐其所也。孔子之志在于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万物莫不遂其性,曾点知之,故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程翔老师的这个解读应该参考了这些先贤的解读,有利于学生明白孔子的治国理想。

最后说阅读建议。程翔先生提倡开展《论语》的整本书阅读,力主把阅读《论语》和自己的为人处世结合起来。建议大家在中学和大学学习时,踏入社会后,乃至于人生困境中,不妨都读一读这部经典,切己体用,一定会大有裨益。这和古代先贤的论述非常相似。朱熹在《读〈论语〉〈孟子〉法》中说:读《论语》要读整本的书,贯通理解,如此才能真正把握作者的原旨,如果只读主要的章节,虽然也能获益,但终究不能“浃洽经意”。程颐也说:阅读论语“若能于《论语》中深求玩味,将来便能涵养成甚生气质”,让圣贤之言常在于耳,如此濡染,方能得到孔子的真学,并融入到学生自身的人格素养之中,转化为精神气质。这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今人阅读《论语》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中华书局出版的这部中学生版《论语》,值得信赖,程翔老师的解读非常切合学生实际,可谓一匡当世出版之风,为中学生提供了一部优秀的精神读物。

首先,从理论上看,考试重点关注的知识和技能是人的素质特别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品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学生掌握知识与提升素质并无根本性矛盾。两者的差异在于,应试教育仅仅停留在为应对考试而进行知识教育,而素质教育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知识教育只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次,从实践上看,升学率较高的学校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紧紧盯着考试所指向的范围,要求学生用“刷题”“熬夜”的方式进行针对性练习,这类学校有可能培养出一些“高分低能”的学生;另一类学校不仅重视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素质教育也开展得有声有色,这类学校能培养出更多“高分高能”的学生。

——傅维利 《光明日报》2023 年01 月31 日15 版

猜你喜欢
中华书局论语孔子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孔子的一生
如何读懂《论语》?
孔子的一生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浅谈中华书局企业文化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论语·为政第二》
On Observing Etiquette and Custom —— A Case Study of the Essence of the Funeral and Burial in the Six Dynasties〔* 〕
On the Resurrection of Humanity in the Literature of the Jian’an Period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