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研工作改进:助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深入推进*

2023-04-05 12:24浙江省桐乡市教育局教研科研室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必修课程高中课程桐乡市

王 华|浙江省桐乡市教育局教研科研室

2012年6月,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公布《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以下简称“《课改方案》”),标志着浙江省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拉开序幕。《通知》指出,各学校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鼓励和帮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选修课程开发开设能力,同时建立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区域内要“相互借鉴、共建共享”,鼓励职业高中学校、高等职业学校、普通高校为普通高中开发开设选修课程。在《通知》的指导下,浙江省桐乡市教育局教研科研室(以下简称“市教研室”)注重教研改进,在工作中加强各学校资源的融合和区域教学协同,推行区域跨学科教研和教师跨校跟岗学习制度,开展普职融通教育,坚持关键问题导引以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促进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

一、学校资源融合:确保教学资源的平衡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实现区域内相同学段学校的均衡发展,各学校要通过协调、重组现有教育资源实现配置优化,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以妥善解决区域内校际差距大的问题,实现优势互补[1]。在探索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市教研室首先立足于确保五所普通高中各学科资源的均衡,到各学校进行学科课程实施现状及学生学习需求等方面调研,然后引导区域内学校依据各自特点与已有基础,按照《通知》要求统整学校的学科课程,并基于学校的硬件及师资情况,开发开设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的选修课程。各学校在课程统整的基础上,相继制订了课程开发与开设总体纲要,进行《通知》所要求的课程学习及学业评价体系的顶层设计,引导学校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在全校实施走班制教学,让全体学生都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十年来,针对浙江省在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必修课程内容减少、选修课程内容增加这一新的变化,各学校在按照要求开齐开足各类课程的前提下,积极推进课堂教学变革,如尝试在部分必修课程中进行走班教学和分层教学,在体育必修课程中尝试进行男女分班教学,等等。在各自构建的课程及评价体系基础上,各学校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为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在整合区域学科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桐乡市也开始尝试高中段的集团化办学。2020 年,桐乡市教育局牵头组建了桐高教育集团,进一步整合了区域内普通高中的课程资源,并通过优势互补,激活了集团内学校的课程建设活力与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区域教学协同:保障各学校学科力量的均衡

在市教研室的引导下,基于“互联网+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区域内实现了学科教学的协同。区域协同教学管理的核心目标是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2]。各学校遵循学生优先、兴趣优先、能力优先和发展优先原则,以内容的科学性、结构的合理性、教学过程的可控性、师资队伍建设的有序合理性以及教学资源的共享为操作标准,持续加大对学校学科课程群的建设,不断对课程设置的逻辑性、课程内容体系、教学资源等进行研究与整合,以促进课程结构的科学化与可操作性。

根据《通知》提出的推进必修课程校本化要求,各学校不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并积极构建实践“先学后导,合作学习”等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很好地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师“导”的技能,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各学校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国家必修课程的校本化建设,如有学校强调“学案导学”“校本一课一练”,突出从目标定位、内容和进度调整、过程实施、评价反馈等四个方面推进国家必修课程的二次开发,提高课程资源对教学的贡献度,进而保障各学科课程力量的均衡与协同。

三、区域跨学科教研:突出对学生学习兴趣与需要的关注

学校既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也是教师发展的舞台。市教研室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引导教师紧紧围绕《课改方案》,进一步明确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以及校本课程对促进学生成长的功能特点,进而依照学生的阶段性发展需要和个性,科学设置课程内容,创新课程实施策略和方式,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化发展。

市教研室引导各学校开展跨学科教研,优化必修课程与四类选修课程相协调,以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相搭配的学校课程方案。同时,以选修课程建设为抓手,积极实践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选课学习模式,追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此外,进一步研究、开发比较成熟的跨学科校本课程,逐渐增加富有学校特色的高质量校本教材,重视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追求师生互动、情感体验多向交流,重视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和谐统一。

四、教师跨校跟岗学习:实现各学校优势资源的互补

为贯彻《通知》提出的提升教师能力要求,市教研室针对教育系统年轻干部实施跨校跟岗学习制度,对不同岗位的干部教师分别提出了学习任务,要求其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在构建体系、形成模式、形成规范流程等方面补齐短板,以提升学习效果。这有助于实现各学校优势资源的互补。针对课程改革中出现的课程设置、课程管理、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问题,全市教育系统年轻干部通过跨校跟岗学习,开展观点报告、交流展示、论文答辩等主题活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岗位实践与培训研修相结合,在理论素养上有了新提高,在实践创新上有了新突破,并在教学业务、管理能力上迅速成长,为推动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管理基础。

五、普职融通:保障区域内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智力并不单纯地表现出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而是由七种不同的智能按照不同的组成方式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头脑当中[3]。这就要求教育不能只关注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而在高中教育中,普职融通对增强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与价值[4]。为进一步贯彻《通知》提出的“共建共享”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桐乡市还积极开展普职融通教育探索,保障区域内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十多年来,桐乡市卫生学校与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桐乡市茅盾中学、桐乡第二中学坚持开展普职融通教育的合作实践与教学研究。围绕生涯规划、职业探索、技能导向和毕业衔接等的相关课程设置,既照顾到学生初中毕业时所具备的知识结构与层次,又根据学生在高中选择的道路进行协调安排,做到承前启后,与职业和学术平行关联。普职融通让学生、家长、社会认识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均必不可少,职业教育非“落榜生”的专属,普通教育非“学术道路”不可。普职融通课程的设计既做到了知识的融通,又促进了学生、教师等观念的转变,其以先进的理念和科学的内容扭转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让学生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共同塑造下,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实现“一专多能”“多元发展”的目标。

六、关键问题导引: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

课堂教学是落实课程改革、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主渠道,教师要秉持学生自主、问题导向、协作协同的理念,让深度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课改方案》强调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促进各学校的多样化、特色化,以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在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的过程中,市教研室始终坚持关键问题引导,用课题研究的形式聚焦教师在课程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更好地服务于课程改革的需要。

十多年来,市教研室始终坚持以省级课题研究为抓手,联合区域内同学段的学校,基于问题开展合作教研,并致力于关键问题的解决。市教研室每学年举行两次高中段的课题研究集中研讨活动,如2021年10月27日在桐乡第二中学举行了桐乡市高中数学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及教学展示活动。活动同时聚焦课程改革中的核心问题以及课题研究中的方式方法问题,促使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从而让诸多教学中的问题通过有针对性、系统、规范的研究与实践得以解决。

猜你喜欢
必修课程高中课程桐乡市
基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如果我是……
长寿花
创新课程设计 实现快乐军训
独立学院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变革中教师课程实施程度的调查研究——以浙江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为例
高中必修课程“夏商西周政治制度”教学分析
桐乡市蚕桑生产与缫丝业现状调查
骈散写作与高中课程的结合举隅
五分钟搞懂国际高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