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村饮水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2023-04-05 20:18李伦李倩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3年1期
关键词:水费饮水供水

李伦,李倩

(1.河南省水利厅农田水利技术推广站,河南 郑州 450003;2.河南开放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8)

1 河南省农村饮水发展史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现在,河南省解决农村居民群众的饮水问题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人畜基本饮水阶段。受经济条件制约,这个阶段以解决人畜基本饮水为重点,通过灌溉工程建设解决了部分地区农民没水吃的问题。二是饮水解困阶段。从八十年代开始,大力推进以工代赈,通过小型农田水利等项目安排专项补助经费等方式,解决部分农村居民群众饮水困难的问题。三是农村饮水安全阶段。这一时期,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大了建设各类农村供水工程的力度,随着农村严重缺乏饮用水的历史结束,工作的重点从饮水解困转变为保障饮水安全。四是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阶段。这一时期,部分供水工程因为前期建设标准低,水质、水量以及供水保证率方面出现反复,仍处在摸索阶段的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建立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在“十三五”期间,提出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巩固住前三个阶段的农村饮水安全成果,全面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2 河南省饮水工程面临的主要风险隐患及应对举措

2.1 存在的风险隐患

①规模化工程发展不充分。“十三五”末,全省集中供水工程21 115处,其中19 514万处为规模以下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占总数的92%。水源水质不稳定、服务质量不高及供水成本高等问题依然存在。②城市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发展不足。目前城市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人口覆盖受益人口约146万人,约占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受益人口的1.80%,约占农村供水人口的1.70%,约占农村规模化供水受益人口的3.30%,蕴含着较大的发展潜力。③供水水源可持续安全保障能力不足。一是地表水源工程发展不充分,目前全省21 115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中,以地表水为水源的工程2 355处,约占总处数的11%;二是过度依赖地下水源保障供给,引起地下水下降、水质物理化学变化等问题突出。④经营管理集约化程度不高。受工程产权水权确权不到位、工程布局分散、供水和用水量不足、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用水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等影响,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管理主体和经营主体不能有效分离,专业化管理和市场化经营程度不高。⑤合理水价机制尚未形成。一是供水水价整体偏低;二是农村水费收取率和回收率不高;三是水费收入难以维持工程良性运行;四是对用水户恶意拖欠水费、偷水等行为惩戒没有政策法规支持;五是水质消毒、净化增加成本,挤占了供水单位的利润空间。⑥信息化建设存在不足,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信息化管理全覆盖的工程仅占规模化供水工程的5%左右,且大部分工程信息化设施简陋,管理手段落后。⑦资金投入方式有待改进。一是可持续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不健全;二是在资金分配政策上,过多考虑资金分配的均衡性,鼓励先进的差异性分配政策落实不够;三是在资金使用上,统得过死,不利于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实施方式改革;四是资金引导性不强;五是运行维护资金不足。⑧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发展不足。一是在政策保障方面,保障农村供水条例等专项法规缺失,依法保障农村供水运行管理的责任制度落实不够;二是在产权制度改革上,农村供水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供水水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力度不够,配套的相关政策落实不足;三是农村供水和用水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农村生活用水效率不高。

2.2 主要应对措施

①政府主导是农村供水发展的根本保障。河南省政府立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对接乡村振兴对农村供水的新要求、新目标,按照“大水源、大水网、大水务”的工作思路,对标农村供水管理“自动化、精细化、信息化”三项标准,坚持“规模化、市场化、水源地表化、城乡一体化”四化方向,积极探索“合并集中、产权明晰、合理定价、市场运作、政府补贴”五项建管长效机制目标,印发了《关于开展全省饮用水地表化试点工作的通知》,召开了两次现场会总结推广了平顶山、濮阳等地的经验。试点市县政府通过高效配置资源,明确了政府的责任和边界,统筹做好项目前期规划、选定合作模式,理顺管理体制,实现了政府职能由“投建管”一体向“强监管”的职能转变,破解了农村供水低水平循环的难题。②两手发力是解决资金投入的最佳手段。一手充分发挥财政性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争取补助资金和统筹整合的涉农资金支持;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利用金融杠杆,快投入、慢还本、早见效;注重风险控制,统筹当前与长远,筹措资金与偿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严防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一手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城乡供水设施,融资、建设、运营由市场主体承担,注重强调运营重要性,改变社会资本聚焦建设环节,强调社会资本全周期参与,发挥社会资本资金、技术、管理优势,提升城乡供水工程建设和管护市场化、专业化程度。③城乡一体化是提升供水保障的必由之路。农村供水“四化”建设难点是基建投入政府是否负担得起、水价水费群众是否承受得起两大问题。建设成本上通过统筹建设城乡供水设施,合理配置水厂、管网,减少重复投资,降低运行成本。运行成本上通过城乡一体化供水,以城补乡,可减轻政府管护经费补贴负担。群众水价水费制定上充分考虑成本变化、农户承受能力、政府财政能力等因素,政府承担建设成本,形成资产归政府所有;农户承担运行成本,财政适当补贴。建管运营水平提升上,引入专业企业建设和管护供水设施,打通建设、运营、管护各环节,形成以运营为核心的建设方案、建设标准,构建信息化、智能化运行系统,解决重建轻管的问题。④改革创新是完善建管机制的有效办法。清丰县、南乐县、卫辉市、鄢陵县分别采取建设-运营-移交(BOT)、委托运营(OM)、移交-经营-移交(TOT)、设计-采购-施工-运维一体化(EPC+O)等模式,统筹农村供水增量资产和存量资产,以新建供水工程盘活带动原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产,区别不同的资产属性,确定保值、增值目标,既盘活了存量资产,拓宽了政府资金来源,减轻政府债务负担,又实现了专业的运营管理,提高了存量资产运营效率。

3 滑县农村供水城乡一体化思路

3.1 农村供水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滑县城区及各乡镇目前均采取统一供水,现状90座集中供水站分布位置及服务范围较零乱,水源全部采用地下水。为了满足各乡镇用水需求,集中供水站地下水超采严重,水位普遍下降,局部地区已形成地下水漏斗区,最大埋深可达800 m。

近年来,随着周边小型工业的迅速发展,城镇人口的增加,排污、排废量也随之增加,且部分工业排水等长期不达标排放,使浅层地下水遭到严重污染,供水水质总硬度、含盐量、含氮量超标。各供水站配水管网规划缺乏超前性及系统性的设计,同时受到资金短缺等因素的影响,管网布局及管径大小不够合理。特别是供水管网多采用塑料管材,且年代久远,漏水、断水情况时有发生,夏季用水高峰期升压供水时频繁爆管。

3.2 城乡一体化工程思路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助力滑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彻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筹建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

为提高全县农村供水管理服务水平,滑县准备以特许经营的模式,引进社会资本方负责管理运营:一是明确产权。农村供水工程主管网、已建成的乡镇供水工程(水厂、供水站)和村内管网等用户水表以上的资产属县政府所有,由县政府委托城投公司运营管理。二是明确服务职责。委托管理运营公司主要负责提供技术管理,负责水费的收缴、供水设施维修和维护的巡查、水厂信息化改造以及安全用水宣传等方面的服务。三是完善监管机制。从供水保障、管理服务、水费收缴等方面明确监管职责做到有章可循。四是保障运营环境。建立城乡供水一体化联动协调机制,及时解决管理运营中的问题和困难。

在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服务标准,让群众享受到便捷的服务。一是要服务便利化。依托各乡镇的便民中心,或规模化水厂的服务中心,设置专门的供水服务窗口,负责提供农村供水咨询、水费收缴、供水设施维修等服务,让群众享受到与其他行业同等的优质服务。二是用水规范化。加大力度开展法律法规宣传,特别是在水资源和取用水方面,培养农村居民群众安全用水的意识,同时加大力度治理偷水以及破坏供水设施等行为,建立监督举报机制,全方位营造全民爱水节水的氛围。

4 结语

河南省60个“四化”试点县规划总投资超400亿元,目前已有20多个县取得实质性进展。下一步,要继续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进行有效衔接,到2025年全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任务,以提升供水保证率、水质达标率、水费收缴率和群众满意度为抓手,确保农村供水工程长效运行,让全省农村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猜你喜欢
水费饮水供水
简易饮水鸟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西营河灌区2020年地表水水费测算探讨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饮水
供水产销差的组成与管控建议
没付水费
甘肃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年内开建
昭平台灌区实行农业水费包干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