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呼吸道和消化道病毒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2023-04-05 21:32宫天国
甘肃畜牧兽医 2023年1期
关键词:牛群氏杆菌病牛

宫天国

(大连市普兰店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大连 116200)

随着当前牛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密度不断增加,以病毒性疾病为代表的牛传染性疾病对牛养殖业造成的影响进一步加大。传统养殖方式主要通过临床症状进行牛病毒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早期感染时肉眼无法观察到症状,且部分病毒感染后可能发生隐性感染,病牛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但是能够持续传播病毒,导致牛群出现大规模病毒性疾病感染。对牛群中出现的各种病毒性疾病进行监测,同时采取科学的预防方法控制病毒性疾病的传播,能够减少病毒性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

1 牛病毒性疾病的诊断方法

1.1 病毒分类鉴定

明确牛感染的病毒种类,按照病毒种类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在确定牛病毒性疾病病因的过程中,病毒分类鉴定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方法,即从病牛身上提取分泌物,然后将其植入细胞环境中进行培育以及后续鉴定。一般选取牛肾细胞作为培养基,然后采集牛鼻腔分泌物或者血液作为样本,再将样本放入牛肾细胞中进行培养鉴定。此方法可为制定相关防治措施提供重要支撑。

1.2 病毒核酸检测

针对病毒开展核酸检测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病毒类型,从而实施更加精准的诊断和防治,缩小病毒性疾病的传播范围,降低养殖者损失。借助病毒的特异性进行核酸检测能够保障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从而避免采取无效的抗病毒方法。PCR检测是常用方法,能够通过荧光定量的方式高效准确地完成对病毒的核酸鉴定,应用方便,灵敏度高[1]。

1.3 血清学鉴定

血清学鉴定也是常用方法,包括凝集反应、补体结合反应以及沉淀反应。在实践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病毒中和试验,其主要原理是通过病牛血清细胞的抗体反馈情况,确定牛所患的具体病毒性疾病类型。这种检测方式能够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但缺陷是检测效率不高,检测时间较长,且检测结果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2 牛呼吸道病毒性疾病及防治措施

2.1 牛副流行性感冒

牛副流行性感冒也被称为副流感,是牛感染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病毒性疾病。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每年下半年,春夏两季也会发生,但是概率较低。主要临床表现是病牛体温升高,呼吸受到影响,如果不及时治疗,就可能导致死亡。该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病毒会通过病牛口腔以及鼻腔分泌物进行传染,对其他健康牛造成影响。

虽然牛副流感发病率较高,但通过注射牛副流感疫苗能够有效降低发病概率,也可以对病牛进行抗菌治疗,防止细菌继发感染加重病情,还可以应用高免血清或干扰素等进行辅助治疗。

2.2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潜伏期通常为4~6 d,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流鼻涕,同时呼吸频率明显加快,还会伴随大量分泌物产生。病牛感染后不会立刻产生明显症状,潜伏期最长可达20 d以上,必须迅速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以免加重病情。与牛副流感不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具有明显的发病高峰期,每年冬季都是该病高发季节。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主要以预防为主,落实科学管理措施,针对新购入的牛进行健康检测,确保牛健康后再混群饲养。如果出现病牛,就要立刻隔离,避免对健康牛群造成影响。此外,在购买精液、胚胎时也应从无病种牛场购买。将公牛和母牛分栏饲养,自然交配的种公牛和母牛在交配前必须进行检疫,结果为阴性后方可进行交配[2]。

2.3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是由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病牛和有毒牛是主要传染源,其他家畜也可能成为传染源。该病感染后临床症状不明显,潜伏期2~5 d。病毒感染上呼吸道时病牛表现为咳嗽、流鼻涕、眼角有分泌物。病情严重时,病牛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呼吸急促等症状。

该病一般以预防为主,应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牛舍温暖、干燥、卫生,多铺垫草,防止拥挤,尽量避免各种不利应激因素,让牛处于舒适状态。尽可能避免长途运输,提高牛群对疾病的抵抗力。此外,可使用抗生素防止细菌继发感染,用地塞米松缓解病牛的肺部病变[3]。

2.4 牛巴氏杆菌病

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牛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炎症,同时呼吸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水肿,影响正常呼吸。患病牛食欲下降,且随病程发展逐渐表现出其他更加明显的症状,如鼻腔出现大量粘稠分泌物、体温升高、呼吸加速、干咳等。该病具有全年易感特征,但在春末秋初季节交替时更为易感,这是由于巴氏杆菌的环境适应力弱于其他病毒,夏季阳光直射时会很快死亡,因此牛在夏季感染此病的情况相对罕见。

牛巴氏杆菌病的防治常用药物治疗,需要与兽医沟通确定病牛感染时间、严重程度、感染范围,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确保病牛体内盐水代谢达到平衡状态。考虑到牛巴氏杆菌病具有传染性,对于未能及时治疗或病情急剧恶化致死的牛,应及时妥善处理尸体并上报,同时对养殖环境进行消毒,避免出现二次传播。

3 牛消化道病毒性疾病及防治措施

3.1 牛病毒性腹泻

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腹泻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力,主要存在于粪便、尿液、眼鼻分泌物、奶牛的乳汁和血液中,还可污染饲料、饮水及饲养环境。犊牛抵抗力较差,是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病主体。牛感染腹泻病毒有着不同的表现,急性病毒性腹泻发病快,而慢性病毒性腹泻则存在一定的潜伏期,最长可达14 d。病毒性腹泻主要临床表现是病牛体温升高、腹泻、粥样或水样粪便,粪便中或带有血液,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等症状。

病毒性腹泻对于牛生长影响较大,必须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避免病毒在牛群中蔓延[4]。应对养殖环境进行定期消毒,并保证环境干净卫生。同时加强饲料管理,避免饲喂变质饲料引起病毒性腹泻。同时,强化对牛群的日常监管,重视健康检查,尤其是从外地调运的种牛,检疫工作一定要严格,患有病毒性腹泻的牛和持续性感染病毒的牛一定不能购进。

3.2 牛轮状病毒病

牛轮状病毒病原体为轮状病毒,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牛消化道疾病,病毒能够在人和动物之间交叉感染,因此养殖者要格外重视。该病发病主体为犊牛,发病日龄主要为15~90日龄。临床表现以腹泻为主,排泄物含水量高,在缺乏治疗的情况下会导致病牛因长期腹泻而脱水,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由于牛轮状病毒在动物群体中能够发生交叉感染,因此整体防治工作难度较大。牛发病后应立即隔离,及时清除病牛粪便及其污染的垫草,对污染的环境和容器进行严格消毒。通过体外补液能够缓解病牛脱水情况。

3.3 牛冠状病毒病

牛冠状病毒病是由牛冠状病毒引起的犊牛传染病,临床上以出血性腹泻为主要特征。冠状病毒会随病牛或感染牛的粪便、鼻腔分泌物排出体外,并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会以呼吸道气溶胶形式传播。感染后的病牛食欲下降,并排出淡黄色水样粪便,粪便中带有黏液及凝乳块。该病导致牛生长迟缓、产奶量减少和奶品质降低,给养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牛冠状病毒病无特效疗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对脱水和酸中毒者,可用葡萄糖生理盐水及碳酸氢钠溶液补充水和电解质,配方应根据腹泻生理特性进行调制[5]。此外,强化日常管理工作,除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消毒外,还要及时清理粪便和杂物。通过对母牛的接种,可使犊牛从初乳中获得高滴度的母源抗体。

4 结束语

牛肉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丰富饮食结构。近年来,随着牛产业不断向着规模化养殖方向发展,牛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概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一旦防控不及时,将会对牛群的健康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要做好牛呼吸道和消化道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工作。

猜你喜欢
牛群氏杆菌病牛
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断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与牛共眠
牛瓣胃阻塞的发病机理和治疗
秋季牛常见病的治疗方法探讨
牛呼吸道感染诊治
麋鹿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奶牛布氏杆菌病的综合防治
慧眼识病牛
布鲁氏杆菌病的防制措施